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明思宗—朱由检)

公元1628年,年仅18岁的朱由检登上大明王朝的皇位,成为朱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而他的哥哥朱由校留给他的并非一个太平盛世,而是一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国家。

(时代背景):崇祯继位。山海关外,边疆不宁,努尔哈赤已经崛起,威胁着明朝的统治;气候突变,刚经历小冰河时代,生产、人口缩减严重;土地兼并,百姓流离失所,人口无法统计;党朋之争渐盛,已到了威胁皇权威严的地步;宦官当权,左右皇权行使。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小冰河时期例图)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纵然崇祯帝如何的力挽狂澜,也是回天乏术,毕竟要达到这一切,需要的是时间、经济、人才、科技、政策,但现实不允许他具备这样的条件,似乎他的出生和即位只是为了见证大明王朝是如何灭亡的。纵有千万可能,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也尽了他应尽的责任,历史不应过度计较他的过失,毕竟他也是一可怜、勤政之人,只是生不逢时罢了。

对于明史,后人说“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的结论,是茶余饭后的闲谈,还是真正能够起到让大明不亡的结果。对此,站爷仅以个人见解分析,不足之处,各位看官见谅,也请不吝赐教。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魏忠贤像)

(生平介绍):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以下内容均为假设魏忠贤未被崇祯帝诛杀情形,即崇祯帝即位后,魏忠贤仍归本位)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明朝户口、田地、田赋折线图)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历代王朝粮食亩产统计表)

一、灾害方面。

崇祯即位,正遇上小冰河时期,气候寒冷,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不存在显著资本主义的成果(这里指对社会经济、物质的成果,如果看过万历十五年的可以有个大概了解,江南的针织纺只是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一个初步的市场经济结构,并未完全成长起来),因此对于抵抗灾害的唯一手段就是——国库拨款,救济灾民。但是经过努尔哈赤几年的折腾,国库早已空虚,而因为灾害,全国税收已然缩减,仅剩江南盐税、商税等等,但是在朱由校在位时,东林党那股子重农抑商的折腾劲,再遇上灾害年,估计江南也是够呛。这时候我们的“九千岁”出马了,征收一下,收上来个几百万,但是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想象下前几年的雪灾那严重性),这区区几百万,经过层层削减,最后到灾民的能有多少,这就无形沉淀了灾民内心的怨恨。而且田地兼并严重,流民众多,耕地大幅度缩水,这产量、税收自然也就无法保障。(民以食为天,亘古不变)。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明朝禁卫军图像)

二、军事方面。

宦官这一类人,你不能全说他不好,也不能全说他的不足,也不全是不识四书五经的,毕竟风尘女子还有比常人更懂人情的人。对于魏忠贤,虽然对外是压榨的厉害,但是对于朱由校是忠心的,就像和珅对乾隆一般。在封建王朝,能力是第二,忠心是第一,放到现在一样是这样的道理,千年以后还是这个道理。魏忠贤活着的时候,对于军事方面,当时辽东有一个名将叫做孙承宗的,这家伙是努尔哈赤的死对头,也是当时遏止东北这头狼的人员之一。但是由于党朋之争,我们这位孙大大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这个功劳就有我们的“九千岁”一份,虽然后来魏忠贤委任了袁可立,(补充知识:袁可立是明朱由校的帝师,深得明熹宗信任。随后迫于辽东战事的危机,袁可立率领明军从海上、陆地发动积极攻势,一度取得重大胜利,还收复了被后金攻占的大部分辽南地区,打的努尔哈赤、毫无还手之力。这是明末时期,仅有的一次主动进攻的成功战役。)但是对于孙承宗的前期部署,已经被完全打乱,使得努尔哈赤有了发展的空间,虽然魏忠贤在针对辽东战事中没有阻碍,也大力支持,使得辽东战事处于一个良好态势,但颓势已然发生。况且明末军队,军饷有时无法发放,战斗力也下降不少。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明末辽东军事图)

三、经济方面。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从上面的两张图可以看到,明朝的主要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而通过明朝历朝的折线图可以看到到了天启年间,也是处于小冰河时期,各方面的数据都是下降的趋势。

魏忠贤得那个年代。第一,没有农业高手。第二,没有农业科技。第三,他也是不是农业专业户。对于这样的农业大国,这一减产,就损失了大部分的经济。

对于资本主义萌芽(查看万历十五年的记载),其本身在当时并未形成完整体系。

对于国策,重农抑商,这一国策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

因此,魏忠贤只能是在针对东林党这些人重农抑商的同时,反过来,支持工商业,毕竟既然是对家,总要玩点和对手相反的,这是规矩。所以说,魏忠贤只是搜刮了财富,一部分给自己,一部分给国库,对于促进经济方面,是微乎其微的。

“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也许对于崇祯来说,在那个时代的确是有效的,毕竟魏忠贤多年的经营也是有成绩的,但随着皇权的集权,他必然走上应走的道路,所以说,他的不死只能延缓王朝寿命,而无法挽救大明。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明朝十六帝图像)

假如魏忠贤并未被崇祯帝杀害

(明朝疆域图)

终明一代,不纳贡、不赔款、不和亲,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帝国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大汉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