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庸君王,文采風流——宋徽宗的藝術人生

孟雲飛/文

歷代帝王喜好書法者,梁武帝開其源,繼而唐太宗大力搜求二王書跡並親力實踐,由此書法成為帝王賞玩之能事一直延續至明清;然其中有好文藝重於江山美人者,以南唐後主李煜、北宋徽宗趙佶為翹楚。南唐後主李煜亦善書,然因戰亂紛爭等,存世書跡頗為罕見;而北宋徽宗趙佶於詩文書畫無一不精,雖經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然其所存書畫較之李煜,算是不少。

昏庸君王,文采風流——宋徽宗的藝術人生

宋徽宗,名趙佶(1082——1135年),宋神宗之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未封帝之前,先被神宗封為寧國公,後哲宗即位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稱徽宗有福壽且仁孝,不同於諸王,故薦立徽宗,徽宗是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徽宗在位期間,任用奸臣如蔡京、童貫、梁師成等人主掌朝政,亂新法,禁錮元祐黨人,禍國殃民;窮兵黷武,驕奢淫佚,誕漫逸豫,苛斂百姓,又四方搜尋奇花異石,大興土木,道觀林立,怠棄國政,日行無稽。其昏庸與窮奢,激發民怨,興起方臘、宋江起義;又當金兵攻宋之時,寄希望於道士郭京身上,妄想道士所謂“六甲法”來禦敵破陣,可悲可笑,最終導致恥辱的“靖康之變”發生,北宗滅亡。徽宗及欽宗亦被金兵俘虜,囚禁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囚禁九年後,徽宗終因不堪精神折磨極度痛苦而死去,時年五十四歲。《宋史》中亦評“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慾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

昏庸君王,文采風流——宋徽宗的藝術人生

宋徽宗政治上是個昏庸君王,以致家破國亡,但在藝術上卻是個天賦極高、文采風流的藝術家。他自幼愛好筆墨丹青,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很感興趣,尤其書畫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天賦,在詩文書畫樂等方面無一不精,無一不曉。

《宋史》中評價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宋徽宗在文學藝術方面的才情主要表現在詩詞、書畫、音樂上。在詩詞方面,撰有《宣和宮詞》三卷,已佚;《全宋詩》中佔有五卷,近人輯有《宋徽宗詩詞》。宋徽宗在位太平期間即有創作大量詩詞,但多粉飾太平之作;靖康之難後,深感時事,親歷痛切悲摧,故詩詞多情真意濃,發自肺腑。他對詩詞的愛好即使在流亡囚禁期間亦把它作為獲得一點點精神撫慰的良劑,在囚禁期間他受盡折磨,寫下大量充滿悔恨、哀怨之詩詞,如“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又如“國破山河在,人非殿宇空。中興何日是,搔首賦《車東》。”“國破山河在,宮廷荊棘春。衣冠今何在?羞作虜朝臣。”再如其詞《臨江仙•宣和已巳冬幸毫州途次》:“過水穿山前去也,吟詩約句千餘。淮波寒重雨疏疏。煙籠灘上鷺,人買就船魚。古寺幽房權且住,夜深宿在僧居。夢魂驚起轉嗟吁。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非親身經歷,難以感慨至此,情真意切,發自肺腑。

昏庸君王,文采風流——宋徽宗的藝術人生

宋徽宗在繪畫方面亦表現出極大的天賦,還未即位時在書畫領域就已聲名鵲起,即位後依然樂此不疲,在繪畫上傾注大量心血。《畫鑑》把宋徽宗的花鳥、山石、人物畫列入妙品,把其所作墨花墨石列入神品,由此可見其繪畫之妙。宋徽宗所存繪畫作品有《芙蓉錦雞圖》、《四禽圖》、《柳鴨圖》、《池塘晚秋圖》、《聽琴圖》、《臘梅山禽圖》、《雪江歸棹圖》等等。

除此之外,宋徽宗在藝術教育、畫院的組織建立、促進文人畫的形成和發展等方面有過巨大貢獻。他在即位後,著意搜求歷代書畫,先命宋喬年負責御前書畫所,繼而命童貫等人微服搜尋書畫,後又命米芾代替宋喬年負責御前書畫所,至崇寧末,宣和殿內府已藏書畫千餘件。宣和年間,敕令大臣將御殿內府所藏曆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目錄編撰成《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後又刊刻《大觀帖》等。《宣和畫譜》共收魏晉至北宋畫家二百三十一人,作品總計六千三百九十三件,並按畫科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等十門,共二十卷,保存了大量魏晉至北宋的繪畫史料,可作為一部紀傳體的繪畫通史。徽宗當政期間又在科舉制度中引入繪畫科,以畫取士,要求“益興畫學,教育眾工,如進士科,下題取士,復立博士,考其藝能”。

昏庸君王,文采風流——宋徽宗的藝術人生

宋徽宗除詩詞繪畫方面的成就外,要說最突出的應該是他的書法。宋徽宗在未即位期間便嗜好筆硯丹青,執政後更是大肆搜求尋訪歷代書跡,並加以臨摹創作,積年累月,終成自家風格:楷書獨創“瘦金體”,千古流傳,難以超越,如其《穠芳詩帖》之瀟灑勁健;草書成就亦較高,如草書紈扇《掠水燕翎詩》之灑脫爽健,開創並促進了文人書法雅玩的一種新形式,即團扇書法的流行。

宋徽宗在做端王時期,便常與駙馬都尉王詵、宗室趙令穰、吳元瑜等人交往。這些人都是當時對古玩書畫頗有研究又在書畫實踐上水平不錯的能手文士,這對於年輕的徽宗來說就是個極好的藝術薰陶和審美浸養,對激發和開拓他的藝術天賦有很大的幫助。趙令穰喜作文辭,遊心經史之暇,雅玩翰墨,且家又多藏晉唐前賢書畫。而趙大年又善作黃庭堅體,故宋徽宗應是受此影響而間接地學習了黃庭堅的書風,從時人及後人對其草書的學習與評價來看,黃庭堅在草書的成就顯然也對宋徽宗的草書有過不可脫去的影響。王詵是個著名的書畫收藏家,後又依杖駙馬都尉的權勢大量從民間蒐集古玩書畫,自已亦擅長書畫,與徽宗關係最為密切。吳元瑜乃徽宗內府知客,亦是徽宗之師,對徽宗書畫風格的形成應是最為關鍵人物。《畫鑑》中稱吳元瑜“畫學崔白,書學薛稷”,而又教以徽宗書畫,故徽宗的學書歷程亦與吳元瑜的審美取向和學習取法有極大關係。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中說“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由此可知徽宗學書確實受其師吳元瑜的取法影響很深。其楷書主要是受薛稷的影響,學薛稷而得瘦勁挺拔,後又參以褚遂良、薛曜,得溫雅玉潤,終“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世人稱之為瘦金書也”。南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評其書雲:“金縷之妙,細比毫髮,殆與神工鬼能,教奇逞並於秋毫間”。評價之高,不難想見。所存書跡有《楷書千字文》、《草書千字文》、《穠芳詩帖》、《掠水燕翎詩》、《閏中秋月詩帖》、《蔡行敕卷》、《欲借風霜二詩帖》、《題歐陽詢張翰帖後跋》等等。

昏庸君王,文采風流——宋徽宗的藝術人生

《穠芳詩帖》,絹本大字楷書,縱27.2釐米,橫265.9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大字楷書,每行二字,共20行。結字灑脫,瘦勁挺拔,筆致爽健,為宋徽宗瘦金書之代表作。橫豎收筆連點帶鉤,撇捺如匕首切刀,筆畫多是由重到輕,筆勢舒展。清代陳邦彥曾跋此帖雲:“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此帖的評價,又是對瘦金書的一個很好概括。

昏庸君王,文采風流——宋徽宗的藝術人生

《掠水燕翎詩》,絹本草書,直徑28.4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共十四字。用筆直承瘦金書,又更為爽快灑脫,瘦勁有力,筆勢婉轉流暢;結字近黃庭堅草書又含自己的審美趣味,使轉流暢;章法上字與字之間參差錯落,粗細相間,欹側相合,一連一斷,雖字形較大,但氣息較為舒暢,靈動活潑。宋徽宗草書的代表作之一。

宋徽宗在書法創作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在蒐集和保存古代書 法作品及書法教育等方面做出很大貢獻。即位後酷愛搜求天下法書圖畫;繼而至大觀三年(1109年),宋徽宗因《淳化閣帖》版已斷裂,出內府所藏法書墨跡,命蔡京稍加釐定,重新摹刻上石,刻工精良,稍勝於《淳化閣帖》,後人稱之為《大觀帖》;後又將御殿內府所收藏的歷代法書,命內臣撰成《宣和書譜》;宣和六年,宋徽宗詔書藝置提舉措置書藝所;且置書畫博士等專事書畫的官職,如宋徽宗曾立米芾為書畫博士。在宋徽宗對書畫的積極推崇和實踐下,北宋書畫藝術極為繁榮,並區別於前人的風貌。

宋徽宗,總其一生,雖然政治上較為昏庸,但在藝術上卻擁有極大的創新和成就;文采風流,詩文書畫皆有相當成績,尤以書畫最為高妙。

轉自《書法導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