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憫農詩人竟是一位奸臣

眾所周知,唐朝一直是中華文化最為璀璨奪目的朝代,因為唐朝的開放政策,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出現了許多例如李白,杜甫的大文豪和詩傑。而我們故事的主人公也出生在這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他流傳下的雖然詩文較少,但是卻頗有名氣,他就是我們曾經很小的時候就讀過的兩首《憫農》的作者李紳。

曾經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憫農詩人竟是一位奸臣

李紳雖說是一名官三代,他的祖父更是做過唐朝的中書令,但卻因為他的父親英年早逝,不得不由母教以經義。李紳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體會到了農民們勞作的辛苦,到了青年以後,李紳更是親眼目睹了農民們終日勞作卻仍舊不能溫飽的痛苦,於是他便懷著悲痛和憐憫的心情寫下了兩首著名的詩《憫農》並也因此被稱為“憫農詩人”。

曾經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憫農詩人竟是一位奸臣

中年以前的李紳確實是一個為人民的好官,但隨著時光的流逝,李紳為官的本心開始潰散,又因為其爭強好鬥,一意孤行的缺點,開始讓他越來的孤傲,越來的腐敗。

據《云溪友議》中記載,在李紳尚未發跡前,李元與其交好,並認李紳為“侄子”。在李紳發跡後,李元為討好李紳自降輩分,稱自己為“侄子”不料李紳卻並不理睬,直到李元將自己降為“孫子”,李紳才勉強同意。李紳,那個曾滿懷熱血的少年郎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

曾經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憫農詩人竟是一位奸臣

還有一次,一位姓崔的巡官和李紳是同窗好友曾一起中了進士,便特地的來拜訪李紳。沒想到剛住下酒店,家裡的奴僕就和一名市民發生爭鬥。李紳得知是崔巡官的手下後,竟將市民和奴僕全部處以極刑,還將崔巡官抓來,責問他“我與你是同窗好友,為何不來看我?”嚇得崔巡官磕頭認罪,但卻仍舊捱了二十個鞭子。以至於後世都說“昔日叔叔變孫子,曾經同窗為階囚。”

由於李紳的殘暴不仁,當地百姓經常受到驚嚇,而四處逃難,有的人甚至渡過長江和淮河向外逃難。當一名下屬想他彙報此事時,李紳竟然不動聲色,輕描淡寫的道“你見過手捧麥子了嗎?飽粒的麥子都在手心裡,只有那些秕糠會隨風而去,以後這些事情就不要在報道了。”此時的他,已經完全忘記了少時的自己,意氣風發為人民做事的美好願望,他早已陷進了殘暴奸惡的泥塘!

曾經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憫農詩人竟是一位奸臣

李紳一生中最大的汙點,就是他晚年所經手的“吳湘案”。在公元845年,七十四歲的李紳任淮南節度使。當時一名縣尉被人舉報貪汙公款,強娶民女。李紳接到舉報後我立即就將這位縣尉羈押歸案,判處以死刑。朝廷受理此案後,認為事有蹊蹺,便要李紳延期處理。不料李紳卻一意孤行,強行將這位縣尉送上了斷頭臺。有人認為李紳是與該為縣尉爭奪一妙齡女子不成後,便起了殺心,利用職務之便就除掉了該位縣尉,不過這只是傳說,並無歷史依據。更有甚者認為這是古時政黨“牛李之爭”一次小摩擦。不過皆不一一言說。

曾經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憫農詩人竟是一位奸臣

後來,朝廷下令徹查了當時的“吳湘案”,終於為當事人得到了平反。此時李紳雖早已去世三年,但按照當時唐朝法令,酷吏即使死去也要剝削爵位,其子孫不得入朝至仕。因此即使死去的李紳也要受到“剝削爵位,三世否仕”的處罰。

可惜李紳當年也是一位意氣風發,少有志向的少年。不料塵俗間的燈紅酒綠汙染了少年的純潔心靈,李紳也開始沉醉於權力的鐵腕中,不能自拔。最後也希望大家可以堅守本心的去完成任何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