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玉石砌豬圈,和田玉搭雞窩,這個村子什麼背景?

前段時間剛爆出的事件,鄂爾多斯發現大量玉石礦藏,當地人以為只是普通石頭,家家戶戶都拿來當壓菜石,甚至壘豬圈砌院牆。直至新聞爆出,當地不少農民已悄然轉型,成為“尋寶專業戶”。他們撿的原石每噸2000元起價,有的賣到5000元。而玉石商人從農民手中收購後賣到市場,每噸售價至少8000元。


石英岩我們平常見到的金絲玉,其實也是屬於石英類。早前去戈壁玩都能撿到,現在去還要看運氣。


金絲玉不過,雖然上面這件當時傳的神乎其神的事兒被專家給攻破了,可是這現實當中,還真有拿和田玉來砌牆,看的我是好生嫉妒!當年的和田,也不過是個不為人知的小村子。當地人誰也不認識和田玉,就以為是石頭,用來砌了雞舍!大概老天也看不下去了,這麼暴殄天物,連著下了幾天的暴雨。這場暴雨導致在當地搞探險的人無法活動,只好借宿在了這個村子裡。


和田玉這才被當地人發現,村長於是就開始帶領大家去挖玉找石頭,然後再將石頭賣出去,一來二去的,村子便從此走上了用和田玉發家致富的道路。而這個村子,就是現在的和田。


單槍匹馬的挖玉人那麼,為什麼和田這地方就能出美玉呢?這還要從和田的“前生”說起。和田的前生:于闐古鎮和田地區,古代的時候稱“于闐(tián)”,這個名字是藏話,意思是“產玉石的地方”。清初時改“于闐”為“和闐”;1959年又改“和闐”為“和田”,這才有了今天的和田。


于闐美玉經過這些採玉人的辛勤勞作,崑崙山下的玉英大批運往中原,為絲綢之路的繁盛奠定了基礎。絲綢之路上的“于闐美玉”于闐,曾是西域三大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在絲綢之路貫穿歐亞之前,一條溝通西域與中原的玉石之路,早已形成。


上天的饋贈 —— 新疆和田玉每年春天的崑崙山,積雪崩塌,泥石流傾洩,卻會帶來山上富藏的美玉。而位於城外的玉龍喀什河,則是孕育和田玉的溫床,盛產白玉、青玉和墨玉。


撈玉人和田美玉甲天下,買玉的去處除了市區大大小小的玉器店外,就是和田玉石巴紮了。巴紮在維吾爾語中是"市場"的意思。玉石巴紮上,小商販們會將採來的玉石珍品擺放上地攤,高聲叫賣,穿梭兜售。


挖玉的老漢我們手中把玩的每一塊和田玉,這當中有經歷了多少辛酸波折。取自自然,歸於自然,珍惜手中來之不易的和田玉吧,不管它來自何方,請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