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育任性頑皮的孩子,看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怎麼說

不論在任何一個時代,若希望家族子孫繁盛,光耀門楣,就不能不特別注重家庭教育。只因子孫之中如果有人不長進,不知修身養德,持家治室,則這個家族便由此漸趨敗亡之途。

因此之故《顏氏家訓》在起頭的篇章中,以極大的篇幅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提出各類孩子的教育問題及情況。

如果教育任性頑皮的孩子,看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怎麼說

特別注重家庭教育,似乎是與顏之推童年親身的痛苦經驗相關。依據顏之推的自述,知道他是在父母及二位兄長照料下成長,幼小的他毫無憂慮,等待旁人對他噓寒問暖,乃至飲食起居等事,皆有家人為其安排。

在此情形下,他所受的教育十分均衡。可惜好景不常,九歲時父親亡故,對他及家人打擊甚大,整個情況便為之改變。從此就由年少的兄長負起撫養之責,卻因為家境窮困,無法顧及小弟的教養問題,以致顏之推過著毫無約制的少年時代,養成極任性、輕浮的個性,也經常衣冠不整,不修邊幅。日後成人知書達理,辛苦地革除舊日惡習,因此深覺家庭教育對幼童的重要。並因有切膚之感,所以認為幼兒教育應及早開始。

如果教育任性頑皮的孩子,看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怎麼說

不論哪一個朝代,為人父母者無不為著子女耗盡心力,而顏之推所處時代也不例外,父母也經常為教養子女的問題感到困擾。孩子終究是心頭之肉,疼愛有加是人之常情,但最忌溺愛,當罰則罰,當罵則罵,絕不能因為愛護而縱容孩子任性。否則長大成人後,便不知分辨是非善惡,擇善而為了。顏之推因自身有所經歷,其說服力更強,聽來就有與眾不同之感。他說: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訶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艾救之哉?又宣思勤督訓者,可願苛虐於骨肉乎?誠不得已也。”

如果教育任性頑皮的孩子,看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怎麼說

就此段文意看出,顏之推贊成適度的體罰,以教養孩子不驕縱、不任性。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值得為人父母者引以為戒,那便是不可“偏愛”,絕不可因為男女有差別或聰敏魯鈍有異而對待子女所差別。在《顏氏家訓》中顏之推一再如此告誡: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如果教育任性頑皮的孩子,看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怎麼說

這點警惕之語相當符合現代觀念,更何況現今也提倡人權平等,怎可以在家中便有等級區分呢?在顏之推的家庭倫理觀念中,以父子、夫婦、兄弟為基本結構,倘若這三者之間的人際關係維持良好,則治家必成。為使一家美滿和樂, 尊長者理應施恩德於晚輩,使之感受關懷,而欲愛家、愛人,否則難以持家,將如顏之推以下所言:

“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或許有人以為這般想法陳舊愚腐,在這講究個人主義的社會里根本不需要。然而,這三項倫常之理乃人際關係的基本要素,人類的血緣家庭關係是不容許改變的,哪怕是現代個人主義盛行,終竟擺脫不掉生養子女的自然規律,因此仍需重視顏之推所言的家庭倫常。

如果教育任性頑皮的孩子,看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怎麼說

​ 又由治家方面來說,顏之推主張勤儉持家的美德,但所謂“勤儉”是指勤奮儉樸,不怠惰、不浪費,該省則省,當用則用,這也是個極富現代化的問題,不隨時代變遷而消失的課題。同時,顏之推也告誠人們,固然儉約為美德,但是絕不可陷人吝嗇之境,成為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所以他在以下的話語區分二者之別:

“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謹慎銘記在心,以為治家之理念,使家中經濟發揮最大的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