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慕賢(全文直譯精解)

《顏氏家訓》慕賢

古人云:"千載一聖,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癎也。"言聖賢之難得,疏闊如此。儻遭不世明達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

古人說:"千年出一聖人,就已經近得像從早到晚那麼快了;五百年出一賢人,已經密得像肩碰肩了。"此言說的是聖人賢人的難得,如此的稀少。假如遇上世間少有的明智賢達君子,怎麼可以不去攀附景仰他呢?

《顏氏家訓》慕賢(全文直譯精解)

吾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嚮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燻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

我出生在亂世,在兵荒馬亂中長大,顛沛流離,所見所聞已經很多。遇上名流賢士,沒有不心醉魂迷地嚮往仰慕的。人在年輕時候,精神性情沒有定型,和一些行為放蕩的人親密,受到他們的薰染,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雖然沒有存心去學,但是潛移默化,自然跟他們相似了。何況操守德行和技藝才能,都是比較容易學到的東西呢?

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

因此,與善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芝草蘭花的屋子中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芬芳起來;與惡人相處,就像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腥臭起來。

《顏氏家訓》慕賢(全文直譯精解)

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墨子因看見人們染絲而感嘆,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君子與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孔子說:"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顏回、閔損那樣的賢人,我們一生都難遇到!只要比我優秀的人,也就足以讓我敬重了。(解讀:顏回和閔損。都是孔子學生中的傑出人物。顏回為顏工家族一世祖。)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他鄉異縣,微藉風聲,延頸企踵,甚於飢渴。

常人多被矇蔽:對傳聞的東西很感興趣,對親眼所見的東西則很輕視;對遠處的事物很感興趣,對近處的事物卻不放在心上。身邊從小一起長大的人,如果有誰是賢能之士,人們也往往對他輕慢侮弄,不會以禮相待;而生在其他地方的人,憑著那麼點名聲,大家就伸長脖子、踮起腳,好像比飢渴難耐地想與之一見。

《顏氏家訓》慕賢(全文直譯精解)

校其長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昔虞國宮之奇,少長於君,君狎之,不納其諫,以至亡國,不可不留心也。

比較他們(身邊的賢人與他鄉的賢人)的長短和優劣,有的還不如身邊的賢人的,因此,(他國人非常敬重孔子)而魯國的人毫無敬意的稱孔子為"東家丘"。先前,虞國的宮之奇,才能稍長於國君,國君很輕視他,不採納他的意見,以致亡了國,(這種輕視對身邊的賢人做法)不能不留心(以免犯錯)。(解讀:宮之奇,春秋時虞國大夫。晉向虞國借道攻虢,宮之奇以"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勸諫,見虞君仍不聽,遂率族奔曹國。三個月後,晉滅虢,虞亦被滅。)

用其言,棄其身,古人所恥。凡有一言一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刑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

採用了別人的言論,卻又拋棄了這個人,這種行為被古人認為是可恥的。不管是什麼言論和行為,如果取自於別人的,都要明顯申明(是採用了誰的),不可以竊取他人成果,當成自己的功勞。即使那人是地位低下的人,也必須要肯定他的功勞。竊取別人的錢財,會遭到刑罰的處置;竊取別人的成果,會遭到鬼神的譴責。(解讀:千年以前就說明白了尊重原創是一種美德。)

張延雋之為晉州行臺左丞,匡維主將,鎮撫疆場,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群小不得行志,同力遷之;既代之後,公私擾亂,周師一舉,此鎮先平。齊亡之跡,啟於是矣。

齊國張延雋任晉州(今山西臨汾市)書記時,輔助支持主將,鎮守安撫疆界,儲藏聚集物資,愛護救助百姓,其威嚴莊重彷彿可與一國相匹敵。那些卑鄙小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就聯合起來使他被貶放逐謫。他被取代後,晉州內政一片混亂,周國軍隊起兵一下子變將此鎮攻打下來。齊國敗亡的跡象,就從此開始了。

《顏氏家訓》慕賢(全文直譯精解)

名詩詞解讀:

《顏氏家訓》慕賢相關道理

1、聖人賢人很少見,有緣相遇一定要珍惜。

2、悲於染絲,居要好鄰,行要好伴,無友不如己者。

3、聖人賢人有時就在身邊,人們常常犯捨近求遠的錯。

3、君子應成人之美,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

4、賢才關乎家國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