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危城》:晚清伍连德如何用4个月扑灭哈尔滨鼠疫?

《浴火危城》电视剧总共30集,拍摄于2012年,反映了1910年东北爆发的,夺走6万多人生命的特大鼠疫事件。

《浴火危城》:晚清伍连德如何用4个月扑灭哈尔滨鼠疫?

由于这场瘟疫事件在发展到哈尔滨时,才引起人们的巨大关注,而且当时的哈尔滨属于重灾区,因此,这场瘟疫事件也被称为"哈尔滨鼠疫"。

瘟疫发生后,迅速蔓延至吉林省、奉天省(今辽宁省),甚至大有蔓延至关内的趋势。为此,1910年12月,清政府任命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相当于今副校长)的伍连德博士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到哈尔滨进行调查、防治。

《浴火危城》:晚清伍连德如何用4个月扑灭哈尔滨鼠疫?

伍连德(1879-1960)为出生于当时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峪的华人家庭,祖籍广东省台山市,曾先后在马来西亚和英国学习,医学博士。在治理哈尔滨鼠疫期间,发明了“伍氏口罩”,用于佩戴,避免飞沫传播,“伍氏口罩”是现在口罩的前身。

《浴火危城》:晚清伍连德如何用4个月扑灭哈尔滨鼠疫?

1911年4月,在伍连德博士的主导下,经过不懈努力,历时不足4个月,这场瘟疫事件被扑灭。在这场瘟疫中,伍连德博士还系统总结了如何搭建鼠疫防疫系统,为当时世界所广泛采用。

那么,翻开尘封的历史,哈尔滨鼠疫事件如何产生,伍连德又是采用哪些方式来有效治疫,又给我们后人防止瘟疫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呢?

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当时的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

这次鼠疫事件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东北鼠疫源自土拨鼠身上所携带的鼠疫杆菌。

《浴火危城》:晚清伍连德如何用4个月扑灭哈尔滨鼠疫?

土拨鼠体形硕大,它的皮毛可以在市场上卖出高价。自古以来,土拨鼠都是当地人非常重要的猎获。和其他啮齿类动物一样,土拨鼠的洞穴也是鼠疫杆菌滋生的温床,因此土拨鼠身上携带大量鼠疫杆菌是很常见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以前没人感染鼠疫,1910年却爆发了如此大规模的疫情呢?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其实和晚清时期的人口流动密不可分。

在清朝中前期,东北地区被认为是清朝的“龙兴之地”,长期封禁,不允许汉人移居东北。

当时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满族人自有一套传统以应对感染鼠疫的危险。

比如:对土拨鼠只能射杀,不能设陷阱捕获;看到活动懒散的土拨鼠要避免与之接触;如果看到某个土拨鼠群落显出生病迹象,人们就要拆掉帐篷搬离至其他地方。

这些传统是满族祖先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经验总结,当地人都知道如果违背了祖宗传统,将会遭受上天惩罚。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这套被赋予神秘色彩的传统其实非常合理,生活在东北的满人正是遵循了这些祖训才大大降低了感染鼠疫的概率。即便偶尔有人被鼠疫感染(当地人认为是被邪物附身),他们也有一套传统应对方法(如隔离,及焚烧传染源),使得疫病不会造成大规模传染。

清朝晚期,清政府一方面难以阻止民众进入东北,另一方面出于阻挡沙俄占领东北的考虑,就对内地汉人进入东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关内大量民众“闯关东”,进入东北谋生。

《浴火危城》:晚清伍连德如何用4个月扑灭哈尔滨鼠疫?

由于土拨鼠的经济价值很高,所以许多来东北谋生的汉人就专门从事抓捕土拨鼠。可是,这些来自关内的移民对满族传统一无所知,也毫不感兴趣。为了实现高效抓捕,他们设下大量陷阱,无论是活蹦乱跳的土拨鼠还是病怏怏的土拨鼠,一律成为猎杀目标。结果这些人成了第一批鼠疫感染者。

在遭受感染后,他们又缺乏对应疫病的经验,这才导致鼠疫在东北地区大规模爆发。

鉴于鼠疫在哈尔滨愈演愈烈,1910年12月东北发生鼠疫大流行,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到哈尔滨进行调查、防治。

1911年1月,伍连德到达哈尔滨后,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当时,哈尔滨的疫情非常严重,一天死亡100人以上,而且疫情蔓延迅速。据统计,当时黑龙江、吉林两省因鼠疫死亡近4万人,占两省人口的1.7%,几乎每100个人里就会因鼠疫而死亡两个人。疫情严峻。

《浴火危城》:晚清伍连德如何用4个月扑灭哈尔滨鼠疫?

伍连德不避艰险,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疫情流行经路,并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

按照伍连德的规划,所有发生瘟疫的城市都予以划片,家家房屋消毒,出入片区都有军警检查,发现病人立刻隔离。到1911年4月底,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灭。

《浴火危城》:晚清伍连德如何用4个月扑灭哈尔滨鼠疫?

为了扑灭哈尔滨鼠疫,在伍连德率领下的,临时组建的防疫队伍在疫情中心哈尔滨傅付出巨大牺牲,直接接触病人的护理和救护人员尤为惨烈,将近一半人员殉职。这些无名英雄生命的代价,使得哈尔滨疫情中心鼠疫的流行在不到两个月每得以完全控制。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担当起一个国家的责任,拯救了一场险些波及全球的灭亡灾难。

1911年4月3日—28日,清政府在奉天(今沈阳)组织召开了有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11个国家医学专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主席。会上,伍连德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与会的各国专家交流了各国的研究成果。会后,伍连德被中国政府委任为外交部医官,同时仍保留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职位。

清政府为表彰伍连德的治疫功绩,授予其陆军蓝翎军衔及医科进士。伍连德一时被国内外誉为防疫科学的权威。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该处隶属外交部,伍连德任处长兼总医官。

伍连德在哈尔滨、满洲里、齐齐哈尔、拉哈苏苏设立了四所直辖医院,平时应诊,疫时防治。1918年北洋政府在北京设中央防疫处,伍连德任处长。一向被忽略的防疫工作,至此被作为国家的一项事业而重视起来。

哈尔滨鼠疫被扑灭后,尽管这次的瘟疫得以结束,但是伍连德博士判断,未来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1917年底,山西鼠疫流行,伍连德奉命赶赴现场,负责防疫。由于有治理哈尔滨鼠疫的经验,这场夺去16000人生命的鼠疫很快被控制住。

1920年底,预料中的东北鼠疫第二次爆发,这对伍连德所建立的鼠疫防疫系统是个真正的考验。与1910年流行整个东北以至华北,死亡6万多人相比,这次鼠疫流行仅仅限于西伯利亚和北满洲里,死亡人数为6500人。

1960年,伍连德博士在马来西亚槟榔屿逝世,享年82岁。伍连德博士的一生,为中国及世界的防治鼠疫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鼠疫斗士"。人类将永远缅怀伍连德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