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终局,资本大鳄沉浮史


海航终局,资本大鳄沉浮史

大浪淘沙



陈峰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里时,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仙风道骨。

2019年12月30日,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发表新年献词,他称:“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决胜之年。”

海航终局,资本大鳄沉浮史


这位号称南怀瑾的关门弟子、多年研究传统文化的商人,虽然一如既往的从容平静,但脸色和眼神的疲惫,透露出自从2018年接手陷入危机的海航以来,他经历了什么。

一直靠处置资产续命的海航,在这个新冠病毒肆掠的春天终于迎来了不可逆转的命运。

2月29日下午,海航集团官网发布消息,为解决海航危机,海南省人民政府已牵头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入驻海航处置风险。

这一由政府牵头的针对海航的动作,被外界解读为盛传已久的“接管”。

早在2018年,海航爆发流动性危机、陈峰回归帅位后,国家开发银行牵头成立了债权人协调委员会,主要由银行组成,参与海航资产处置和救助计划。

第一财经援引两名权威知情人士称,工作组进驻对海航集团实施救助管理,结果将是多方受益。“包括集团本身、债权人、投资者,以及地方政府等。”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说。

同时,海航集团官网还发布了另外一条耐人寻味的公告。

公告称,2月28日,海航集团召开董事会,会议选举陈峰为董事长,选举顾刚为执行董事长。董事会决定继续聘任原海航集团CEO谭向东为集团CEO,聘任任清华为联席CEO。

华夏时报分析认为,海航“大戏”接近终局,地方政府介入后,变身国资进入倒计时。眼下,新冠疫情成了压倒海航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意味着,中国最后一个资本大鳄也退出了历史。


1

新冠病毒压垮世界500强


发表2020年新年献词的陈峰想不到,新冠病毒会在2020年改写历史,并且深刻影响到个体的命运。

当然,这只超级黑天鹅的出现,没有人能提前知道。随着14亿人的禁足,以及其他国家对中国航班的禁飞,航空又恰恰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

此前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1月25日至2月14日,民航日均运输旅客47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4。2月15日至23日,客流量将再减半,日均旅客预计不超过20万人次,客流量不足高峰时期的1/10,客座率不足40%。

飞机趴在机场,不飞便是亏损。以海航集团旗下所有航空公司在2月16日营运为例,当天共执行班次406班,总客运收入只有2797万元。而疫情爆发前,仅海航控股一家公司平均单日营收最低时也有超过8000万。


海航终局,资本大鳄沉浮史


不只海航集团受损,由于停飞数量多,中型航空公司每天亏损在千万级,大型航司每天亏损更是达亿级。但海航的不同在于,它有如山的债务,资金链本来就岌岌可危。

“现在海航集团每天光是利息就有一个多亿。”一位受访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在这种情况下,海航集团一直在寻求出路,最后找到了政府。考虑到航空行业的特殊性,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最终连同其他部门和机构一同进驻海航集团。”

近两年海航集团陷入债务泥潭,被迫出售了大量资产,去年因资金紧张一度拖欠员工工资。据海航集团的发债报告,截至2019年上半年,集团仍有7067.26亿元债务待偿,2019年全年的数据尚未披露。

与这些巨额债务相关的,是海航几千家公司、上万亿资产,2019年上半年公司净资产依然超过2700亿。但现金流断裂时,犹如一只巨兽血液枯竭之时,再多的资产也无能为力。

有评论说,这种情况下“海航被接管也不失为一种幸福”,但这意味着这家世界500强公司的命运已不在自己掌握之中。


2

祸起杠杆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在海航的创业史中,陈峰拿着1000万元创立海航、单枪匹马“十上华尔街”,博得索罗斯投资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尽管索罗斯早已向媒体澄清过,他投资海航的理由仅仅是由于它是中国运行效率最高的航空公司,而他在美国投资的捷蓝航空同样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公开资料显示,自1993年创业至今,海航集团经历26年的发展,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发展成为跨国企业集团。后将海南航空发展成为全国四大航企之一。

但海航集团并未满足于航空主业,2015-2017年间,海航成为多元化扩张最激进的中国企业,短短数年资产从不到5000亿膨胀到超过1.2万亿,跃居世界500强。

海航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资本运作史。2006年之后,海航在各个业务板块密集出击,收购了多家重工、证券、信托、游艇、商场、酒店等公司。

海航自2010年起至少开展了40宗跨境并购,交易总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2016年,是海航集团并购最为疯狂的一年。

外界估算,海航三年斥资近600亿美元在海内外大肆并购,产业覆盖航旅、地产、金融、物流、科技等。从希尔顿酒店、德意志银行到飞机租赁公司、IT分销巨头,从纽约、伦敦的摩天大楼到香港“地王”,海航一路扫货,成为全世界最豪爽的买家之一。

经过一系列超级收购战,海航已从单一的地方航空公司逐步壮大为覆盖航空、酒店、旅游、地产、零售、金融、物流等多行业的巨无霸,集团总资产也迅速飙升至10155亿元。

毫无疑问,2016年是海航最高光的一年,但同年,海航内部传出陈峰淡出管理层的消息。


海航终局,资本大鳄沉浮史

海航集团董事长 陈峰


坊间传闻,陈峰和早年间一起下海南创业的王健自2012年就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斗,最终以陈峰“被退休”告终。

陈峰离开后,海航的摊子越来越大。他后来总结,中国22个大行业,海航进入了12个,涉足44个细分行业,还调侃海航“除了避孕套的企业没有,其他都买了”。

海航集团今日的艰难处境,昔日的杠杆经营可谓始作俑者。海航系的秘诀是高杠杆债务扩张。2017年底,海航集团有息负债高达6652亿元,其中2015-2017年新增3668亿元。

一路蒙眼狂奔之后,海航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2017年6月,银监会要求各大银行排查涉海外并购的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风险,其中包括万达、海航等。

这个指示致使海航突然陷入流动性危机中,25年的高速扩张也因此戛然而止。此后,海航债务问题集中爆发,负债最高时曾达7179亿元,连旗下航空公司燃油费都没钱付。

更为离奇的是,就在海航为债务危机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又传来董事长王健意外去世的消息。2018年7月,现年57岁的王健在法国普罗旺斯一座教堂附近,从一面墙上跌落身亡。

王健的突然离世,打乱了海航的脚步,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多项业务和交易也受到严重影响。无奈之下,退休许久的陈峰只能复出,再次担任海航集团的董事长。

但这时的海航已经危机四伏,频频“命悬一线”,很多人寄希望于创始人陈峰能够力挽狂澜。


3

自救缘何失败


2017年被银监会点名的民企,几乎无一例外遭遇资金链危机。而它们展开的自救行动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处置资产,抢救危险的现金流。


海航终局,资本大鳄沉浮史


2018年陈峰回归之后,也是这么做的。他大刀阔斧完成近3000亿元规模的资产出售,清理了300多家公司,处置对象主要为国内外金融、地产等非航空资产和业务,力图让海航重新回归航空主业。

在业界看来,海航首当其冲处理的是海内外地产、金融等优质资产,而且大规模贱价出售,不少资产出售价甚至低于购买价。这并不难理解,只有好的资产才能快速出手,只有快速出手才能真正救火。

以2019年海航处理旗下地产资产为例。去年2月份,海航还将英国的路透社总部大楼出售,至此已彻底清空了其位于英国的地产类项目。3月,海航向黑石集团以70.23亿港元出售了其在香港的地产公司香港国际建投69.54%的股权;9月,海航拟13亿拍卖海南佳缘农业、海航地产控股等资产包。

优质资产贱价出售,只能说明海航对资金的饥渴。海航集团董事长陈锋曾在2019年底表示,海航在过去一年配合相关单位摸清了家底,形成了化解海航流动性风险的整体方案,同时坚决处置资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但新冠病毒再度把海航的危机放大。

同样是大规模处置资产、断臂求生,另一家民营企业万达的命运却很不一样。2017年,万达一口气出售了400亿优质资产,同时在全球开始了资产大甩卖。

虽然万达多年发展的心血付之东流,但是在生存问题上,它已经没有后顾之忧,资产负债率降到安全线以内。2019年以来,万达又开始出现在土地市场,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周期。

比较这两家公司,能够看到一些本质不同。万达的实业资产底子非常厚实,更直观地说,万达旗下几百家万达广场,每天都有真实的现金流。此外,万达的多元化,比如电影、旅游等等基本是相关多元化,战略意图非常清晰,而且大部分公司都是相关行业龙头公司。


而海航通过并购迅速作大规模,在眼花缭乱的并购之下,几千家公司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也许连企业最高领导人都不甚了解。几千家公司怎么能经营好,也是个考验管理能力、管理边界的事。别忘了,海航擅长搞资本运作,企业经营本来也不是这家公司的长项。

根据海航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2019年的海航主要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海航控股(600221.SH)预计2019年实现净利润4.5亿-6.75亿元,但主要来自海航控股转让给集团的天津航空股权实现的22亿元收益,扣除类似资产处置等非经常性损益,海航控股2019年净利润预计亏损16亿-22亿元;海航科技(600751.SH)2019年净利润预计在3亿-4.5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则亏损4500万-7500万元;供销大集(000564.SZ)2019年预亏10-19.5亿;海航基础(600515.沙)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4.5亿-15.5亿元;海航创新(600555.SH)2019年预亏2.4亿-3.3亿元;海航投资(000616.SZ)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89.92%-86.90%。

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即便没有新冠病毒,海航自身的问题也已经深入骨髓。


4

资本大鳄消亡史


还有人记得德隆系吗?

2004年,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德隆系轰然倒塌,背后也是资本和实业的双轮驱动,以及几千家公司、庞大的产业链整合企图。

海航终局,资本大鳄沉浮史


但这一切,终结在现金流枯竭的那一天,再多的资产、再大的野心,也无法挽回。


今天海航的境遇,和十几年前的德隆故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类资本运作型公司,它们神秘低调、纵横捭阖、呼风唤雨、野蛮生长。

谁能想到,一个偶然事件,却能让这样无所不能的公司停摆,甚至死亡。

中国一度非常盛产这类公司,但大多已经消失在历史中,大浪淘沙,这次淘掉的是海航。而每一个这类公司背后,总有一个强大到让人感到窒息的目标,如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2015年,海航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排名464位。短短一年之后,2016年海航在世界500强中位列353位,排名上升111位。

2015年,陈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进入世界500强只是海航的新起点,海航立下了新目标:未来5年,进入世界500强的50名至100名之间。未来10年,海航将进入世界500强的第一方队,入列前10名。

陈峰一直以南怀瑾关门弟子自居,多年研究传统文化,但不知道他是否理解了老子所言的“道法自然”?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