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为什么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

一德格天1


说起光绪,只有一个悲字可以涵盖其一生。而这一切悲剧皆来源于慈禧对权利狂热的占有欲。慈禧独子同治帝英年早逝,可他膝下并无子嗣。按照清廷祖制皇帝无嗣,可选同辈兄弟所育子嗣承继大统。由此以来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失去了垂帘听政的权利,这是视权利如生命的慈禧,最无法容忍之事。

精于权术的慈禧决定在同治同辈兄弟之中,选择继位人选。当时符合标准人选,一是恭亲王奕訢之子十七岁的载澄,另一位就是醇亲王奕譞之子四岁的载湉。

按照祖制常规载澄应是最佳人选,可是慈禧一怕载澄已到亲政年龄不好控制,二怕其父奕訢谋略过人现已权倾朝野,将来会把慈禧挤出朝堂无有立足之地。

由此慈禧再施一把权术,声称载澄年岁已大,未经过系统的帝王教育,不具帝德帝才,应选年龄小的载湉,可以从零开始进行帝王培养。

慈禧之所以选择载湉不只因其年幼,还因其母婉贞是慈禧亲妹妹,其父奕譞懦弱少才无擅权实力,更有利于慈禧将载湉从一张白纸完全培养成提线木偶,以便慈禧第二次垂帘听政延续专权岁月。

一场继位之争,其实是奕訢与奕譞两位父亲之争,终以奕譞胜利告终。

可是奕譞并未有一丝欣喜,他为儿子取名湉是希望儿子一生平静安宁,他自知慈禧阴险跋扈,未来迎接载湉的只有悲苦命运。他却无计可施只得把儿子送入紫禁城。

自此四岁载湉承继大统成了悲情光绪帝,慈禧从严令光绪称其亲爸爸开始了傀儡养成教育。那慈禧为什么让光绪叫亲爸爸,而不是亲妈妈呢?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慈禧为专权斩断光绪亲情。

慈禧嗜权如命,她最怕奕譞以太上皇自居。慈禧知道光绪只有四岁,他正处于依赖父母但还未有太多记忆时期。她要斩断光绪与生身父母的血脉亲情,将自己才是其父母的形象根植于光绪幼小懵懂内心。

封建社会父亲是家庭至高威严,母亲限于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四德桎梏,因而慈禧更想以父亲而不是慈母形象出现在光绪生命中。她不但严禁奕譞夫妇与光绪接触,让光绪称呼她为亲爸爸,甚至她与光绪谈起奕譞时将其称为“你七叔”,自此奕譞生前只是儿子的七叔而已。

奕譞深知慈禧忌讳底线,自光绪登基就称病避嫌,战战兢兢十几年好不容易才逐渐打消慈禧疑忌。偏偏在光绪大婚即将亲政之际,有人奏请赐奕譞皇帝本生父尊号。慈禧闻听火冒三丈,但又找不到理由驳斥亲情人伦,她就虚拟奕譞奏折,假称奕譞为预防奸诈小人借光绪亲政之际提出赐其尊号,已于光绪登基之日起宣布永不受封,只做醇亲王。

慈禧看似轻描淡写的将事情化解,却将奕譞吓得缠绵病榻几年很快病逝了。慈禧终于消除了心头隐患,她为显心胸开阔,赐奕譞皇帝本生考的尊号。由此可见她不是怕光绪认生父,而是怕奕譞顺着儿子之势做太上皇罢了。奕譞已死,光绪认不认生父都无所谓了,自己还落得慈爱宽容美名。这一切皆是慈禧为专权断光绪亲情,才令光绪唤其亲爸爸而非亲妈妈的明证。

二,慈禧喜欢男性化称谓立太上皇威严。

清朝虽是封建末期,却依旧是男权横行时期,只有男人才是国家主宰,女人只能囿于家庭生儿育女。

慈禧作为出了名的铁娘子自视甚高,奕訢等人文韬武略再强亦不在其眼中,她自觉只有她才能掌控清廷的一切,因而她更喜欢光绪像人们称其老佛爷那样,以男性化的称谓称其亲爸爸,她想做雄霸天下之主,而不是甘于家庭琐碎事务的母亲。

皇帝的父亲就是太上皇,光绪称慈禧亲爸爸彰显了慈禧是清廷真正的太上皇。慈禧不仅在光绪面前,甚至在朝堂皆立下不可一世的威严,任男人再强大亦要臣服其脚下。可以说慈禧令光绪称其亲爸爸立威严,摒弃了妈妈称呼的柔弱,符合她妄想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大女人心理需求。

三,慈禧摒弃母性严训光绪孝道。

慈禧从未想过放弃权利,既使光绪成年后亲政,她亦要把光绪牢牢握在手中。慈禧为自己将来之计远,就想从小灌输光绪对其以孝侍奉言听计从的习惯理念。

也许慈禧认为只有高高在上严父才能令孩子畏惧,于是她从未想做细心呵护的母亲,既使慈禧对亲儿子同治也未曾有过母性温柔。因而自光绪进宫之日起,慈禧对光绪严加管教方式不输军事化管理,更多的是孝道训化教育。

光绪自幼每天给慈禧磕头请安时,没有慈禧发话不得起身。有时慈禧故意和别人讨论事情,把跪着的光绪晾在一边,甚至有时要跪一两个小时之久。成年人跪这样长时间都苦不堪言,更何况小光绪体质孱弱却要苦撑着坚持,慈禧就是如此要使光绪对其畏惧心理自幼养成惯性渗入骨子里。

光绪幼时因痢疾差点夭折,奕譞在其进入宫前曾拜求慈禧多加关照,可是慈禧并不以为意。

太监们欺光绪年幼无知,经常对其疏于照顾,饮食饥一顿饱一顿冷热不均,甚至有时饿得小光绪跑到太监房中偷冷馒头吃。

慈禧耳目众多对此不可能不知,可她从未对太监严加斥责督促他们精心照顾光绪。由此可见,慈禧虽是光绪伯母兼姨母,可她在光绪身上并无太多母性体现,只有想做大家长,驯化光绪听命于己的奴化教育。

我们从慈禧角度看,她对光绪的驯化真的很成功。光绪成年后不但听到电闪雷鸣等稍大些的声响惊惧不已,甚至听到有人说亲爸爸三个字立刻瑟瑟发抖。光绪帝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慈禧的阴影梦魇,他想脱离慈禧魔爪励精图治维新变法,可是慈禧轻而易举的就令光绪束手就擒。也许这就是慈禧让光绪唤其亲爸爸想达到的效果吧,这是亲妈妈的母性不具备的威力。

观慈禧一生就是精致利己主义,其走的每一步棋都是为自己的权欲布局。她对光绪实施“断亲情、立威严、驯孝道”严苛管教,严令光绪称其亲爸爸,而非亲妈妈,正是其妄想将光绪打造成傀儡,自己掌控一切的野心体现。

光绪被动叫了慈禧一辈子亲爸爸,却未得到一丝父爱亲情。他想叫生父一声父亲却那么难。斯人已逝,惟愿光绪在另一世界可以好好享受父慈子孝,好好叫一声父亲。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光绪皇帝去给慈禧请安,然后恭恭敬敬地说:“亲爸爸吉祥。”

是的,光绪皇帝叫慈禧亲爸爸。

可是,慈禧明明是女人,光绪为什么却要叫她亲爸爸呢?

光绪的生父奕譞是咸丰皇帝的弟弟,这么算的话,光绪可以叫她伯母。

光绪的生母婉贞则是慈禧的亲妹妹,这么算的话,他又可以叫她姨母。

不过,同治皇帝一死,咸丰皇帝便绝了后,所以光绪是被过继给了咸丰的,这么算的话,慈禧是光绪的嗣母,他应该叫她皇额娘。

只是慈禧偏偏不喜欢这几个称呼,却独爱亲爸爸这个称呼。

从慈禧的外貌去看,她实际上不算是一个美人,她五官方正,反倒让人一眼看去便会觉得她生得一副男人相。

这样的慈禧,真的一点儿也不美,实在想不明白当时咸丰为何会看上她。

当然,她一开始入宫没怎么受宠,只是被册封为贵人,第二年的时候也只是升了一级,成了嫔。

慈禧真正受宠是1856年之后的事了,因为她在这一年为咸丰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同治皇帝载淳。

如果没有生下载淳的话,凭慈禧这样的姿色恐怕是很难得到咸丰的宠爱的,更不用说在后来成为清政府的掌舵者了。

说实话,对于这样一个生得一副男人相的慈禧,光绪皇帝叫她亲爸爸,这个称呼倒也很符合慈禧的长相。

只不过,慈禧让光绪叫自己亲爸爸,当然不是因为自己长得像男人,而是另有缘由。

1860年,咸丰皇帝被洋人吓得拖家带口地一路狂奔逃到了热河行宫,虽然后来经奕訢和洋人谈判,洋人已经同意撤军,可是咸丰却仍然不敢回京,只能以天气变冷为由继续赖在热河行宫。

1861年,咸丰在热河病逝,随后由5岁的载淳即位,没过几个月,慈禧联合奕訢、奕譞等人发动了“辛酉政变”,一举将皇权攫取到了自己的手中,她也因此成为了清政府未来47年时间内的实际最高领导人。

实际上,早在咸丰病重卧床、难以理政之时,慈禧便已经开始为他批阅奏章了,从而让她感受到了权力所带来的快感和刺激,权力这东西,一旦沾染上了,也就很难戒掉了,这也是她执意要发动政变夺权的原因。

后来,慈禧又整垮了恭亲王奕訢,如此一来,朝中更加无人敢对她说一个不字。

这时候的慈禧,虽然不是皇帝,却已经胜似皇帝,因为不论是同治皇帝也好,是光绪皇帝也罢,谁不得听她的话?

慈禧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只是一直没敢学武则天一样废了同治或者光绪称帝而已,可在她自己心中,她已经将自己当成皇帝了。

皇帝这两个字,说到底是男性权力的一个巅峰。

所以,慈禧在心中将自己当成皇帝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有意地将自己推向这个方向,当然这不是说她将自己当成男人来看待,她只是想让人们这么去看待她,这样也才不会那么抵触她掌控清政府。

她让光绪叫她亲爸爸,也是为了能够让光绪明白和接受这么一个事实——她才是清朝实际上的“皇帝”。

即便从伦常的角度去看,也会得出这个结论,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慈禧只有让自己站到了光绪的父亲这个位置之上,她才能更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地控制光绪,从而掌控皇权,这就和乾隆禅位当太上皇之后仍然继续把持朝政一样。

所以,慈禧才会让光绪皇帝叫她亲爸爸。

只是光绪皇帝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最后会死在自己这个亲爸爸的手上。

1898年光绪在康、梁等人的鼓动下发动变法,随后慈禧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她当时甚至想要废了光绪,只可惜受到了洋人以及部分廷臣的阻挠,所以没有成功。

1900年,慈禧逃离京城之前,将光绪的宠妃珍妃投井。

她打压和控制了光绪几十年,在精神和心理上几乎彻底地摧毁了光绪皇帝,所以她极为害怕自己死后会遭到光绪的清算,这才打定主意在自己临死前毒死光绪。

1908年11月14日,光绪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亲爸爸会对自己下手,喝下了亲爸爸让人送来的酸奶之后,没过多久便中毒身亡了。

1908年11月15日,心中再无羁绊和担忧的慈禧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口气上不来,也随之而去了。


流浪的侯爵


关于“亲爸爸”这个称呼,有一个小故事。

慈禧对光绪十分严厉,一般都对他苛刻而冷酷,稍有不顺就罚跪不起,在身体和精神上给他施加很大的压力。最令光绪帝苦恼的是,他每次请安的时候,对慈禧说“皇太后吉祥”,总是得到慈禧的一声冷哼,有时候甚至会莫名其妙地大为光火。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光绪帝百思不得其解。



在清宫剧中,光绪帝称呼慈禧太后为“亲爸爸”。比如电视剧《走向共和》里,光绪帝一口一个“亲爸爸”的叫着慈禧太后。难道满人有叫“亲爸爸”的习惯?

其实在考究清朝满族所有习俗中,根本就没有“亲爸爸”这个称呼。

什么?没有这个称呼?莫不是慈禧太后自己创造的?


满族人称父亲为“阿玛”,母亲为“额娘”。清朝皇子称父亲为皇阿玛,母后为皇额娘。那么,按照满人习俗,光绪帝应该叫慈禧“皇额娘”才对,为何偏偏叫个“亲爸爸”?

对,爸爸,还亲爸爸?大家都知道,如今爸爸指父亲、指男性,而慈禧太后让光绪帝叫自己为“爸爸”,明显是想“男性化”自己。前面故意加个“亲”字,是想以此来宣示关系亲。(慈禧意思:虽是过继的,但像亲儿子一样亲。当实际上越强调亲,越不亲。)

因此,从诸多方面也体现出来了让光绪喊自己为“亲爸爸”,不乏慈禧的政治用意和心理需求,也体现了慈禧太后有意“雄性化”自己而爆棚的权力欲。

光绪帝自从称呼慈禧为“亲爸爸”之后,慈禧每听之心里必是非常高兴的。


晚清时期,慈禧太后一直大权独揽,权力欲极重,可以说普天之下她是最大的了。人一旦掌握最高大权一久,又在等级制度的最顶峰,无人束缚,心里难免会滋生出突破自身角色束缚的妄念。(比如有没有对皇帝角色心痒痒?比如有意雄性化自己欲意何为?)。


毕竟,有武则天这个千古女皇榜样在前。心里即便有这种想法,对权势熏天的女人来说,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女皇和皇太后之间,慈禧不过只差一定帽子罢了。

但是由于性别的束缚,以及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束缚,最终慈禧没敢跨出自身“皇太后”的角色。其实在慈禧太后的内心里面,特别是掌握大权之后,渴望“自己若是个男人该多好”。所以说,在光绪帝称之为“亲爸爸”的时候,这种扭曲的心理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光绪帝,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父亲是大清醇亲王。光绪帝4岁时,就被慈禧太后过继为儿子,并接进皇宫,由自己从娃娃抓起,灌输教导光绪帝。


而光绪帝从小从心理上就非常害怕慈禧,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所以为了免于处罚,不免要想方设法的讨好慈禧。


光绪帝虽贵为一国之君,法理上和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但谁都知道背后的慈禧太后,才是实际最高掌权者。

光绪帝称呼慈禧为亲爸爸,一是让慈禧从心理上成为了“太上皇”,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能当皇帝”的遗憾,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慈禧“雄性化”爆表的野心。


说说慈禧太后的另外一个著名称呼,由最懂她的李莲英发明的,你就明白什么叫异曲同工。

总管太监李莲英,第一个称呼慈禧为“老佛爷”,如此左一句“老佛爷吉祥、老佛爷万寿无疆”,右一句“奴才给老佛爷请安”,慈禧乐开了花。


朝臣们知道慈禧喜欢,纷纷讨好,就迅速在朝中流行开来,这就极大满足了一个寂寞老女人的虚荣欲望。老佛爷,非女性化称呼,而是男性化称呼,慈禧也是“爷”了,而且还是一尊像佛一样的爷!


所以,“亲爸爸”这种称呼,对慈禧来说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而光绪帝为了巴结慈禧,也不得不一直延续着这个称呼。慈禧死后,清朝也无人再叫这个称呼了。

【撰文:峰子哥;点关注更多趣历史!】


峰子奇观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就是在看张黎导演的“走向共和”,当时心里一惊,这叫什么称呼?土不土洋不洋,男不男女不女,后来自己去查查资料,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

亲儿子同治死了以后,慈禧为了垂帘听政,把妹夫醇亲王的儿子,四岁的载湉捧上皇位,外人看来她是大权在握,其实自己十分心虚,一来她是个女的,虽说是太后,但是长期垂帘名不正言不顺,二来儿子是别人的,哪天说不定就的出事。

心里十分扭曲的慈禧,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搞到两个称呼,一个就是老佛爷,现在我们看电视都习惯了,慈禧一出现大家都喊老佛爷,仿佛这个名字就是她专属,其实不然,清朝历代皇帝都有称为佛爷的传统,因为女真族的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所以入关以后皇帝都被称为佛爷,只不过用的不广。慈禧手握大权,俨然是太上皇,但名义上不是,所以来个偷梁换柱,让一帮奴才带头称呼她为老佛爷,其实就是把自己当皇帝,结果大臣们一看这势头,立马投其所好,都喊老佛爷,这名字就叫开了。

再有就是亲爸爸,按照满语,喊父亲叫“阿玛”,母亲“额娘”,和亲爸爸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慈禧有些心理变态,觉得叫太后什么的凸显她是个女的,不好听,所以喜欢别人用男人的称号称呼自己,老佛爷就是个例子。但是皇帝不行,的叫“爸爸”,后来觉得这还不够味,对外放话,既然是妹妹的儿子,就和自己亲生的一样,所以的叫“亲爸爸”,所以光绪从小就喊慈禧为“亲爸爸”,这个老妖婆还十分受用。

权力使人变态,慈禧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慕乡关


有关“亲爸爸”这个说法,在正经史料里面未见提起,但是在几乎可以被当做信史读的高阳先生的《慈禧全传》里有提到,而《翁同龢日记》里也有记录,基本可以坐实。

说起来挺讽刺的,慈禧既不是光绪的生身父母,更不是男的。她和光绪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按血统来算的话,应该是光绪的大姨兼四大妈。因此,让光绪叫她“亲爸爸”,就显得别有深意了。

由于光绪是在四岁的时候被抱养到宫中的,是慈禧和咸丰法统上的儿子。因此,慈禧必须要让他明白,谁是他的父母——是她和咸丰,而不是醇王和七福晋。别小看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每个朝代的小宗入继大宗的时候都要闹一回,从汉哀帝到宋英宗再到明世宗,每次都有,而且每次都是以小皇帝的生父生母取胜告终。

有鉴于这些前车之鉴,慈禧当然不能容忍自己还活着,醇王就跑到自己头上做“太上皇”。实际上,从光绪登基到醇王去世,慈禧一直提防着这件事,对醇王的敲打就没有断过。

那么,光绪就该叫慈禧母后了。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有个坎儿过不去——那就是慈禧的妹妹是光绪的亲妈,而且光绪登基的时候她还活着,老姊妹俩还老是见面。这个问题就比较尴尬了,说光绪的时候怎么说?你大侄儿,我儿子?

慈禧可以对任何福晋这样,但是对自己的弟弟妹妹,慈禧一向都是非常慈爱的。所以,她不能强迫光绪叫她母后或者皇额娘。再加上慈禧又喜欢被人当女汉子(比如叫她老佛爷,这在之前是皇帝的专有称呼),所以,就叫亲爸爸吧。

正好,也提醒一下光绪,你亲爹是我,醇王只是你七叔!



青言论史


光绪对慈禧的这个称呼,有人说是满族传统,因为满人管老爹叫“阿玛”,反而会把老娘叫“爸爸”,所以慈禧就是光绪的“亲爸爸”,也就是亲娘。

听上去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实际上,满人确实叫老爹“阿玛”,但老妈却是“额呢”(即额娘)——有个清国宗室后代(据说是慈禧太后的侄孙女)写的书里就是这么说的。

当然皇室称呼又有些不一样,汉人朝代,普通人称呼父母为“爹”、“娘”,皇室子女则称其父母为“父皇”、“母后”。而在大清国,光绪与慈禧是侄子和伯母关系,也是甥姨关系,最亲近也只能算是过继母子关系,以常理论,“皇额娘”是最合理靠谱的叫法。

但实际上,光绪在向老佛爷慈禧太后请安时说的一句话是:“亲爸爸吉祥!”

为什么不叫“皇额娘”?慈禧没这么做,难道是她潜意识里在给妹妹保留了一个母亲的名分?

或许有这个可能,但更大的因素,显然不是这个。慈禧的亲生儿子是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同治皇帝。19岁那年病死。皇位由谁来继承?慈禧拍板,让小叔子醇亲王的4岁儿子载湉来做,便是光绪帝。

光绪帝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从父系这边称呼,光绪帝得称慈禧为伯母;从母系这边称呼,得称慈禧为姨母。

但事实上光绪要这么叫,慈禧马上就得翻脸。因为她的地位,其实是太上皇。只不过一般意义上的太上皇,都是皇帝的父亲。慈禧咋办呢?

光绪皇帝能管慈禧叫皇阿玛吗?不能,因为就法理而言,光绪继承的是同治的地位,同治才是他的皇阿玛。当然,这样就乱了辈份,实际上光绪和同治是同辈,在法律上也算是咸丰的儿子。

光绪皇帝能管慈禧叫皇额娘吗?也不能,因为就法理而言,光绪如果算是咸丰的儿子,那么慈安才是他的皇额娘。

所以慈禧就寻思开了,小光你就甭叫阿玛额娘了,我虽然是个女人,你却得管我叫“爸爸”,而且要加个“亲”字。因为:“皇帝的父亲是醇亲王,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生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这个“亲爸爸”,其实和“老佛爷”是一个思路。“爷”是满族人对男性的尊称,慈禧很喜欢。再来个“爸爸”,其乐融融是也。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光绪帝载湉把慈禧太后叫亲爸爸,看起来很独特,其实合乎历史的逻辑。

朝野都喊老佛爷,光绪却称亲爸爸。或许,在慈禧太后看来,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是妹夫醇亲王,他的妻子就是我的亲妹妹。

那么,我妹妹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是不是一样,因此叫亲爸爸似乎没什么大毛病。


这其中的称呼逻辑与心理世界当然是有一些感人的,但是亲爸爸之名却明显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掩饰了实质上的非亲之嫌。光绪与慈禧的关系比较微妙,我们可以梳理一下:

从血缘关系出发,以父系这边称呼,光绪帝得称慈禧为伯母;

光绪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以母系这边称呼,得称慈禧为姨母;

同治皇帝没有子嗣,以政治过继来说,光绪需要喊慈禧一声母后。


在著名的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就生动地演绎了光绪帝叫慈禧亲爸爸的场景,光绪唯唯诺诺,慈禧非常威严。根据《清稗类钞》中的记载:

光绪朝,宫廷自皇帝以次及于宫眷,均呼孝钦后以男称,有时亦呼老祖宗,又或称之为老佛爷,德宗则称之曰亲爸爸。

如果我们较真,正确称谓应该是“皇爸爸”更为恰当一些。皇太后是朝野的称呼与名分,亲爸爸是私人称谓。根据满族习俗的专家研究,亲爸爸这一说法有源远流长的根据,同时也体现了与慈禧光绪之间的权力结构。在满族文化里,爸爸不是专门指代父亲,也指代母亲和其他亲人女性,比如姑爸爸,就像是老佛爷的象征意义一样。晚清宫廷女翻译德龄公主回忆道,慈禧特别喜欢光绪称她为亲爸爸,一会亲爸爸吉祥,一会亲爸爸万事如意。另外,在叶广芩《我的姑母珍妃瑾妃》中记载:

爸爸是满族人对姑母的称呼。

慈禧作为掌权的女性,正统性与合法性毕竟不足,让承嗣的光绪皇帝喊自己亲爸爸,一方面能够安稳住朝野的舆论与流言蜚语,另一方面慈禧的儿子同治已经去世,光绪虽然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但老太后毕竟也希望母慈子孝。

历史确实微妙,光绪慈禧母子之间恩恩怨怨,貌合神离,亲爸爸还是不如真爸爸。

所谓亲爸爸,颇有一些寄托,过继来的儿子,胜似亲儿子,父母的关系也是亲戚,更加亲上加亲。慈禧是一位铁腕女性,亲爸爸不仅是威权下的服膺,也凸显了慈禧作为帝国实际统治者的事实,自然是一箭双雕。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将权力玩转得炉火纯青的女人,一个是唐朝时期的武则天,公然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另外一个就是清朝时期的慈禧太后,虽然她没有成为女皇帝,但是皇帝之于她而言,已经只是一个傀儡,形同虚设。

就是这样一位特别的女人,与大清江山的断送脱不了关系,后人很多都对她十分不满,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想当初这个女人也曾风光一时,就连皇帝,也要对她让三分才行,关于慈禧的故事,且待我慢慢细说。




一、慈禧如何从一个兰贵人成为老佛爷的

慈禧最先的时候只是咸丰皇帝的一个兰贵人,基本上按照常理而言,她不仅长相一般,而且能力也不是最显眼的,根本没有机会成为权力中心的人物。可惜造化弄人,慈禧写得一手好字,而懒惰的咸丰刚好需要这样一个人来帮自己写字,慈禧的机会就此拥有。

一开始慈禧只是在咸丰的监督下帮忙处理签字之类的事情,后来咸丰越来越懒,就让慈禧参与一些简单的朝政工作,因此慈禧得到不错的锻炼,心中对于权力的欲望也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彻底释放出来。



咸丰比较短命,他去世后让自己儿子,也就是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成为皇帝,同治在位期间,慈禧作为母亲,当然是需要亲自辅佐的,她将咸丰留下来辅佐同治的8位大臣慢慢收拾,最后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同治皇帝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傀儡皇帝,慈禧反而掌握实权。

可惜同治皇帝比他爹咸丰还要悲惨,年仅20出头就去世,没有子嗣可以传位,最后慈禧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妹妹生的儿子继位成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也许没有想到,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机会,实际上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光绪一生不得志,完全活在慈禧的控制下,可悲可叹。



而慈禧,却从原本的一个兰贵人,如今成为一国之主,太监都要叫她一声老佛爷,就连皇帝光绪,也只能无奈叫她“亲爸爸”。


二、光绪为何叫慈禧“亲爸爸”

慈禧明明是一个女人,为何光绪皇帝要叫她为“亲爸爸”而不是“亲妈妈”呢?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下三个。

1、血缘关系

光绪皇帝是慈禧妹妹的儿子,与慈禧自然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当时慈禧保举光绪成为皇帝,自然相当于再生父母,所以按理来说光绪皇帝认慈禧做干妈未尝不是不可以,干妈的称呼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会叫“亲妈”,也就是说光绪按照正常程序叫慈禧一声亲妈是对的。


但是慈禧在当时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一句亲妈就可以表示的,并且慈禧看起来根本也不像一个女人,她内心对权力的渴望超过正常男人,所以光绪假装把她当做一个男人,根据血缘关系直接叫她“亲爸爸”,这样一来皆大欢喜。

2、地位使然

就像武则天时期一样,武则天成为女皇帝,身份已经完全不一样,如今慈禧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实权在握,大清江山完全掌握在她手里,她的身份地位等同于当时的皇帝,或者是类似于乾隆拥有实权一般的太上皇。

根据这些复杂关系,光绪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只能降低身份叫慈禧一声“亲爸爸”,只要慈禧的地位稳固了,光绪的皇帝之位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危险,这个屈辱求全之策也是可以的。

3、讨好慈禧

慈禧是一个居功自傲、盲目自大之人,特别喜欢别人的称赞,不喜欢别人说实话批评她,太监李莲英经常在她身边,深知慈禧的爱好,所以告诉光绪以后叫慈禧“亲爸爸”,这样会让慈禧开心,光绪也可以少受一些苦头。


当时的老佛爷称号也是李莲英这些人想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慈禧开心了,升官发财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光绪也许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努力讨好慈禧的同时,慈禧生命已经逐渐接近尾声,自私的慈禧太后,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对光绪说“吾不能先于尔死”,然后有人给光绪送去一碗汤,不久后光绪一命呜呼。

在光绪去世后不到24小时,慈禧也一命呜呼,慈禧死后,清政府很快就把她风光大葬在已经修好的地宫中,光绪却一直等了很多年,清政府才筹集出钱为他建造皇陵,将其安葬。

在1985年考古学家清理光绪陵墓时,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秘密,后来经过科学分析研究,发现光绪的体内含有大量砒霜,也就是说,当时光绪突然死亡,并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故意为之,这个人是谁呢?大家心知肚明!



结语

权力是一个神奇而丧失人性的东西,会让人变得失去人性,慈禧就是这样,为了权力,为了虚荣,可以挪用国库仅有的用于北洋舰队的军费来举办六十大寿,为了权力,哪怕最后自己生命即将结束,也要拉一个垫背的!



嗔痴历史观


光绪帝不称慈禧为“皇太后”,也不叫“老佛爷”,更不遵满洲习俗喊为“阿玛”“额娘”,而是称之为“亲爸爸”,并特别强调一个“亲”字。那么光绪帝为何要这么称呼呢?


古今注之历史注,帝王权术“亲爸爸”。

在之前的几期中,我曾经说过,慈禧太后的非常渴望权利,一旦有人触及此底线,这个女人就敢向全世界宣战。

所以,光绪和慈禧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慈禧立四岁小孩为帝,其目的就是更长更牢的拥有权利。但是,再小的孩子也有长大的一天,因此,慈禧就在光绪面前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

慈禧以苛刻冷酷的一面对待光绪,对其十分严厉。早晚请安,若慈禧不发话,光绪只能一直跪着,并且连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都是一种奢求。


一国之君呀!在慈禧的控制下生活,对慈禧言听计从,稍有不慎,非打即骂。但即使如此,许多地方慈禧太后还是不能满意,比如每日请安,光绪帝称“皇太后吉祥”,慈禧脸色一沉,冷哼一声,有几次还发了火,光绪感到纳闷,“我最近没做什么事情呀!”。

光绪皇帝百思不得其解,每日请安战战兢兢,而慈禧太后也不能明说,你总不能和皇帝说,“叫我亲爸爸”。

聪明的李莲英看了两人的心思,就悄悄告诉皇帝其中原因,让皇帝以“亲爸爸”称呼太后。果然,之后几次请安,太后十分高兴。那么太后为什么喜欢这个称呼呢?


这很有可能是一种政治和心理感情的需要。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都是重男轻女,女子只能成为男子的附庸。在传统思想中,天下最尊崇的人是皇帝,皇帝之话就是金口玉言,而不是什么所谓的皇太后。

可现实是,慈禧虽无皇帝之名,却行皇帝之实。她极为看重权利,同治和光绪都是傀儡,一人掌控朝政47年。但即使如此,仍然改变不了慈禧女性的身份。

但奴才叫他“老佛爷”,光绪叫他“亲爸爸”。有了这样的称呼,她似乎获得了男性的尊严和地位,成为了真正的太上皇,作为女人的自卑也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满足。


其实,这在男权社会,并不难以理解。而叫“爸爸”不够,还要加个“亲”字,也是为了弥补慈禧和光绪之间的尴尬。

同时,让天下最尊贵的人叫自己亲爸爸,也是为了告诉他,你要老老实实听话,我不仅是你的长辈,更是你心中爸爸一样的存在。

最后,还是要向天下表明,自己的地位高于皇帝,是大清国天经地义的统治者,我的权利至高无上。


古今注


不是“亲爸爸”,是“姑爸爸”。

光绪皇帝把慈禧太后称为“gubaba”。这一点问题都没有。



看了一些朋友的解答,觉得说得太玄乎了。说慈禧太后喜欢男性称呼,想给人家当爹,这比较搞笑了。

估计大家还是把汉语的发声习惯与满语的亲属称谓搞混了。当然,这也是受一些电影电视剧的影响。



姑爸爸是满族对长姑母的的称呼。举个例子,有篇文章叫《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里面谈到过这个称呼:

【民国元年,唐海沂出生在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里。这个家族由於珍妃被贬以来开始衰落,但由於瑾妃还在宫中,瑾妃可以不断将宫中的财物赏赐给娘家,家庭生活还是十分优裕的。

唐先生说从他记事起,他就知道有个姑爸爸(满族称姑母为“姑爸爸”)住在宫里。但他从来没听家里人讲另一位姑爸爸珍妃的经历。也许家裏人不愿意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阴影。

关於珍妃的事,是他长大以后才慢慢从其他方面逐渐了解到一点的…… 】

这里面明确说到,满族人把姑姑叫做“姑爸爸”。

按照一般情况下,满语中把姑姑叫“gu”,也可以直接叫 gugu,这个词本来就是从北方民族语言里音译的。 而对于父亲的姐姐,祖父的长女姑姑可以叫 baba(爸爸),满族把长房的女性长辈叫爸爸。

现在大家明白了,瑾妃是唐海沂的姑姑,她在家里是长女,所以唐海沂就把瑾妃称为“姑爸爸”。



《清朝的皇帝》一书中记载:

【慈禧的父亲惠征,父官至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时当道光末年,洪杨起事,惠征守土无方,革职留任,旋即病殁,遗妻一、子女各二,慈禧居长。”】

那么光绪与慈禧太后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光绪的阿玛奕擐是咸丰皇帝的七弟 ,

光绪之母叶赫那拉氏是西太后妹妹 ,

光绪既是西太后侄子加之又是外甥 ,

慈禧太后在家中是长女,

所以,光绪称呼慈禧为“姑爸爸”。

电影和电视剧中拍成光绪称呼慈禧太后为“亲爸爸”是一种以讹传讹的错误。



除了这个错误,还有一些称呼也是错的,比如说“皇额娘”。

满语中对母亲的称谓,书面语为eme,而在口语中则为eniye。读起来类似于“额涅”,译成汉语的时候,为了贴近汉语的意思,就通常写作“额娘”。

如果母亲成为皇后,儿子则应该称呼母亲为“皇后额涅”。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皇额娘”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在满语中,这两个称谓词是同位语关系,而母亲是不能做皇帝的,只能称“皇后·额涅”,而不能称“皇·额涅”

所以,父亲是皇帝,可以有“汗·阿玛”(电影中误称为皇阿玛),但绝对不可能有皇额娘。 正宗满语里母亲是额涅,不使用“额娘”这种称呼。

早期在满文中母亲的读音就是额玛,蒙古语和满语相同,也把母亲称为“eme”。而现在吉林的一些满族地区还习惯把母亲叫做“额涅”。



后来清朝入关,坐了天下,逐步与汉族文化的融合,在上层阶级中,就出现了三种称呼:

嫡母――阿家

生母――奶奶

庶母――额娘

所以,有些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称呼就是错误的,包括大家经常看的神剧《雍正王朝》中,四皇子胤禛和老十四胤禵把德妃称为“皇额娘”就是明显的双重错误:德妃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庶母。

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满族老百姓们,只能够娶到一个老婆,仍然是叫em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