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是有限的!用完就沒了,藥是用偏性調動它,切不可透支

現在流行一句話:“西醫治病,中醫治人。”怎麼理解呢?人生病了,西醫想的是如何把病毒給殺死,中醫做的是如何把人的身體調養好,不給疾病生存的土壤。

《黃帝內經》認為,人最重要的是它的根本。人得病了,病只是機體不正常的某一方面的反映,要治的是那個人,要先把身體養好,通過提高人體的自愈力來驅趕疾病,不行再求醫問藥。

《黃帝內經》是一本適合老百姓的經典之作,它重視人文關懷,不管是看病還是養生,它都強調“求本”,追求的是臟腑順安,氣血充足和暢,提高人體的自愈能力。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負責任的中醫,在你看病時,會仔細詢問你的生活習慣、查看你的脈象,把很多問題都問清楚了再考慮對策,而且不會輕易給你開藥,而是想方設法提高你本身的自愈能力。事實也證明,人體有很強大的自愈能力,很多小病小痛不用打針吃藥,靠人體的自愈力就可以解決。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做菜的時候,不小心把手劃破了一個小口,運行到此處的血液就會流出。

元氣是有限的!用完就沒了,藥是用偏性調動它,切不可透支

由於血液運行出現局部中斷,就有更多的血液運行於此,由此促使傷口附近細胞的迅速增生,直至傷口癒合。增生的細胞會在傷口癒合處留下一個疤痕。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藥物的作用,這就是人體自愈功能的一個最直觀的表現。

人體的自愈力也恰好體現了中醫治病的一個指導思想:三分治、七分養。中醫不主張過分地依賴藥物,因為藥物不過是依賴某一方面的偏性調動人體的元氣,來幫助身體恢復健康。但是人體的元氣是有限的,如果總是透支,總有一天會沒有了。

而我們生下來、活下去依靠的就是體內這點元氣,元氣沒有了,再好的藥也沒用了。所以,生病了不用慌張,人體有自愈的能力,那我們就充分相信它,用自愈力把疾病打敗。

人體具有強大的自愈力,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為所欲為”

想吃冷飲就吃冷飲,想熬夜就熬夜……任何事情都有度,自愈力不是萬能的,如果你隨意踐踏的話,不僅病好不了,自愈力也會降低,自愈力低了,病就容易來“光顧”了,這樣就演變成惡性循環了。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配合人體自愈力開展工作,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每天按時吃飯,早睡早起,適當地鍛鍊,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人體就會進行自我修復,一些病症就會自然消失,人就恢復健康了。

這個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但很多人就是不信,其實,大道至簡,大的道理有時候就是那麼簡單,有時就像空氣在你我身邊,而我們往往會忽略它一樣。

元氣是有限的!用完就沒了,藥是用偏性調動它,切不可透支

說到這裡我們要明白,自愈功能的作用不是絕對的,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依賴人體自愈力解決問題。自愈力和免疫力有關,當免疫細胞抵擋不住病毒時,就需要藉助藥物,不過最好的藥物依然是以食物為主。

一般情況下,通過營養素的補充,可以對抗大多數疾病。中醫就是通過倡導順時養生、補養氣血、食療等科學的養生方法來增強人體免疫力,在疾病尚未到來之時就築起一道堅固的屏障,讓疾病無孔可入。

面對已經染病的情況,中醫也是更多地求助於人體自身的大藥——經絡和穴位,通過疏通經絡、刺激穴位等自然方法調動身體的自愈功能來對抗疾病。

元氣是有限的!用完就沒了,藥是用偏性調動它,切不可透支

但是,在現代醫療中,人們似乎對於醫藥過於信任和依賴。由於人體在自我修復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症狀,如咳嗽、發熱、嘔吐等,人們為了消除這些症狀帶來的不適感,就會用藥物進行干涉,這樣,人體的自愈能力就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人們反而因為症狀的消失,認為是這些藥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於是在下一次疾病來襲的時候,他們還是第一時間求助於藥物,在這種惡性循環中,身體的自愈力就會越來越懶惰,直到失去作用。

所以說,我們在平時不要動不動就吃藥,更不能亂吃藥,而是通過合理飲食、按摩經絡穴位、注意起居等中醫的方法來提高身體的自愈能力,從而消除疾病,保持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