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居家養生…@所有人 驚蟄到,防疫期間這些一定要知道

驚蟄到,春雷響,萬物長!3月5日,是“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接下來的日子裡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萬物將蓬勃生長,春耕備耕也進入了關鍵時節。

民間習俗、居家養生…@所有人 驚蟄到,防疫期間這些一定要知道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驚蟄,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春耕開始和防治病蟲害,還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大家都“蟄居”了很長時間,但還是要繼續堅守,勿仿冬蟲“聞雷而動”。驚蟄有什麼民間習俗?特殊時期如何做好居家養生?一起來了解↓↓↓

●關於驚蟄民間習俗活動知多少?

>>祭白虎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打小人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祭雷神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雷神作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來震動人間,所以過去有驚蟄日祭祀雷神的習俗。

>>撒石灰,吃炒蟲

驚蟄雷動,蟲蟻開始活躍。所以驚蟄時節,人們會撒石灰驅蟲,也有撒蜃炭之舉,蜃炭是各種蚌類和牡蠣的殼燒製而成,功用與石灰類似。清光緒元年《曲江縣志》載曰:“驚蟄日,撒石灰於壁間,以壓蟻,炒米粒果而食。”當然,這裡的炒蟲可不是真炒蟲子吃,而是一些菜籽、玉米、豆子之類,圍而食之,寓意驅蟲害。

●驚蟄遇上疫情防控,我們如何做好居家養生?

>>飲食

驚蟄一到天氣回暖,清淡的食物有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驚蟄節氣養生的重點在於護肝健脾,清淡的飲食能起到護肝健脾的作用。由於驚蟄時的氣溫普遍還是偏低和乾燥的,很容易導致上火,所以在日常的飲食上還要多增加生津潤肺的食物,如:雪梨、銀耳等食物,還可多食一些對腸胃蠕動有很好效果的粗纖維蔬菜。例如春筍、芹菜等。

生津潤肺

驚蟄時節氣溫還是普遍偏低和乾燥,所以很容易導致上火,在日常的飲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潤肺的食物。民間驚蟄日還有吃梨的說法。

民間習俗、居家養生…@所有人 驚蟄到,防疫期間這些一定要知道

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還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還是以冰糖煮制,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於和胃降逆。

不食冰冷

由於驚蟄時節氣溫偏低,早晚溫差大,所以這個節氣還是很不適合吃偏冷的東西,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是常溫的食物。專家建議,對於特別喜歡吃肉的人,應以食用瘦豬肉為好,因為豬肉性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除此之外,鴨血、水蘿蔔、木耳菜、山藥、蓮子等食物都是比較適合在驚蟄時節食用的。

>>起居

早睡早起

這樣有助於養成良好生活的習慣。另外,睡前泡熱水腳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睡眠,睡眠的質量高能避免“春困”,養成睡前泡腳的習慣益處多。起床後用溫水洗漱可以讓人更加精神,這也是避免的“春困”的辦法。

民間習俗、居家養生…@所有人 驚蟄到,防疫期間這些一定要知道

清爽乾燥

驚蟄時節也標誌著陰雨季節的開始,所以要保持室內的清爽乾燥,這樣可防止室內細菌的滋生,從而避免溼氣重,導致出現風溼疼痛的現象。

適當春捂

驚蟄期間,北方冷空氣仍較強,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禦寒的衣物。在天氣回暖時,要適當地減少衣被,天氣轉寒時則要適當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煩。疫情防控期間,開窗通風的同時也要做好保暖。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兩次用鹽水漱口,用薑末加紅糖,開水沖泡晚間服用。

>>運動

提前熱身

冬季帶給我們的除了寒冷還有僵硬:身體各器官如內臟、肌肉的功能都處於較低水平,骨骼和韌帶更是僵硬得很,貿貿然彎低身體、高踢腳尖,甚至是扭腰、跳繩,都容易造成運動損傷。運動前 “熱身”,能有效預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損傷。

民間習俗、居家養生…@所有人 驚蟄到,防疫期間這些一定要知道

提前熱身

冬季帶給我們的除了寒冷還有僵硬:身體各器官如內臟、肌肉的功能都處於較低水平,骨骼和韌帶更是僵硬得很,貿貿然彎低身體、高踢腳尖,甚至是扭腰、跳繩,都容易造成運動損傷。運動前 “熱身”,能有效預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損傷。

各有側重

1.兒童以靈敏、柔韌、協調和平衡能力為主,比如做一些聽口令的動作、單腳站立、拋球、接球,鑽山洞、推小車、跳格子等。

2.青少年可以加入速度、小力量,例如自身力量力量訓練、心肺耐力練習,入左右兩點跑,振臂跳、開合跳、高抬腿、仰臥踩單車等,有條件的可以在家裡進行小啞鈴或彈力帶的練習,每個動作進行20-30秒,依據身體的素質進行兩到四組。

3.身體素質較好、平常有著良好鍛鍊習慣的成年人,可以進行高強度的間歇訓練,能夠提高心肺功能和基本力量,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良好的鍛鍊效果。比如可以做一些原地跑、俯臥撐、開合跳等,每個動作10-15次,進行兩到四組。

4.老年人以及缺乏體育鍛煉的群人,建議以功能性練習、柔韌、平衡等練習為主,針對肩、頸、腰、背這些關鍵部位的肌肉進行拉伸和轉體類練習,每組持續20-30秒,進行2-4組。另外還可練習一些“仰臥背橋”“小燕飛”等等。

強度適中

居家健身不適宜進行強時間的大強度鍛鍊。在居家防疫期間,為確保運動安全有效,運動強度必須適宜,強度過低沒有鍛鍊效果,但是長時間大強度的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並且運動損傷風險增加。

運動強度適宜主要表現為:運動後感覺輕度的呼吸急促、周身微熱、面色微紅,內心感覺輕鬆愉快,雖然稍微感覺有點疲乏,但經過休息後可消除,並且沒有疼痛和麻木。

文章來源:河北新聞網,所推送非商業用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