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民族英雄于谦:为明朝续命200年,却被“师出无名”杀害

公元1449年明英宗时期,蒙古人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大明王朝内地进攻。前线战报频传,明英宗朱祁镇在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大臣们的劝谏,率领大明官员100多人和20万三大营全部精锐亲征瓦剌。但由于宦官王振没有组织大型战争的能力,他屡次改变行军路线,错误指挥,不听将士的建议,最后在土木堡被瓦剌军趁虚伏击。混战之中明军全军溃败,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五十二名国之重臣皆战死,皇帝明英宗被生擒。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对战外敌全军溃败、数十名王公大臣被杀、皇帝被生擒,明朝立国百年以来从未发生过如此的奇耻大辱!之后也先挟明英宗做“挡箭牌”,一路南下,直逼京城,“靖康之耻”似乎就要在明朝重演!这时,有一个人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他站在历史的潮头,不顾自身安危,挺身承担起天下兴亡,他就是《石灰吟》的作者——于谦。

被遗忘的民族英雄于谦:为明朝续命200年,却被“师出无名”杀害

于谦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是进士出身,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有功,为兵部右侍郎。曾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来,京城人心惶惶。大街上店铺早都已经关门,城中商人、百姓也都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在争论着逃跑路线,侍讲徐有贞也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就在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大明王朝要亡国了,准备逃离北京城时,于谦站了出来,厉声喝道:

“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其他爱国官员也纷纷力挺于谦,据理力争、晓以利弊,终于取得皇太后的支持,下令决定固守北京。同时于谦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准备“北京保卫战”。

于谦首先做的就是稳定人心。他将王振抄家灭族,平息民愤,然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在军事上他调动在京的各营将领,统一部署,日夜操练军队。他不计前嫌,任命从土木堡侥幸逃回的石亨掌管五军大营。同时发动京城群众,全员备战,将城内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统一编队,加固北京周边城墙,设置障碍,巩固城防力量。

在于谦进行准备的同时,也先挟持被俘虏的明英宗一路南下,他一边命人进攻居庸关,一边把明英宗当成政治棋子,亲率三万军队在十月十一日抵达北京城下。十月十二日,也先将主力列阵西直门外后,挟持英宗皇帝到德胜门外的土城,要求朝廷派于谦、石亨等高级将领亲自出迎,并索求金帛,企图以此将明军主将擒获。不得不说,这个和“靖康之难”的发展十分相似!而且对面敌人手上有皇帝,官兵们作战时心里肯定也犯嘀咕。但是接下来于谦并没有让事件按照“靖康之难”发展。他从民族大义考虑,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拒绝了所有议和,统一了官兵思想,使官军们决心背水一战。他晚上趁着夜幕,主动发动夜袭,斩杀瓦剌军数百。这虽然是小胜,但对于稳定军心,振奋军威十分重要!但这也为他之后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被遗忘的民族英雄于谦:为明朝续命200年,却被“师出无名”杀害

北京保卫战

十月十三日,瓦剌军大举进攻北京,于谦命石亨先遣少数人佯败逃走。也先十分高兴,亲率万骑穷追不舍。可是等他们进入城门外的居民区时,在房中已经埋伏多时的数千神机营官兵瞬间发射了手中的火器。火焰带着他们的愤怒,直接将瓦剌的骑兵打蒙,也先损失了数千骑兵后只能撤退。

十月十四日,瓦剌军转换方向继续进攻。明军前队使用火器攻击敌军,使他们的冲锋陷入泥潭,然后命弓弩队压阵跟进,阻挡住了瓦剌军的进攻。但是此时明代宗所派监军太监一看敌军要逃跑了,为了抢夺功劳,便率数百骑兵冒然冲锋,使明军阵型遭到破坏,陷入混乱。瓦剌军也趁机反攻,直到德胜门下,情况万分危急!好在城内居民纷纷登上房顶,用准备好的砖石迎击瓦剌,拖延了时间。援军及时赶到,这才破解了瓦剌的反扑。

也先组织的多次攻击都没有取得成果,他的中路军进攻居庸关也遭到了强烈的反击。而且此时各路援军即将到达,也先怕后路被切断,只得于十五日夜里撤退。于谦发现也先的撤退后,集中火炮猛轰也先军营,直接炸死瓦剌军一万余人。之后瓦剌军一路狂逃,退至关外。并与十月二十日派使来北京议和。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第二年八月,也无条件地将被俘的明英宗放回。

被遗忘的民族英雄于谦:为明朝续命200年,却被“师出无名”杀害

北京保卫战

可以说,如果没有于谦,没有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也就没有明朝往后200年的国运。这场胜利铸就了于谦辉煌,也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首先在明英宗没有死的情况下,于谦拥立郕王为帝,这对于当时大明王朝来讲是十分正确的,但对于明英宗来说他肯定记恨于谦。再者,也先利用明英宗当“挡箭牌”的时候,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在稳定军心的同时也把明英宗陷入了危险地带,因为这有可能会使瓦剌觉着这皇帝没有用了而把他杀了泄愤。最后,当时孙太后同意于谦立明英宗弟弟朱祁钰为新的皇帝时,前提是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但是朱祁钰即位三年后,就废掉了朱见深,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使得明英宗和于谦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以上这一切如果说明英宗死了或者再也不接触政权了,那还无妨。但偏偏事与愿违。公元1457年,朱祁钰病重,石亨、曹吉祥、徐有贞密谋接回被软禁的明英宗,拥立他复位。而明英宗复位后,石亨因平时是小人作风,和于谦有矛盾,他于是便陷害曾经的恩人于谦入狱。这时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曾经提议逃跑应被砍头,但被于谦放过一马的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最终正月二十三日,在天下人都知道于谦是冤枉的情况下,于谦被斩于他曾经拼死保卫过的城池之外。

被遗忘的民族英雄于谦:为明朝续命200年,却被“师出无名”杀害

于谦墓

现在总有些人喜欢从自身的角度去评论说于谦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不会做官、不会做人云云。但是我觉着这些人不配说于谦。于谦在官场上打拼这么多年,官至尚书难道会不懂这些东西?没做过还没见过吗?但是于谦就是这么一种人,在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之中,即便是粉身碎骨,他也会选择国家。用于谦自己的诗来评价他再合适也不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铭记先生,国士无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