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的困局在哪?

幽默与吐槽


一、首先是中医发展自身的问题,不能全国城多各地全面普遍开花结果,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轲争流、百术丛生,万紫千红、前程似锦,不能重振复兴、“灿烂辉煌”。

二、外在原因:随着西医在中国迅速发展和兴盛,许多国人,特别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相信西医,不相信中医,从某种角度、程度和意义上讲,束缚和制约、牵制、“限制了”中医的发展。

三、学院派中医:“只说不练”,有证行医,现实、实质、实验、实际、实践临床诊断中医医术较差或者说很差,中医治疗效率和效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使很多国人、患者感到“悲观失望、痛心疾首、苦不堪言”…………

四、民间中医:“只做难说”,无资行医,中医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体系,很难过关获取资证;现实、实质、实验、实际、实践临床诊断中医医术“经验丰富”,然而,没有资格、资质证书合法行,”极大、极端、巨大限制、限约、束缚和局限了民间中医,在全国城乡各地民间普遍开花结果的制衡发展…………

五、西医在中国对中医存在“质疑和怀疑、狭隘与狭窄的认知、认同、偏见和偏激的信仰、理念和概念,从某种角度、程度和意义上讲,存在着制约和束缚、’排挤和误导、误解’…………”


袁聪


中医发展困局在于:

1,基础理论没有科学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医术几乎没有价值。

2,中医不明所以的理论成了各路骗子忽悠的工具。

3,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只存在于患者个体的主管感觉中,没有排除安慰剂、自愈、同期其他疗法的作用,没有一例中药通过随机双盲大样本。

4,人民的科学素养越来越高,看清中医本质的人越来越多,相信中医的人越来越少。

5,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好,能治疗的疾病也越来越多,留给中医的忽悠的领域越来越小。比如,一旦新冠肺炎特效药或疫苗出来,什么肺炎一号,清温胶囊都就没有了市场。

6,除了中医以外的各路传统医学基本退出了主流医疗,中医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历史的必然。

当然,中医退出历史舞台,也不会心甘情愿,灰尘不扫,不会自己跑掉。

1,巨大利益集团,中医药厂商,院士博士,中医师团体,民间中医等等,他们有钱,有影响决策的能力,能收买医生,还能跨省。

2,不明真相的中医粉,半中医粉(中西医都信能治病就行,但没有能力辨别),叶公中医粉(口上让别人粉中医,自己得病找西医)等群体还很大,要改变他们的看法和行为,难上加难。抽烟有害健康(肺癌发病率高于常人40倍,为1/6),这么明显的事实,仍然阻止不了中国人拥有最大的烟民团体。各式中医粉是中医利益集团的土壤和韭菜。

3,附加在中医身上的非医疗因素。如传统文化,民族自信,正直因素,领导人的好恶,经济原因等。

以上因素,注定中医退出主流医疗市场是个长期的过程。

过程虽然会很漫长,但趋势不会改变。在其发源地中华大地上,都还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群起质疑中医,唤醒更多被蒙蔽的民众,必会加快这一进程,尽快将有限的医疗资源配置到真正能治病发地方。


赵树松


中医发展的困局在哪,这个问题好大,但是很现实,因为医学发展至今天,中医仍然突现出其勃勃生命力,百姓对其期望值也很高。说点直白点就是:都认为是个好东西,就是不知怎么有效利用,都认为能发展地很好,但现实就是发展不起来。那困局在哪,以下就我个人的知识量简述如下: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中医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虽然既往国家已投入许多,甚至很多基层乡镇卫生院都建立了国学国堂,但大部分只是一个空架子,无实用价值,通过此次疫情,相信国家政策会加大对中医事业的全方位扶持力度,比如:相关法律法规,考核机制,准入门槛,人才培养,中药基地建设,中医理论研究纳入国家重点强国梦工程项目,中医发展长期规划等等,相信国家政策支持会逐步完善和加大力度;2.人才培训:既往传统经典中医知识体系,随着经典中医大家存世渐少,传统中医大厦将轰然倒地,既往民间中医有序传承人也早已在国家九几年时候执业医师考试政策的实行而消声匿迹,按此政策你考不出执业医师证来,就是非法行医啊,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中医走到今天,经典中医人,断崖式溃缺,自古的师徒传承有序的理论及人才都断档了,中医还怎么发展呀,能不进入困局吗?!有人说了,国家每年各大院校培训多少中医人才呀,我们不缺人才呀?!可真正懂中医的老铁们,你们睁开眼睛好好看看呀,各大院校都是怎样来培训中医人才地呀,他们都是以经典西医的方式方法来教授中医地呀,这样的中医还是传承几千年的经典传统中医吗,他们在用精密仪器研究中药的化学成份,妄图能得到老祖宗治病神效的精髓,自以为是地发表各种论文,编写各种教材,标榜自己掌握了中医理论的精髓,乃至于往西方医学的循证医学上标榜,而向西方世界宣扬扭曲了的中医文化,你想想这样的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能继承,传承,实践真正的经典传统中医吗?所以,我们需要反思,不要拿西方世界的标准来衡量你的传统中医,我们有传承了几千年的,经实证明正确有效的理论体系,按传统经典中医的方法培养人才,传承理论,才能使中医后继有人发扬广大。3.中药的规范化管理:有人说的一句话不无道理即:中医死在中药上。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疗效与安全上,而现如今我们的中药材残不忍睹,其中有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气候环境,地域水土,种植加工方式方法等等已与既往有很大或巨大差别,甚至大相径庭,所以中医理论没走样,医生看病处方都精到,但是药材不行还是等于个零,中医发展还是个困境,所以相信国家以后会对中药材的政策管理法规,考核检验标准逐步完善。3.其它:当然中医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也不是以上相当然几个方面的作用,综合因素的发展使得中医走入困境,相信以后各方面的努力改善,中医必将迎来它的春天而造福百姓,佑我中华,祖国加油!


风华正茂Lw


西医西药发展并能够证明其有效性的理念学不来,而同时中药和中成药的价格却与西药接轨了。摆脱困境的着力点可能在于药材种植养殖加工的工程化规范化以及用医用药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


zzA1


不可能面面具到。

一、中医不应与西医比。中医是根植于中华大地的本土医学,应立足于广大的农村山乡,解决广大农民及中小城镇中普通市民“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困境,“从农村包围城市”,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二、中医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是医术,更重要的是习气。我遇到的中医,市(地级市)中医院的中医,不好评价其医术,但一身江湖气,象卖大粒丸的,很难让人信任。反到是坐堂或自己开诊所的到是象有医生的斯文气,医术也不错;

三、中医要解决单打独斗的局面。中医,严格讲应包括汉医、藏医、蒙医…等中国各民族医学,应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医特点的教学、研究、资质认证、会诊、医疗事故认定、中药材质量认定、数据库建立与管理等制度;

四、完善、规范中医宣传手段和内容,要让普通人听懂、有学识者信服,外国人理解。

五、整理出版中医史,树立文化自信应包括对中医的自信。


半履缁衣


很多中医手脚被绑定了发挥不出来,比如用药和手法方面主要都以保守为主,优势发挥不出来。还有就是管理方面,很多不懂中医甚至不会看病的来管理,这样的管理能发挥中医优势吗?


ywz18


真正精通中医的人,很了不起,可以说是宝贝。但冒名做中医的假医生太多太多!


用户8958140562451


中医发展的困局首先是中医理论没有发展,或者说中医理论发展成了宗教教义,容不得半点质疑,所有的争论都建立在如何理解教义之上,并由此发展成门派,和宗教别无二致。

其次中医构建的世界观和人体观与国家倡导的世界观和人体观相冲突,同样和世界主流的科学观相冲突。使得中医理论在主流教育无法兼容,因此无法通过大学或学校培养以中医理论构建的思维模型而形成的中医人员,从根本上使中医发展陷入困境。

再次中医诊断手段无法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使中医诊断成为深不可测之术,从而造成鱼龙混杂,神话玄幻吹嘘此起彼伏,老百姓深受其害。

现代科技对人体的检查已进入细胞分子,基因排序,断层扫描精确成像阶段。过去要揣测,猜想,想象的人体体内状况,现在基本一目了然。

然而中医却不能与时俱进,改进中医理论和诊断手段,更不用说抛弃错误看法,反而要将中医和现代科技割裂开来,甚至极力贬低现代科技以体现中医理论的正确性。

一张化验单,各种生化指标无法成为中医辩证的条件,反而要先用西医诊断逻辑进行诊断,然后再转换成中医对应的病症,最后还是通过传统手工靠经验进行处方。其他现代检查同样如此,先西医诊断对应中医,中医根据经验再诊断,再处方。

最后就是中医配方,算了,这本来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却最混乱,因为涉及利益太深,各方大神,不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极力夸大药效,忽略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什么人参,灵芝,冬虫夏草各个堪比仙丹,这是各方的大蛋糕,就不多作评说。

正是因为中药或者中药保健品的存在,中医再困境,再没落也不会废掉,因为废掉中医,那么上万亿的中药或中药保健品产业就失去根基,所以各方势力都会保护好中医,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有钱可赚,这也未尝不是中医的悲哀!


自名烦不烦


在中医药科学技术化补课,补短板


NCP疫情战略分析师


药材种植与质量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