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鸡蛋有门道,父母常踩的这5个“雷区”,伤害大于营养

文丨美妈很帅

别看鸡蛋个头小,却是一座营养宝库,蕴含着大量的蛋白质、矿物质、胆碱、胆固醇、卵磷脂、玉米黄素、叶黄素、维生素,营养价值仅次于母乳。为此,很多家长都会将鸡蛋列入宝宝的食物清单里。鸡蛋营养品质如此高,但如果没吃对,那就适得其反了,不但容易造成营养流失,还容易造成宝宝的脾胃“罢工”。那么该怎么避开这些“雷区”(误区),充分发挥鸡蛋的营养价值呢?今天美妈就来说一说。

宝宝吃鸡蛋有门道,父母常踩的这5个“雷区”,伤害大于营养

宝宝吃鸡蛋有门道,父母常踩的这5个“雷区”,伤害大于营养

1)盲目添加

有些家长一上来就给没吃过鸡蛋的宝宝吃整个鸡蛋,这样不可取!鸡蛋含有很多蛋白质,宝宝的消化器官还很娇嫩,这样盲目添加会增加容易消化不良,而且还可能出现过敏现象

那么该怎么添加呢?

鸡蛋中的过敏原大部分包含在蛋清里面,为安全起见,先给宝宝吃蛋黄,而蛋黄在辅食初期时就能添加了,但是要在适应了米糊、蔬菜之后也就是添加辅食一个月之后才开始添加。

第一次给宝宝吃的时候,弄1小勺给宝宝试吃一下,然后观察有没过敏。如果过敏,请延迟添加时间。如果没有,给两三天时间让宝宝的肠胃适应一下,再增加添加量,慢慢过渡到整个蛋黄,到了8个月就能给蛋白宝宝吃了。

宝宝吃鸡蛋有门道,父母常踩的这5个“雷区”,伤害大于营养

婴幼儿要每天摄取40g左右的蛋白质,所以宝宝能吃全蛋之后,每天只需吃1个至1个半就能满足身体所需了。至于鸡蛋具体的推进量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表格。

宝宝吃鸡蛋有门道,父母常踩的这5个“雷区”,伤害大于营养

2)做辅食时单独给宝宝吃鸡蛋羹

美妈发现身边的好几个宝妈,都爱单独鸡蛋羹给宝宝吃。其实,

最理想的做法是将碾碎的蛋黄与米糊、稀粥等碳水化合物一起混合并搅拌均匀给宝宝吃。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鸡蛋里含有的碳水化合物非常有限,而碳水化合物是宝宝最容易获得的能量,要是单独给宝宝吃鸡蛋羹,那鸡蛋里的部分蛋白质就不得不被迫转化成能量,不但降低了蛋白质的利用率,还增加了代谢负担。

宝宝吃鸡蛋有门道,父母常踩的这5个“雷区”,伤害大于营养

3)给宝宝吃半生不熟的鸡蛋

有些家庭喜欢做温泉蛋、溏心蛋,很容易忽视免疫力较差的小朋友,直接喂食没有熟透的鸡蛋,这样小朋友不但容易受到沙门氏菌的侵扰,还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所以鸡蛋一定要煮熟,加热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

4)加热时间过长

鸡蛋加热好处多多,能杀菌,使得鸡蛋里的蛋白质更好消化,但加热时间过长就适得其反了。如上所说,没有加热的鸡蛋,会给宝宝带来不适,但加热时间过长,比如做水煮蛋时时间超过10分钟后,蛋黄外层变黄了,蛋白也干巴巴的,不但口感变差,蛋白质的结构也变得更结实了,很不利于宝宝消化。再者,铁与蛋氨酸也会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营养大量流失。那么加热多长时间最好?水沸之后再煮7分钟就行。

宝宝吃鸡蛋有门道,父母常踩的这5个“雷区”,伤害大于营养

5)经常喂食煎蛋

煎蛋香,对比水煮蛋,小朋友更喜欢吃煎蛋,但营养就大打折扣。因为煎蛋都要放大量的油,将蛋黄摊开,热油高温下煎炒,氧化程度攀升。本来蛋黄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与胆固醇就不怎么稳定,高温煎炒之下,不但

原有的益处大大降低,还产生更多无益物质

因此,如果家长想宝宝吸收更多更好的营养,水煮蛋、鸡蛋羹、蛋花汤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宝宝的身体更好地消化,那就要想办法让鸡蛋里的蛋白质松散开来,所以蒸鸡蛋羹、蛋花汤这两种烹调方式是最理想的。

鸡蛋小知识

水煮蛋的蛋黄变青了,还能吃吗?

有时做水煮蛋,一时忘记时间,煮久了里面的蛋黄就变青了,我家先生看到就会嚷嚷,“蛋黄都变青,不能吃了,重新煮过一份吧!”他听信朋友说蛋黄变青有毒,不能吃。其实是鸡蛋在加热过程中,里面的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青色的硫化铁,它对人体是无害的,只是口感变差了

宝宝吃鸡蛋有门道,父母常踩的这5个“雷区”,伤害大于营养

鸡蛋羹怎么做,口感好且Q弹又光滑?

美妈曾经也为这个问题而烦恼,我家宝宝嘴比较“刁钻”,老了、硬一点的鸡蛋羹从不用正眼看一下,所以特意研究了一下,发现鸡蛋跟水的比例为1:1.5的鸡蛋羹口感是最好的。如果想做出Q弹光滑如果冻的鸡蛋羹,就用烧过的水(放凉或热的都行),这是因为生水里有很多气体,加热的过程中就会跑出来,形成大小不一的“小洞洞“。

褐色鸡蛋比白色鸡蛋更营养?

细心的人会发现,蛋壳的颜色不止一种颜色,有白色、褐色、黄色的,有些人以为褐色是土鸡生的,营养价值更高。其实,光看蛋壳的颜色是看不出鸡蛋的营养品质。不过,蛋黄颜色越深,表明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更多,这两种物质有保护眼睛的作用

关于宝宝该怎么更好地吃鸡蛋就聊到这里了,如有疑问欢迎留言哦!

宝宝吃鸡蛋有门道,父母常踩的这5个“雷区”,伤害大于营养

关注我 ,您将获得更多有趣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