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英宗为什么要杀死于谦?

老冒574


于谦在明朝历史上,绝对可以称之为大忠臣。“土木堡之变”后,他成功打脸了迁都南逃的朝廷投降派们,当机立断,另立新君,稳定了军心。在“北京保卫战”中强行凑了一批备用军,横扫了如日中天的瓦剌大军。可以说,于谦用一己之力,使得明朝没有成为第二个南宋。但就是这样一个国之栋梁,却在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含冤而死,下场令人唏嘘。



于谦之死真的是因为记仇的明英宗小肚鸡肠吗?公元1449年,处于“极盛之天下”的大明朝,发生了一件,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的事,皇帝明英宗被瓦剌人给劫走了,这场改变了大明国运的“土木堡之变”,也让这位明朝排名第二的逗逼皇帝,变成了两边烫手的山芋。大明朝廷内部听说皇帝丢了,犹如天塌下来一样,混乱一片,在这个关键之时,于谦站了出来,做了三件事:

一是当朝打死了忽悠明英宗去送死的大太监王振的亲信马顺,一举镇住那一大群贪生怕死的“南逃派”,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于谦的做法是绝对正确的,如果真的迁都南京,那么黄河以北的国土都将沦陷,重现北宋灭亡之景。二是提出拥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继皇帝位的建议,并得到孙太后和主要朝臣的大力支持。第三点更是让瓦剌人一个头两个大,瓦剌太师也先想着白捡个大明皇帝,就挟持明英宗在边关游荡,想占点便宜,在听说大明朝廷早已立新君后,也先愤怒的直接攻打北京。当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时,却惊讶的发现,明军早就列阵九门之外,一脸“来呀,老弟”的表情,就等着揍瓦剌人。原来于谦早就力排众议,调派两京,河南备操军、备倭军等入京勤王,全力准备“京师守卫战”。

数月的血战,瓦剌大军被于谦临时拼凑的二线部队,打得落荒而逃,最终也先无可奈何之下,想把明英宗送回明朝。于谦亲自站在城头,用大喇叭喊话:这个皇帝我们不要了,送给你们玩了。你们明朝人怎么这样?我瓦剌太师不要面子啊。不过,明面上于谦喊着把明英宗送给瓦剌,却在另一边安抚景泰帝朱祁钰,皇位大局已定,理应尽快接回英宗,吃了定心丸的景泰帝,立即派遣李实和杨善出使瓦剌,把两头都讨嫌弃的英宗,赎回了大明朝。

历经曲折回到大明的英宗,却被弟弟朱祁钰软禁在南宫,当上了被囚禁的太上皇。英宗本已经心灰意冷,准备就这么度过残年,没想到八年后,弟弟朱祁钰突然病重,眼看就要死了,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投机小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发动了“夺门之变”,请出了英宗,成功让他复辟。这位被关了八年的仁兄,脑袋都有点秀逗掉了,身边的徐有贞立即提醒他,要赶紧除掉于谦等人,软禁景泰帝,为什么这些人这么急着要杀掉于谦?

一、为了师出有名

八年来闭门思过的英宗,心态其实已经很平和了,他也明白当年于谦另立新君,是以君为轻社稷为重,一心救国作为第一考量。英宗重登帝位后,“复辟功臣们”让英宗杀掉于谦,他内心其实是很挣扎的,直到石亨和曹吉祥等人,诬陷于谦想册立外藩-襄王,这就戳中了英宗的软肋,徐有贞又偷偷说了一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英宗早就被奉为太上皇了,哪怕政变成功,法理上,他再当皇帝,也名不正言不顺了。弟弟朱祁钰病死后,理应由他的儿子继位或者另立皇储,所以摆在英宗面前,只剩下一条路,把朱祁钰打成是篡了英宗权的“假皇帝”。那么当年力推朱祁钰上位的于谦等大臣,就必须都按照“谋逆罪”杀掉。这样,皇位名正言顺的还给了我英宗,岂不是爽歪歪?

二、政治斗争

“土木堡之变”后,徐珵是头号迁都南逃派,被于谦当堂骂成了狗。景泰朝之后缩起了尾巴做人,为了容易得到提升进用,把名字改为“有贞”。徐有贞应该是朝臣中最忌惮又恨于谦的人。石亨本因违反军法被削职,但于谦请景泰帝宽恕他,让他总理十营兵。德胜门大胜后得到世袭侯爵,念及于谦恩情,就上书推荐他儿子于冕,结果却被刚强正直的于谦断然拒绝,还在景泰帝面前把石亨喷了个体无完肤,石亨更是又愧又恨。就这样,于谦成了这些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景泰皇帝病重后,于谦的最大后台到了,之前与于谦的各种矛盾就集中爆发了。正是在这些小人的怂恿下,再造大明的于谦,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三、死于愚忠

其实在当时,于谦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制止“夺门之变”。政变前夜,于谦就收到了线报,奇怪的是他却没有阻止,而是作壁上观。当时,他仍是一品太子少保兼大明兵部尚书。虽然明朝的兵部尚书,平时并不直接调兵遣将,但在有特殊情况发生下,京城四大营还是必须听他的号令。参与“夺门之变”的,一共才几个虾兵蟹将,于谦一句话,这些人瞬间就会被守卫京城的将士们活剥了皮,但是于谦却莫名其妙的保持了沉默,他的儿子于冕也几次三番恳请父亲能站出来表态,但是于谦却认为这是他弟兄两人的事,争皇位毕竟是皇家内部事情,最后谁当大明的皇帝,我于谦一不贪财,二不图利,对大明忠心耿耿,仅北京保卫战的盖世功绩,足可挡住一切政治污水。于谦过度的自信,却忽略了人心的黑暗和政治的残酷,愚蠢狭隘的明英宗复辟后,立刻昭告天下,废掉了朱祁钰的帝号,反其为“不孝、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不久朱祁钰死后,谥号为“戾”,降为王,称“郕戾王”,意思就是终生作恶的王,最后朱祁钰也没进明皇陵。不过,英宗到了晚年,最终还是醒悟了,他终于看清了石亨等人的嘴脸,知道冤枉了于谦,也明白了,景泰帝不立新储,就是想还帝位给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悔恨的英宗死要面子,只好让儿子朱见深即位后,对叔叔和于谦都恢复了名誉。

于谦之死连后来修《明史》的人都看不下去,写了句“死之日,天下冤之”。


大荒野史


明英宗朱祁镇杀死救时名臣于谦,原因其实就一个字:蠢。

↑明英宗朱祁镇是个很蠢的皇帝↑


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曾经用了很重的笔墨篇幅写了朱祁镇,尤其是夸赞朱祁镇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能够让周围人为之倾倒,佩服。

很多读者听完朱祁镇的故事之后,都觉得此人真是一个好人,只不过很倒霉罢了。然而,纵观整个明朝历史,明英宗可完全谈不上“英”这个词,他不配。

就看诛杀于谦这件事吧。当时于谦的个人威望是没得说的,北京保卫战一战成名,挽救大明江山于水火,可于谦这人,非常廉洁,性格清高,绝不愿意与官场同流合污,他不贪财,不图利,也不求虚名,就是想给国家和老百姓干点事实。

↑于谦完全可以跻身中华文明历史上最顶尖最优秀的人物行列↑

也正因此,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大明王朝没人掌舵的危难之际,于谦果断支持并且说服郕王朱祁钰登基,安定天下之心。同时,于谦朝堂上强烈主战,声称:“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师乃天下之根本,一旦迁都,就会变成第二个南宋了”

他义正言辞,说服了当时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但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投降派官僚。

比如著名的投降派徐有贞,在朝堂上声称夜观星象,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避祸,弄得群臣人心惶惶,于谦上面那句话,直接打脸徐有贞,从此徐有贞成为被大家嘲笑的对象,是胆小鬼,是投降派的代表。

尤其是北京保卫战成功之后,徐有贞更是断了前途。

↑徐有贞是害死于谦的直接凶手↑

但小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折腾,脸皮厚,徐有贞通过讨好大学士陈循(此人也是主战派,但明显不是于谦那种清廉之人),得以升迁。徐有贞还特意拉拢于谦门人,于谦不知内情,但他还是替徐有贞说话了,奏请景帝朱祁钰让徐有贞担任国子监祭酒。

于谦之所以这么做,绝不是因为他接受了徐有贞的贿赂,而是他打心眼里就不认为徐有贞有多坏,尽管徐有贞提议迁都逃命,但当时情况危急,有这种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可朱祁钰不干了,他对徐有贞印象深刻,反问于谦:“这家伙就是提议南迁的那个徐有贞吧,不是什么好人!” 朱祁钰的判断是对的,徐有贞真的不是什么好人。

↑朱祁钰一直信任于谦,和于谦的君臣关系相处融洽↑

景泰八年,景帝朱祁钰病重,当时太子已死,而朱祁钰无后,身后事成为最敏感的话题,徐有贞和石亨等人搞了一次政治投机,策划了夺门之变。

那么,于谦呢?夺门之变这一晚,于谦在干什么? 实际上,于谦几乎是第一批得知此事的大臣,当时于谦的儿子于冕跑来告诉于谦明英宗复辟时,于冕吓得语无伦次,于谦并没有做出任何实际行动,而是严厉警告儿子:“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

明英宗朱祁镇不知道的是,于谦在朱祁钰病重期间,不断游说让朱祁钰复立沂王朱见深,也就是朱祁镇的儿子,曾经的太子。

毫无疑问,于谦绝不是什么景帝死党,他心里装的只有国家社稷,只有苍生祸福。 所以夺门之变后,于谦就当什么事没发生,他其实已经预料到,因为他当初在支持朱祁钰称帝时出了大力,如果朱祁镇心眼小,怪罪于他,他迟早会获罪甚至死亡。


↑明英宗朱祁镇比较重感情,但绝不是好皇帝↑

果然,就在第五天,明英宗朱祁镇就要杀了于谦。然而明英宗朱祁镇对于谦印象并不差,大明江山毕竟是于谦保下来的啊,可徐有贞却一定要于谦死,于是在朱祁镇犹豫表示:“于谦毕竟对国家有功啊”,可徐有贞回复了一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

徐有贞的逻辑陷阱是:于谦意欲谋反,谋谁的反呢?当然是阻止朱祁镇继位,谋朱祁镇的反。可是这个逻辑的致命点在于,于谦谋反是为谁呢?为他自己吗?当然不是!因为当时朱祁钰还活着而且宠信于谦,那么于谦想在朱祁钰死后自立为帝?这在明朝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徐有贞通过这个逻辑陷阱是想暗示:朱祁钰继位不合法统,而明英宗朱祁镇夺门有理。 朱祁镇夺门有理,徐有贞们当然就有天大的拥立之功了。 如此矛盾漏洞百出的逻辑,竟然把明英宗朱祁镇绕晕了,直到很久以后,李贤找机会向朱祁镇指出:“您被徐有贞骗了!”

↑明英宗发现自己成为徐有贞们眼里的傻子后,再也不提夺门之事了↑

明英宗还听不明白。 李贤不得不把话说得更清楚些;“景帝朱祁钰病重不治,又没有儿子,帝位空悬,那么唯一具备太子资格的,当然就是太上皇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朱见深当时才十岁,他如果继位,不就相当于让朱祁镇继位吗?何况还有孙太后可以主持大局啊!!皇位还能旁落吗?”

李贤继续打脸明英宗朱祁镇:“相反,夺门之变不但不必要,反而是最具风险的路,那晚要是出任何意外,太上皇您轻则被废黜皇室身份,重则当场暴毙,还会连累子孙!”

李贤没有进一步说出的是,当时于谦掌管兵部,兼总督军务,牢牢控制京城兵权,于冕跑来告诉于谦夺门之变的时候,以于谦的能力和权力,完全能够扑灭叛乱,还能把朱祁镇徐有贞等人肉体消灭,因为朱祁钰当时可是活着的,是正宗的事实上的皇帝,朱祁镇凭什么去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却是民族脊梁↑


可是于谦什么都没做,当做没事似的,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以及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品格。于谦默认了既定事实,因为他扶立朱见深的目的就是让朱祁镇复位啊,他不是为了朱祁镇,不是为了朱祁钰,他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

可惜,明英宗朱祁镇太蠢,真的太蠢,被徐有贞忽悠的很惨,最终害死了一代名臣良相于谦。

徐有贞坏,朱祁镇蠢,最终公正不阿,清廉克己的于谦却被残酷杀害,但历史最终是公正的,于谦永垂青史!杏卷不朽!


我见青史多妩媚


于谦(1398—1457),字廷宜,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历经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四位皇帝。

于谦的一生可高度概括为:对朱高力煦一骂成名;平反冤案,惩治恶史,百姓爱戴,为其立生祀;任河南山西巡抚,政绩突出,被称为“于青天”;夫人董氏病逝,一生无娶;领导北京保卫战。

1449年土木堡之战后于谦坚拒南迁,力拥景帝上位,全力抗战,保卫了北京城,保卫了大明朝,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明英宗对如此功臣痛下杀手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国王朝自古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于谦是景泰帝的权臣,英宗对他其弟恨之入骨, 再登皇位后必须打击景泰旧臣。

2、土木堡之变导致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也先企图用英宗要挟明朝,于谦朝堂上当众高呼“社稷为重、君为轻”,拒绝和谈并领头拥立异母弟弟朱祁钰上位。

3、明英宗被放回后被代宗软禁7年,于谦支持并拥护朱祁钰为皇帝。

4、于谦支持朱祁钰废太子朱见深,立代宗独生子朱见济为太子。

5、不杀于谦,夺门复位名不正,言不顺。

于谦被杀罪名是“迎立外藩”。但迎立外藩是要用金牌召唤藩王入京的,而于谦没动过金牌。于是英宗给安了个“意有之”的罪名杀掉了于谦。

于谦死后,明朝少一社稷臣,帝国国势就此中衰,对士风臣心摧残不可估量。文官集团逐渐结党谋私、不顾国政的堕落之途,亦由此而发端。

我是美丽青春您真痘,欢迎赐教、转发、点赞,祝您万事顺遂。

美丽青春您真痘


明英宗杀于谦,是明知杀错了,却不得不杀——瞧瞧,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棘手。

为什么说杀错了呢?

因为于谦是一个对大明江山社稷立下过巨大功劳的人。力挽狂澜于既倒,可谓大明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于谦立下了什么功劳呢?这要从大明正统十四年开始说起。

其时,明英宗朱祁镇在位。从年号可以看出,他已经在位十四年。但由于继位年龄较小(9岁),所以此时的朱祁镇只有20多岁,算是个毛头小伙儿。

这一年,大明北部的瓦剌部落突然发难,向大明边疆发起了攻击。这其实是常态,瓦剌是游牧民族,并没有地盘要求,无非是抢点东西。按照常态的处理,派一员得力干将领兵教训一下就是了。

可明英宗朱祁镇是毛头小伙儿啊,毛头小伙儿最容易冲动。冲动的结果就是御驾亲征。大家都知道冲动是魔鬼啊,于是,御驾亲征的结果就是,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了。史称“土木堡之变”。

抓获了大明皇帝,瓦剌很兴奋,乘胜兵临北京城下。

这时候,于谦出场了。当时,于谦的官其实并不大,只是个兵部侍郎。但紧急时刻靠的是本事,与官大官小的关系不是很大。

明英宗被俘后,大明朝廷乱作一团,主流的观点是,北京城难保了,立即迁都南京。

但于谦说,不必迁。我能守住北京城。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务之急,先要立一个新皇帝。

太后一听,靠谱。便把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立为皇帝——史称明代宗,把明英宗朱祁镇尊为太上皇。把于谦升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保护北京城。

于谦确实有才能。一战成名,打跑了瓦剌,保住了北京城。

瓦剌败退后,明英宗朱祁镇成了他们手里的烫手山芋。本来打算挟天子以令大明,讨点便宜,可人家大明立了新皇帝,朱祁镇的话根本没人听。

杀了呢?瓦剌又不敢。因为大明的整体实力远远胜过瓦剌。真要杀了大明天子,大明怒了,也够瓦剌喝一壶儿的。

思量再三,瓦剌做了一个英明决定:把明英宗朱祁镇放回去吧。

朱祁镇回到北京后,地位十分尴尬。因为他的弟弟朱祁钰做皇帝上瘾了,根本不愿意归还帝位。而且朱祁钰已经控制了大明朝廷,没人替朱祁镇说话。于是,朱祁镇就被朱祁钰软禁了起来。

注意,此时,于谦也没有替朱祁镇说话。毕竟,作为迎立新君的功臣,于谦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再说得露骨一点,于谦是朱祁钰的人,而不是朱祁镇的人。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朱祁镇还没死。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皇帝,也还是留下了一些心腹的。更何况,迎立新君这种天大之功,对于野心勃勃的人来说,诱惑力是相当大的。

于是乎,在失去皇位足足八年后,大臣石亨等人趁着朱祁钰病重,突然发难,救出了被囚禁的朱祁镇,重新把他推上了皇位。

石亨告诉朱祁镇:皇位要想坐稳,必须清算朱祁钰的势力,首当其冲,就是于谦。

就这样,朱祁镇下令杀了于谦。同时被杀的,还有曾经效忠于明代宗朱祁钰的诸多大臣。


趣谈国史


于谦迎回明英宗,但没处理好和明英宗的关糸。于谦拥戴景泰帝,却冷落了迎回来的皇上。当景泰帝一手遮天,呼风唤雨时,可迎回来的皇帝还在囚禁中,失去过去威严和自由。明英宗这时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由于景泰帝不讲信用,出尔反尔,费去明英宗的儿子做太子,转而立自已儿子做太子。人算不如天算,好景不长,景泰帝的儿子不争气,成了短命鬼早死之人。白发人送黑发人。景泰帝从心里接受不了

儿子早死的事实,悲痛欲绝,大病一场,一病不起。景泰帝悲伤过度,无思进取,不理朝政,荒废事业。于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点没办法。于谦多次劝景泰帝节哀顺变,人死不能复生。可景泰帝太爱自己的儿子,要死去见儿子。于谦忠于景泰帝,没少得罪明英宗。于谦深得景泰帝信任,加大力度打击违法犯罪,得罪了权贵和朝中大臣。于谦身在官场,不知人心险恶,社会复杂,朝廷在风平浪静中,充满刀光剑影和血腥拼杀场面。于谦势孤力危,孤掌难呜。后来,景泰帘帝重病在身,一身重病,苟延残喘,奄奄一息。明英宗趁机复辟当皇帝,残杀病床上的景泰帝。由于于谦誓死不投降明英宗,明英宗不得不杀了于谦。正如,于谦不死,夺门之变就非法。于谦不怕死,敢于讲真话。正因为如此,没有于谦向景泰帝冤魂叫屈,夺门之变才正义呀!于谦死在对景泰帝的愚忠,也不生活在明英宗残杀景泰帝的阴影中。于谦看淡个人生死,也要为大明努力,奋斗,做贡献。于谦为国家,人民利益而死,不是轻鸿毛,而是重泰山。


中国美6220


我来回答。

首先,于谦死的一点也不冤枉,因为“土木堡之变”,就是于谦下的套路。

忽悠皇帝亲自上前线,又把朝中文武重量级大臣全都带上,结果一战全军覆没,这正是于谦想要的结果。

当时,于谦管后勤,从长城到土木堡,一点点距离,他就是不去救援。皇帝被抓了,他几天时间,就把所有的粮草都搬回了北京城。并且成功在北京城阻击了蒙古人。

各位大神想想,他于谦有本事在北京城打败蒙古人,就没本事把补给送给土木堡包围圈里的皇帝。这个道理,恐怕不成立吧。实际上他就是故意见死不救,隔岸观火,幸灾乐祸啊。

事后,由于重量级大臣都死光了,他于谦成了一言九鼎的大佬。这个结果,正是他于谦梦寐以求的。这套路,太深了。明英宗在战俘营呆了几年,终于明想白过味来了。“这一切,都他妈的是于谦下的套路,故意坑老子啊!”

所以,明英宗回来后,先是低调再低调。等时机成熟,立刻复辟。上台后头一件事,就是立刻杀了这个阴险的于谦。

临死前,于谦还写了一首《石灰吟》。没用的,再多的石灰,也不能把他漂白了。

历史上类似情况,不可胜数。人们都认为他们是忠臣。我看他们个个都是罪有应得。比如岳飞,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我可以穿越时空,看到历史真相。司马迁《史记》,七成都是假的。只能当小说演义看看热闹。

我如果说出来人类起源真相,恐怕地球人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上帝都得自杀。


老冒574


为什么明英宗要杀于谦,因为于谦“爱国而不忠君”!君=朱祁镇。

当年土木堡之变,22岁的朱祁镇被瓦剌抓了俘虏。瓦剌企图和大明谈条件,最起码用皇帝换点钱吧。谁知道51岁的于谦竟然在朝堂上高呼“社稷为重、君为轻”,放着皇帝亲儿子两岁的朱见深不拥立,另找了弟弟21岁的朱祁钰来继位。此罪一。

虽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但谁都没想到他能活着回来。而且“北狩”一年就回来了。在讨论是否把太上皇接回来的问题上,于谦坚持要接,但向朱祁钰保证还拥护他为皇帝。此罪二。

谁都没想到派出的和谈使臣,直接就把太上皇带回来了,弄得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不管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见面是什么场景,但哥哥被弟弟给软禁在南宫,进行了各种封锁。基本的物质条件也很差,一直七年时间。对于这个状况,于谦也没说话。此罪三。

坐稳了龙椅的朱祁钰,已经不顾及在南宫软禁的哥哥,坚持要废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名分,把继承权给了独生子朱见济。在这个问题上,于谦最后也投了赞成票。此罪四。

冥冥之中,又是谁也没想到,立为太子的朱见济在第二年就死了,只有五岁。而朱祁钰再也没生儿子。几年后,又病病殃殃。被软禁了七年的哥哥朱祁镇看到了机会,一些大臣也发现了机会,于是“夺门之变”成功了。废了朱祁钰的皇帝称号,杀了于谦。

朱祁镇对于谦一定是恨的,因为并不忠于他,至于“北京保卫战”的功劳已经成为过去。于谦在朝廷的人缘也不会好,各派新势力也都乐得皇帝把他给办了。

对于皇帝来讲,忠于大明只是必要条件,到底忠于谁才是充分条件。所谓后来的后悔,并不是内疚,而是使得自己名声不好的托词。咋么办,没有好办法。到了朱见深继位,来个平反昭雪。把责任推到前朝某些大臣身上了事。 这就是帝王心术。


几苇渡


于谦这个人,真正做到了忠于国家社稷,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落所擒,瓦剌携明英宗进逼北京城,大明王朝危在旦夕,不少人主张南迁避难。这个人时候,于谦站了出来,力排众议,坚决保卫北京城,与瓦剌决一死战。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稳定人心,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君,这个做法和春秋时期宋国公子目夷对抗楚国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宋襄公不自量力,在没有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持下,妄图以仁义和周礼笼络人心,当上霸主,反而弄巧成拙,被楚成王俘虏,目夷眼见营救襄公无望,逃回宋国都城。楚人兵临睢阳城下,以襄公性命威胁宋人开城投降,宋人说宋国已另立新君,楚人要杀襄公便杀,并拼死抵御楚人攻势。可以说,这两个人真正做到了为国尽忠,而不是狭义的效忠于某个君王,某个人。


于谦为的是大明社稷,绝没有私心,打退瓦剌之后也是兢兢业业,恪守臣子本分,为大明尽忠。可英宗为什么要杀这样一个社稷之臣?


一·英宗虽然复辟,代宗此时仍在,代宗虽然是在危难之时登位,但毕竟是正统皇帝,自己抢夺帝位,难免代宗朱祁钰他日复辟,于谦足智多谋,而且在朝中很有威望,众多大臣都支持他,不杀他,自己如坐针毡。


二·朱祁钰登位时,答应离英宗之子为太子,后来英宗之子被废,英宗一脉与皇权彻底断绝,英宗自然怀恨在心。


三·小人陷害和权力的诱惑。徐有贞在土木堡之变之后曾主张南迁,被于谦怒斥,徐有贞也并非一无是处,于谦还曾向代宗举荐过他,但是代宗因为徐有贞主张南迁一事,对徐有贞向来鄙夷,没有升迁徐有贞,徐有贞认为是于谦从中作梗,从此怀恨在心。复辟之后,大权在握,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徐有贞更要借此机会除掉于谦。英宗也犹豫过,说“谦实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无名”,意思就是说,不杀掉于谦,我们名不正言不顺,反而可能被人斥为乱臣贼子。英宗知道于谦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匡扶社稷,但是于谦不死,自己师出无名,就算做了皇位,朝中难免有大臣不服,皇位无法稳固,于谦和皇位,自然是皇位更重要。


于谦一生忠于国家,他的死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他是明代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嵩山派左盟主


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大明王朝的走向。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成为瓦剌攫取利益的最大筹码。答应条件于国无利,更会让瓦剌得寸进尺;不答应,人质在人家手里,更何况人质是皇帝,谁也不敢承担这个责任。

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钰,把朱祁镇奉为太上皇,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皆大欢喜!

还在做俘虏的朱祁镇可不会这么想。他被抛弃了,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被人当成了弃子,生死未卜。他心中能不恨吗?恨弟弟朱祁钰,更恨于谦。

于谦在是忠于大明,还是忠于皇帝之间做出了选择。他更忠于大明,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起,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而皇帝更希望的是臣子忠于自己,无论臣子做的选择如何正确,对于皇帝来说都是不忠。不忠的人下场只有一个。杀鸡儆猴!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根正苗红的皇位第一继承人。朱祁钰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继位,从朱祁镇的角度都属于篡位,拥立者于谦自然是叛臣。朱祁镇复辟后,为了树立法理上的合法性,自然会把朱祁钰继位宣传成非法,而于谦作为其中最大推手,罪无可赦。

于公于私,于谦非杀不可!


寒星针


一句话,于少保犯了几乎所有中国式职场大忌,领导人必须办他。



1、不拿领导当菜,这就是中国职场最大的忌讳,抱着企业利益高于一切这种傻叉想法的人,统统活不过两集。于少保就是抱着“大明利益高于一切包括那个二百五皇帝”这块石碑惨死的,英宗还在也先那里视察,你就敢去工商局把法定代表人换了,还给所有分公司下令,朱祁镇带也先过来不准接待。你胆儿真够肥的,这就算了,英宗回来了,你聪明点就挑唆景泰帝把他咔嚓了,免得将来算自己的老账。或者你就私下去给前领导拜拜年,缓和一下关系,以后也可以少点风险,结果你不尿人家这壶,只会埋头做事。真是一丢丢也不把领导放眼里,他反水成功能够容下你吗,用痔疮也能想明白。

2、专门得罪小人,职场人际完全没有。每个公司里面都有两种人,能力极强的实干型,能力负数的马屁精,实干型如果情商高一点,即使不和马屁精扎堆,也不会去冒犯他们。宁愿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和君子犯腻,他只会和你就事论事,招了小人,他就会把你整个人否了。而且通常情况下,小人很会哄领导高兴,自己爸妈生日都不知道但知道领导体温升降,他们最强悍的就是专门提领导喜闻乐见的建议,然后交给老实人执行。于少保得罪了小人徐有贞(而且还一度想宰丫的),自己还和老板朱祁镇犯葛,双重作死,随便刨个坑就把他办了。

3、能力比领导还强,并且不知道收敛。这也是于少保职商负数的最大表现,英宗举全国精锐被也先打得像花瓜似的,你带着一帮子老弱残兵把也先虐了。朱祁镇:和你比人家真的是二百五罗。最可气的是老百姓还那么爱戴你,工作上完全没毛病,金星见了你也只能说完美。下属能力比领导强很常见,但你得有缺点让领导握着,这样领导才有安全感啊。张居正那么牛同样给大明续命,但贪得一塌糊涂,这种人领导用着多爽。你这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别扭肉,那就只能肉体上消灭你了。

所以于谦卒。

经过这次教训后,于谦学乖了,成了一个处事圆滑,不与人争锋芒的情商大师,随便怎么挤兑也捧着对方,老板爱他到不行,都想封他当娘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