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創新:國際清算銀行季刊選譯

發佈單位:復旦大學支付經濟學研究中心

近期,國際清算銀行(BIS)出臺季刊,本期專題為“支付”。其中,收錄了莫滕·貝克(Morten Bech)和珍妮·漢考克(Jenny創新》一文。文章指出,目前,技術創新正在改變支付方式。在某些發達國家,國內的付款越來越方便,能實現即時且24/7全天候使用。但是,在某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付款服務還沒有那麼便利。全球有17億成年人沒有交易賬戶,因此現金是他們唯一的支付手段(世界銀行(2018))。此外,國際跨境付款方面仍存在缺陷。緩慢,昂貴且不透明。作為解決方案,莫滕·貝克(Morten Bech)和珍妮·漢考克(Jenny Hancock)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在身份證管理系統不那麼齊備的國家,通過生物識別技術,提供身份認證和支付賬戶。二是,引入點對點的跨境匯款技術。利用區塊鏈技術降低代理銀行帶來的成本,並使洗錢等風險可控。文章一定程度上代表了BIS對於未來支付清算網絡的完善思路。復旦大學支付經濟學研究中心組織人手進行了全文精譯如下,供各方參考。


支付創新:國際清算銀行季刊選譯

國際清算銀行季刊

支付創新

技術創新正在改變支付方式。國內付款越來越方便,即時且可以24/7全天候使用。但是,在獲得付款和跨境付款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在某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無法獲得付款是一個問題。改善跨境支付將需要國際協調,改善跨境支付的舉措將受益於優化量化問題的程度和驅動因素的數據。

技術創新正在改變金融服務和產品。支付一直並繼續是受技術創新影響最大的活動(Petralia et al., 2019)。近年來,已經出現了新的支付方式,平臺和界面,並且有更多的項目正在進行。

儘管如此,付款存在兩個主要缺陷:准入和跨境付款。全球有17億成年人沒有交易賬戶2,因此現金是他們唯一的支付手段(世界銀行, 2018)。此外,跨境付款仍然緩慢,昂貴且不透明,尤其是零售付款,例如匯款。這兩個缺點的相互作用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挑戰,在新興經濟體中,匯款佔GDP的很大比例。最近所謂的“穩定幣”計劃已經強調了這些缺點,以及在交易中改善交易賬戶和跨境支付渠道的重要性。

此功能為支付系統中的關鍵概念提供了基礎。它繼續描述了創新如何使國內支付越來越方便,即時且可以24/7全天候使用。接下來,它描述了限制訪問帳戶的問題範圍。最後,它提供了有關跨境支付不同模型的內容,本期《 BIS季度評論》的其他文章中對此進行了更詳細的討論。

付款方式:基礎

支付系統是在參與者之間轉移資金的一套工具,程序和規則。該系統既包括參與者,也包括操作實體。支付系統具有多種形態和大小,並且新的設計不斷湧現。

支付系統的第一個區別特徵是處理的支付類型:零售或批發。零售支付通常與消費者和企業購買商品和服務有關。這些付款往往都是有相對較低的價值,但是交易量很大。在零售付款中,有個人對個人付款(例如,將錢轉移給朋友或家人),個人對企業付款(例如帳單付款),企業對個人付款(例如薪水付款)和企業對企業付款,這些支付系統由私營和公共部門運行。

相反,批發付款是在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的,例如,用於結算證券和外匯交易的付款,往返中央交易對手的付款以及其他銀行間融資交易。這些通常是大額付款,通常需要在特定的一天,有時在特定的時間結算。儘管與零售支付相比,批發支付的數量要少得多,但它們的價值(無論是單獨還是總體而言)都更大。考慮到它們的系統重要性,批發支付系統通常由中央銀行擁有和運營。

付款通常流經前端,付款人會通過該前端進行付款,並通過一些後端操作來清算和結清付款。

支付創新:國際清算銀行季刊選譯

支付系統的要素,資料來源:CPMI (2018)

前端包括資金來源(例如,銀行帳戶),用於發起付款的服務渠道(例如,移動支付應用程序)和付款方式(例如,信用轉賬)。消費者和企業進行支付的情況多種多樣,導致零售支付的前端種類繁多。

後端包括付款清算和結算。清算是在結算之前傳輸,核對以及在某些情況下確認交易的過程。鑑於零售支付系統需要處理大量付款,因此傳統上會傳輸包含成批付款指令的文件,而不是單獨傳輸每個付款的詳細信息。諸如銀行之類的支付服務提供商(PSP)可以進行雙邊清算,但是自動清算所(ACH)是更便利的方式,這是多邊操作,可以促進PSP之間付款指令的交換。

付款的清算是指在兩個或多個參與方之間轉移資金以履行貨幣義務的過程。付款可以單獨以總額結算,也可以以淨額分批支付。前者稱為實時總結算(RTGS),因為只要付款人的PSP有足夠的資金,每次付款都會在進入系統後立即結算。當付款人的PSP資金不足以立即清算時,付款將被拒絕或排隊。替代方法稱為遞延淨額結算(DNS),因為淨額結算是在指定時間段之後進行的。混合系統同時提供RTGS和DNS結算。例如,如果一筆付款因付款人的PSP沒有足夠的資金在即時支付系統上結算,系統可能會提供流動資金儲存機制,透過將款項與其他款項相抵或相抵來結算款項。

不同的結算方法涉及不同風險之間的權衡。由於RTGS系統中的每筆付款都是按總額結算的,因此RTGS系統需要更多的流動性(資金)才能運作。相比之下,DNS系統中的淨額結算意味著收支相抵,以降低流動性要求。但是,另一方面,由於DNS系統僅定期結算付款,因此在推遲結算的期間內,存在無法按預期進行付款的風險(即結算風險)。結算風險可能源於付款人或付款人的PSP在最終結算之前違約的風險(即信用風險),或者在到期時無法結算付款,從而導致收款延遲(流動性)風險)。在法律上,最終清算是是指資金(或其他資產)被無條件撤消且無條件轉移的時刻。由於DNS系統可以分批付款,因此一個PSP的默認值可能會影響該批中所有尚存的PSP。涉及失敗的PSP的付款將被取消,並將計算新的淨債務。可以想象,其他期望從失敗的PSP獲得資金的PSP可能無法履行其重新計算的(更高的)義務,從而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失敗。

零售支付系統和批發支付系統需要處理的支付金額和數量上的差異往往會導致其後端安排設計上的差異,案例美國支付系統說明了這些差異。在幾乎所有國家中,批發付款都是通過RTGS系統結算的(CPSS,2005)。相反,傳統上,在開始無現金零售支付之後,資金要花一天或更長時間才能到達收款人。這是因為零售支付系統傾向於分批處理付款,結算以DNS為基礎,並且僅在PSP之間最終結算後,PSP才向收款人釋放資金。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快速支付系統(FPS)投入使用,“最終”資金可實時或接近實時地以24/7的基礎實時提供給收款人

傳統上,大多數付款涉及居住在同一司法管轄區並使用相同貨幣的收款人和付款人(即國內付款)。但是由於全球化,這兩個國家越來越多地居住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從而產生了跨境支付。不同類型的跨境支付的示例包括購買海外發行的證券,海外遊客的購買,通過互聯網的國際購買和匯款。許多跨境付款涉及兩種不同的貨幣(即,它們是跨貨幣付款)。

專欄A:美國的支付系統

美國國內支付系統可以分為三個關鍵維度:支付類型(批發或零售),運營商(中央銀行或私營部門)和結算方式(實時或遞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支付市場,擁有眾多不同的公共和私人系統。圖A將簡單的分類法應用於美國支付系統,以說明這三個關鍵方面。

批發系統

分類法的中心是Fedwire Funds Service,這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RTGS系統。它可以追溯到1918年,當時美聯儲在儲備銀行之間建立了有線通信網絡。Fedwire有近6,000名直接參與者,並代表參與者及其公司客戶解決結算時間緊迫的付款。CHIPS(最初是票據交換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是一個私有系統。它於1974年作為DNS系統開始運行,但在2001年轉為“混合”結算模型,該模型連續匹配並扣除付款。CHIPS目前有大約45個直接參與者,並結算大筆國際和國內付款,包括與商業交易,銀行貸款和證券交易相關的付款。國家結算服務(NSS)是由美聯儲擁有和運營的多邊結算服務。NSS是以淨遞延基礎解決其他零售支付和證券結算系統中產生的銀行間債務。多邊淨債務文件在收到時即予處理。

零售系統

FedACH和TCHACH是為零售客戶的電子借記和貸記轉賬提供清算服務的ACH,最終清算在下一個銀行工作日進行。FedACH由美聯儲運營,而TCHACH由銀行財團The Clearing House提供。美聯儲為存管機構提供支票處理服務。大多數收集的支票在一個工作日內結清。美國的卡付款由其中一種卡支付網絡(例如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Discover)處理。通常以一兩天的滯後淨額結算。實時付款是票據交換所的零售快速付款服務。它於2017年11月推出。FedNow是美聯儲的新項目,旨在為零售支付提供24/7/365即時結算服務。FedNow預計將於2023或2024年啟用。

支付創新:國際清算銀行季刊選譯

美國的支付系統

國內支付的創新

改善付款是一項不小的任務。付款本質上定義了一個網絡,因此任何變動通常都需要在付款系統的運營商,PSP和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之間進行協調。此外,要成功,付款人和收款人都必須採用新的服務,他們可能會面臨不同的動機。在各個中央銀行和支付運營商帶頭進行創新的國內背景下,這種協調問題更為棘手。對於批發支付系統而言尤其如此,批發支付系統通常直接參與者較少,而中央銀行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

由於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改進以及(最近)消費者的需求,國內支付越來越方便,即時且可24/7全天候使用。批發付款的改善始於1990年代,幾乎每個國家都採用了RTGS(CPSS,2005)。零售支付的創新在2000年代開始出現(CPSS-IOSCO,2012年)。最初,這些創新僅限於使前端更加方便,但是最近,創新開始針對後端,並提高了零售支付速度。

批發付款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批發支付方面的創新風起雲湧。1990年,RTGS系統少於10個,而現在則超過176個(Bech等,2017)。13RTGS的引入降低了批發付款的信用風險,但同時也使其流動性更加密集。因此,第二次創新浪潮涉及在2000年代引入流動性節省機制(CPSS,2005)。一些系統還引入了支持跨境支付的多貨幣功能(Bech,Faruqui和Shirakami,2020年)。

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趨勢包括開放對非銀行的訪問權限,延長營業時間以及改善系統的可互操作性。傳統上,只允許國內銀行直接參與批發系統。中央銀行有一種開放非銀行業務的模式。這有可能增加競爭。但是,可以直接使用批發支付系統的非銀行數量仍然很少。

在同一時期,所有RTGS系統都延長了運行時間,並且一些轄區已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進一步延長。現在,大約有四分之一的RTGS系統在週六和週日至少開放幾個小時,而在墨西哥和南非,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全天開放。

許多RTGS系統已經引入了支持可互操作性的技術更改。可互操作性是指使系統或機制可以與其他系統或機制結合使用的技術或法律兼容性。這可以通過促進直通處理實現系統為多個系統的用戶提供成本效益和風險降低。

ISO 20022(金融機構之間電子數據交換的國際標準)的採用有助於提高批發支付系統之間的技術兼容性。CPSS-IOSCO(2012)要求支付系統適應國際認可的通信程序和標準。因此,這些地區中的許多地區目前正在使用或計劃採用ISO 20022。SWIFT(全球金融消息服務提供商)計劃到2025年將通過其網絡發送的所有跨境付款遷移到ISO 20022。

零售付款

技術的發展和消費者喜好的變化已經改變了零售支付格局,並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最初,許多創新都集中在通過改進前端來提高消費者的便利性。已經引入了新的付款方式(例如,移動和非接觸式付款),並且已經推出了提供創新的客戶界面的覆蓋系統(例如ApplePay,PayPal,SamsungPay,GooglePay)。這些系統使用現有的支付系統進行結算。

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計劃使後端操作更快。在中國,支付寶(於2004年推出)和微信支付(於2011年推出)合計佔移動支付的92%(克萊因,2019)。它們都是閉環系統,這意味著它們直接向付款人和收款人提供服務。肯尼亞的M-Pesa也是一個閉環系統。它處理的付款僅相當於肯尼亞GDP的將近一半(McGath,2018,)。閉環系統的後端操作主要在各自公司內部進行;這些操作簡單快捷。技術的發展也使快速零售支付系統變得越來越可行。

專欄B:快速零售支付系統

快速(零售)支付系統(FPS)已在(或正在)許多司法管轄區開發。FSP是一種系統,在該系統中,支付消息的傳輸和最終資金對收款人的可用性實時或接近實時發生,且儘可能接近24 /7。雖然閉環系統是接近實時的,並且是24/7全天候可用的,FPS是一種支付基礎結構,可以促進多個PSP的帳戶持有人之間的支付,而不僅僅是同一PSP的客戶之間的支付。當前,有55個轄區擁有FPS,並且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這一數字將增加到65個。儘管採用速度與批發RTGS系統的速度相當,但早期採用者主要是在新興市場中,而不是發達經濟體中。

各個司法管轄區的使用和使用情況差異很大。智利和英國的FPS已經運營了10年,2018年的人均支付超過30筆。相比之下,瑞典和丹麥的信用社在最近推出,但在2018年的人均支付卻更高,分別為40筆和48筆。這主要是由於在這些轄區中作為FPS前端的移動支付應用程序的普及和強勁增長。在澳大利亞,交易量的增長也非常迅速,僅在運營的第二年,每年的人均年支付就達到了12筆左右。

更快付款的平均交易值差異很大,這表明FPS被用於各種零售付款。丹麥和瑞典的快速付款平均交易價值不到人均GDP的0.3%,這表明它們主要用於人對人付款。另一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快速付款的平均交易價值超過6%,這表明它們主要用於涉及企業的付款(例如,租金的支付)。

支付創新:國際清算銀行季刊選譯

快速零售支付系統

缺點

儘管有上述創新,但仍有兩個主要缺點:消費者無法使用交易帳戶和跨境支付。對於一部分轄區而言,准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問題,在EMDE中,當匯款佔GDP的比重很大,這兩個缺點相互作用。如果收款人或付款人沒有交易賬戶,那麼他們對匯款提供者的選擇將受到限制,並且支持現金支付所需的實際位置的網絡非常昂貴(《經濟學家》,2019年)。儘管G20承諾到2014年將匯款成本降低到5%或更少(G20,2011),但平均成本仍保持在6.8%左右。匯款到某些地區也要貴得多。例如,在過去兩年中,匯款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費用一直保持在9%左右。

支付創新:國際清算銀行季刊選譯

匯款數據

賬戶訪問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許多人無法使用交易帳戶。儘管在北美,歐洲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幾乎所有成年人都擁有交易賬戶,但在許多EMDE中,有25%或更多的成年人沒有交易賬戶。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沒有帳戶的比例超過50%。在任何地方,(缺乏)賬戶問題對女性都更加嚴重。

金融排斥通常是更廣泛的社會排斥的一部分,個體缺乏教育,保險和醫療保健的機會。付款是通向其他金融服務(例如儲蓄帳戶,信貸或保險)的門戶,這些金融服務使個人能夠投資並保護自己的收入免受風險影響。事實證明,使用基本銀行賬戶可以減少貧困,因為它可以促進儲蓄並支持更好的財務管理(Iqbal等人(2019),世界銀行(2017))。

沒有銀行賬戶的人無法訪問交易帳戶有多種原因。主要問題涉及訪問的直接和間接成本(例如,訪問分支機構或其他服務點的成本),缺少記錄和缺乏信任(圖4,右側面板)。儘管支付方面的創新可以激勵人們開設交易賬戶,但也需要圍繞身份和金融知識開展更廣泛的舉措。14印度Aadhaar計劃就是此類舉措的一個例子,該計劃為所有居民提供生物識別身份,以便他們能夠證明自己的身份(D'Silva等,2019)。

支付創新:國際清算銀行季刊選譯

使用付款服務

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對於全球商業和金融以及匯款回家的移民來說至關重要。但是,與國內支付相比,它們通常更慢,更昂貴且更不透明(CPMI,2018)。

與賬戶訪問不同,在世界銀行已仔細量化問題的範圍及其驅動因素的情況下,對於跨境支付,可用於分析問題的數據有限。世界銀行監察匯款,但這只是跨境付款的一部分。麥肯錫(2016)發現,一家美國銀行執行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是國內支付的10倍以上。但是,跨地區的匯款成本差異表明,該平均值可能掩蓋了跨境支付成本的重大差異。CPMI(2018)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最多可能需要7天才能完成跨境付款,但SWIFT最近證明,跨境付款有可能在13秒內完成(SWIFT,2019)。

儘管缺乏衡量問題的數據,但其根本原因(額外的合規成本和更復雜的後端操作)已廣為人知。遵守多種監管制度會增加成本,而且洗錢和恐怖分子融資的風險可能更難以管理。在可能的情況下,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都在努力通過標準化流程和闡明預期來最大程度地減少額外費用。15由於缺乏標準化的消息格式,不同司法管轄區的營業時間以及以不同貨幣結算的需求,跨境支付的後端安排更具挑戰性(CPMI,2018)。

跨境支付操作可分為四種模式:代理銀行業務,閉環,基礎設施和點對點。

代理銀行

代理銀行是指其中一家銀行(代理行)持有另一家銀行(被請求方)擁有的存款,並向它們提供付款和其他服務。例如,國家A中PSP A的客戶想要向國家B中使用PSP B的人付款,但PSP A在國家B中沒有賬戶,PSP B在國家A中沒有帳戶。結果,直接付款無法操作。因此,為了將資金從國家A轉移到國家B,在國家B中的代理銀行B中有一個帳戶的PSP A會向國家A中的代理銀行A支付。代理銀行A收到資金後,將資金轉入其在代理銀行B的帳戶中,以將付款支付給國家B中的PSP B。通訊員B作為該國支付基礎設施的參與者協助了這些操作。

代理銀行是跨境支付的傳統後端操作。如今,大多數跨境付款都以這種方式流動。但是,全球的代理銀行關係正在下降。賴斯,馮·彼得和鮑爾(Rice,von Peter and Boar,2020年,本期)分析了造成這一下降的原因。

閉環

第二種模型是一個閉環。這有時被稱為內部或組內轉賬系統,因為只有一箇中央PSP為收款人和付款人提供服務。16Western Union和MoneyGram通過閉環系統提供匯款的歷史悠久;他們在所服務的每個司法管轄區都有實體機構,並且不需要用戶開設帳戶。最近,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中國的國內支付使用閉環模型非常成功。然而,這不太可能是可行的全球解決方案。這將要求世界各地的收款人和付款人都使用相同的PSP,這將構成協調挑戰並導致集中風險。

閉環主要是在改善特定的利基跨境支付。支付寶(AliPay)和微信支付(WeChat Pay)越來越多地與海外支付運營商合作,以允許中國旅客在國外使用其移動支付應用程序。其他金融科技公司,例如Revolut和Transferwise,以營業額較高的貨幣對提供服務,使用收款支付相同貨幣的付款,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基礎設施

顧名思義,基礎設施模型涉及構建支付系統或將支付系統鏈接以進行跨境運營。該鏈接有助於(遠程)訪問位於國外的銀行的本地系統。例如,墨西哥Directo公司將美國的FedACH與墨西哥的RTGS系統聯繫起來,以促進從美國到墨西哥的匯款。Bech,Faruqui和Shirakami(本期,2020年)解釋了基礎設施可用於促進跨境支付的不同方式。

點對點

與其他模型相比,點對點安排削減了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間的金融中介PSP。有一些私有措施,諸如Libra之類的所謂“穩定幣”就是這種類型的例子。Libra是一個由Facebook牽頭的財團,該財團提出了一個私有的全球穩定幣。Libra最初的提議涉及創建自己的帳戶單位,避免在結算跨境付款時需要處理不同的貨幣。這些舉措的更多細節和分析在下面列出。

此外,中央銀行正在就可以支持跨境支付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進行廣泛的工作。泰國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2020)最近完成了有關批發支付的概念證明。在最近發佈的一項調查中,中央銀行將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視為建立CBDC的“某些重要”原因。但是,一般而言,國內支付的安全性和效率是獲得最高評價的動機(Boar等,2020)。Auer和Böhme(2020年,本期)提出了零售CBDC的設計方案,並研究了它們如何成為廣泛使用和值得信賴的方法。Bech,Hancock,Rice和Wadsworth(本期,2020年)也分析了點對點交易操作,重點是如何使用點對點交易會改變證券的清算和結算操作。

支付創新:國際清算銀行季刊選譯

後端跨境付款安排的風格概述

結論

國內支付的創新持續發生。批發系統正在開放對非銀行的訪問,從而延長了工作時間並改善了系統的可互操作性。快速或即時零售支付系統已經或正在許多司法管轄區開發中。但是,賬戶訪問和跨境支付的缺點仍然存在。

可以通過在各個轄區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來解決訪問問題。量化各種驅動因素的程度和相對重要性有助於進行此類干預。金融科技也可能會改善交易帳戶的通用訪問和頻繁使用。

解決跨境支付問題的方法尚不清楚。首先,需要更多數據來幫助理解問題的程度和原因。能夠量化各種後端安排的相對重要性以及成本和收益,將有助於改善跨境支付。第二,協調解決跨境支付問題更具挑戰性。有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卻沒有一個組織具有明確的領導作用。2020年,二十國集團(G20)在決定優先考慮提高跨境支付能力時發揮了領導作用(Carstens,2020,本期)。

全文由筆者翻譯,原文鏈接為:https://www.bis.org/publ/qtrpdf/r_qt2003.pdf

參考文章

Auer, R and R Böhme (2020): “The technology of retail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BIS Quarterly Review, March, pp 85–100.

Bank of Thailand and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2020): Inthanon-LionRock: leveraging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cross-border

payments, January.

Bech, M, U Faruqui and T Shirakami (2020): “Payments without borders”, BIS Quarterly Review, March, pp 53–65.

Bech, M, J Hancock, T Rice and A Wadsworth (2020): “On the future of securities settlement”, BIS Quarterly Review, March, pp 67–83.

Bech, M, Y Shimizu and P Wong (2017): “The quest for speed in payments”, BIS Quarterly Review, March, pp 57–68.

Boar, C, H Holden and A Wadsworth (2020): “Impending arrival – a sequel to the survey on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BIS Papers, no 107, January.

Carstens, A (2020): “Shaping the future of payments”, BIS Quarterly Review, March,pp 17–20.

Committee on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s (1997):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s, March.

――― (2005): New developments in large-value payment systems, May.

Committee on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ystem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2012):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 April.

Committee on Payments and Market Infrastructures (2016): Fast payments–enhancing the speed and availability of retail payments , November.

――― (2018): Cross-border retail payments, February.

Committee on Payments and Market Infrastructures and World Bank Group (forthcoming): Payment aspects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 the fintech era.

D’Silva, D, Z Filková, F Packer and S Tiwari (2019): “The design of digital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lessons from India”, BIS Papers, no 106, December.

The Economist (2019): “The cost of cross-border payments needs to drop”, 13 April.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2018): FSB action plan to assess and address the decline in correspondent banking: progress report to the G20 Summit of November 2018, November.

G7 Working Group on Stablecoins (2019):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global stablecoins, October.

G20 (2011): “Building our common future: renewed collective action for the benefit of all”, Summit Final Declaration.

Iqbal, K, P Roy and S Alam (2019): “The impact of banking services on poverty: evidence from sub-district level for Bangladesh”,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Klein, A (2019): Is China’s new payment system the future?, Brookings Institution, June.

McGath, T (2018): "M-PESA: how Kenya revolutionized mobile payments", N26 Magazine, April.

McKinsey (2016): Global payments 2016: strong fundamentals despite uncertain times.

Petralia, K, T Philippon, T Rice and N Véron (2019): “Banking disrupte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an era of transformational technology”, Geneva Report on the World

Economy, no 22.

Rice, T, G von Peter and C Boar (2020): “On the global retreat of correspondent banks”, BIS Quarterly Review, March, pp 37–52.

SWIFT (2019): “SWIFT sees success with global instant cross-border payments with

Singapore’s FAST”, press release, 18 July.

World Bank (2017):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inclusive growth: a review of recent

empirical evidence, April.

――― (2018): 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17: 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intech revolution.

――― (2019): Remittance Prices Worldwide (remittanceprices.worldbank.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