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一個偉大作品,總是表現人性最真切的慾望,作家應該是人性的治療師。——沈從文

一、引言

翻看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時,沈從文是少有堅持純文學創作的作家,他一直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闡述著人性的至真至善。他筆下的湘西世界,民風淳樸,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他用詩情畫意的筆調,把人性流露于山水之間,讓生活在都市裡的人們,看到了善良淳樸的人性,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間如何親情友善;這裡即使有偶爾的惡,也被隔著人性的薄紗,化作一縷縷青煙,悄悄飄散。

《蕭蕭》就是一篇這樣的牧歌式小說,它表現出了一種純真、自然的人性美。作品裡15歲的少女蕭蕭天真善良,是被婆家娶回來的童養媳,在等待圓房的日子裡,卻中途被自家長工用情歌唱開了心竅,變成了婦人。本該是一曲妻離子散的悲歌,卻因為婆家寬厚仁慈、原始古樸的自然天性,變成了一首人性讚歌。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二、詩意田園風光裡的人們純樸和善、柔和隨順,對外部世界裡的自由,感覺荒謬不可思議

年少的蕭蕭天真無邪,別人家的姑娘出嫁,因為要離開自己的母親,去做了別人家的母親,還要和陌生的男人睡在一張床上,感覺有些害怕,而哭哭啼啼。蕭蕭做了新媳婦卻不哭,還只是笑,也不害羞,更不害怕。

她是因為從小沒有母親,寄養在伯父家裡,沒人給她傳授這些兒女情長之事。無知者無畏,她因為生活在這一方與世無爭的天地裡,眼裡自然也全是一片星月祥和、風輕雲淡。

在婆家的生活,她完全不懂自己的身份為何,對待小自己九歲的丈夫更像親弟弟一般。喂他吃東西,帶他到處玩耍,哭鬧了還玩親嘴的遊戲哄他高興。長久在一起玩耍,小丈夫對她也如親人一般。夜裡哭鬧了,母親都無法哄高興,蕭蕭抱起給他看看星光、指指月亮,說些阿貓的玩笑話,哄著哄著丈夫就笑了,便很快睡去。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一個剛斷奶不久的三歲孩子,本該對自己母親特別依賴,最後卻是對蕭蕭如此依戀,這裡似乎無關愛情,只是濃濃親情。而蕭蕭對待陌生人家的孩子,很快就能如此相依相親,我們看到的是這一方水土裡養育出來的人的質樸友善。

婆家的人也都不是一群惡人,身為童養媳的蕭蕭竟然沒有受到什麼刁難。在家裡勞作也只是能做就做;夕陽西下,吃過飯的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聽祖父講故事。這整個是一幅甜美的鄉村生活畫卷,這裡生活的人們寧靜、快樂,與世無爭。

就是這樣自然淳樸人性裡的契約婚姻,即使有著太多不合理,也彷彿成了一種認可風俗的習慣。即便是這種習慣,受到外來意識的啟發,也不一定激起反抗。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從爺爺嘴裡,蕭蕭聽到了山外的世界,城裡的“女學生”,在他們鄉下人眼裡彷彿是活在另一個世界。她們可以深夜才睡,可以男女一起上課,人熟悉了可以隨意同男子睡覺,也不需要媒人,名叫“自由”。她們花錢大手大腳、不勞動卻能花錢僱人照顧自己吃喝不愁,受了委屈可以打官司,並且把錢獨佔……

這一切在蕭蕭眼裡完全是不可思議,甚至是豈有此理。外界這種自由的生活,在他們眼裡完全是格格不入,不一樣的心境下,都難理解彼此的生活。人性就在這不一樣的環境裡,顯露出不一樣的光彩。一邊是封閉、矇昧、淳樸善良;一邊是自由、奔放、勾心鬥角。這裡作者展現給我們的是無關物質的優越與拙劣,只是人性最真實一面。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英國文學家切斯特菲爾德曾說:世上人的本性都是一樣的,但教育和習慣卻使它們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必須隔著各種外衣對它們加以認識。

人類因為教育增長了知識,也因為豐富的知識開化了思想。翠翠世界裡古樸的人性與女學生世界裡復甦的人性碰撞,人文運動復甦了人性自由之光,也埋沒了從前的原始和純真。

正因為這裡的人們原始古樸,對待像“童養媳”這樣的陋俗,早已習以為常,在矇昧無知中不懂何是反抗。在偏安一隅的山村,這裡的人們淳樸善良,生活裡沒有太多的選擇,只有柔和順從。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三、與韋斯特馬克效應相悖的“童養媳”婚姻,本是一場悲劇,卻有了另外轉機

芬蘭人類學家愛德華•韋斯特馬克在《人類婚姻史》中指出:從小在一起長大的兒童,成人後會失去對彼此的性引力,這一現象也被稱作韋斯特馬克效應。

舊時代裡的童養媳制度,無疑是這種效應的直接受害者。韋斯特馬克研究發現,那些從小在婆家長大的女孩,長大後彼此通常都會抗拒此類婚姻,即使勉強結婚,他們的生活也很難幸福,或許因為彼此性吸引減少,最終也會導致女方生育率下降。

作為童養媳的蕭蕭與小丈夫青梅竹馬,自小就親如姐弟,或者愛如母子,他們之間是親情不是愛情。到最後,為何即便是蕭蕭已和家裡長工花狗有過私情,小丈夫依然喜歡著她呢?這正是源於作者賦予此地的一片淳樸、原始的人性來化解的結果。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蕭蕭的私情隨著肚子漸漸變大被發現,知道實情後的全家人慌了手腳,“生氣的生氣,流淚的流淚,罵人的罵人”,蕭蕭甚至也想到了各種死法,但終因蕭蕭年齡小,不敢下手。

最後大家請來她原家族的大伯來拿定主意,是“發賣”還是“沉潭”?試想如果蕭蕭生活在封建道德觀念根深蒂固的家庭裡,她會不會死的很慘?而正是這一方水土裡善良、淳樸的人性救了她的性命。

“沉潭”是舊社會的一種私刑,以前的女子如果和丈夫以外的男人有私情就會被用於此刑。以“窮天理,滅人慾”作為舊知識分子對女人的道德標準,蕭蕭“沉潭”一死是免不了的。可蕭蕭的伯父只是種田人,不懂得禮教要比人命還珍貴,他不忍心讓蕭蕭死去,於是同意“發賣”。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而最後卻因為蕭蕭產下一男嬰,全家人都不再想著把她“發賣”,而繼續收留了她。十年後婆家還為她和小丈夫“圓了房”,而且丈夫對這個私生子也“從不生氣”。蕭蕭屈服於“童養媳”的陋俗,並沒有任何反抗,這看似是一個悲劇。

然而作品裡的蕭蕭並不感覺到悲傷,對於生活在淳樸平淡的湘西邊陲一個小人物來說,她不會覺得生活裡的事有何可悲?世代生活在這裡的淳樸山民,他們感覺這一切的風俗只是一種習慣,一種代代相傳的傳統,真的悲憫他們的是那些有知識的“女學生”般的人。

他們把這種傳統當做生活裡一種信念,這種信念毫無疑問地支撐著生活裡的種種,包括合理與不合理的。童養媳的陋習,接受私生子的現實,呈現的就是人性的多重面。這些層面裡看似負面的民俗與至善的人性相矛盾,但沈從文以和善的“人性”解決了其中的悖離。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四、幸福的婚姻,不僅需要自由;單純世界裡的人們,更要有對契約的堅守;愛情的悲劇也是因過多選擇:布里丹毛驢效應

沈從文另一篇牧歌小說名作《邊城》,裡面也同樣有一個17歲女子“翠翠”,她淳樸善良的好似“自然之女”,因為交織不清的誤解,最終卻只能空守船頭,孤獨地等待儺送的愛情。同樣的淳樸民風,為何原始的人性沒能成全這段愛情?

巴黎大學的布里丹教授曾提出了布里丹毛驢效應:是說人的選擇過多後,會出現猶豫不決,從而影響了最終的執行效果。這個效應因為假設給驢子兩邊各方兩堆草料,最終毛驢猶豫於先吃那一邊,被活活餓死而得名。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邊城》裡翠翠的心裡早有了心上人儺送,卻因為天保先來找到爺爺提親,讓她猶豫不決。她與爺爺相依為命,她不想爺爺不高興。而爺爺卻也是一心為她著想,想要她自由戀愛追求想要的幸福。於是爺爺得知她喜歡儺送後,就婉拒了天保。結果賭氣下的天保外出送貨淹死在了河裡,儺送也因為哥哥的死,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不再提與翠翠間的婚事。他最終選擇遠走他鄉,留下獨自等他的翠翠。

翠翠同蕭蕭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兩人選擇的不同。翠翠擁有的是自由的戀愛,蕭蕭面對的是早已安排好的童養媳。一個是文明,一個是陋習,本不可同時比較。但蕭蕭也曾被暗示“當女學生”獲得自由,可是在她的世界裡是未被開化的民風,她不懂的反抗。也正因為他選擇少了,湘西質樸的人性和布里丹毛驢效應,讓一切偶然變成了必然,成就了她完美結局的必然。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盧梭曾說過:我不僅把婚姻描寫為一切結合之中最甜蜜的結合,而且還描寫為一切契約之中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契約。

我們現在的生活,因為科技的發達,人與人溝通變得方便快捷。婚姻裡也出現了太多的誘惑,愛人間的選擇也變得很多,婚姻因為太多的選擇,讓倆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就像布里丹毛驢效應裡的驢子,自己因為有了太多選擇,反而愈加茫然了。也如同翠翠與丈夫的婚姻,在封閉環境裡成長起來質樸的山民,對愛情和婚姻有的只是單一原始的人性之愛。

羅蘭說過:對愛情不必勉強,對婚姻則要負責。

並不是說原始的愚昧和無知,會讓人變得幸福,而是說在感情面前,如果人能主動封死一些慾望的通路,對婚姻多一些責任感,給自己一片純淨的天地。當感情裡出現危機時,是想著如何去解決,而不是尋找退路。這樣才能會有像蕭蕭般完美的結局,這未曾不是一種愛情啟示。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五、結語

童養媳是一種不人道的舊有陋習,但在當時那種生產力低下環境裡,也是一種必然。童養媳的夫妻,就如韋斯特馬克效應所證實的那般很難給人帶來幸福。然而在沈從文的筆下他把那一片生活,賦予了一片人性美,在民風淳樸、人人友善,秉承契約精神原始的人性面前,也成了翠翠的必然選擇。

也正因為這份自然、原始的人性,才是使得本該被“發賣”出去的蕭蕭,留了下來,而且一家人都能快樂地生活。沈從文試圖從倫理道德的角度透視人性,用湘西人們善良的人性,來試圖否決現代化都市裡的病態。


沈從文《蕭蕭》:人性讚歌下的婚姻,並不全是場悲劇


這樣的婚姻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是完美的,對於現在的我們是感覺矇昧無知的。

那對於現在的我們,什麼的婚姻才是美滿的呢?自由之花已經開編神州大地,可幸福的果實並不是碩果累累,連年來離婚一直普遍提高。

我們是否對婚姻秉承一些契約精神,用蕭蕭裡面那般自然的人性,把慾望的通道封鎖一些,留一片寧靜空間。讓自己拒絕過多選擇,一心只想經營好現在的婚姻。或許如此,也是《蕭蕭》裡的婚姻,有了些許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