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順老鱉灣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旅順太陽溝鞍子山南麓山腳下有一灣很大的水域,灣子的水有1000多米長,80多米寬,其形狀像一隻大鱉從大海爬向鞍子山;灣子的水與大海水相連接,山上的雨水流入大海,大海漲潮時潮水也湧入灣中,無數只海鱉隨著潮水爬進爬出,時隱時現;老鱉的個頭像大鐵鍋一般,兩隻眼睛像銅鈴鐺一樣大,因此人們管叫這灣水叫老鱉灣。

關於旅順老鱉灣的故事

老鱉灣隨著時代更替、歷史變遷、氣候變化、水土流失、垃圾淤塞、填土建房、海水退縮,如今水勢縮小已不再與大海相連接。

老鱉灣在1938年-1945年日本佔領時期,修築了三道擋淤泥洩洪的石頭牆壩,牆址可見。

關於旅順老鱉灣的故事

2001年以前,老鱉灣的水域只剩下百多平方米,水最深的地方不到一米,水中有一些泥鰍和小鯽魚,淤泥中長些蘆葦,高崗的地方老百姓種一些莊稼,莊稼地四周是垃圾堆。

2001年冬季,當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對老鱉灣進行了清淤改造,清除淤泥近萬方,清淤深度近八米,讓老鱉灣灣底又重見了天日。

2002年春當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聘請了廣東客家仿古雕塑裝飾公司在老鱉灣四周塑造了近萬平方米的仿石山、仿石林、仿峭壁、仿石牆;修築了三道石頭水壩,將老鱉灣分為三灣,三灣水三個水平面。在北面第一個水灣最上面的堤壩上建起了4米高的人工瀑布(瀑布後面藏有1.5米高4米長的仙人洞),在中間水灣修建了噴水10米高的噴泉,灣邊石壁上安裝了五色射燈,灣水滿多溢出時順著洩洪通道流入大海。

關於旅順老鱉灣的故事

老鱉灣在文化大革命中曾名叫荷花灣,今天改回古名老鱉灣。

2004年5月,書法家志超先生將“老鱉灣”三個紅色遒勁有力的大字雋刻在灣邊西岸上,讓老鱉灣從此有了自己的‘註冊商標’。

老鱉灣現在深水處8米,淺水處2米,一年四季水不幹枯,因為在中灣的西北角處有一眼暗泉古井,常年滲水源源不斷。

傳說這是百年前居住在這裡的居民挖的吃水井,近年只有1米多深,種地人用它澆地,總也不幹。老鱉灣治理時,對古井進行了清淤,原井口約2米左右,上層是木板井壁,中間是石頭砌築井壁,2米深以下是鑿石井壁;清淤後井深約20米左右,井壁滲出的水清涼爽口。

關於旅順老鱉灣的故事

老鱉灣現有水域2000多平方米,灣中放養魚類有:紅色鯉魚、黃色鯉魚、三道鱗鯉魚、紅色鯽魚、黃色鯽魚、白色鯽魚、花色鯽魚、鯰魚、草魚、泥鰍、野生船釘魚、紅眼睛蟾蜍,還有供遊客觀賞浮在水面的紅、黃、花色兩叉尾、三叉尾形金魚。灣中放養了幾十只鱉,加上幾年來眾人放生的鱉共有近百隻,如今已成了真正的、名副其實的老鱉灣。

關於旅順老鱉灣的故事

老鱉灣的上灣和下灣種了幾十棵睡蓮,夏季花開時,蓮葉鋪滿水面,綠葉紅花,時有小鯉魚和青蛙跳上蓮葉,風景如畫。

關於旅順老鱉灣的故事

老鱉灣上漂著一葉木舟,岸邊有漁翁垂釣,瀑布像鏡面光亮,噴泉如水柱沖天,偶爾有魚群追逐PK,龜鱉石上熱身,飛鴿岸邊吸水,翡翠穿波捉魚,荷中蛙聲歡唱,樹上蟬鳴如笛,葦塘野鴨嬉戲,喜鵲高枝壘巢,紫燕白雲飛天,蜻蜓相擁點水,花蛇草叢競走,林中鳥啼爭鳴,白鷺孤爪岸邊靜觀洞庭水府變化,海鷗翱翔天空俯視瑤池花雨風光,詩情畫意,多麼美好的賽江南景色!

老鱉灣如今已成為旅順太陽溝一道靚麗的旅遊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