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從貨幣之花到CBDC金字塔(1)

一、貨幣之花模型的提出與修改

2017年,國際清算銀行的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負責人Morten Bech和美國加州聖塔巴巴拉大學經濟學家,BIS技術顧問Rodney Garratt發表《央行加密貨幣》,首次提出“貨幣之花”概念模型(圖1),這個模型既反映了一些支付創新帶來的貨幣屬性、分類的變化,同時也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兩類CBDC進行了區分。

國際清算銀行:從貨幣之花到CBDC金字塔(1)


比特幣之類的私人加密貨幣興起後,有關電子貨幣、數字貨幣、加密貨幣、虛擬貨幣等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有諸多解釋定義。尤其是對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的界定,當時各國貨幣當局還沒有像今天達成一個基本的共識,加拿大和新加坡剛完成批發型CBDC應用於跨行結算的概念驗證,瑞典零售型電子克朗的概念和兩種方案(基於賬戶和基於代幣)也剛誕生,一切都處於探索之中。央行數字貨幣僅僅是有形法定貨幣的數字化,是否應當考慮其應用的技術路線等要素,國內外研究人員有不同的看法,如英格蘭銀行研究人員提出央行數字貨幣是“面向全球使用,電子形態,7×24小時不間斷服務,以發行國主權貨幣單位計值計息,反映在發行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由中央銀行批准發出的價值承諾”(Barrdear and Kumhof,2016)。加拿大央行以電子化、央行負債和支付工具作為央行數字貨幣的特徵(Engert and Fung, 2017)。央行數字貨幣的名稱也有多種:法定數字貨幣,央行加密貨幣,數字基礎貨幣,等等。

Bech等人運用維恩圖繪製的貨幣之花,用四個橢圓來劃分貨幣的四個關鍵屬性:貨幣的發行人(央行發行還是其他機構發行),貨幣的形態(有形的還是電子的),貨幣的通用性(普遍通用還是獲取使用受限),貨幣的轉移(是集中式還是分散式,即點對點式)。展示了不同的貨幣類型之間的邏輯關係,並提出了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主要屬性。上圖中黃色框代表點對點支付,藍色框代表央行發行,綠色框代表電子形態,紅色代替普遍通用性。按維恩圖法則,兩個區域相交集表示它們有公共元素(共性),零售型CBDC是圖1中唯一具有4種主要屬性的貨幣類型:央行發行(央行的負債),電子形態,普遍通用和點對點(分散式)支付(類現金)。批發式CBDC不具有普遍通用性,因為這種CBDC只用於銀行間結算轉賬。

國際清算銀行:從貨幣之花到CBDC金字塔(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