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買房盯這15個城市就夠了

在評估一隻股票值不值得買入或長期持有時,股票自身的流動性會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很簡單,資本市場最怕的就是有價無市,而活躍的交易不僅能夠使手中資產迅速變現,也能不停地對資產標的進行價值再挖掘,使資產的市場價格實時保持真實、合理、健康的同時,也能推動資產價格的長期上行。

這一資本市場的投資邏輯,同樣適用於天然具有金融屬性的房子。

不過,評估一個城市房地產市場流動性如何是看二手房交易,而不是看新房的交易活躍程度。因為在一手房市場一直是買方在吃吃吃,就像股市裡從一級市場搶打新股一樣,這個時候的價格並沒有經過更大的市場檢驗,並不是真實市場價格。

比如現在一些城市,一手房價格畸高,但二手房卻有價無市。這明顯是不健康的。

反之,一個城市的二手房交易越活躍,在盤子中的佔比越高,越說明這個城市的房子投資價值越高,就像那些交易活躍的藍籌股一樣。

當然,考慮到一些城市尚處於補功課階段(大規模的城市基建和房地產開發),一手房佔比較大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由於內地樓市已進入下半場,在市場力量作用下,城市分化已是必然,房價普漲、雨露均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各城市的樓市將會強者恆強。所以,通過二手房市場來評估一個城市房子的投資和長期持有價值,是十分有必要的。

科普了這麼多,下面開始“上菜”。

其一,15個城市佔據內地二手房市場6成交易量,頭部效益效應明顯。

克而瑞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內地房地產市場二手房交易規模約為6萬億,其中,以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南京、蘇州、武漢、重慶、天津、成都、廈門、合肥、青島、鄭州為首的15個城市,就佔了3.5萬億,佔比近6成。

可見,這是一個典型的頭部市場。基於有交易才會有價格的邏輯,從投資的角度看,未來內地樓市也將會是一個典型的頭部市場。這15個城市可以優先加到“購物車”裡。

2020年,買房盯這15個城市就夠了

當然,若細分來看,這15個頭部城市也處於明顯的分化狀態,也有優、良、一般之分。

其二,近兩年,北京、上海、深圳、廈門4地的二手房交易量超過當地一手房。

這也意味著,上述四個城市房地產市場的流動性是活躍且穩定的。換而言之,北京、上海、深圳、廈門的現有房價及市場價值是得到市場認可的。縱使短期內會有大的波動,也將會很快被修復。

2020年,買房盯這15個城市就夠了

廣州、蘇州、南京、天津,則位居第二陣營;成都、重慶、杭州、武漢、合肥居於第三陣營;最後是鄭州、青島。

在此,需要對北京、廈門、武漢三地的較大數據波動,做個解釋。

首先,北京2018年比值較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當年的一手房成交量過低,只有19年的一半,而這又與前幾年當地商品房土拍較低有關。其二手房交易量還是相對問題的。

其次,廈門的情況與北京一樣。都是二手房交易量相對穩定(見上圖),但一手房18年只有19年的一半。

不過即便是一手房大漲,兩地的二手房交易量仍超過當地一手房交易量的近2倍。所以這種波動並不影響上述判斷。

再次,這兩年,武漢的一手房(由1288萬方增至2088萬方)和二手房(由1735萬方降至1036萬方)數據波動都有點大。所以其2018年其比值超1,並不能說明什麼。

其三,從交易規模,北京、上海就像股市裡的行業龍頭,盤子大、交易量大,屬於大盤藍籌股;深圳、廈門則屬於優質小盤股。當然,深圳又要優於廈門。

2020年,買房盯這15個城市就夠了

在這裡,也要做兩點解釋。

一是,重慶的二手房交易絕對規模雖然和北京、上海不差上下,但從面積上看,重慶市事實上是一個小型的省(比寧夏都大),所以其規模的質量意義要低的多;武漢則是波動較大。

二是,廈門樓市的再認知。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從高購買力的買家規模(以豪宅銷售量為參照),指出廈門樓市買方質量和容量不如廣州、杭州,進而判斷廈門高房價未來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但這一次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去看廈門樓市,從市場盤子和二手房與一手房的對比來看,廈門屬於典型的優質小盤股。雖然買家規模和錢袋子不如北上深杭廣,但其盤子也只有這些城市的幾分之一,而且其市場的流動性非常好,有著穩定、活躍的二手房市場。

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支撐廈門房價的供需平衡和獨特的邏輯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