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網視導讀:在227的事件後,陳坤拍《鍾馗伏魔》時寫下的一篇小說《鍾馗的劍》又被重新熱轉了起來。


林更新微博2011年更新的一條略耽美的小段子,也被一位作家舒儀翻了出來。不過這倒是個烏龍,林更新糾正那是“抄來的、沒文筆”。


明星同人上了熱搜,可惜一條是烏龍。不過沒關係,《鍾馗的劍》無論是作為同人還是作為人物小傳都值得更多的討論。


人物小傳是什麼


其實要說人物小傳,一方面是說來神秘,另一方面卻也沒有那麼神奇。


網絡上也可以搜索到劇組給的人物小傳的信息——不過是劇組的超超超級簡化版。《流浪地球》不少人看過了,不過流浪地球招聘時的小傳應該沒太多人看過。看,非常簡單的介紹而已。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不過文章要說的其實還是演員們的人物小傳,這是真的幾乎只聞其名不見其物。


老一代演員裡,越出名的似乎越有種種寫人物小傳的故事,這倒也確實是老演員們的基本功。而新生代裡,聽說學院派演員們在學習時也沿襲了這一傳統到拍攝中。然而,演員們的小傳到底寫成如何,大家卻很少見到實際的筆記。


這個詞條也沒有百度百科,但實際上的內容形式,與人物傳記有著許多的相似性。


要給出人物歷程、抓住人物本質,要選典型事蹟、要突出人物個性——不是故事的構建,以演員的職業,或許有一股子學術論文的味道?


想看一個內容可查、格式上非常典型且內容非常有乾貨的經典小傳,可以看鮑國安老師的曹操飾演心得。這位扮演了奸雄曹操的演員筆記,現在看著實驚到了許多人。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鮑國安老師的《電視劇中的曹操》,刊登於1994年的《中國電視》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對於曹操印象的轉變,許多人的轉折點都來自《百家講壇》易中天教授剖析“可愛的奸雄”。但94版《三國演義》的曹操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演員早已經以自己的方式,得出了類似的多面解讀結論,而非傳統印象中的誤解。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人物小傳類似傳記,但也不是傳記——是演員對角色的剖析。


人物小傳?同人文?


與鮑國安的筆記相比,與小編個人搜到的另外部分演員手寫的人物小傳相比,《鍾馗的劍》內容形式著實不能稱為人物小傳,但從內容中所包含的內容講,這也確實是陳坤分享給大家看的,他做人物小傳的一個側面。


《鍾馗的劍》的視角是這樣的:寫一個下凡的神仙見到演員陳坤的故事。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故事是鍾馗的主視角,是他“獲批”下凡看《鍾馗捉妖》戲臺子時,與他扮演者之間的故事。


鍾馗發現了演員的一顆“鬼心”,吐槽著演員最初的“奶油小生傳”,給他講戲,帶他去看一年後的成片,而之後又反而被演員對他的詮釋所震撼。


這是鍾馗的第二視角,包含著陳坤對自己入戲過程的浪漫化的表述,對於自己演繹鍾馗在《鍾馗伏魔》中的行為邏輯的核心,概括為鬼心。鍾馗的傳說是核心之一,但這故事中凡人的鐘馗偏偏還有著神心、人心、鬼心,這也就是對劇中鍾馗演繹的另一層支撐。


當然,比較遺憾且尷尬的是……《鍾馗伏魔》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爛片,造型和故事邏輯被無數次吐槽。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唯一不辜負這篇同人小說或小傳的可能是——至少陳坤的演技一條條批評中是少見的。


“同人式”小傳的補充意義


小傳的內容沒有聽起來那麼玄乎,也不是寫了小傳就對劇質量有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小傳,又或者同人性小傳依然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最具有“傳奇性”的小傳傳說之一,可能是李明啟在《還珠格格》的扮演中給容嬤嬤的設定。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李明啟奶奶把容嬤嬤的人物核心歸納為“護主”這裡尚且不談,讓人津津樂道的則是她為了“護主”二字有支撐,所做的人物設定:容嬤嬤是喪夫、喪子後成為了皇后的奶孃。這一份“護主”不是單純的中心,而是親情的轉移。


梁家輝與小傳的故事,更加傳奇——寫人物小傳到比劇本還長,是真的厲害。相關的報道刊登在《電影》雜誌上。

演員們必須要寫的“同人”——人物小傳

與李明啟奶奶的方向不同,李明啟奶奶的小傳是設定出一個合理的背景,為行為做出更合理的解釋,讓行為有血有肉。梁家輝這裡作為案例的小傳則是在大背景之下,給出了更多的細化式解讀。


讓表演更加自然、讓表現鋪墊著隱藏信息。角色小傳讓心理有譜,更加細化的“同人式”小傳,無論方向形式、無論字數多寡,也無論內容的長短,是角色詮釋中的另一回支撐。


這一切的解析、二次創作,都是在服務於角色由紙上的文字變為有聲音、會動作的影視人物。演員們是半個官方,但也是於編劇、如是翻拍於原作角色的二次演繹。


結語


由於227相關事件的輿論旋渦,同人圈從相對亞文化的文化圈走向了主流的燈光之下。在這其中,似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誤解。被起名為“同人”的二次創作,是相當常見且多元化的創作行為。227事件中有很多值得討論的點,但“同人”本身的含義不該被曲解。


由演員們所創作的“同人”,也在漩渦中被重新炒熱。


但這並非洪水猛獸。演員們使用人物小傳幫助理解角色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到同人分類中基於原作再創作、基於角色再創作中的不同分類。


真正優秀的演員不是提線木偶,更應當有著自己演繹的立場。他們對角色的演繹成為了影視藝術與文字藝術區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了影視界繼續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