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婺源 | 不止有花,還有詩和遠方的家

許巍的新歌還在耳邊縈繞。我已去了心裡嚮往已久的遠方。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婺源,一個因為油菜花田而聞名天下的地方。我來,卻不為油菜花。為的是那些,文化厚重的家。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對於婺源,我第一次知道,是因為朱熹。

記得初中時候,路過地攤兒,我花錢買的第一本書,就是朱熹的《周易本義》。

雖然,這麼多年,我也沒有讀完三分之一……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婺源是朱熹他爸的家,也就是朱熹祖上故居。他一生只回過兩次婺源祭祖,卻留下了很多詩詞,還有早已失傳,傳說中的八卦席。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傳統裡,古人對家族,對根的態度。遠比現在敬重和篤定。這也是現在文化缺失的一面。因為我是巨蟹座的緣故。可能對家的眷戀,更勝別人。

在婺源,你能看到很多古老村落。幾百年的歷史。典型徽派建築裡,藏著幾百年來的功與名。

慢慢遊走在小巷裡,就連牆上斑駁的牆灰,彷彿都承載著無數的故事。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敬惜字紙

在老宅裡,到處都能看到這樣一個設置。小院牆上,有這麼一個葫蘆形的小洞。上刻著四個大字“敬惜字紙”。

"敬惜字紙"是中國古代文化傳統中的一種良好美德,是中國文化傳統理念之一,代表著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字紙,代表的是文化。敬惜字紙,也就是要求敬重和愛護文化。

淨空法師《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裡,有這麼一段話:

敬惜字紙的意義甚深甚廣,文以載道,書破了要修補;實在破得不能用了,才恭恭敬敬的將它焚化,不敢褻瀆。這就是重道。我們通常講"一切恭敬",對於法寶之恭敬為最。經書屬於法寶之一,雖然現代印刷術發達了,我們對於經書還是一樣要尊敬。敬才有福;褻瀆就是造罪業,也就是折自己的福報。不知道理的人,天天在折福,無可奈何!我們明瞭的人,就不可以這樣做。包東西不能用字紙,應當用牛皮紙或包裝紙之類的,千萬不要用字紙包東西。

所以,古人會把用過的字紙,恭敬的焚化,而不是隨手扔掉。或許現在的人看來,會覺得形式主義,迷信。這是謬解。很多形式上的習俗,都有它深遠的影響和意義。目的,是讓人惜福,珍惜眼前所擁有的。懂得敬畏。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在思源,延村,有很多這樣的改建老宅。有自居的,有做民宿的。

我也很想在這樣的地方住下來,慢慢感受。

泡一壺清茶或一杯濁酒。

床邊,院裡,或坐著,或躺著。

閉上眼,彷彿聽到老輩在向後輩教訓朱子家訓。

推開窗,滿目綠色芬芳,鳥語花香。

這就是我想要的家。靜逸。溫暖。

在這裡,不必終日閉上大門,連隔壁住的是老王還是老公,都傻傻分不清楚。

在這裡,思緒可以自由徜徉。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句朱熹的名句,大概在我們讀書的時候,早已背的滾瓜爛熟。現在,我才明白,何為源頭活水。

一個溫馨和諧的家,一個循循善誘的家長。一個善學樂善好施的環境。這些才是源頭的活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為首。朱熹講到:“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能做到日必三省的上,但能時常自省,卻是大好事。

朱熹又講到“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涵養,就是我們現在熱議的素質,我們國人現在缺失的最厲害的素質。試問,一個家,終日沒有家長,家長常年在外只顧著賺錢。沒有精力照顧教訓後輩,哪裡來的素質?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經濟壓力導致放棄讀書,終日只在意賺錢,自己不充實自己,不注意涵養,影響到下一輩,潛移默化的再度惡化。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家,才是最關鍵最直接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條件。如若妄想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推給社會,而忽略家庭教育,那一切的希望,只是奢望。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在婺源,你能感受到歷史,感受到文化,還能感受到家。

家,不止有床,家還有親人,還有書畫,還有故事。

家,不止有飯,家還有規矩,還有教誨,還有責任。

生活何必活的苟且?不去遠方,也有詩的故鄉。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所以,為什麼說婺源,非去不可。

因為,這裡能找到傳統,找到文化,找到家。

在這篇文化厚重,家規家訓傳承有序的土地上,歷朝歷代出了很多文人墨客,高官顯要。

例如,朱熹;例如,餘秋雨。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朱子家訓》:“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們需要撿起來的傳統太多。我們丟掉的太多。

有那麼一句話,什麼將亡,文化先亡……

別到了頭再後悔。雖說過去很多思想有些固步自封。卻也有很多優良的傳統和習慣,我們快丟了的,至今仍深深的影響著周邊鄰國。

婺源 為何非去不可?看完圖文也許你就開始計劃婺源之行了

最後還是建議一下,婺源有很多景點,分散在東南西北各處。有花田,有古村。合理安排時間行程。會讓你的感受更多元。這次行程,我最喜歡的還是思源,延村,坑頭村,這樣的古村。下一篇,我會單獨講講坑頭村,這是一個很有意思,沒有開發的村落。據說人才輩出。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傳遍四方,其中,潘璜官至一品,歷任戶部,工部,吏部,兵部尚書,與嚴嵩同朝,其“太宰讀書處”遺址目前仍在。景區內有36座半橋,這裡有一個風俗習慣,每出一個官就要建一座橋,為什麼有半座橋呢?那是因為那是買來做的,這也許是世界上最短的橋了。這裡還是世界上人均擁有橋樑最多的地方,平均不到20人就擁有一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