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小麦拔节后除草剂药害!!!

小麦拔节后一旦受到除草剂严重药害,可能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有时会造成绝收,需根据具体情况及早酌情救护。小麦拔节后施用除草剂并发生冻药害时较常见。小麦主茎、大分蘖已拔长两个以上节间,而且中毒已久,有很多都烂了,没法救。

谨防小麦拔节后除草剂药害!!!


谨防小麦拔节后除草剂药害!!!

从图片看,麦苗受到了严重药害,而且麦苗可能已拔长两三个节间,如果受害普遍,会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小麦拔节以后,施用除草一旦发生药害,容易对麦苗茎秆和幼穗造成严重伤害,产量损失大,而且几乎没有补救余地,这是一般不建议在小麦拔节之后施药的主要原因。

1.小麦拔节怎样安全用药

到小麦拔节初期,天气条件适宜,麦苗生长正常时,可以施用陶氏锐超麦除草,每亩用锐超麦7.5-10克加15-20公斤水喷雾施药,一般对麦苗安全。

注意施药后短期内不能遇强降温天气,否则可能发生严重药害,致嫩茎坏死,无法救护,产量损失极大。

2.小麦4叶以前和拔节后不打除草剂

大多数麦田除草剂都是4叶以后用药,到小麦拔节期停止用药。4叶期以前小麦比较娇嫩,解毒能力和免疫力低,易产生药害;拔节期过后小麦进入孕穗期,也是一生中最脆弱最关键的时期,此时用除草剂极易产生药害,特别是2甲4氯、2,4—滴定酯,有时会引起麦穗抽不出,或畸形,严重影响最终产量,除了氯氟吡氧乙酸类除草剂在拔节后可以量减半使用外,其他除草剂最好不要去尝试哦!

小麦和杂草在不同时期,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对小麦的安全性能也有所不同,各种除草剂性能不同,所以正确掌握好施用时期很重要,尤其是在小麦拔节后至幼穗分化期施药,更应注意除草剂对小麦的安全性。

在现在的农药市场上小麦除草剂产品种类繁多,而且大多小麦田除草剂都是在小麦拔节前使用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麦拔节后不宜用药,否则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小麦在拔节至孕穗期,正是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进时期,对除草剂敏感,极易产生药害,抑制小麦生长,造成分蘖死亡,麦穗畸形,生长缓慢,所以应在拔节前施药。如小麦拔节孕穗期使用精恶唑禾草灵(骠马)、二甲四氯、麦草畏等多种除草剂后极易造成麦叶卷曲、麦苗发黄、生长受抑、破坏穗分化,不能正常抽穗或麦穗畸形。

春季麦田施用含苯磺隆成分的除草剂,会对后茬的大豆等作物产生药害,在使用时,应与下茬作物的播种期间隔不少于60天,以保证后茬作物的安全。另外小麦拔节期后杂草草龄较大,除草效果也较差。

3. 有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使用前、后7天不打除草剂

我们都知道,玉米田打过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需间隔7天才能使用除草剂,而小麦田打过此类杀虫剂也至少需要间隔3-5天,才能使用除草剂,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发黄出现烧叶现象,因为有机磷类农药使小麦降解除草剂的能力降低,紧接着使用除草剂易导致药害。

4.日平均气温低于8度不用除草剂

除个别除草剂(双氟磺草胺,较耐低温),一般除草剂在低温天气下,效果都不理想,最好在日平均气温8度以上用药,温度越高除草效果越好,因杂草吸收光照生长旺盛,气孔张开,易吸收水分和药液(温度低则相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

5. 干旱天气不用除草剂

打除草剂除了看温度外,还要把握土壤的湿度,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要抓住麦田浇水时机,及时施药,确保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多数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均需要一定的土壤墒情,土壤墒情在40%-60%时最有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

6. 大雨前后及冷空气到来前不要使用除草剂

大雨前后及冷空气到来前使用除草剂一方面影响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极易造成药害,这些都属于恶劣天气,特别是倒春寒来之前的7天时间不能使用除草剂,冬季用药要多关注天气预报。

7. 不可重喷或漏喷

使用除草剂一定要均匀喷雾,如果漏喷或少喷的地方杂草受药不均,防效肯定不好,切记不要重喷,小麦易发黄,容易引起除草剂药害。

8. 除草剂配药定要采用二次稀释法

施药前先将药剂用少量清水稀释成母液,用药时在药桶内先加入配制好的母液,然后补足所需的剩余水量混匀后喷雾。在小编走访的市场中,很多经销商已经意识到二次稀释法的重要性,卖药时能及时的提醒农民朋友按此方法用药。麦田除草剂多数以粉剂为主,有时根据地里杂草情况需多种药液混配使用,二次稀释法无疑是药液均匀混合的最好方法,也避免了药液混合不匀堵塞喷头现象,均匀的药液也使除草效果变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