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張良哪個更厲害?

史海深處


我認為張良更勝一籌。

分析一個人的影響力要根據他個人的謀略,對中國歷史作出的貢獻,以及後世人的評論,等等多方面對一個人進行綜合的評價。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兩個人進行分析。

1.謀略。

漢高祖劉邦對張良有一段概括性的話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在劉邦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總能夠提出建設性謀略,為劉邦所用。劉邦從一個亭長到皇帝的跨越,離不開這個謀臣的功勞。劉備是皇帝的後代,本身有一定的號召力,諸葛亮的到來使得他豁然開朗,為他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才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三國演義上所說的諸葛亮神機妙算畢竟是演義,不是歷史。我認為張良的每一次計謀直接關係到劉邦集團的生死存亡,有點驚心動魄,所以我認為這一個方面,張勝出。

2.對中國歷史做出的貢獻

張良輔佐劉邦一統天下,使得漢朝成為統一的強大的中央政權。而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偏安一隅,不是統一的中央政權,經濟實力也不強大,是三國之中最弱小的政權。從這一點看,張良完全勝出。

3.對後世的影響力。

張良在大漢建立以後激流勇退,沒有在新政府中擔任高層領導。諸葛亮在劉備死以後掌握了蜀國的實際大權。蜀國的內政外交都是出自諸葛亮的謀劃,諸葛亮想興復漢室,連年用兵,使得蜀國的國力衰弱。但他的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為後世所傳頌。這一點是諸葛亮勝一籌。

綜上所述,還是張良厲害👍


只見滾滾長江東流水


張良和諸葛亮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軍師謀士,輔佐自己的君主建功立。不過張良和諸葛亮不是一個時代的軍師,但即使如此二人也一直被拿到一起比較。

這個不能妄下斷言,不過就個人而言我更喜歡張良。第一次知道歷史上有張良這麼一號人是在初中時,生物課本上有句“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記得生物老師亮亮讀這句話時,同學們笑了半天,就是因為那‘子房’二字,在生物學上,子房是植物器官,相當於人類子宮。當時我生物老師為了懲罰我們不嚴謹,不尊重老師還叫我們罰站了大半節課,再次瞭解他是在語文課本上了,那時我就在想,張良真的有這麼聰明嗎?源於興趣,我就開始搜查他的資料,一下就深深地喜歡上他。

當然,喜歡他和動漫無關,秦時明月中的張良是很迷人,但太違背歷史,秦漢英雄傳是比較尊重歷史,但那位張亮的配音真心受不了。劉邦赤腳迎張良,劉備三顧茅廬都說明兩位是曠世奇才,但相比較而言,張良比較幸運。張良原本是要投靠景駒的,卻巧遇了劉邦,作為士人,深通韜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謀略的前提則是要有善於納諫的明主,於是,張良果斷地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跟從了劉邦。

張良是為十分愛國的人,復韓是他一直以來的願望,楚懷王為王以後,他就極力輔佐韓王成,不過韓王成貌似不咋的,要不然,以張良的才能,可以輔佐劉邦取得數城,為他卻開不了局面。他輔佐劉邦比項羽搶先一步進入關中,智鬥鴻門,保的劉邦全身而退,為劉邦獻計取得民心,為劉邦求得漢中,明燒棧道暗度陳倉為劉邦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策反九江王英布,虛扶韓信,勸劉邦定都關中,安一仇而堅眾心,緩和了內部矛盾,都顯示著他的雄才大略。

不過我最喜歡他的明哲保身,他早就看穿劉邦此人只可共謀天下,不可共享天下,深深地悟透了狡兔死,走狗亨,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選擇追隨赤松子雲遊天下,其實我認為他是借赤松子之名躲到劉邦找不到的地方過平靜日子去了。

至於諸葛亮呢,劉備是明主,可阿斗就只是惹事的主,沒有劉邦那麼聽話﹝其實我認為這正是劉邦最狡詐的地方﹞,到頭來辛勞了大半輩子,弄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就名氣而言,我認為諸葛亮的名氣大些,畢竟不學歷史的差不多都知道諸葛亮,而張良,不學歷史根本不知道他,可能這也源於三國演義是古典名著,名氣大的原因。

說句不相干的,我一直喜歡項羽討厭劉邦,雖然後世對劉邦的評價很高,他還創造了很多第一,我卻一直認為項羽才是真正的英雄,劉邦頂多算是梟雄。

張良幫助劉邦完成了大一統,而諸葛亮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要說還是張良更厲害一點:

(1)張良是帝王之師,輔助劉邦登上皇位的一大功臣,而諸葛亮只是助劉備建立了蜀國登上了王位,單憑這一點,張就比諸要強。

(2)還有蜀國後期國力匱乏,諸葛亮確一再堅持無異於自殺的北伐,大耗蜀國國力,大大的不智,張良則勸劉邦要休養生息,高下有可見。

(3)最後讓我們不能忘的是諸葛亮是活活累死的,有人說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我認為卻是大大的不智,為帥統帥三軍,事無鉅細皆要躬親,既不符合為帥之道,有不切合養生之理,而張良在政局動盪中卻能安享晚年,終於田野,高下有可見矣。

所以相比之下還是張良略高諸葛亮一籌。





搞笑趣歷史


張良與諸葛亮,不是一個年代的人,他們之間相差近400年,一個是興漢謀臣,一個是復漢謀臣。張良輔佐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大漢王朝;諸葛亮輔佐劉備實現了“三國鼎立”,建立了蜀漢,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他們從事的事業,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身上的智慧和光芒,都非常耀眼;他們化險為夷、扭轉乾坤的本事,讓人敬佩不已。一致一些歷史愛好者,往往把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混為一談。要作比較,我以為他們各有千秋,若看結果,當然張良要勝一籌。

張良,字子房,興漢第一謀士,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祖輩五代為韓王相,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被封為留侯。高祖評價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才華橫溢,反秦復韓,圯上受書,降宛取蟯,佐策入關,諫主安民,鬥智鴻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下邑奇謀,畫箸阻封,虛撫韓彭,兵圍垓下,勸都關中,諫封雍齒,策反九江王英布,輔佐劉邦稱雄天下。

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聯孫抗曹,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建興十二年病逝,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為“武興王”。

總體來看,張良以謀聖之名流傳於千古,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有許多歇後語都跟諸葛亮相關,可見其深入人心。然,諸葛孔明的名氣大多來自小說《演義》,完全被戲劇化了的“神”,正史記載其實不然。說一千道一萬,業績最有說服力,不是嗎?

$發光的金子


潮哥1495582530712


張良和諸葛亮都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謀士。當然了,由於二人所處的時代和本身的境遇不同,要是把他們單拿出來比一比,我覺得是很難的。下面就把二人的一些事蹟簡單的羅列一下,看看究竟能比出什麼來吧!

張良

據《史記》記載,張良“其先韓人也”,他的祖先五代都是韓國的相。而韓國被秦吞併後,張良曾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但是沒能成功,最終只能亡命天涯。在逃亡的過程中,他在下邳遇到了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人黃石公,傳授給他了《太公兵法》,使他在後面的謀士生涯中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當然了,也留下來了圯上敬履的佳話。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秦。緊接著,各地反秦武裝風起雲湧,張良也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在這個過程中恰好遇上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發展勢力。兩人一見傾心張良果斷地決定跟從劉邦。在輔佐劉邦的過程中,張良也是屢出奇謀,幫助劉邦度過難關。如在攻打嶢關的時候,張良向劉邦獻了一個智取的妙計,他讓劉邦派先遣部隊,預備5萬人的糧餉,並在四周山間上增設大量軍隊的旗號,虛張聲勢,作為疑兵;又讓劉邦派酈食其多帶珍寶財物去勸誘秦將。劉邦依計而行,嶢關守將果然獻關投降。劉邦大軍進入咸陽後,很多人包括劉邦都驕傲自滿起來。張良又向劉邦分析利害,勸他不要驕傲,劉邦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議,召集諸縣父老豪傑,與之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通告四方:“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安諸如故。凡吾所以來,非有所侵暴,勿恐。”結果,博得了秦民的一致擁戴。在鴻門宴中,張良又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幫助劉邦安全脫離虎口,又使項羽內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禍根。後來張良又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為劉邦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而當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敗,丟下老父、妻子、兒女,只帶張良籌數十騎狼狽出逃時,張良又為劉邦想出了一個利用矛盾、聯兵破楚的策略,從而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使劉邦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

而張良最為聰明的地方就是他懂得明哲保身。在漢高祖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而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當劉邦論功行封時,劉邦令張良自擇齊國三萬戶為食邑,張良辭讓,謙請封始與劉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蘇沛縣),劉邦同意了,故稱張良為留侯。最後,張良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

諸葛亮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建安二年(197年),16歲的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但是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

後來劉備聽說了他的才能,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而《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而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又說服了孫權與劉備聯合,最終在赤壁用火攻大敗曹操,使得曹操軍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不得已引軍北還。而後,諸葛亮為蜀國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病故於五丈原(寶雞境內),享年五十四歲。

而諸葛亮在文學、繪畫、音樂等方面也頗有造詣,而且善於發明。

那麼,諸葛亮和張良到底誰更厲害一點呢?您來評判一下吧!


鯨大叔學歷史


這兩位都是歷史名人,都是諍臣、忠臣,也是治世之能臣,各種歷史故事幾乎把這兩人給神話了,題主既然問誰更厲害,那麼我認為諸葛亮更勝一籌。

首先,說一下諸葛亮的功績。諸葛亮26歲之前已是名人,其才幹聲名在外。知曉天文、地理、陰陽、兵法、氣象、曆法、時事政治、文學等,而且口才一流的好,應該在馬雲之上……其中兵法是他的強項: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赤壁之戰,幫劉備拿下第一塊根據地南郡等四地-其計謀發揮到了極致,鞏固了劉備的勢力,再接著拿下西川。白帝城託孤後,更是以一人之力周旋於蜀漢內外,使蜀漢政權得以延續。其中七擒孟獲平定南越之地更是顯示了其智謀與見識,六出祁山與曹操司馬懿鬥智鬥勇,最終累死在五丈原。使蜀漢一統的政治夢想中斷。在政治上,其實行修養生息,讓老百姓居有定所,衣食無憂,天府之國名副其實。文學上也頗有建樹。為什麼如此人才最終也會失敗?我認為首先運氣不好,生活的年代註定了他施展才乾的環境,跟錯了人,當時劉備勢力最弱。其次,他在政治、軍事、民政上親歷親為,註定沒有把各個領域的接班人培養好,致使死後蜀漢政權很快滅亡,最後成為歷史的遺憾。之所以說諸葛亮更強,是因為諸葛亮是領導型人才,而張良只能算是謀士。

其次,我們再來說一下張良,張良的功績在於給劉邦出謀劃策,張良在整個楚漢爭霸及以前的推翻秦朝政權的戰爭中,表現了其非常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華,秦末農民起義中,張良率部投奔劉邦,不久遊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申徒。以韓申徒之職率軍協助平定關中,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灞上分封時“為漢王請漢中地”。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長計謀平天下”,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

總結,通過上述對比,我們知道了諸葛亮是有領導才能的靈魂人物,而張良只能是高級智囊,兩人不可同日而語,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新說點評


兩人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開國良相,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典故和傳說。但從我個人來說,我更喜歡諸葛亮,尤其是他的悲情結局和身上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撇開諸葛亮出山後幫助劉備建立蜀國不說,從白帝城劉備託孤,到六出祁山興兵伐魏,再到五丈原積勞成疾抱撼離世,可以說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的“忠、智"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此外,他所留下的《隆中對》、《出師表》,無論是思想內涵、文學、或是書法角度,都堪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用戶屌兵T34


我覺得諸葛亮厲害,當然不能空口說空話,張良得到黃石公贈予的軍事奇書也沒有在哪裡有什麼特別的奇計良謀,或者軍事上的建樹,在劉邦手下其他幾人哪個都比他功勞大,比如韓信最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4萬人把章邯的10幾萬人打得大敗,劉邦給韓信2000人叫他去打山東河南河北幾年後打下半個中國,而劉邦自己帶著最優秀的軍師和另外的幾個被稱為漢初三傑另外兩個人確被打得大財舉步維艱,最後還是韓信來解救他,並消滅了與劉邦打了大半輩子的人,當然韓信還有很多精彩精秒計策,太多了,那麼同為漢初三傑的,張良有什麼建樹呢?在哪裡呢?另外一個蕭何能準時保質把軍糧運到雖然不是他一個人的能力但是歷史上那麼多主管軍糧的有幾個能有這能力???現在來說說諸葛亮隆中對策要不是劉備婦人之仁當初拿下荊州,出兵四川拿下四川少了多少麻煩,但是即使如此還是拿下四川得了三分天下,簡單的說就是最開始的新野之戰當時劉備才多少兵馬呢,?又沒有堅厚的城池,也沒有存糧但是還是把曹軍打得大敗,北伐沒有對手,把司馬懿打得不敢應戰還有別人嗎?,有可比性嗎?


莫江柏


張良與諸葛亮,不是一個年代的人,他們之間相差近400年,一個是興漢謀臣,一個是復漢謀臣。張良輔佐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大漢王朝;諸葛亮輔佐劉備實現了“三國鼎立”,建立了蜀漢,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他們從事的事業,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身上的智慧和光芒,都非常耀眼;他們化險為夷、扭轉乾坤的本事,讓人敬佩不已。一致一些歷史愛好者,往往把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混為一談。要作比較,我以為他們各有千秋,若看結果,當然張良要勝一籌。

張良,字子房,興漢第一謀士,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祖輩五代為韓王相,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被封為留侯。高祖評價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才華橫溢,反秦復韓,圯上受書,降宛取蟯,佐策入關,諫主安民,鬥智鴻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下邑奇謀,畫箸阻封,虛撫韓彭,兵圍垓下,勸都關中,諫封雍齒,策反九江王英布,輔佐劉邦稱雄天下。

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聯孫抗曹,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建興十二年病逝,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為“武興王”。

總體來看,張良以謀聖之名流傳於千古,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有許多歇後語都跟諸葛亮相關,可見其深入人心。然,諸葛孔明的名氣大多來自小說《演義》,完全被戲劇化了的“神”,正史記載其實不然。說一千道一萬,業績最有說服力,不是嗎?





鳳姐聊電影


自護以來成敗論英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看三國,諸葛亮輔助劉備三足鼎立,張良博浪沙刺秦圯上受書,可謂有勇有謀能屈能伸,力勸劉邦鴻門宴上對項羽示弱言和並且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得劉邦能在鴻門宴上脫身,後面更是憑藉出色的謀略為劉邦戰勝項羽立下汗馬功勞,後面更是不貪戀權位急流勇退,可謂是當時之人傑,漢高祖劉邦評價他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諸葛亮合縱東吳而抗曹,輔助當時連塊地盤都沒有的劉備三足鼎立不可謂不強,只是人力不能逆天,若然他輔助的是曹操早已統一天下,所以說兩人無所謂誰更厲害之說,皆因時勢造英雄!



高老怪談古論今


人們談論起三國時期,第一反應往往想到被稱為臥龍先生的諸葛,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後來還將劉備從一個三流小軍閥輔佐至三分天下的君王,即使說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也不為過了。

但民間卻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又是何許人也?這句話是否屬實呢?郭嘉出生於潁川,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將會大亂,於弱冠後便隱居,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

建安元年得荀彧引薦,成為曹操參謀軍事之官,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不僅個人出山經歷相似,郭嘉和諸葛亮也同樣深得主上器重。

劉備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曹操則認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劉備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而曹操對郭嘉,也曾“欲以後事屬之”。

那麼兩人到底誰更勝一籌呢?郭嘉在歷史上有記載的是《十勝十敗論》,從十個方面說曹操可以打敗袁紹,後來曹操也確實打敗了袁紹。但郭嘉這篇文章並沒有涉及到實際的計謀,只是提出了曹操的十個勝點,而到了真正官渡大戰的決戰時期,《三國志》描寫郭嘉只有四個字:從破袁紹。

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則詳細的規劃了每一步應該怎麼走,劉備照著諸葛亮的戰略走,果真三分天下。如此對比來看,《十勝十敗論》更像時戰前的訓話,以增強軍心罷了。

當然,只是從一篇著作上是無法斷定誰更有才能的。歷史上,郭嘉雖然職位不高,但曹操幾乎每次出征,都會帶上郭嘉為軍事參謀。並且郭嘉行軍時能與曹操並肩而行,議事時也和曹操同席而坐,足以可見其深受曹操器重,沒有點本事的人又怎麼會得曹操重視呢?而且,每逢軍國大事議論紛紛時,郭嘉的計策總是正確的,且他的策略從無失算。

讓人惋惜的是獻策曹操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後,返回途中氣候惡劣,郭嘉便因水土不服,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患病去世,享年38歲。

因為英年早逝,郭嘉的才華也沒有機會完全展現,比起後來在輔助劉備過程中大放異彩的諸葛亮來說,確實稍遜一籌。

喜歡的朋友歡迎評論和轉發點贊你的支持我的動力!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