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迷航”!正式接管之后,海航能否浴火重生?

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包括餐饮业,也是包括民航业!

而民航业内最难的企业莫过于海航。

海航“迷航”!正式接管之后,海航能否浴火重生?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在2020年新年献词中这样定义海航的2020年:

“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决胜之年!”

然而,周末微信“炸”了,海航集团被接管,传闻终于应证。

海航“迷航”!正式接管之后,海航能否浴火重生?

其实,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海航迷航,将何去何从,一直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1

海航迷航

1993年,陈峰王健等人,1000万起家创办海航。

曾经的海航是属于陈峰和王健的海航——他俩号称“绝代双娇”:陈峰代表着“思想”或者说“灵魂”,而王健代表着“行动”或者说“操盘”。

海航启航,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自2008年以后,海航的并购堪称疯狂,买买买,出手阔绰,不可一世。据不完全统计,海航先后进行40多宗跨境并购,交易金额超过400亿美元,其中最大单笔交易是以6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25%的股份,成为后者最大单一股东。

如此海量的金额哪里来?

海航套路并不深,无非就是“国内融资,海外投资”的简单粗暴玩法。套路与安邦基本一致。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铺子铺得太开,容易收不住!

2017年下半年开始,自安邦疯狂并购被叫停后,风云剧变,海航开始迷航。

2017年6月,银监会开始要求银行排查涉海外并购的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风险,其中包括万达和海航。

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宣布:

“要求限制国内企业在境外盲目投资,重点限制房地产、酒店、娱乐业、体育俱乐部、在境外设立无具体实业项目的股权投资基金或投资平台等项目。”

银行卡住钱流,高速扩张立即按下了“暂停键”。

“国内融资,海外投资”这种粗暴的玩法,一言蔽之就是:“药不能停!”

一停就要命,因为一停,就会造成了大量的“债务黑洞”。

海航和万达首当其冲,万达开始暴力自救,抛售了文旅城和酒店,原本以为依靠国内的地产和电影业可保无忧。

现在看来,万达也是泥菩萨过河,这种自身难保的迹象从王思聪被限制高消费可见一斑,特别是2020年这一场新冠疫情来袭,保地产和电影业核心业务的万达自然是冷暖自知。

然而,万达比起海航而言,还是“小巫见大巫”。

海航可打的牌实在无多,国外并购的酒店,还没捂热就抛售了,只能打折处理,亏的都是国内银行的钱!

银行的钱就是催命符,“巨人泥足”的海航顿时陷入流通性危机之中。

“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自救一年后,海航“屋漏偏遭连夜雨”。

2018年7月3日,主持海航集团资金管控和海内外收购的时任董事长王健意外“拍照坠崖”,轰动一时!

海航“迷航”!正式接管之后,海航能否浴火重生?

2

海航舵手

王健之于海航,可谓“成为王健,败也王健”。

对此,退居幕后学禅参禅的创始人陈峰如此评价海航这一波“狂飙”并购:

“修养不够,欲望太大,速度过快,步伐不稳!”

言下之意,让人想及一句话:“别跑得太快,等等自己的灵魂!”

海航意外失帅,淡出的陈峰被逼上了前台,接管海航。

师从国学大师南怀瑾的陈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来收拾残局。

重回海航,陈峰一定是心里嘘唏万分——“无我之心”的智慧虽好,何奈“成住坏空”是铁律。

当初,海航在“高光”时刻,王健眼看着陈峰万般不顺眼——为什么处在聚光灯之下,总是陈峰?而是自己作为海航资本的操盘手,为何总屈居幕后?

于是,从2012年起,这对“黄金搭档”就貌合神离,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斗悄然发芽,甚至剑拔弩张,最终在2016年9月以海航的绝对领袖陈峰本人的淡出而戛然收场。

从此,海航成为王健的海航。

先来一波表忠心,王健要求对董事局主席陈峰执行“三不政策”——“不执行他的任何指令,不回答他的任何问题,不给他任何解释!”

再是一轮大清洗,从2016年9月到2017年10月,海航实业还有航空公司近百名干部被处理,他们或被驱逐或被王健发配到山上进行反思。

而在这段时间里,失去任何羁绊的王健,开始捋起袖子,大干特干!

进入世界500强名单后,以王健为首的海航管理层不断修正自己的“小目标”,最后甚至提出这样宏伟愿景:

“要进入世界10强,资产30万亿的目标!“

王健的巅峰,也是海航的巅峰。

在2016年、2017年海航的巅峰期,集团拥有飞机逾1250架,旗下航空运输企业开通国内外航线近1100条,通航城市270余个,年旅客运输量逾92000万人次,运营管理海南航空、天津航空、首都航空、金鹿公务、祥鹏航空、西部航空、福州航空、乌鲁木齐航空、北部湾航空、扬子江航空、桂林航空、长安航空、加纳AWA航空、法国蓝鹰航空等航空公司。

然而,王健并不稳健,相反有些飘。

最终在疯狂扩张的道路中,遭遇了“四面楚歌”,还是从高处飘了下来!

海航“迷航”!正式接管之后,海航能否浴火重生?

3

海航断臂

王健飘了下来后,陈峰再次回归主位。

所剩下的手段似乎也只有一招了,也就是“断臂式瘦身”自救。

陈峰开始收缩并聚集于航空和旅游核心业务,海航由“买买买”不可一世模式,直接切换成“卖卖卖”出尽洋相模式,仅2018年,就卖了3000亿资产,卖掉了300家公司,远比万达疯狂。

即便如此,但还是想卖卖不掉的局面,债务危机迟迟没有解除,截止2018年年底,海航总负债高达7500亿。

这个窟窿根本没法填。

2019年7月29日,高达164亿元的“16海航02”债券,构成实质性违约,已经说明问题。可以这么说,2019年几乎每月都有海航集团出售资产和债券违约的新闻,说明海航这艘巨擘机身已经千疮百孔。

重整海航一年多后,陈峰表示:

“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决胜之年。”

挺过这个寒冬就是胜利,毕竟2020年海航寄以期望,到202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星辰大海”的征途到站,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将建成。

到时,陈峰就可以力挽狂澜,目标再次明确:

“保住海航这个中华民族的世界级航空品牌!”

然而,等来了的是2020年“黑天鹅”——新冠病毒来了。

可谓:时也命也!

当然,疫情并非关键,海航的事早就注定了,新冠病毒成为压下来的最后一根稻草,海航轰然倒下。

据说2月19日,自救未果的海航集团即将被接管。多家媒体报道称,海航集团旗下的航空资产将被拆分给国航、东航、南航等航空公司。

消息还未证实,但市场的东西,往往是无风不起浪的。

诡异的是,第二天的股市反应恰恰是海航系全线高开!

很可能,海航将来迎来新生——国家队将出场!

海航“迷航”!正式接管之后,海航能否浴火重生?

4

海航重生

在民航业的安全管理中,有两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海恩法则和墨菲定律。

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起事故隐患。

墨菲定律: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如果用海恩法则来检视海航,造成今日局面背后应该有若干起预兆了,这是从2017年就开始,甚至更早,正是从王健“狂飙”已注定!

同样用墨菲定律来看海航,那就是坏事情往往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发生,而且朝着最不利的方向发展!而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将放大海航的危机!

疫情来袭,民航的航班少了很多,旅客基本退票了,没有退票的客户少得可怜。于是,飞机飞一趟就亏一趟。

在这种情况下,海航还有上千名员工要养,其他各项成本也停不下来,这一段时间,基本上都耗航空公司的现金存量

耗不起,一点都耗不起,直接要命的!

海航“江湖告急”——从1000万到1000亿用了17年;从1000亿到10000亿用了不到7年——见他高楼起,而从10000亿回到起点,也许只有年把的时间,甚至只需要这一场疫情!

“其兴也勃,其衰也忽!”

当然,不同于美国的破产清算,在中国像海航这么大的企业,在它最后倒下的时刻,国家是会让同类型的企业接盘,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诚如陈峰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天下事,人各有命,我们就是那卖票的命!”这一票,也就是航空业务被剥离的可能性非常大!

自海航“被分拆”的消息一出,海航系股票全线高开。

据知情人士透露:海航所在的海南省政府正在谈判控制海航,以防海航集团没有能力履行其财务义务。知情人士说,尽管谈判仍在进行中,但最早可能在今天宣布,但谈判可能会延迟或破裂,即使如此也可能会在周四对外宣布!

安邦在前,海航随后,想不到最终,同一路数,同一命运,皆无法安全上岸,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国家队”手中。

只不过,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诚如“安邦”变身为“大家”,而昨天另外一个“大家”突然下线,成为另一个热闹话题!而海航将变身什么——依然保留,或许变身……

2020年开年,忙着刻字立碑,纪念一次次倒下,纪念生死抉择——海航只是其中之一,当然,跌倒还是可以爬起来,重获新生的。

大难当前,是挑战也是机遇,生非容易死不甘,但无论如何,还是要“活下去”!

活下去!(贾也)

海航“迷航”!正式接管之后,海航能否浴火重生?

陈峰的最后时刻

1、2020年中国最悲催的企业家

陈峰,恐怕是2020年中国最悲催的企业家。他既是海航的创始人,又是海航董事局主席,当初和王健一起创办了海航,把海航做成了全国的第四大航空公司。

但是由于后期战略和思路的变化,陈峰跟王健一度分道扬镳,那么陈峰退居幕后,海航由王健主导。

王健给海航的定位就是跳出航空业,要大做金融和科技。当然,做金融和科技来钱快,但烧钱也快,所以加杠杆就加的非常大,杠杆加到最大的时候,海航有一万多亿的杠杆,涉及的领域就很广了。

在海外一个劲儿的买买买,不光买机场,买航空公司,买租赁公司,买电子产品的分发,甚至一度买成了德意志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涉足旅游,文化,金融,科技等很多方面。

但问题就在于,在海外并购的这些资产,当时的价格都不低。那么,2017年以后,大家也都知道,国家层面上对企业的海外投资进行了整顿。海航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当然也在其中,但是海航并没有停步,没有像万达、复星那样,尽快的收缩调整,还在持续地扩张。最后,走上不归路。

事情也非常凑巧,当年王健又在法国旅游的时候,失足坠亡,那么海航的担子不可避免的,又重新回到了陈峰头上,等于陈峰已经退居二线多年后,不得已又重新披挂上阵,来收拾这个残局。

海航“迷航”!正式接管之后,海航能否浴火重生?

2、谁能让海航再次飞翔

尽管陈峰的策略是对的,就是紧急瘦身,从七大主业回归两大主业,最终回到航空这个主业上来。

但是最佳的瘦身时机,实际上已经错过了,毕竟时间不等人。其实,最好的时机恐怕就是2017年,但既然已经错过了,那实际上就无能为力了。到2018年、2019年,海航要处置资产的时候,已经困难重重,不是它不想处置,而是很难处置,在方方面面的帮助之下,才处置了三千多亿,那么现在还有七千多亿的债务等待着海航归还。

本来2020年就是一个非常难过的年份,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要处理资产是很难的,偏偏现在又碰到了武汉新冠肺炎的这个疫情,这样一来随着方方面面处在紧急状态,整个运输业、整个航空业实际上是一个突然的打击。

所以,这个时候像海航这样的公司出现休克,也就难免了。

留给陈峰的时间实际上本来就不多,那么现在看来是更加窘迫了,多多少少有点回天乏力的味道。

这对于陈峰来讲,未必是坏事;对于海航来讲,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仅靠海航自身的力量和陈峰的力量,要摆脱现在的困境实在是太难了。

如果说,有政府方面能够出面,能够整体的谋划,也许对于海航资产的保全,未必是一件坏事。这样能够让海航的价值最大化,既保住了它的优质资产,同时也能尽可能的处理一些债务,帮助海航这个国际上已经树立了很好品牌的航空公司,重新飞翔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