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教授:農民老齡化後,應該大力發現農民合作社

前言:

近些年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所共同面臨的問題。農業同樣也是。作為一個養活14億人口的一行業面對人口老齡化我們不得不謹慎對待。所以我們看到農業發展也出現了多樣性的研究。那麼最近溫鐵軍教授提到大力扶持農業合作社會不會成為未來農業的根本模式呢?

溫鐵軍教授:農民老齡化後,應該大力發現農民合作社



在文章探索前我們必須要確定一點那就是糧食是基礎物資,也是人類文明的根本,所以糧食生產必須掌握在集體手中,而不是像美國那樣的財團手中。這點是根本要素。


溫鐵軍教授:農民老齡化後,應該大力發現農民合作社


農業人口老齡化表現的方式就是:七零後慢慢老去、八零後不會種地、九零後不想種地。這就是目前我們農業老齡化的根本問題。那麼面對農業從業者老齡化對農業的表現就是:七零後往前的這些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於新理念、新技術的掌握能力不足。所以即使由目前農業從業者組成的合作社也只能簡單的降低生產成本而已。對於農業溢價能力還不能起到很大作用。嗯

溫鐵軍教授:農民老齡化後,應該大力發現農民合作社



那麼我們組織農業合作社的目的是讓農民受益從而富裕這是根本。那麼現在的問題我們找到了那就是如何解決問題了。既然目前農民能力不夠那麼未來農業從業者也就是新農民應該具有專業的能力去運營農業。表現的方式就是農業生產的技術提高。對於合作社的運營模式提高。未來農業包裝、銷售能力提高。這就是新農民未來所需要的特點。從而讓合作社具有全新的職能分配,最後達到高效的溢價能力。讓農民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