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01

上网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的: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关于家暴的新闻,栗子几乎每年都能看到,而在事件暴出之时,当事人往往已命丧黄泉或锒铛入狱。

说到家暴,很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冯远征那张扭曲狰狞的脸,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很抱歉又拿冯老师当封面

这张图出自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冯远征在其中饰演外科大夫

安嘉和,看着兢兢业业、温和可亲,实则性格扭曲、疑神疑鬼,经常动手打老婆梅湘南。

不堪折磨的梅湘南策划了一场郊游成功逃走,而安嘉和也因为谋杀其他人最终倒在了警察的枪口下,

风平浪静后,梅湘南当上了老师,与新的丈夫过上了平凡但踏实的生活。

可以说,梅湘南不幸,但也幸运。

但生活往往比戏剧更加简单粗暴,如果不把安嘉和设置为谋杀案的凶手,单凭家暴几乎不可能定他的罪,梅湘南也不可能在历尽千帆后展开新的生活。

02

作为中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的纪录片,《中国反家暴纪事》历时一年半,横跨8个省,在采访了160位受害者后,就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血淋淋的话题。

相信年纪稍大的人,对"董珊珊家暴致死案"仍有印象,这个令人发指的案件在当时轰动全国。

2008年末,董珊珊与王光宇结婚,然而迎接她的不是甜蜜,而是暗无天日的地狱。王光宇稍有不顺便对董珊珊拳脚相加,娇小的董珊珊根本无法与身高180、体重95公斤的王光宇相抗衡。

董珊珊多次逃跑,多次被找回;向法院请求过离婚诉讼,却又在王光宇的威逼利诱下撤销。

终于,被打得不成人样的董珊珊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她全身青紫肿胀,远看宛若怀孕,

"腹膜后巨大血肿、头面部多发挫伤、多发肋骨骨折、四肢多发挫伤……" 连医生都感叹董珊珊的伤像是被一群人殴打所致。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2009年10月19日,董珊珊带着一身的伤痛永远地离开了人间,结束了不堪回首的10个月的新婚生活,

这一年,她才26岁

杜鹃,另一位家暴受害者。她的丈夫会模仿电影里的情节,不断强迫与杜鹃发生关系。如果不从,必定会遭来一顿毒打。除了身体暴力外,杜鹃还遭受着另一种暴力形式——性暴力。(婚内强奸,也是强奸哦。)

吴美玉,长期遭受精神暴力的摧残,为了不让她出门,丈夫不仅将她的头发剪成乱七八糟的刺儿头,还将她的衣服剪光。

李翠翠,因为和未婚夫拌嘴,后者就残忍地将李翠翠的双眼挖出

…………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03

调查发现,当女性拿起电话向救助组织求助时,其遭受家暴的时间最短有3年,最长的竟有40年

为什么会有人在暴力中生活了四十多年后才选择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首先,孩子、婚龄长短、受暴程度、传统观念等都是受害者会考虑的因素,如果离开所带来的损失大于留下来给自己带来的伤害,那么大多数受害者仍会选择留下;

其次,如果选择向社会求助,意味着将自己的伤疤公之于众,承认自己的弱势,承认自己失败的婚姻,更何况这其中还伴随着令人难以启齿的性暴力,这让大多数自尊心强的女性不敢袒露自己正经受着家庭暴力的摧残。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刘婉玲,名牌大学的哲学系毕业生,丈夫生前以暴力相待,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刘婉玲只好把眼泪和伤害往肚子里咽,直到有一天她将毒药倒进了丈夫的咖啡里。

再者,中国对待婚姻的传统观念是劝和不劝分,一些落后闭塞地区的人甚至把打老婆看成天经地义的事。

杨艳梅在受到家暴后向娘家人求助,但娘家人的说辞却着实让人寒心:嫁狗随狗,要打随他打,打死了算倒霉,打不死就慢慢熬吧。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身处家庭暴力中的女人,总是满心希望这是丈夫的最后一次,幻想自己的隐忍付出能换来丈夫的良心上的悔悟,然而一切总是事与愿违,施暴从来都不需要理由,无限的容忍只会换来更加猛烈的拳头

梅湘南在一次次原谅后换来的是差点残废的双腿;董珊珊以为婚姻会改变王光宇的暴戾,但这让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无限的容忍要么让受害者迫害致死,失去生命,要么是受害者手刃施暴者,身陷囹圄。

尽管感到惋惜、愤懑,但大多数拿起屠刀砍向施暴丈夫的妻子们,最后都被判死缓或无期。"杀人偿命、天经地义"的道理都懂,但套用在曾饱受折磨的她们身上,仍希望生活能再宽容一些。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在从受害人到施暴人的转变过程中,她们不是没有抗争过。

找法院,工作人员只当是"夫妻矛盾",离婚条件不足;找警察,但一些家暴既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也不是刑事案件,警察也束手无策;找妇联,妇联没有执法权,批评教育对施暴者压根没用。

家暴的证据采集极其困难,被害人难以证明身上的伤是被丈夫殴打所致,即使有目击者如邻居,也往往因为害怕而不愿作证,警察也没有一套可操作的制度来协助他们调查此类案件。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2012年,一位男子当街殴打、并用镊子一刀一刀划向妻子的脸,在警方、妇联的及时取证下才让原本只能定义为"家务事"的暴力事件顺利进入到刑事诉讼阶段,最终该男子被判处四年九个月,其中故意伤害罪是一年七个月。

这是江苏省首例因家庭暴力被公诉的案件,一直隐匿在黑暗中的暴行终于暴露在法院、媒体和大众面前,尽管这个正义来得是这样的迟。

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开始实施,妇女、未成年人、老人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但是,家暴受害者们第一时间该怎么做,如何取证,怎么保护自己,这些实际问题仍然是一片盲区。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图源文章《家暴取证, 是受暴者的必修课》

04

至今,家暴事件仍会躲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秘密上演着,有些受害者勇敢地将自己的经历披露在网上,却还要忍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

而互联网的记忆又极其有限,网友的同情就像大漠里的一滴水,还未来得及溅出便蒸发为水汽,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是想批评网友,毕竟在信息多如牛毛、难辨真假的互联网世界里,想要记住一件事的确不容易,更何况此时的对象是家庭暴力——我国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但大多数妇女都是在受到30多次殴打后才选择求助。

暴力不可能消失,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深陷暴力的泥潭,但是我们每个人包括受害者都应当学会对暴力说,维护自己的权益。

革命之路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时时刻刻,对暴力Say N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