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漂和頓口是魚吸食產生的還是叼著鉤子轉身遊走產生的?

鉤癮


眾所周知,“頓口”基本都是臺釣鯽魚“釣靈敏”時鯽魚吃鉤產生的漂相;而“黑漂”多為底釣鯉魚吞鉤的標誌性漂相。由於臺釣法和傳統釣法的垂釣狀態有別,因此魚兒咬鉤所產生的漂相也不一樣,野釣魚倌以多年的垂釣經驗為釣友們詳細解析。

臺釣鯽魚“頓口”的產生

浮漂的上浮或下沉動作,與調漂的方法有著極大的關係。以臺釣為例:魚兒在吃餌時,如果吞吸上鉤的釣餌是,由於釣餌與浮漂成自然直線狀,漁線緊繃,但凡魚兒吞吸釣餌,定會帶動子線有一個短暫且有力的下拉反應,引起浮漂的下頓,這就是常見的“頓口”。

臺釣鯽魚“送漂”的產生

還是以臺釣為例:如果魚兒吞吸下鉤的釣餌時,由於子線比上鉤的釣餌子線長,延長部分鬆鬆的斜躺在水底,當魚兒吸入釣餌後,延長出來的子線會很自然的呈U型狀的向上太高,因此浮漂就會上浮,形成了“送漂”的漂相。

傳統釣鯽魚“送漂”的產生

傳統釣是魚鉤躺底、鉛墜觸底(輕擦底)的垂釣狀態,因此傳統釣法也被稱為“底釣法”。鯽魚發現餌料後,覓食的動作是低頭翹尾,當把餌料吸入口中後,鯽魚會立即抬頭。因此,用傳統釣法垂釣鯽魚時,由於釣餌躺底以及鉛墜觸底,屬於“釣鈍”的狀態,所以鯽魚吞餌的第一口動作就很難反應在浮漂上,但是當鯽魚吞餌後抬頭的這個動作會帶動釣餌和鉛墜離底,同時也會帶動著水下的線組有一個向上的移動,因此浮漂會在鯽魚抬頭的瞬間上浮,也就是“送漂”的漂相,只要抓住徐徐上浮的“送漂”漂相,揚竿十有八九都中魚,送漂的漂相越穩當,往往越是大鯽魚咬了鉤。

●鯉魚咬鉤的漂相——黑漂

鯉魚和鯽魚的覓食口味基本相同,但在垂釣時從他們咬鉤拉漂的動作中很容易區別,鯽魚不是“頓口”就是“送漂”,很少有“黑漂”的漂相;而鯉魚咬鉤的漂相穩重有力,大多數是拉“黑漂”的漂相。

●鯉魚為什麼拉黑漂

鯉魚由於個體大,有力量,覓食時是用厚厚的嘴唇在水底“拱食”,當“拱食”到釣餌後,鯉魚會警覺的在第一時間扭頭轉身或後退,要麼認為無危險後吞食釣餌,要麼在扭頭轉身或後退的瞬間吐出釣餌。當鯉魚口含釣餌扭頭轉身或後退的瞬間會帶動釣組產生向下的移動,也就是說浮漂被拉入水中,這就是“黑漂”的漂相,抓住這種漂相,十拿九穩都中魚。

只要外部條件不發生大的變化,鯉魚大都拉黑漂,只是在餌料充足的水域(養殖塘)拉黑漂略顯緩慢,而在餌料缺乏的水域拉黑漂則動作粗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僅是魚兒在正常情況下的攝食反映。但魚兒有時也會越出常規,發生一些“不守規則”的攝食變化。這種極個別的情況,只能算作一種偶然現象,不能作為判斷某種魚類咬鉤的依據。


野釣魚倌


黑漂與頓口,要從調漂說起,和調漂有很大關係的,這兩種漂向基本上都是死口,很少會空竿的,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怎麼調出頓口漂向!

1頓口漂!

先重鉛拋入水中,浮漂沉入水中,起竿剪鉛皮,少剪一點,再拋入水中,一直剪鉛皮,每次少剪,剪到浮漂出水面四五目,這時候就是調目,也是釣友們常說的空鉤半水調××目,然後上重餌,或者下鉤上鉛皮,拋入水中,浮漂再一次沉入水中,再把浮漂向上推,直到出水面1 2目,這就是釣目,這個時候可以上餌垂釣了,餌料在水裡應該是一餌躺底,一餌觸底,如果是魚吃餌,浮漂輕輕點動,當魚吃餌到嘴巴里面,就是有力的一頓,魚吃到餌後扭頭遊走,浮漂被帶入水中,直接黑漂,這算釣靈,如果一鉤懸浮一鉤觸底或者雙鉤懸浮都比一鉤躺底,一鉤觸底靈敏,

2調平水釣二三目,

先是重鉛拋入水中,浮漂沉入水中,然後剪鉛皮,每次小剪,分多次剪,剪到當浮漂剛出水面,就可以了,這就是釣友們常說的調平水,然後下鉤上餌,或者搓餌,拋竿入水,浮漂沉入水中,把浮漂向上推,直到浮漂出水面二三目,然後可以搓餌料垂釣,這時候餌料躺底,鉛墜懸浮,只要魚聽餌,抬頭遊走,浮漂出現上頂,這屬於釣頓,

不是每種調釣都可以出現頓漂的,無論哪種調法,都根據當時的地理環境,及魚情而定,不是單一的一種方法一直釣,釣無定偉:,到釣點才選擇調釣方式,才是正確的!供參考,





野釣小宮


魚的吞食方式

魚的種類不同,吞食餌料的方式千差萬別,這裡涉及到魚的嘴型特製及覓食習慣。像常見的鯽魚,嘴小、嘴唇薄,吃餌時常用嘴唇輕輕觸碰餌料或者將釣餌吸到嘴邊,來回探啄。鯽魚生性膽小謹慎,口中餌料稍微有些異樣,迅速張開嘴巴吐出釣餌。而鯉魚嘴大、嘴唇厚,有用嘴唇供水底泥土的習慣,邊遊邊過濾、吞食藏在裡面的食物。黑魚、鯰魚這種肉食魚,吞餌後常沉入水底。可見魚的吃餌後的表現方式,是浮漂動作的根本原因。

浮漂調釣形式

除去魚的吞餌方式外,浮漂的調釣方式也是影響浮漂動作的關鍵因素。目前主要是釣底與釣浮兩種方式:釣浮,如果魚一口吸進餌料,子線下拉浮漂,常有黑漂出現。有時吸進餌料,魚感知到鉤尖的刺痛,會隨即吐出餌料,會出現大的頓口。釣底:這種調釣方式,漂相就複雜,頓口、頂漂、黑漂都可以出現,如過浮漂調釣較頓,鉤餌沉底,鯽魚低頭吞餌,吃餌後抬頭帶動子線上移,常出現頂漂。上鉤懸浮,如果浮漂調釣過靈,既可以出現短暫頓口、也可突然黑漂。

其他形式,如果遇到走水情況,採用跑鉛釣法,常用鉛皮過重的情況,這時魚拉動浮漂費力,頓口也可能黑漂,而有時黑漂也有沒有中魚的情況。

寫在後面

綜上所述魚的吃餌形態、浮漂的調釣方式都可影響浮漂動作,所以形式複雜多樣,黑漂即可能是吸餌進口,子線拉動浮漂入水;也可是轉身遊走,帶動浮漂下沉,而頓口同樣如此。


野釣分享


要探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必須確定一個前提,那就是釣目至少在2目或者3目以上,因為如果是釣1目,那麼黑漂和頓口很可能就無法區分了。所以魚把鉤餌吸進嘴是不可能直接讓浮漂出現黑漂的,因為魚不可能距離鉤餌很遠就開始吸,魚把鉤餌吸進嘴只會產生頓口,只有魚把鉤餌吸進嘴之後帶著鉤餌遊走才會出現黑漂。

口動漂與體動漂

很多釣魚人都非常喜歡黑漂信號,感覺非常過癮,但實際上每一條魚都是黑漂信號釣上來,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這說明調釣過於遲鈍。

我們把頓口信號也就是魚把鉤餌吸進嘴產生的信號稱為“口動漂”信號,魚把鉤餌吃進嘴之後帶著鉤餌遊走產生的黑漂信號被稱為“體動漂”信號。也就是說口動漂信號是最及時的信號,而體動漂信號則是相對滯後的信號,也就是魚吃死口之後產生的信號。

釣靈與釣鈍的選擇

釣魚不能只釣體動漂,因為有一些時候魚是不會給你體動漂信號的,例如冬季魚吃口輕的時候,魚基本不吃死口。所以要根據魚的吃口輕重來選擇釣靈還是釣鈍,釣小魚的時候要儘量釣口動漂,釣大魚的時候應該儘量釣體動漂。高手可以適當釣口動漂,新手應該儘量釣體動漂。


眼鏡哥說魚


我們在釣魚時,最希望看到的漂相就應該是大黑漂,基本上黑漂就說明魚吃口很猛,但是實戰中黑漂的漂相不是常有,而頓口漂相抓口反而是最常見的吞食入口的一種明顯漂相,所以經常有新人在琢磨,怎麼才能把漂調的頓口偏多一些。

一般來說,頓口漂相多出現在浮漂略頓之後,先不說調漂怎麼來做成頓口偏多,首先先分析一下魚在進食時會出現頓口的原因;通過不少水底攝像機拍攝的魚進食的動作,大多是斜著身子頭朝下進食,而我們認為鉤組理想的狀態是下鉤躺底,上鉤輕觸底,在此時,魚嘴和鉤餌不是平行狀態,肯定會在吸食進嘴後,因為餌在魚唇內,然後魚唇到鉛墜會有一個角度,因而產生了阻力,從而導致了浮漂出現了一個下頓的動作,這就是大多數頓口的形成過程。

根據這種過程,我們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如果是雙鉤懸離水底,底層魚基本上吃口的動作就變成頭朝上,吸食餌料時浮漂會直接往下沉,是不是會出現頓口的;第二,離底的雙鉤因為不符合底層魚覓食的習慣,基本上也不太可能釣上魚。那麼這裡需要闡述一個誤區,就是在子線帶鉤被吸進魚嘴的瞬間,是不應該產生切水的動作,應該是瞬間子線到八字環、八字環到鉛墜、鉛墜到漂座是繃直的狀態,如果這裡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彎曲,信號傳導不暢,那說明整個漂組是沒有調整好的。

正常的來說,大魚吃口下頓沉穩明顯,小魚吃口下頓緊促,基本上就是根據上面的過程導致的,因為大魚嘴大,一次性吸入嘴中的水量大,所以產生的吸力也很大,這種頓口就表現為很沉穩,漂目下沉的數量會很明顯,也就是頓口非常清晰;小魚則因為吸力小,漂目下沉就不會太明顯,但是這種吸力產生的瞬間拉力值也不錯,所以漂目下頓的會比較急促,一般比較連續。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的得出一個結論,不考慮狀態的前提下,躺底的餌比懸浮的餌更能引起魚進食的慾望,而底層魚在進食時的動作,先撞、後吸,用的力氣也是最大的,所以當大多數雙鉤能躺底,魚游過來又不會被子線擋口時,一旦魚吸食帶鉤的餌料,此時因為漂和墜被魚唇擋了一下,因而產生了浮漂下頓時的一個輕微阻力,也就是說本來應該的魚產生的吸力導致鉛墜魚唇的方向產生的拉力對抗浮漂浮力本來應該是個連貫動作,但因為魚唇的阻礙,這個訊號傳導稍微延遲了一下,漂目的表現就是一個停頓。如果魚在窩底很活躍,則會利用身體在水底遊動帶動的水浪把沉底的餌料捲起來,再次進行吸食,此時的漂相就會表現為慢慢的頂起來,然後一個下頓。

所以說,如果想要漂相頓口偏多,我們調漂時,按照整個浮漂靈鈍平衡略偏頓,也就是上鉤躺底,但是鉤柄到子線到八字環應該是緊繃狀態,那麼整體上頓口的漂相就會明顯的多。








網絡拍客


我們在釣魚時,最希望看到的漂相就應該是大黑漂,基本上黑漂就說明魚吃口很猛,但是實戰中黑漂的漂相不是常有,而頓口漂相抓口反而是最常見的吞食入口的一種明顯漂相,所以經常有新人在琢磨,怎麼才能把漂調的頓口偏多一些。

一般來說,頓口漂相多出現在浮漂略頓之後,先不說調漂怎麼來做成頓口偏多,首先先分析一下魚在進食時會出現頓口的原因;通過不少水底攝像機拍攝的魚進食的動作,大多是斜著身子頭朝下進食,而我們認為鉤組理想的狀態是下鉤躺底,上鉤輕觸底,在此時,魚嘴和鉤餌不是平行狀態,肯定會在吸食進嘴後,因為餌在魚唇內,然後魚唇到鉛墜會有一個角度,因而產生了阻力,從而導致了浮漂出現了一個下頓的動作,這就是大多數頓口的形成過程。

根據這種過程,我們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如果是雙鉤懸離水底,底層魚基本上吃口的動作就變成頭朝上,吸食餌料時浮漂會直接往下沉,是不是會出現頓口的;第二,離底的雙鉤因為不符合底層魚覓食的習慣,基本上也不太可能釣上魚。那麼這裡需要闡述一個誤區,就是在子線帶鉤被吸進魚嘴的瞬間,是不應該產生切水的動作,應該是瞬間子線到八字環、八字環到鉛墜、鉛墜到漂座是繃直的狀態,如果這裡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彎曲,信號傳導不暢,那說明整個漂組是沒有調整好的。

正常的來說,大魚吃口下頓沉穩明顯,小魚吃口下頓緊促,基本上就是根據上面的過程導致的,因為大魚嘴大,一次性吸入嘴中的水量大,所以產生的吸力也很大,這種頓口就表現為很沉穩,漂目下沉的數量會很明顯,也就是頓口非常清晰;小魚則因為吸力小,漂目下沉就不會太明顯,但是這種吸力產生的瞬間拉力值也不錯,所以漂目下頓的會比較急促,一般比較連續。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的得出一個結論,不考慮狀態的前提下,躺底的餌比懸浮的餌更能引起魚進食的慾望,而底層魚在進食時的動作,先撞、後吸,用的力氣也是最大的,所以當大多數雙鉤能躺底,魚游過來又不會被子線擋口時,一旦魚吸食帶鉤的餌料,此時因為漂和墜被魚唇擋了一下,因而產生了浮漂下頓時的一個輕微阻力,也就是說本來應該的魚產生的吸力導致鉛墜魚唇的方向產生的拉力對抗浮漂浮力本來應該是個連貫動作,但因為魚唇的阻礙,這個訊號傳導稍微延遲了一下,漂目的表現就是一個停頓。如果魚在窩底很活躍,則會利用身體在水底遊動帶動的水浪把沉底的餌料捲起來,再次進行吸食,此時的漂相就會表現為慢慢的頂起來,然後一個下頓。

所以說,如果想要漂相頓口偏多,我們調漂時,按照整個浮漂靈鈍平衡略偏頓,也就是上鉤躺底,但是鉤柄到子線到八字環應該是緊繃狀態,那麼整體上頓口的漂相就會明顯的多。


野釣的小陳


一般來說,頓口漂相多出現在浮漂略頓之後,先不說調漂怎麼來做成頓口偏多,首先先分析一下魚在進食時會出現頓口的原因;通過不少水底攝像機拍攝的魚進食的動作,大多是斜著身子頭朝下進食,而我們認為鉤組理想的狀態是下鉤躺底,上鉤輕觸底,在此時,魚嘴和鉤餌不是平行狀態,肯定會在吸食進嘴後,因為餌在魚唇內,然後魚唇到鉛墜會有一個角度,因而產生了阻力,從而導致了浮漂出現了一個下頓的動作,這就是大多數頓口的形成過程。

根據這種過程,我們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如果是雙鉤懸離水底,底層魚基本上吃口的動作就變成頭朝上,吸食餌料時浮漂會直接往下沉,是不是會出現頓口的;第二,離底的雙鉤因為不符合底層魚覓食的習慣,基本上也不太可能釣上魚。那麼這裡需要闡述一個誤區,就是在子線帶鉤被吸進魚嘴的瞬間,是不應該產生切水的動作,應該是瞬間子線到八字環、八字環到鉛墜、鉛墜到漂座是繃直的狀態,如果這裡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彎曲,信號傳導不暢,那說明整個漂組是沒有調整好的。

正常的來說,大魚吃口下頓沉穩明顯,小魚吃口下頓緊促,基本上就是根據上面的過程導致的,因為大魚嘴大,一次性吸入嘴中的水量大,所以產生的吸力也很大,這種頓口就表現為很沉穩,漂目下沉的數量會很明顯,也就是頓口非常清晰;小魚則因為吸力小,漂目下沉就不會太明顯,但是這種吸力產生的瞬間拉力值也不錯,所以漂目下頓的會比較急促,一般比較連續。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的得出一個結論,不考慮狀態的前提下,躺底的餌比懸浮的餌更能引起魚進食的慾望,而底層魚在進食時的動作,先撞、後吸,用的力氣也是最大的,所以當大多數雙鉤能躺底,魚游過來又不會被子線擋口時,一旦魚吸食帶鉤的餌料,此時因為漂和墜被魚唇擋了一下,因而產生了浮漂下頓時的一個輕微阻力,也就是說本來應該的魚產生的吸力導致鉛墜魚唇的方向產生的拉力對抗浮漂浮力本來應該是個連貫動作,但因為魚唇的阻礙,這個訊號傳導稍微延遲了一下,漂目的表現就是一個停頓。如果魚在窩底很活躍,則會利用身體在水底遊動帶動的水浪把沉底的餌料捲起來,再次進行吸食,此時的漂相就會表現為慢慢的頂起來,然後一個下頓。

所以說,如果想要漂相頓口偏多,我們調漂時,按照整個浮漂靈鈍平衡略偏頓,也就是上鉤躺底,但是鉤柄到子線到八字環應該是緊繃狀態,那麼整體上頓口的漂相就會明顯的多






天天去釣魚


釣魚大家都熟悉的浮漂漂像通常有黑漂、頂漂、截漂、頓漂,其中黑漂漂像是最簡單的,通常這種漂像都是魚吃餌後拉起來就有魚。但是很多釣友在釣魚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大黑漂、頓口,提竿卻發現沒有魚。有口,卻釣不到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魚蹭線

蹭線是釣魚時有口卻空竿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調鯽魚,魚聞到餌的味道游到窩裡,常常會碰到魚線,造成浮漂下頓或黑漂、空竿。有的釣魚人大量打窩,魚吃的多了,就不喜歡了,其次因為魚餌裡混合的各種小藥味道過大,魚受刺激,因為濃烈的味道會使其驚恐,遊動速度加快,在窩子裡快速地來回穿梭,體現在浮漂上就是一個大黑漂,空竿。還有就是魚自身的原因不想進食或者受過傷被釣到過也會導致不想進食。

二、小魚鬧鉤

頓口不中魚可能是小魚鬧鉤。因為小魚嘴小,咬不到鉤,吃起食來肆無忌憚,如是小魚鬧鉤,要注意減少餌料霧化,讓餌料變硬使得小魚不容易搗碎,還有調整浮漂釣頓些也能濾掉一部分小魚鬧窩的信號。

三、塘裡淤泥多

池塘長時間不清理就會有很厚的淤泥,釣友們跑魚時難免會把水弄的渾濁不堪,再次投入餌料,餌料混合在黑色的泥水裡,魚聞到餌料的味道,用嘴猛吸,常常因為渾濁吸動或碰觸子線造成浮漂下頓,有時也會把餌成功吸入嘴中,但因為淤泥它會連餌帶泥用力地吐出,速度非常快,使調友無法準確判斷出現空竿。垂釣醬泥過厚的池塘,就是掛餌調漂,調高釣低,多加輕質的餌料,使雙餌變輕,下餌輕陷,上餌輕浮為最佳壯態。

四、線組過大

線組太粗,魚吸食時無法造成擺動就吃不到餌,比如黑坑釣鯽魚,草魚,青魚等,這些類型的魚,建議放小口抓頓口,浮漂調七釣三,主線用1.2號,子線不要超過0.6號的。有些魚塘由於經常釣放,魚口很狡猾,加上水質很肥,魚吃餌很謹慎,有時候大頓口都很難中魚這時就調換成調七釣四。這樣的調法的好處在於能區別出到底是撞線了還是有真實的吃口。如果下沉後又立馬彈回來,這樣的情況就是撞線;如果是下沉非常有力,而且有穩穩的頓口,那麼就是有真實的吃口了,所以不建議將浮漂調太靈。

建議:

根據魚的吃口準確判斷頓口,像鯽魚吃口就是頓口是與頂起漂相差時間很短,輕微一個下頓然後馬上頂漂。這種情況只要輕微下頓的動作抓住了就能中魚,如果抓不住抓頂漂就很難了,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小鯽魚,可以儘量縮小鉤子與線組號數,不要對鯽魚造成擋口。沒有下頓沒有黑漂,竿竿都是頂漂,但就是不中魚,這就屬於檔口,這種情況務必更換更小更細的鉤子與子線,不要浪費時間。另外這種情況也可能是餌料導致的,要讓餌料變的附鉤,縮小餌料的用量,比如鯽魚你掛黃豆粒大小的量就足矣了,餌料大了霧化對不快的話,肯定會擋口的。浮標出現輕微的上下起伏,這一般是魚試探餌料的動作,這種情況下要等,要穩。等魚頂漂後,當浮標緩緩上升的過程中出現短促有力的下頓就打,或者出現停頓後浮漂不動了也可以打。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杜野釣


野釣的小陳

20小時前 · 釣魚領域創作者

我們在釣魚時,最希望看到的漂相就應該是大黑漂,基本上黑漂就說明魚吃口很猛,但是實戰中黑漂的漂相不是常有,而頓口漂相抓口反而是最常見的吞食入口的一種明顯漂相,所以經常有新人在琢磨,怎麼才能把漂調的頓口偏多一些。

一般來說,頓口漂相多出現在浮漂略頓之後,先不說調漂怎麼來做成頓口偏多,首先先分析一下魚在進食時會出現頓口的原因;通過不少水底攝像機拍攝的魚進食的動作,大多是斜著身子頭朝下進食,而我們認為鉤組理想的狀態是下鉤躺底,上鉤輕觸底,在此時,魚嘴和鉤餌不是平行狀態,肯定會在吸食進嘴後,因為餌在魚唇內,然後魚唇到鉛墜會有一個角度,因而產生了阻力,從而導致了浮漂出現了一個下頓的動作,這就是大多數頓口的形成過程。

根據這種過程,我們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如果是雙鉤懸離水底,底層魚基本上吃口的動作就變成頭朝上,吸食餌料時浮漂會直接往下沉,是不是會出現頓口的;第二,離底的雙鉤因為不符合底層魚覓食的習慣,基本上也不太可能釣上魚。那麼這裡需要闡述一個誤區,就是在子線帶鉤被吸進魚嘴的瞬間,是不應該產生切水的動作,應該是瞬間子線到八字環、八字環到鉛墜、鉛墜到漂座是繃直的狀態,如果這裡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彎曲,信號傳導不暢,那說明整個漂組是沒有調整好的。

正常的來說,大魚吃口下頓沉穩明顯,小魚吃口下頓緊促,基本上就是根據上面的過程導致的,因為大魚嘴大,一次性吸入嘴中的水量大,所以產生的吸力也很大,這種頓口就表現為很沉穩,漂目下沉的數量會很明顯,也就是頓口非常清晰;小魚則因為吸力小,漂目下沉就不會太明顯,但是這種吸力產生的瞬間拉力值也不錯,所以漂目下頓的會比較急促,一般比較連續。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的得出一個結論,不考慮狀態的前提下,躺底的餌比懸浮的餌更能引起魚進食的慾望,而底層魚在進食時的動作,先撞、後吸,用的力氣也是最大的,所以當大多數雙鉤能躺底,魚游過來又不會被子線擋口時,一旦魚吸食帶鉤的餌料,此時因為漂和墜被魚唇擋了一下,因而產生了浮漂下頓時的一個輕微阻力,也就是說本來應該的魚產生的吸力導致鉛墜魚唇的方向產生的拉力對抗浮漂浮力本來應該是個連貫動作,但因為魚唇的阻礙,這個訊號傳導稍微延遲了一下,漂目的表現就是一個停頓。如果魚在窩底很活躍,則會利用身體在水底遊動帶動的水浪把沉底的餌料捲起來,再次進行吸食,此時的漂相就會表現為慢慢的頂起來,然後一個下頓。

所以說,如果想要漂相頓口偏多,我們調漂時,按照整個浮漂靈鈍平衡略偏頓,也就是上鉤躺底,但是鉤柄到子線到八字環應該是緊繃狀態,那麼整體上頓口的漂相就會明顯的多。

野釣的小陳

釣魚領域創作者

21粉絲 · 28贊

搜索

鯽魚調幾目頓口最明顯

冬天調漂調一釣二

野釣最好的調漂方法

調平水釣二目圖解

加粗二目漂怎麼調最靈

冬季魚口輕調漂方法


小羅藏玩土特產


首先我們是看不到水下的場景,如果說漂相中黑漂和頓口是魚兒某一動作產生的信號就有點太過了,因為造成黑漂和頓口是有很多種的可能。魚漂是魚兒咬鉤信號通過浮漂傳遞給釣者,釣者觀察浮漂的動向提竿起魚,這是垂釣中最有興味最興奮最愉快的事情,其中的妙處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由於魚類的食性和就餌方式不同,浮漂的反應形態也就各各有別,概括起來,有送漂,悶漂(亦稱黑漂),斜漂,搶漂,點漂,移漂等,垂釣者必須在剎那間做出相應的對策,不失時機的提竿起魚。

送漂:這是魚頭朝下尾朝上吃到魚餌後,揚頭起身欲遊造成的,是典型的鯽魚咬鉤信號。如是鯿魚,浮子上送速度會比鯽魚快,也有鯽魚咬鉤不送漂的,但只是在水很淺的地區或流水區,其他如鯉魚,草魚等也有送漂的情形,但起初浮漂的擺動幅度都較大,且送漂也是偶然現象。

悶漂:浮漂先是抖動幾下,而後徐徐下沉,這多是鯉魚咬鉤的反應,有時青草魚也是沉漂,浮漂抖動的越沉穩,下降的速度就越慢,說明越是大魚咬鉤,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斜漂:浮漂先升後沉,動作溫柔緩慢,連續沉浮兩三次,然後水平方向被徐徐拖走,且浮漂持續隱約可見,這多是草魚,浮漂斜向下沉且速度較快,則可能是青魚。因為他們的吞食都是自下而上,草魚得食後平遊而青魚多下潛,如是鰱魚,鱅魚,漂走速度較草魚快。

搶漂:這也是常見狀況,鉤子一落水就被貪食的魚類發現,咬住就跑,鯰魚,黑魚多是這種食態,在一般塘,堰則又多是白鰷魚的動作。

點漂:浮漂頻頻點動,且時沉時冒,東遊西走,起竿無魚,這就是小雜魚在搗亂,遇到這種情況,應換大一些的硬食團,避免頻頻舉竿。

移漂:浮漂微微擺動,先不沉降,後時沉時降,魚漂位置平移,這多是蝦類索食動作,起竿較快趁他們大夾還未鬆開時仍可釣得,但多數起竿時中途落水,有蝦無魚,這時最好移動位置,所謂釣魚釣到蝦,趕快就搬家。但若是淺水垂釣(一尺左右深),鯉魚咬鉤也常有這種浮漂表現,因為水淺,沒有悶漂或送漂的餘地,只有平行移動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