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母親下崗二十年的再就業經歷,頓時覺得中年職場危機真不算事

作為一個年近四十的中年人,生活早已不再充滿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而被各種現實問題無情的包裹。大學畢業的情景,依稀就在眼前。可再一看身邊,自己已經是單位裡屈指可數的老人了。在這個人生最尷尬的年紀裡,能讓自己真正關心的事真的不多了,除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就只有飯碗問題了。

回憶母親下崗二十年的再就業經歷,頓時覺得中年職場危機真不算事

中學時代寒窗苦讀,一朝高考發揮還算不錯,得了個很好的分數。但家人和自己眼界有限,最後也就稀裡糊塗選了一所211大學的計算機系就讀。畢業時,也算運氣好趕上了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大潮。可惜自己出於父母在不遠游的想法,最終還是選擇回到老家那座三線城市發展,沒能充分享受到行業高速發展期的紅利。

紅利沒享受到,可幹程序員這行的煩惱卻已經如期而至。程序員在國內是出了名的吃青春飯,如果跟不上技術的迭代更新,就會面臨無情的淘汰。雖然自我感覺還跟得上業內的潮流,但看看身邊當年一起入行的同學和同事已經所剩無幾,有時候自己還是會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身上揹負著房貸和車貸,真的不敢去想如果自己失業了,自己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因為周圍都是需要依賴我的人,而沒有了我可以依賴的人。偶爾在夢中夢到失業的情景,真的會眼角有淚哭醒過來,久久無法釋懷。

最終幫我解開這個心結的,還是我的母親。她勸慰我一個人只要身體健康,就永遠不怕養不活自己和家庭。是啊,回想母親的一生。三十多歲的時候,正好趕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紡織女工的母親也和很多人一樣離開了自己工作了十幾年的國營企業,要自己想辦法再就業。父親因病早逝,母親要養活自己和我,在很多人看來是十分艱難的。可母親卻沒有就此放棄生活和希望,她前前後後打了好多份工,一直到我結婚成家。我還能記得的母親的打工經歷就有:飯店的洗碗工、照相館的營業員、麵館的撈麵師傅、家政保潔員、幼兒園生活阿姨、手工藝品加工等。由於母親勤勞善良的性格,那些年不管到哪裡工作,都受到別人的歡迎。

有這樣一個堅強的母親作為榜樣,所謂的中年職場危機再也不能困擾我了。因為我還有一個聰明的大腦、還有一雙像我母親一樣的靈巧的手,永遠可以重新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