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歷史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稱為“康乾盛世”,當時社會開放,文人墨客加入進來,歐洲的彩繪技法也得到借鑒,瓷器製作工藝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清朝是中國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製造的頂峰品種繁多,千姿百態,造型古拙,風格輕巧俊秀,技術上講究精工細作,不惜工本。

康雍乾三代的能工巧匠在繼承和發揚明代傳統的青花、五彩技法的基礎上,創新了絢麗多彩的粉彩、琺瑯彩、古銅彩技法,還出現了多品種的單色釉;而鏤雕、轉心的工藝技法,以及仿古、仿前代名窯技術堪稱壹絕,達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

“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康熙仁厚大度,雍正嚴謹精細,乾隆倜儻灑脫。官窯作為官家企業、皇家窯口,所燒制的瓷器與皇帝喜好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因此,這三位皇帝的性格差異不但表現在各自鮮明的執政風格中,還影響到了其官窯瓷器的製作。

<strong>康熙:陽剛雄健

康熙時期,在瓷器發展上有兩項重要的制度安排。其壹是恢復了景德鎮禦窯廠,其二是設立了專門的督陶官。這些督陶官有的是內務府官員,有的甚至直接由江西巡撫出任。

不要小看這些制度安排,它們對瓷器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康熙時期的著名督陶官包括臧應選、郎廷極、年希堯。

其中,郎廷極就是江西巡撫。代表康熙瓷器藝術頂峰的“郎窯紅”就是在他的督造之下燒製成功的。

由於康熙在位時間長達61年,康熙年間瓷器燒造水平有壹個由粗辛到精細的發展過程。總體來講,康熙時期的瓷器特點是渾厚古拙、緊皮亮釉。

具體表現在器型上就是古樸凝重,無論是青花、彩瓷、單色釉瓷,還是壹些仿製宋窯、明窯的摹古瓷都具有如此風格,這種風格和康熙皇帝本人的審美觀很有關系。

康熙是人們熟知的千古壹帝,他平三藩、收臺灣、抗擊沙俄侵略。這樣壹位皇帝的胸襟、氣度可想而知。

這也造就了康熙朝瓷器造型的藝術特色非常鮮明,其風格挺拔遒勁,富有雄健壯美的形態。另外,他推崇儒學,才具高致,對於瓷器既非常喜愛,要求也很高。在他執政時期,瓷器有很多創新。

比如,創燒了琺瑯彩瓷。初時琺瑯料全部由國外進口,價格昂貴且數量有限,康熙便下令國內工匠自己研製,爭取實現“國產化”。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strong>雍正:精細優雅

雍正朝瓷器製作之精冠絕於各代。這一時期的粉彩最為突出,大肆盛行,從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僅有白地彩繪,還有各種色地彩繪,如珊瑚紅、淡綠、醬地以及墨地等。

雍正朝瓷器造型不同於前代,在於它一改康熙時渾厚古拙之風,代之輕巧俊秀,典雅精緻,外形線條柔和圓潤。

其胎體選料精湛,壁薄體輕,勻稱一致,仰光透視,略顯淡青,呈半透明狀。在紋飾上,釉下彩中青花釉裡紅的製作達到極盛階段,青花和釉裡紅在同一種環境中燒成,兩種色澤都十分鮮豔。

雍正雖然執政時間只有短短13年,但其歷史地位卻無庸置疑。作為一位傑出君主,雍正對康熙晚期的一些社會流弊嚴加整頓,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進行多種改革,為後來乾隆盛世的開啟打下重要基礎。在文化形態上,雍正同樣起到承前啟後作用。

雍正繼承了康熙景德鎮督陶官制度。雍正六年,他派出現在人們熟知的督陶官唐英。雍正官窯工藝嫵媚、秀麗端莊,製作十分考究。

其大器不顯厚重,小器雋巧玲瓏。不論是器型的比例關係,還是線條、畫工,都有很高標準。雍正為人孤高冷峻,同時個人在文學、繪畫、書法等方面造詣極深。

由於自身品位高,他要求燒造的官窯瓷嚴整、規矩。在瓷器燒造方面,他曾多次親下詔書,對瓷器製作中的細節提出具體要求,比如,瓷器上的紋飾要怎麼畫,畫多大。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strong>乾隆:瑰麗繁複

乾隆朝歷經61年,是瓷器燒造集大成時期,也是清代景德鎮達到極盛的時代。

乾隆早期官窯瓷的燒造與雍正朝官窯的燒造水平幾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難區分前後。唐英病歿後,官窯質量開始滑坡。

乾隆朝瓷器一面保留前世精華,一面吸收西方藝術。外觀造型大部分比較規整,除常見器型外,出現了一些奇巧怪誕的物件,主要用於賞玩。

這一時期的產品從技術上講雖精工細作,不惜工本,但從藝術格調上講卻顯繁瑣華縟,堆砌羅列,較前朝有衰退跡象,成為清代制瓷業的一個轉折點。

乾隆時期,粉彩取代五彩,在粉彩器皿上講究用鏤空、堆塑的裝飾手段,輔以“軋道工藝”和開光、剔刻等等。

有署“古月軒”的珍貴瓷器,是以乾隆宮中古月軒命名,從景德鎮挑選製造精良的素胎進京,命內庭供奉的高手繪畫,於京城設爐烘烤而成。

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記載:“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乾隆官窯與康熙、雍正相比,其風格既一脈相承,又獨具特色。說一脈相承,可以從工藝、畫法、紋樣以及一些歷經兩朝,甚至三朝的優秀工匠身上看出來;

說獨具特色,則是因為乾隆不同於其父,也不同於其祖,他喜歡繁縟熱鬧、華貴亮麗之風。

所以,乾隆官窯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雋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華美多姿、繁華似錦的特點,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極盡工雅細麗之能事。

乾隆皇帝自身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對器型、圖案、色彩、品種要求很高,所有御製瓷器須經御批審定和御出圖樣方可燒造。而對於這些御製瓷器,工匠們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對其進行精心打造。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盛世傳承——“清三代”瓷器——登峰造極的美!


<strong>總 結

康熙禦窯瓷器其選材用料十分考究,採用優質瓷土燒制,設計用心,構思巧妙,嚴格燒造工序,獨具壹格。

嚴謹精工的宮廷工藝風格業已形成,並呈現出精細華美的皇家風範,即具有朝氣蓬勃的神采和樸茂華滋的氣韻。

雍正禦窯瓷器無論在仿古還是創新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內廷恭造之式”風格的確立為清代禦窯瓷器的製作奠定了方向,即製品應具獨特的皇家格調,保持純粹的皇家風範。

雍正禦窯瓷器所體現出來的壹種獨特而濃厚的中國傳統文人審美情趣,為瓷器本身增添了獨特的文化內涵。

乾隆禦窯瓷器秉承康熙、雍正禦窯的風範,繼續發揚光大,把皇家工藝美術發揮到了極致。

奇巧的造型,華麗的釉彩,以及豐富而多層次的裝飾風格,這種層次感是形成乾隆禦窯風格的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