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雍正瓷器為什麼能價值千萬

對於清三代的瓷器,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愛的,畢竟市場價格高,收藏價值大,肯定是受歡迎的。不過,也有部分藏家雖然醉心收藏,卻對其中一些藏家市場價值如此之高感到不解,比如大清雍正時期的瓷器,有的價值千萬以上,這樣的高價就讓不少藏家費解。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了大清雍正瓷器的高價?為什麼大清雍正瓷器能價值千萬呢?


清三代,眾所周知,指的就是康雍乾,這三個朝代燒製瓷器水平是最高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因此成為官窯瓷器的主流,也改變了宋元明時期以青花瓷為主流的情況。可以說,在清朝時期,色釉或彩瓷的製作工藝不僅達到了巔峰,還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存在。再加上乾隆皇帝在藝術方面的鑽研,更是推動了制瓷業的發展。





總而言之,雍正時期的瓷器是清朝時期最完美,特徵最明顯的,這個時期的瓷器構思非常巧妙,而且器皿種類多樣化,追求實用與美觀統一,做到了完美結合。正是因為如此,大清雍正時期的瓷器市場價值才會那麼高。而即使如此高價,依然 有不少人想要收藏卻收藏不到,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遺憾。

大清雍正瓷器精品賞析:




本品以周漢銅壺為形,端莊古雅,通體紋飾以青花繪就,層次清晰井然,口沿前後分別裝飾靈芝竹石圖和禽棲洞石圖,並以留白凸起的弦紋線、“卍”字紋與金錢紋上下分隔展現主題紋飾:蓬頭四仙圖。畫中所繪鐵柺、劉海、寒山、拾得四仙,禿頂披髮,因皆不施巾幘,謂之“四蓬頭”。畫中四仙佈置錯落,姿態各殊,形骨古野,怪戾駭俗。正面在祥蝠之下抱膝而睡的是鐵柺李,身邊傍依著大葫蘆。左側奔跑相告的是寒山,另一面繪出翹腿坐於古松樹下的是拾得,與之對語者則是劉海,肩上伏蹲的金蟾吐出一道金錢仙氣,神秘而有趣。縱觀全圖,放筆縱墨,輕盈飄逸,諸仙情勢俱佳,形象詭怪,得妙趣於天然,一如明初名家商喜之作《四仙拱壽圖》,運筆剛勁有力,氣勢挺健,飽滿而富有彈性;衣紋走勢稜角分明、瀟灑利落,自見飄逸之氣。對四仙的嘴、眉、顴骨均加以強調,使形象更具衝擊力和生命力,尤其對嘴部的誇張表達,突出了“笑”態,增強了畫面的喜慶氣氛,予人觀之,忍俊不禁,深受感染。與高超的人物技法相匹配的山石諸景同樣引人入勝,山石蒼潤,皴法儼然,運筆穩健而鋒芒凌厲,結構跌宕多姿,富有變化。古松橫欹生姿,遒勁盤曲,前後呼應,為構圖增添空間感。青花一色於不同技法運用之下各見風韻,時而淡如浮雲,時而重若濃墨,時而緩似流水,時而急像飛瀑,運筆所至處,俱含意蘊,縱觀雍正一朝青花御瓷之中未見有出其之上者,是為一絕。

本品巧妙地借用佛、道兩教的典型人物進行細膩地刻畫,進而達到傳神寫意上的一致。人物容貌雖見寢陋,神態卻從容瀟灑,具有靈動飄逸的禪畫特色。鐵柺李為道家仙人,居八仙之首,法寶葫蘆裡裝靈丹妙藥,可包治百病使人長生不老;劉海傳說曾受八仙的點化而修道成仙,能為人帶來財運和福壽;唐代詩僧寒山和拾得,相傳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的化身。然而寒山、拾得又有道家的一面,雖以佛為表,實是佛道合一。本品擷納四仙恢諧可愛的形象,洋溢出喜慶祥和的氣息,且融四仙於一體,取其瑞意,表達增壽納福、萬壽無疆之義。


雍正一朝御瓷裝飾圖案之中仙人題材非常罕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康熙晚期御瓷風行以神仙吉慶賀壽圖案為裝飾主題,而且傳世數量眾多,分別為各大公私文博機構典藏。依據雍正三年江西布政使常德壽《查訊安尚義燒造磁器折》、雍正五年三月初九日年希堯的奏摺可知,康熙五十九年明珠家奴、大鹽商安尚義曾派家僕馬士弘等三人“在景德鎮置買材料,僱工燒磁”,為清宮進貢御瓷,稱為“安尚義效力處”,至雍正五年初方為雍正皇帝正式撤銷,前後持續七八年之久,是為長期被人忽略的“安窯”。結合傳世對應實物可知,安窯設立之初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康熙皇帝七十大壽準備賀壽御瓷。(康熙皇帝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駕崩,時年為康熙69歲,次年三月則為70歲)。安窯的康熙晚期作品在紋飾上突出賀壽吉慶之意,所以流行神仙賀壽題材;在款式方面,流行書寫橫款,如六字單行橫款、雙圈六字三行楷書橫款,當中“清”字多寫成“淸”的器皿,皆為安窯所造,是辨識安窯的主要依據。

本品恰恰繼承了康熙晚期賀壽御瓷的典型風格,使用神仙賀壽題材,處處可與安窯賀壽御瓷比對,例如南京博物院典藏“康熙 鬥彩和合二仙紋花盆”所描繪的神仙形象與本品最為接近(見《清瓷萃珍》圖27);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康熙 青花漁家樂圖四方花盆”、“康熙 青花祝壽圖六方花盆”山石景地畫法與本品高度一致。(分別見《清順治康熙朝青花瓷》頁518,圖337和頁524,圖339)。對比康熙安窯賀壽御瓷與本品之風格,如出一轍,流露出濃厚的時代氣息,因此本品燒造時間必然距康熙一朝不遠,並與安窯存.

本品的寫款也是有別於雍正朝其它御瓷,為單圈六字三行楷書橫款,獨特而罕見。




此器為著名日本藝術收藏家中野忠太郎(1862-1939)之舊藏,二十世紀初購入。



淡綠彩釉或許是雍正一朝最為珍稀之釉彩,其所署雙方框年款,亦有見於部分品質超卓,技藝術至臻之雍正瓷器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