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壯沒條件學,暮年重拾書本是恥辱嗎,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這麼說

在《顏氏家訓》中,顏之推也利用相當多的篇幅,倡導他個人獨特的勤學之論,並命名為勉學。他所謂的知識學問並非僅止於認識學術理論,而是希望能將所學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具有十分濃厚的實踐色彩。他認為讀書原本目的在於培養正確的判斷力,藉以幫助工作的推展。

少壯沒條件學,暮年重拾書本是恥辱嗎,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這麼說

學而不徹底之故,一旦需要時便毫無用處了。顏之推生於亂世,不論家庭生活或政治權勢都處於極混亂的狀態下。事實上,他也親眼見到王朝崩潰更替的局面,深刻體會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國家組織絕不可依賴,只有自身能力才是最可靠的力量,足以扶持自己屹立不搖。

倘若想在動盪不安的時代生存,必須提高個人能力及素養。以顏之推而言,他是出生於貴族家庭,以學問、教養聞名,因此他除了在這兩方面更求精進之外,別無生存之道。

少壯沒條件學,暮年重拾書本是恥辱嗎,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這麼說

所以顏之推認為追求學問、修養之道,不要坐而空談,自然必須有助於現實工作或生活,藉此專長養家活口。亦即高談闊論的死知識對他而言是毫無用處的,他需要足可靈活運用的活學問才能對生活有所助益,這也是一種薄技在身的技藝了。而學習專心致志並不限於讀書,至於其它營生之人亦當如此。

如果平日不間斷學習,一心一意研究事理,則不論陷人何種逆境,必能由所學中尋一解決途徑,使學得之知識學問能派上用場。這便是顏之推“勉學”論述的主旨。

少壯沒條件學,暮年重拾書本是恥辱嗎,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這麼說

可是讀書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得以養成,年歲愈大惰性愈深,便不易養成勤於讀書的習慣,因此之故,最好能在年紀尚輕時,就訓練孩子讀書。顏之推當然也重視習慣之養成,所以他說: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佚,固需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少壯沒條件學,暮年重拾書本是恥辱嗎,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這麼說

對於此言之意,相信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大嘆“於我心有慼慼焉”。而且一般人皆有類似的經驗,必能接受顏之推所言。既然如此,年歲已大就不需要學習了嗎?不是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便是鼓勵世人學習不限年齡,同時,顏之推也倡導暮年之學:

“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無者也。”

少壯沒條件學,暮年重拾書本是恥辱嗎,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這麼說

世間眾生境遇各有不同,相信一定因家庭或經濟能力受限,以致年少時不得不中斷勤學之志,至老年時悔恨少時不努力,欲重拾書本,卻又覺得羞愧,自嘲不自量力。可是有心向學從無太晚之說,日本名作家德川家康年輕力壯時,因為正逢戰國時代,總是整日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幾無閒暇捧讀書本,一直到五十歲,國家安定下來,他才正式接近書本,專心讀書。既然歷史上有此佳例,且為世人傳頌,那麼暮年向學又有何可擔心之處呢?

少壯沒條件學,暮年重拾書本是恥辱嗎,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這麼說

​ 今日我們又給退暮之學另立新意,並隨時注意保持勤學好問的心態。隨著現代科技革新的快速腳步,世界事物的轉變日新月異,倘若自滿於幼年所學,認為足以應付現代生活,而不肯再用心學習新事物,很快地就會被社會所淘汰,為免遭此厄運而破壞一生美好的經驗, 怎能不時刻自覺學習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