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舉出諸葛亮“仁,義,禮,智”的事例?

鶴遊煙


諸葛亮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傳奇人物,關於他的仁義禮智信有很多記載,

仁 諸葛亮的仁,表現在他從他的臥龍崗出世,輔佐劉備成就霸業,其實,水鏡先生早就說過,諸葛亮是人間大才,只是生不逢時,諸葛亮自己也知道自己輔佐劉備肯定是不得善終,事實證明,諸葛亮一生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幫助兩代君王建設了蜀漢霸業,但卻一生都氣鬱悶結,不得天時,最後都沒有殺掉司馬懿取得霸業,而他卻義無反顧的出世幫助劉備,目的就是為了拯救天下蒼生不受戰亂之苦,可謂至仁至聖。

義 諸葛亮的出師表很好的表達了諸葛亮的義,劉備一死,按理來說,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他並沒有那樣做,而且輔佐明知昏庸劉禪,苦苦支撐蜀漢,更是興修水利,北伐曹氏,終其一生都在為了劉備與他的隆中對在努力奮鬥,可謂英雄。

禮 諸葛亮從來沒有好看過自己。雖然智謀過人,卻對待劉備忠心耿耿,更能對待其他將軍一視同仁,極其友善,禮賢下士,龐統,張松都是跟他一個級別的人物,但他絲毫不嫉妒,能跟他們和睦相處甚至禮數周到,可謂後世之師

智 這個就多了,諸葛連弩,木牛流馬,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等等等等,都體現了諸葛亮登峰造極的智慧

信 體現在信仰,信念 表現在六出祁山

諸葛亮在數次北伐之後,已經是強弩之末,面對強大的敵人,諸葛亮靠智謀一次次取勝,而又因為敵人的堅守不出導致糧草不足而不得不撤退,但是在一次次失敗後,就連劉嬋也勸他別再北伐了,但諸葛亮寫了出師表來表達自己的心意,更是為了教育劉嬋要有雄心壯志。就算他明知很難鬥得過天數,但還是盡人事,聽天命。火燒葫蘆谷以後,諸葛亮明白他已經是強弩之末,但他依舊用自己的計謀嚇退了來追兵的司馬懿,也就是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足以體現出他信念的堅如磐石。


馬欄山福爾康


取之以仁義,守之以仁義者,周也。取之以詐力,守之以詐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漢也。仁義詐力雜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 因 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恥之,欲信大義於天下。當此時,曹公威震四海,東據許、兗,南 牧 荊、豫,孔明之恃以勝之者,獨以其區區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慷慨死義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 特以威劫而強臣之,聞孔明之風,宜其千里之外有響應者。 如此則雖無措足之地而天下固為之用矣.。且夫殺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為,而後天下忠臣義士樂 為 之死。劉表之喪,先主在荊州,孔明欲襲殺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後劉璋以好 逆 之至蜀,不數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奪之國。此其 與 曹操異者幾希矣。曹、劉之不敵,天下之所共知也。孔明遷劉璋,既已失天下義士之望, 乃 始治兵振旅,為仁義之師,東向長驅,而欲天下響應,蓋亦難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當此之時,可以計破也。何者?操之臨終,召丕而屬之植,而丕與植終於相殘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為寇仇,而況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間之勢,不過 捐 數十萬金,使其大臣骨肉內自相殘,然後舉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滅項籍也。既不能全其信義,以服天下之心, 又不能奮其智謀,以絕曹氏之手足,宜其屢戰而屢卻哉!

故夫敵有可間之勢而不間者,湯、武行之為大義,非湯、武而行之為失機。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誅之。”不知蜀之與魏,果有以大過之乎!苟無以大過之,而又決不能事魏,則天下安肯以空言 竦動 哉?嗚呼!此書生之論,可言而不可用也。



緬懷未逝的青春


諸葛亮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首先說仁,在赤壁之戰中,讓關羽去守華容道,並且立下軍令狀,必斬殺曹操,但是關羽心懷舊恩,卻放了曹操一馬,但是諸葛亮對關羽立下的軍令狀,也沒有貫徹落實,這就是仁的地方。

第二說“義”。諸葛亮派出自己的得意弟子,馬謖去守街亭,讓馬謖在街道上駐紮營地,堵死司馬懿的退路,沒想到馬謖不聽諸葛亮的建議,非要在山上駐紮營地,被司馬懿大軍圍困,全軍覆沒,丟失街亭,。最後諸葛亮為了軍紀大義,揮淚斬馬謖。

第三,說“禮”。諸葛亮南下七擒孟獲的故事大多數人都爛熟於心,諸葛亮到了南方荒蠻之地,先禮後兵,一禮再禮,不殺孟獲,最後七擒七放,還讓孟獲駐守南方荒蠻之地,有生之年永不侵犯蜀國。

第四,說“智”。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有人評價,多智近妖。諸葛亮在空城計一出中,熟知司馬懿為人,然一人大開城門,獨坐城牆撫琴,一琴嚇退司馬懿十萬大軍,這幾乎是諸葛亮用智的最好表現!


陋室空堂


我粗略地看過三國演義,我有自己的看法:作者傾向劉備和諸葛亮,並盡力美化。真正有本事,有才能的是曹氏父子。雖然最後三國歸晉,也就是歸了司馬之家,但司馬義是小人,卻是機會主義的勝利者。至於你提問的諸葛亮的仁義禮智信,是作者的匠心美化。


王錄9


要五百給一千……要一千給五百……非也……🔥燒博望而至新野……仁在哪裡?

薄待關羽,厚待張飛,禮呢?至於智嘛,看觀魏延……就一切歸零了……


神盾66329789909


不斬殺李嚴,第一次面見譙周時袒護訕笑的部下,這都可以歸為仁。

大敵當前依然遵守規矩讓士兵輪崗為義。

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自貶職務是禮。

規劃三分,經營季漢這些是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