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瓷器工藝最高峰——“清三代”瓷器

此文章由福羲國際寧先生編輯:藏品_徵集:188,,242,,316-22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歷史上被稱為“康乾盛世”,當時社會開放,文人墨客加入進來,歐洲的彩繪技法也得到借鑑,瓷器製作工藝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有趣的是,三位皇帝的性格差異不但表現在各自鮮明的執政風格中,還影響到了官窯瓷器的製作。

我國瓷器工藝最高峰——“清三代”瓷器

康熙時期,在瓷器發展上有兩項重要的制度安排。其一是恢復了景德鎮御窯廠,其二是設立了專門的督陶官。其中,郎廷極就是江西巡撫。代表康熙瓷器藝術頂峰的“郎窯紅”就是在他的督造之下燒製成功的。

雍正雖然執政時間只有短短13年,但其歷史地位卻無庸置疑。雍正繼承了康熙景德鎮督陶官制度。雍正六年,他派出現在人們熟知的督陶官唐英。雍正官窯工藝嫵媚、秀麗端莊,製作十分考究。其大器不顯厚重,小器雋巧玲瓏。不論是器型的比例關係,還是線條、畫工,都有很高標準。

我國瓷器工藝最高峰——“清三代”瓷器

乾隆官窯與康熙、雍正相比,其風格既一脈相承,又獨具特色。乾隆不同於其父,也不同於其祖,他喜歡繁縟熱鬧、華貴亮麗之風。所以,乾隆官窯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雋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華美多姿、繁花似錦的特點,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極盡工雅細麗之能事。

我國瓷器工藝最高峰——“清三代”瓷器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紋筆筒

尺寸:H: 15 cm; D: 16.5 cm

康熙時期,景德鎮制瓷工匠純熟地掌握了珠明料的呈色技術,燒出了被譽為“翠毛藍”、“寶石藍”的康熙青花,這種多色階青花層次分明,故又有“五彩青花”之稱,是青花器製作史上的重要創新。拍品即僅用一種青花色料,便充分表現出畫面的陰陽向背,遠近疏密,在白膩胎骨的映襯下,具立體層次感,盡顯康熙青花之神韻,堪稱文玩中的佳作。筆筒胎質細膩,白釉溫潤。外壁以青花通景繪山水人物圖。畫面構圖疏朗有致,人物形神兼備,筆法飄逸自如,頗具水墨韻色,立體感強又頗有意境。

我國瓷器工藝最高峰——“清三代”瓷器

清康熙郎窟紅葫蘆瓶 尺寸:H: 42.5 cm

葫蘆瓶為南宋後期所創燒,瓶體似葫蘆,故名,又因名與“福祿”諧音,自古以來為人們所喜愛,遂成為傳統器型。且器形像“吉”字,又名“大吉瓶”。此瓶形制規整,造型端莊秀美,似葫蘆,直圓口微斂,斜肩,束腰,腹部渾圓,淺挖足。通體施郎窯紅,釉面滋潤肥厚,釉色富麗堂皇,底部罩透明釉露白胎,細巧精緻,質地上乘為康熙罕見佳品。

我國瓷器工藝最高峰——“清三代”瓷器

清康熙茄皮紫釉暗刻龍紋盤 尺寸:D: 25 cm

敬天法祖為歷代皇室之大事,往往直接表現在祭祀先祖和天地之上,其中的祭器則為禮制之體現,不可缺失,因此對祭器本身的形制與質地均有嚴格要求。明朝立國之初就明文“祭器皆用瓷”,盛放各式供品的簋改以瓷盤代替;嘉靖初年禮制改革,對祭祀重新釐定,對祭器的功用與外觀色澤均作明確規定,《大明會典》“器用”記載“嘉靖九年,朝廷規定四郊各陵瓷,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其以青、黃、紅、白四色象徵天、地、日、月,與之相應的藍色(或茄皮紫色)、黃色、紅色、白色的瓷質祭器就依此燒製,而祭祀當中使用最廣的祭器是為四色瓷盤,故在各項祭器之中燒造數量最多。

清承明制,依然非常重視祭祀及祭器的製作,順治時期官窯雖未曾全面恢復燒造,然在僅有的傳世品當中就有茄皮紫釉和黃釉暗刻龍紋祭祀瓷盤,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亦曾出土多件類似的茄皮紫釉暗刻龍紋殘盤,當為祭天之禮器,由此可見,清廷對祭祀大禮的尊崇和對瓷質祭器的倚重。後至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後,四海昇平,康熙帝參考前朝,復位禮制,對宮中各項用瓷明確功用與法度,遂有康熙二十年朝廷派員至景德鎮恢復御窯廠的燒造之事。據康熙二十二年本《饒州府志》卷之十一“陶政”記載:“康熙十九年九月內,奉旨燒造御器,差總管內務府廣儲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級臧應選、六品筆帖式車爾德於二十年內駐廠督造。每製成之器實估價值,陸續進呈御覽。”

我國瓷器工藝最高峰——“清三代”瓷器

清康熙豆青釉葵瓣洗

葵瓣洗淺腹,玉璧底,胎質堅密厚重,形制規整,通體施豆青釉,釉色靜雅,溫潤如玉,口沿及凸稜隱現白色胎骨,積釉處色調較濃,富於層次變化。

我國瓷器工藝最高峰——“清三代”瓷器

清雍正青花五彩龍鳳紋碗

碗敞口,弧形深腹,圈足。通體五彩裝飾,碗心繪趕珠龍紋,外壁繪龍穿花卉紋,二龍之間以鳳紋相隔。外壁口沿飾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八吉祥紋飾,其間以如意紋間隔。五彩濃豔,藍色以釉下青花表現。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書款。

此式五彩龍鳳紋碗為清代宮廷經典的膳碗之一,創制於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奉旨首次燒造御瓷之際。此次燒造於清代官窯歷史上貢獻頗大,許多式樣與紋飾為後世官窯瓷器所遵循,影響深遠,因此其具有非凡的開創意義,本品即是一例,有清一代皆沿燒之。此類五彩龍鳳紋碗作為官窯瓷器的一種固定品種,一直延續至清末。清代各個時期繪於碗上的各朝龍鳳紋大同小異,相同之處是內壁皆於青花雙圈內繪一條紅彩立龍;不同之處在於鳳紋的頸部優線條式、羽毛式兩種:康熙、雍正、嘉慶的鳳紋為線條式;咸豐、同治、光緒的鳳紋為羽毛式;乾隆朝的鳳紋兩者兼備。

我國瓷器工藝最高峰——“清三代”瓷器

清雍正金釉碗

金彩是指一種採用黃金色釉上彩作為裝飾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裝飾瓷器,一般認為始於宋代,其中尤以定窯金花瓷器最負威名。宋周密《辛酉雜識》續集上卷載:“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調金描畫,然後入窯,永不復脫。”傳世品有黑釉、醬釉金彩定器。明洪武初,景德鎮始有金彩瓷器的燒製,清代達於極盛,清代康熙朝不僅從歐洲引進了洋彩,而且對傳統古彩進行革新。景德鎮陶瓷官窯在總結傳統宮廷製造材料工藝的基礎上,嘗試著把金箔製成金粉,再加入氧化鉛用以降低黃金熔點,終於製成“本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