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據考古資料證明,人類開始定居生活後,便從事簡單的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所獲的米粟和獵取的食物稍有剩餘,為了不時之需,就把食物及飲水存放起來。這時候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種石斧、石刀等工具砍來植物的枝條編成籃、筐等器皿。在實踐中,發現竹子乾脆利落,開裂性強,富有彈性和韌性,而且能編易織,堅固耐用。於是,竹子便成了當時器皿編制的主要材料。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 竹編 竹編 , 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製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扭,形成各種色彩對比強烈、鮮豔明快的花紋。 瓷胎竹編工藝使用的竹材是經過嚴格挑選來自成都地區的特長無節瓷竹,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製作出精細的竹絲。瓷胎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為矩形。瓷胎竹編在製作過程中全憑雙手和一把刀進行手工編織。 瓷胎竹編產品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層,纖維十分緻密,同時進行了特殊的處理,能夠耐乾燥,不變形,不蟲蛀,耐水可清洗。

竹編產品運用非常廣泛,有實用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觀賞品等等。

竹編紋還被使用到陶瓷生產中,豐富了瓷器的紋飾,使得陶瓷器物看起來更加貼近生活,貼近民生。


1.清道光年間紅彩繩紋狀元紅酒罈

通高15釐米,口徑4.8釐米,底徑6釐米。  酒罈小口,寬肩,肩下漸收,平底。通身施低溫紅釉,肩、腹部飾仿竹編黃色提兜狀紋。肩部兩個雙方框內分別墨書“狀元紅”、“老酒”字樣,近底處有“浙紹德潤濂記”方形印記。  此酒罈大小適中,工藝精巧,壇口外撇便於繫繩,表現出質樸自然的情趣。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紅彩竹編紋/繩紋狀元紅酒罈 -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器物頭肩部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器物腹部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器物底部

2.元龍泉窯劃花席紋葵口盤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竹編紋(席紋)大盤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竹編紋局部放大圖


3.清同治黃地紅彩開光“福祿壽喜”碗

黃地紅彩開光“福祿壽喜”碗,清同治,高8釐米,口徑13釐米,足徑6.3釐米。  碗直口微敞,深腹,圈足。口飾金彩,內壁紅地繪粉彩如意雲紋和纏枝葫蘆紋,外腹黃釉錦紋地上繪紅彩如意雲紋,主題圖案為四個圓形開光,內分別為“福”、“祿”、“壽”、“喜”四個楷書紅字,每個字周邊都配有五隻蝙蝠和一週如意紋,含“五蝠捧壽”之意。外底黃釉地上繪筆、錠、如意組合圖案,寓意“必定如意”。  此碗在黃釉地上飾多種紋樣,突出了吉祥寓意,這是晚清同治、光緒、宣統三朝瓷器裝飾的共同風格。此碗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清同治黃地紅彩開光“福祿壽喜”席紋碗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器物底部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竹編紋/席紋局部放大圖


4.宜興竹編紋紫砂茶壺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原礦金黃段.韓培東新品

5.民國竹編紋紫砂壺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民間收藏

6.清代竹編紋蓋盒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民間收藏


6.青花竹編紋大盤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山東淄博陶瓷博物館館藏



現代竹編制品

竹編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工藝竹編不僅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更具深厚的歷史底蘊。竹編行業歷史上以作坊形式,多以世代相傳或以作坊依託的師徒關係,學徒學成後,自立門戶,再招徒弟,口傳身教。一般做生活用品、農業用具。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河南新縣山區竹編制品

篾匠:即將消失的手藝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舞動的篾片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老篾匠


陶瓷中的“竹編”藝術

竹編半成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