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是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

農民工是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8年8月底中國有9億農民,其中2.9億農民工,697萬農村留守兒童。然而,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們原本脆弱的生活變得更加動盪不安,儘管疫情已處於不再告急的時期,但是農民、農民工的生存卻還在告急。

  農民、農民工平時為城市居民輸送農副產品、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無形之中維護著城市流動的龐雜血脈,但災難陡然降臨時,他們卻被推入城市的灰暗角落,成為我們的視覺盲點。當新冠肺炎疫情的烏雲籠罩時,他們成了除病患外最大的受害群體。無數農民無法耕作,因為農副產品滯銷而傾家蕩產;大量農民工淪為城市流浪漢,沒有立錐之地,更無片瓦遮風…

  其中,一直堅守崗位的環衛工人,絕大部分是來自農村的務工人員,她們為了保持城市的乾淨和衛生,即便是疫情最為嚴重的那段時間,清潔工也沒有因為怕病毒傳染而選擇逃避;所以,她們是最值得關愛和呵護的人,絕不會有人不同意,除非腦子徹底壞掉的人才會不屑一顧。可是,那些在疫情嚴峻時期,依然堅持在建築工地的農民工卻沒有那麼好運,有的農民工援建武漢火神山等醫院之後,返鄉不但要接受屬地隔離,有些農民工還被強制收取隔離費,最為難過的是農民工何時重返工地掙錢,還是個未知數。畢竟,他們只是來自農村的務工人員,是一群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零時工人,既沒有合同、也沒有社保,更別提勞動保障等福利。

  經濟建設需要恢復,離不開駐守農村的農民,也離不開參與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農民工。疫情雖然已逐步得到控制,但那些從事農副產品種植、配送,滿足城市人口餐桌需求的農民何時恢復元氣,城市居民的生活物質才會回到合理價位。參與城市建設或其它工種的農民工處於隨時被炒、重新就業的恐慌之中,春節後困在農村的農民也面臨著原本就業關係隨時會斷裂的危機中。截至日前,各地返崗復工的農民工已達7800萬人,佔春節返鄉的60%,也就是說,目前仍有約5200萬農民工被滯留在家鄉,沒有返回工作崗位。可以肯定:疫情一日不消失,農民工的經濟受害就一日不會解除。

  農村的經濟活力需要恢復到正常狀態,不僅需要黨和政府從政策措施上面施以重視,更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從實際出發,協助農村經濟發展和輔導農民因地制宜建設農村,讓農民得到真正的幫助,從而儘快實現脫貧攻堅的初心,而達到全民小康生活。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絕對離不開農民工的參與,各種制度、措施要從根本利益上保障農民工的利益,讓他們從心裡感受到政府的溫暖,緩解他們在社會性災難下的後顧之憂,從而真正讓這一原本略“邊緣化”的群體,也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員,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感受黨和政府的關愛。

  筆者認為,不管生活農村的農民,還是參與城市建設的農民工,都是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他們是善良、勤勞、勇敢的大部分人,他們為和諧中國、富強中國、美麗中國的付出,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下結論。所以,不管是各級政府還是企業團體,加強對農民和農民工的關懷呵護,讓9億農民成為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文\\楊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