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雞蛋有門道,父母常踩的這5個“雷區”,傷害大於營養

文丨美媽很帥

別看雞蛋個頭小,卻是一座營養寶庫,蘊含著大量的蛋白質、礦物質、膽鹼、膽固醇、卵磷脂、玉米黃素、葉黃素、維生素,營養價值僅次於母乳。為此,很多家長都會將雞蛋列入寶寶的食物清單裡。雞蛋營養品質如此高,但如果沒吃對,那就適得其反了,不但容易造成營養流失,還容易造成寶寶的脾胃“罷工”。那麼該怎麼避開這些“雷區”(誤區),充分發揮雞蛋的營養價值呢?今天美媽就來說一說。

寶寶吃雞蛋有門道,父母常踩的這5個“雷區”,傷害大於營養

寶寶吃雞蛋有門道,父母常踩的這5個“雷區”,傷害大於營養

1)盲目添加

有些家長一上來就給沒吃過雞蛋的寶寶吃整個雞蛋,這樣不可取!雞蛋含有很多蛋白質,寶寶的消化器官還很嬌嫩,這樣盲目添加會增加容易消化不良,而且還可能出現過敏現象

那麼該怎麼添加呢?

雞蛋中的過敏原大部分包含在蛋清裡面,為安全起見,先給寶寶吃蛋黃,而蛋黃在輔食初期時就能添加了,但是要在適應了米糊、蔬菜之後也就是添加輔食一個月之後才開始添加。

第一次給寶寶吃的時候,弄1小勺給寶寶試吃一下,然後觀察有沒過敏。如果過敏,請延遲添加時間。如果沒有,給兩三天時間讓寶寶的腸胃適應一下,再增加添加量,慢慢過渡到整個蛋黃,到了8個月就能給蛋白寶寶吃了。

寶寶吃雞蛋有門道,父母常踩的這5個“雷區”,傷害大於營養

嬰幼兒要每天攝取40g左右的蛋白質,所以寶寶能吃全蛋之後,每天只需吃1個至1個半就能滿足身體所需了。至於雞蛋具體的推進量大家可以參考下面表格。

寶寶吃雞蛋有門道,父母常踩的這5個“雷區”,傷害大於營養

2)做輔食時單獨給寶寶吃雞蛋羹

美媽發現身邊的好幾個寶媽,都愛單獨雞蛋羹給寶寶吃。其實,

最理想的做法是將碾碎的蛋黃與米糊、稀粥等碳水化合物一起混合並攪拌均勻給寶寶吃。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雞蛋裡含有的碳水化合物非常有限,而碳水化合物是寶寶最容易獲得的能量,要是單獨給寶寶吃雞蛋羹,那雞蛋裡的部分蛋白質就不得不被迫轉化成能量,不但降低了蛋白質的利用率,還增加了代謝負擔。

寶寶吃雞蛋有門道,父母常踩的這5個“雷區”,傷害大於營養

3)給寶寶吃半生不熟的雞蛋

有些家庭喜歡做溫泉蛋、溏心蛋,很容易忽視免疫力較差的小朋友,直接餵食沒有熟透的雞蛋,這樣小朋友不但容易受到沙門氏菌的侵擾,還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所以雞蛋一定要煮熟,加熱後的蛋白質更容易消化

4)加熱時間過長

雞蛋加熱好處多多,能殺菌,使得雞蛋裡的蛋白質更好消化,但加熱時間過長就適得其反了。如上所說,沒有加熱的雞蛋,會給寶寶帶來不適,但加熱時間過長,比如做水煮蛋時時間超過10分鐘後,蛋黃外層變黃了,蛋白也乾巴巴的,不但口感變差,蛋白質的結構也變得更結實了,很不利於寶寶消化。再者,鐵與蛋氨酸也會發生化學反應,造成營養大量流失。那麼加熱多長時間最好?水沸之後再煮7分鐘就行。

寶寶吃雞蛋有門道,父母常踩的這5個“雷區”,傷害大於營養

5)經常餵食煎蛋

煎蛋香,對比水煮蛋,小朋友更喜歡吃煎蛋,但營養就大打折扣。因為煎蛋都要放大量的油,將蛋黃攤開,熱油高溫下煎炒,氧化程度攀升。本來蛋黃裡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與膽固醇就不怎麼穩定,高溫煎炒之下,不但

原有的益處大大降低,還產生更多無益物質

因此,如果家長想寶寶吸收更多更好的營養,水煮蛋、雞蛋羹、蛋花湯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想寶寶的身體更好地消化,那就要想辦法讓雞蛋裡的蛋白質鬆散開來,所以蒸雞蛋羹、蛋花湯這兩種烹調方式是最理想的。

雞蛋小知識

水煮蛋的蛋黃變青了,還能吃嗎?

有時做水煮蛋,一時忘記時間,煮久了裡面的蛋黃就變青了,我家先生看到就會嚷嚷,“蛋黃都變青,不能吃了,重新煮過一份吧!”他聽信朋友說蛋黃變青有毒,不能吃。其實是雞蛋在加熱過程中,裡面的一些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了青色的硫化鐵,它對人體是無害的,只是口感變差了

寶寶吃雞蛋有門道,父母常踩的這5個“雷區”,傷害大於營養

雞蛋羹怎麼做,口感好且Q彈又光滑?

美媽曾經也為這個問題而煩惱,我家寶寶嘴比較“刁鑽”,老了、硬一點的雞蛋羹從不用正眼看一下,所以特意研究了一下,發現雞蛋跟水的比例為1:1.5的雞蛋羹口感是最好的。如果想做出Q彈光滑如果凍的雞蛋羹,就用燒過的水(放涼或熱的都行),這是因為生水裡有很多氣體,加熱的過程中就會跑出來,形成大小不一的“小洞洞“。

褐色雞蛋比白色雞蛋更營養?

細心的人會發現,蛋殼的顏色不止一種顏色,有白色、褐色、黃色的,有些人以為褐色是土雞生的,營養價值更高。其實,光看蛋殼的顏色是看不出雞蛋的營養品質。不過,蛋黃顏色越深,表明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更多,這兩種物質有保護眼睛的作用

關於寶寶該怎麼更好地吃雞蛋就聊到這裡了,如有疑問歡迎留言哦!

寶寶吃雞蛋有門道,父母常踩的這5個“雷區”,傷害大於營養

關注我 ,您將獲得更多有趣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