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父母应该懂得"盆景效应",警惕"蝴蝶效应"的产生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劳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在家庭关系中也是存在着"蝴蝶效应"的,它指的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举动和纵容心态就有可能影响着孩子,导致孩子长大后引起一系列的事故。

育儿路上,父母应该懂得

2018年,北京石景山曾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四少年绑架杀人案。

"4名少年(2个17岁,1个16岁,1个15岁)因没钱上网,聚在一起想办法"弄钱"。

最后商量的办法是绑架一名家里有钱的同学,然后向家属勒索。

很快,他们就把目标锁定在了一名16岁的"有钱"同学身上,但因担心放了人质会被抓,他们在索要赎金前,就将绑架来的同学给杀害了。

很快警方就将他们悉数抓获,最后的判决结果是:2人无期,1人被判15年,而年龄最小的那个,只判了3年。

听到判决,他们没有表现出痛哭和害怕,反而是相视一笑,因为这和他们作案前的预想是一样的:没一个会判死刑。

育儿路上,父母应该懂得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受邀去见了这4个少年,并走访了他们的家庭。

让人意外的是,这4名少年,没有一个出自于"缺爱"的单亲家庭,并且父母均没有犯罪记录。

面对李教授的询问,4名少年的父母都说:"不是我们不管孩子,孩子大了我们也管不了啊。"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惨剧?好好的花季少年竟死于同学的刀下。

4名少年的行为令人发指,但此刻更应该受到拷问的,我觉得应该是他们的父母,就是因为他们在孩子童年时期的纵容,才让孩子酿成如此大错。

父母爱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是毫无原则的爱和包容,则是把孩子推进了深渊。

在孩子尚小,尚能立规矩的时候,父母选择了放纵和听之任之。

等到了青春期,想再管教孩子时,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异常艰难。

育儿路上,父母应该懂得

小树未成型前,请及时为它塑形

育儿理念里有套"盆景理论":教孩子就得像做盆景,小树苗刚长出来时,枝条柔软且可塑性强,这时就要及时塑形,不能等到枝粗条硬了再去矫正,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折断枝干。

如果把人看作是树,那成型期应该就是6岁左右,所以,在孩子的6岁前,家长必须严格管教。

育儿路上,父母应该懂得

记得小的时候,小伙伴们最爱玩纸牌游戏,这些纸牌都是父母们逢年过节时玩旧后淘汰给孩子的。

小伙伴里有一个调皮的男孩子,就跑去邻居家的桌子上"拿"了一副扑克出来玩。

这事被他的爸爸知道后,爸爸扯起那根小手指粗的藤条就是一顿打,打完了,就带着孩子去给邻居道歉。

村里人都把他的爸爸叫"老犟",说他总是小题大做,又不是什么大事,犯不着这么认真。

但他爸爸却说:"我的孩子做得不对,我就得教育他,错了就是错了,与事情的大小没有关系。如果他长大走上了犯罪的路,我没法护他周全。"

这个男孩长大后,一直在上海读书、进而留在那座城市就业、成家。

上次回乡聚会说起此事,他连连感叹父亲当年的英明教育,直言没有父亲小时候的惩戒,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把握好管教的关键期,让孩子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把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孩子

育儿路上,父母应该懂得

该管的时候不管,到了想管的时候就管不了了

过了6岁,孩子就慢慢地由父母的"跟屁虫"向"社会人"发展,他们的眼界不再只是父母和家庭,慢慢地融入了社会。

社会上的好与不好,他都能尽收眼底。

如果运气好,他的周围都是"良师益友",他的人生也大概率地和周围人一样:走正道,做个平凡的普通人。

如果父母再在其成长路上有持续的引导和教育,他或许在某个领域、某个团队中还会有所斩获。

但如果运气不好,交友不慎,他在学习和玩乐中遇到的大部分都是"狐朋狗友",孩子的路可能就容易走偏了。

游手好闲、贪图享乐、毫无责任感的群体最容易滋生犯罪的细菌,父母如果再疏于管教,几乎等同于把孩子推进了"作恶"的边缘。

育儿路上,父母应该懂得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说过这么一件事:

她一位朋友的儿子天天要这要那,今天手机、明天电脑、后天游戏……

没完没了,一不满足就爬上窗台要死要活。

父亲只能答应,你赶紧下来,我给你买。

朋友问她应该怎么办,她说晚了,孩子已经17岁,不给不行,就给吧。

朋友再问,如果哪天给不起了怎么办?她说,那只能熬。

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年龄,你给了无尽的溺爱。

等过了管教的有效期,就算孩子做出再离谱、再无底线的事,你也无能为力,想管也管不了了。

育儿路上,父母应该懂得

写在最后

李玫瑾教授说: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几乎都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看似蝴蝶轻轻地振动了一下翅膀,但带来的后果却是巨大的。

爱孩子,请父母带着一些前瞻性吧。

我是 ,80后二胎职场妈妈,科学育儿的推崇者和践行者。

关注我,和我一起分享孩子成长路上的育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