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晒秋”模式

婺源古村落眾多,各有其特色。而對外名聲最響亮的,非篁嶺莫屬。

篁嶺是婺源東線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很多人對婺源的初印象,都是基於篁嶺極具特色的“曬秋”農俗,看那漫山遍野晾曬著的農作物,映襯著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儼然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田園風光畫。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想要進入篁嶺的古村中,得在遊客中心乘坐觀光纜車來到掛在山崖上的古村落。在纜車上往下看,能瞧見周邊古樹環抱、層巒疊嶂。更有那萬畝梯田簇擁,錯落有致的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上伸展開來,似乎一瞥傳說中的世外桃源。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天街是篁嶺最繁華熱鬧的地方,也是篁嶺的“商業一條街”,兩邊商鋪林立,多是特色的文藝小店和餐館。不少人對城市中的步行街習以為常,可在如此古樸的一座村落中,能看到如此景象,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每年秋天,古村中房前屋後就成了竹架曬匾的世界,長木架托起圓曬匾,粉牆黛瓦襯托著綠水,在層層疊疊的民居村落中,顯得和諧安寧。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曬秋”是一項農俗活動,常見於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區中。由於當地地勢複雜,少有平地,村民如何晾曬自家農作物就成了一道難題。

由於地無三尺平,客觀的環境條件反而激發了先民的智慧和想象力。用竹匾或曬架搭在窗臺前,用以晾曬各種農作物,朝曬暮收,既不佔地方,又便於收藏。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一到秋天,家家戶戶曬滿了玉米、辣椒、稻穀和皇菊等色彩鮮豔的農作物,妝點了整個村莊,尤其在徽派民居黑白素色的襯托下,更展現出絕美的“曬秋人家”風情畫。

在我國很多地區,其實都有這種類似“曬秋”活動。在山區農村,天氣涼爽的時候,不少家庭為了更好保存食材,會在自家曬壩上掛出肉類或者蔬菜,直到風乾。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起初我以為在窗臺上晾曬著作物的應該是有人家居住,可我走進屋子一看,發現大多都是景區擺設的工具而已。為了吸引遊人,也為了增加其可觀性,在早已無人居住的屋舍中擺出各種好看的工具。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與婺源北線上的幾個古老村落相比,篁嶺雖然失去了原始功能,但這片村落的外殼卻是楚楚動人的。

在這一方面,為什麼它會比其他古村落看起來高大上那麼多呢?原因就是,篁嶺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和旅遊觀光市場,是在原有基礎上整體遷村重建的。因此,你可以在篁嶺中感受到令人愉悅的風光美景,但卻少了些真實原始的衝擊力。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當地的原住民早已搬遷到山腳下,現有的多是入駐後的商戶。就像世間東西都有兩面性,原住民遷出古村也是迫於當地交通的不便利。深山中生活,就意味著出行會成為一個難以繞開的話題,也會影響著當地的經濟發展。

原有村民雖已遷走,留下來的建築和文化卻是帶不走的。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篁嶺門票是不含在婺源的通票中的,需要額外掏錢買票。值不值得這個價格,就是見仁見智的了。田園風光的確令人討喜,對風景感興趣的朋友倒是很值得一遊。

不過在人文方面,篁嶺要做的遠遠不夠的,畢竟作為一個重新再打造的新景區,如何能在沿襲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礎上,讓天南地北的遊客能真正看到隱藏在表面風光之下的古徽州文化,顯得就更加重要了。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藏在婺源深山的古村落,每到秋天,家家戶戶開啟“曬秋”模式



小貼士奉上:篁嶺門票不包含在婺源通票中,景區門票+纜車總費用135元。最佳旅行時間為秋天,能看到令人難忘的“曬秋”景緻。

你好哇,我是刺也無蝟,刺蝟的蝟。資深揹包客,熱愛旅行,崇尚自由。小刺蝟帶你一起去看大世界,關注我,願所有的美好都與你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