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施南茶事》第一篇|“獨”愛茶,自成世界

番外《施南茶事》第一篇|“獨”愛茶,自成世界


我與茶

“照見行路”


人與茶,莫過於愛茶者,自成世界。在茶之世界,照見行路,遨遊世間。我與茶,自小見茶,而不知茶,尋路二十載,方知茶與我緣早已結下。世界之大,而又回到起點,尋茶,尋己。有人說“獨”者愛茶,寧靜而致遠。獨處之人,有一方茶,便見行路,行路即是人之所向。


年十九,離家求學武漢,不知城市幾許路,不知世界幾許大。躺在長途大巴車的臥鋪之上,看著窗外,眼見大巴車緩緩駛出熟悉的大山。自此便是自己的一方世界,既陌生又期待。似人本有探索之心,亦有懷舊之念,自相矛盾下才能無畏進取,也會膽怯心虛。多年之後無論何種結果,才發現不過是依然“守舊”曾經的世界。


城市之光的璀璨與山野星光之下便是兩方世界,世界之中的我,渺小而默默前行。在即將生活的城市之中,漫漫行路,如同兒時在漫山遍野之中去尋找果實,得來之樂,亦可是同樂之樂。或許我並不知有幾許人,對城市之陌生,並不如意者退卻了之。今天看來,不過是不如意而非城市拒絕了你。卻不如茶之所在,無論山野,或是城市,依舊如故,現自己的純粹,納世間形色人物,縱看千秋風雲。


求學之路,是思維的年華,習四方知識,盡思想蝶變。書可告訴我世間萬物,卻道不明我從何而來,於是我愛上獨處之樂。在東湖之畔,可看湖光十色,可看日出水面,朝霞萬丈;在珞珈山之上,綠樹成蔭,風動林譁,葉海翻滾;在櫻花之間,仰頭長望,花漫人間,執手之情;在城市之間,人群湧動,車輛往來,形色各異。


獨處的妙樂,便是在找回自己,不困於迷茫,不困於行路。光陰似箭的大學便是在這裡結束,沒有華麗的過場,卻是有所遺憾。遺憾的是求學,卻沒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還有沒能如願在學習之間,找到那方融合相處的世界。


如此城市,我更愛上了回家,便是一種久違親切。兒時那會兒是被母親鞭子趕著回家,如今,是恨不能立馬在家堂。回到家中,便喜歡給奶奶講講城市裡的那些事,奶奶最喜愛聽,總是默不作聲。便是因為奶奶年小的時候,家裡農忙,錯過了去醫學院學習的機會,沒有走出去看看這山外的世界。奶奶的母親是隨了奶奶生活,在我上初中那會兒便去世了。我到現在還記得小時候看著別家老人過世做白事,總是給用竹子編織的大靈位前點蠟燭。回到家裡,便和“祖祖”說道“等‘祖祖’過世了,我要給‘祖祖’點蠟燭”。兒時的話到現在還被奶奶拿出來說與人聽,便是大人眼裡童言裡的知足幸福吧。


“祖祖”一輩子是沒離開過山裡,甚至市區都去過寥寥幾次,但在“祖祖”的世界是幸福的,兒孫孝順,很安詳的離開,就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幸福之感。所以相比之下,如此不知我們是多幸福。我時常與人說起“人生的追求是何?子孫滿堂是福,功成名就是福,光耀門楣是福,保家衛國是福,平凡一生也是福......只不過人所追求的便是自己的福所在,沒有高低,只有知足。”茶帶給我們的是什麼?很難說清楚,道不明白,到底給予我們什麼,只不過依舊是幾片葉子,一杯熱水沖泡之後的湯飲。


記得一次放暑假回家,在對門鄰居家還沒修好的房頂上。奶奶曬著剛打好的玉米粒,正等著太陽落山後家人幫著一起來收玉米。我便和奶奶就坐在屋頂的幾塊磚頭上,看著太陽漸漸落山,聊起來了。我不記得當時聊了些什麼事,但是突然說到家這個話題。我那時便很堅定的和奶奶說起,“我一定會把家鄉這麼好的茶葉和特產帶出去,也會掙夠了錢回來創業,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不知當時的話是否是一時之起,後面的路也就朝著這走過來了。還在大學的時候,我就喜歡和我室友經常誇起家鄉之美,物產之多,後來便是讓那個同學都覺得我是個“話嘮”。再後來想想,不過是那時的一種熱情,也並不知以後會做什麼。畢業後的工作並不是多麼輕鬆,去到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起了本行程序員。不知我是天生的推銷者還是什麼,在我的感染下,我的經理也喜歡喝起了我家裡捎來的茶,一起的距離便這麼近了起來。


那個時候還沒什麼會泡茶的方法,這都是平時在家看著爺爺沖茶時學來,便以瓢畫葫蘆,好在家裡捎來的是炒青,炒青是很容易在高溫下香味十足,隔著幾個工作間都能聞到,卻被我的經理聞香而來,這算是茶緣。這一來我與經理的各種交流也就多了起來,二來通過經理也學習到不少工作知識。但是在這家公司我並沒有待太久,大約一年就離職了,在經理挽留下,我還是走了。


漫長的工作旅途,年少而風華的我總是鋒芒畢露,求而施展抱負不可得,便在兩次工作中都得不到滿足。不是因為薪水不足,對本身打工求生的我來說,以求施展才華,錢更是看不重,這便是一種剛離開學校那會兒都有的一種可貴的拼闖勁。


番外《施南茶事》第一篇|“獨”愛茶,自成世界

習茶擺放的茶器


後來恩施一個做茶的蔡伯伯來武漢參加茶展覽,因為在家對我印象比較深刻,通過家裡留的電話聯繫上我,讓我去看看。也就是因為這一次徹底改變上了我的人生道路。那一年上2014年,已經畢業三年的我,不知路在何方。在茶展會上,我看到了來自全國的茶葉,琳琅滿目,各色各樣,才方知茶葉種類之多,工藝之多,地域之多,而不僅僅是家鄉的茶。


人生的改變往往就這麼平平無奇,並沒像電視裡所描繪的什麼大風大浪,茶葉的種子便是在茶展上種下了。後又因家裡叔叔因為年少便在當地市茶麻公司做過茶,在我大學還沒畢業那一年,繼續做上了茶。我便將叔叔做的茶葉,帶到武漢給予同事和一些朋友品嚐。後來不懂茶葉,並沒有幫著叔叔銷售多少茶葉,送出去倒是不少,不過也算入門去帶著幫家裡賣點茶。


有時也利用工作後的休息時間,帶點茶去到茶館去找茶老闆喝喝茶,不過好在做茶的這個行業的人算是隨和,並沒有被拒門過,還因此結識不少朋友。便是看來茶人的世界,少了幾分俗氣,多了幾分人氣,人氣便是生意茶人的和氣,也是愛茶人的茶氣,更是社會中的幾縷自然諧氣。


茶並沒有改變我的生活,也沒有改變我的世界,最終改變的是我的路。讓我找到自我的道路,如同照見我的行路,這也許就是我找到城市與鄉村的相處之道,也是我接下來要走的路。


番外《施南茶事》第一篇|“獨”愛茶,自成世界

茶園


番外《施南茶事》第一篇|“獨”愛茶,自成世界

小葉玉露冷泡


後記


“道”之生“一”闡述了“道”,但“道”不可名。如同鴻蒙之初開,一粒種子從地發芽生長,不斷而長成大樹,有可說即是茶。不過在歷經千萬年後,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便是有茶而來。


獨者之愛“茶”,見“性”即是“茶”,獨者愛飲之,見“身”而成“茶”,獨者愛煮之,見“心”明瞭“茶”。遂茶之為茶,不過獨者愛之。


番外《施南茶事》第一篇|“獨”愛茶,自成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