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生两次罢相被贬,一生成就在于变法,一生骂名也在于变法

王安石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有将自己的变法成功施行。假若历史能给王安石一个机会,那么这次变法又是否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呢?当然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了。王安石一生的成就在于变法,一生的骂名也在于变法。

王安石信心满满,面对现状,进行一系列变法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当辞旧迎新之际,王安石的这首《元日》便是最佳的应景之作。王安石的这首诗除了表达新年到来时的喜悦欢喜之情之外,还透露了王安石想要革新政治的高度热情以及对变法的信心。

王安石一生两次罢相被贬,一生成就在于变法,一生骂名也在于变法

说到北宋的发展现状,人们通常会用两个词来概括“积贫”“积弱”。建国以来的各种弊端,逐渐暴露:

一、小民阶层负担太重;地主豪族兼并小民土地成风。

二、官僚集团太腐败。

三、公务员数量极多,效率极差;特别是兵员,北宋为防备各种隐患,把流民大规模征兵,政府供养,时间长了兵员极多但战斗力极差。

为改变这种现状,王安石提出要革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政策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对于变法,王安石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比如:

王安石一生两次罢相被贬,一生成就在于变法,一生骂名也在于变法

一、在军事上实行保甲法:朝廷要组建自己的军队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年轻男性都时时刻刻地养在军队里又会加重国家的负担,这样一来是不利于改变朝廷的发展局面的。

王安石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把乡村中的闲散人员组合在一起,五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和平时期大家就在自己的家里种田,这期间朝廷是不用负担这些人的费用的;一旦有战事发生,这些农村中的兵力就可以快速集合,与朝廷的正规军一同奔赴前线,这样不仅能团结民间的力量,还能为国家节省大笔军费开支。

二、在农业上,王安石实行的是“青苗法”:土地兼并严重是每个朝代都会面临的问题。土地兼并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自然经济的脆弱性。农民只能靠天吃饭,一旦这一年遭遇了自然灾害,农民就会颗粒无收;但是农民也不会活活等死,为了生活,他们会去向地主借种子。如果第二年风调雨顺,农民可以及时将地主的债还上也还好;但是如果这位农民十分不幸,第二年又遭遇了款收,那么他就不可能有能力去偿还债务,他将面临的就是要将自己的土地给地主,自己成为地主手下的佃农。

王安石一生两次罢相被贬,一生成就在于变法,一生骂名也在于变法

一个农民这样做还不能造成多大的后果,然而要是有很多的农民都论落到这种地步,事态就会变得严重。平民不断破产,而地主又会不断加重对这些佃农的盘剥在这样的不断循环下,局势就难以稳定。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王安石采用青苗法:每当遇到天灾,农民歉收的时候,政府就发放一批青苗,也就是种子,以较低的利率借给农民。等到第二年农民有了收成后再将借政府的青苗连本带息还回,这样就可以避免农民去向地主借“高利种子”保证农民手中始终有土地,扼制土地兼并。

王安石的变法起到了一定成效,但是改革又触动了地主和一些富商的利益,再加上朝延中的保守势力的反对,皇帝宋神宗对这次变法的决心也产生了动摇。王安石变法被叫停,王安石也被罢免了宰相的职务,改任江宁知府。

王安石一生两次罢相被贬,一生成就在于变法,一生骂名也在于变法

如此成功的法令为什么会失败?设计得再好的政策,执行起来就很复杂了

著名的青苗法,王安石和宋神宗的本意是靠政府借贷来解决农民贫困的问题,可实行起来后,出现了地方官吏为追求政绩,逼着不需要借贷青苗的平民和小地主大规模借贷青苗,目的是回收利息,对上还能显示自己推行新法的政绩。

结果就是平民和地主平白无故多了一笔沉重的开支,不需要借货而去借贷,最后还不起政府贷款而破产,滋生了更多无业游民,更加剧了农村小民的破产进程;到了真需要借贷的荒年,地方政府则不愿意把青苗借贷给贫困农民,因为怕收不回贷款,收不回贷款造成政府损失了,可是要丢官的。

最后,青苗法实行几年后,北宋的农业一塌糊涂:有钱的小地主被强迫借贷青苗,没钱的农民,借不到政府的青苗,导致该破产的照样破产,不该破产的也被逼着破了产。再加上地方官史从借贷回收中贪污勒索,中饱私囊,所以青苗法实行的后期,真的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了。

王安石一生两次罢相被贬,一生成就在于变法,一生骂名也在于变法

变法后期王安石在一片攻击声中,罢相被贬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就是写于变法后期,那时朝野一片攻击,连宋神宗都对王安石有了看法,把王安石罢相了。诗中充满了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王安石被贬至江宁,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眼看着春风已经将江南吹绿了,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除了想要回到家乡,这首诗何尝不是表达着王安石想要重新回到朝廷将改革继续推广下去,一改宋朝死气沉沉的心愿呢?这首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十分巧妙,为人们乐道。这句诗翻译过来就是:春风又使江南变绿。这个“绿“字是使动用法,王安石这个字用得非常好,将春风写得十分形象、富有生命力。

王安石一生两次罢相被贬,一生成就在于变法,一生骂名也在于变法

王安石重新被重用,变法却以无力回天,再一次被贬

王安石在被罢相的第二年又重新得到了起用,但是此时的政治格局更加混乱:保守派依旧顽固难以动摇,新兴的革新派内部又发生了分裂,这就使本来就脆弱的变法更加困难。在这种环境下,王安石想要做出一番成就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两年后,王安石再一次被罢免,又回到了江宁。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在金陵登山望远时的感慨。金陵是六朝古都,在这座城市里发生了许多故事,繁华竟逐,悲恨相续,六朝旧事都随着长江水逝去了。这首词的最后又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王安石一生两次罢相被贬,一生成就在于变法,一生骂名也在于变法

王安石经历了两次罢相,仕途的坎坷加上自己主推的变法的失败也给王安石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一丝凄凉,再次罢相的王安石便隐逸在了江宁。宋哲宗即位后,任用了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为相,逐渐废除了刚刚实施的新法。王安石纵然心有不甘但究竟也无力回天了,怀着一份遗憾撒手人寰。

王安石去世时,正是旧党得势,废除新法时。病重的司马光赶紧给朝廷进言,要给王安石以哀荣,要追封更高的爵位。司马光说,王安石是正人君子,尽管现在我们执政,废黜了新法,但这时候更要给王安石以尊重,否则小人不定会造多少谣呢。这就是和王安石斗了一辈子的司马光,尽管他不能容忍王安石的各种变法,但他能包容王安石这个人。这就是君子之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