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的玄慈为何不主动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害那么多人为他枉死?

梦露居士读国学


那么多人冤死,不是带头大哥的问题。

乔峰手里有几条人命,萧远山手里也有几条人命。

萧峰追踪带头大哥,是被武林抛弃以后的事,他已经辞掉丐帮帮主的位子,也没有昭告天下的能力。所以,除了几个当事人,别人并不知道他是在找带头大哥。

也正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在找带头大哥,才会有“丧心病狂”“恩将仇报”的骂名。否则的话,大家已经知道萧峰是契丹人,“带头大哥”是他的杀父杀母仇人,萧峰的报仇就是天经地义的,大家只要防备他就好了,何至于那样骂他、痛恨他?

只有几个当事人(包括玄慈)知道,萧峰的目的是找“带头大哥”报仇。但是这几个当事人更知道,当初的杀戮的确是自己的错,萧峰父母的确是无辜被害。所以当事人不能宣扬,不能承认——一旦承认,萧峰的报复就是合理的,自己就该杀。自己该杀也就罢了,连累其他好几位高人一同该杀,岂不是自己的罪过?

玄慈知道,但是不能说。


栖鸿看红楼


在天龙八部中,少林方丈玄慈为什么不主动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间接害死了不少的人命?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玄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玄慈作为少林的方丈,破了淫戒,生下了虚竹,可是他却一直隐瞒,没有任何的悔悟之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自私的人!

其二就是他作为少林方丈,既然那些事情都发生了,而他也以为萧远山和慕容博都已经死了,他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少林的声誉,只能把事情隐瞒下来!

最后我认为就是他要拥有绝对的权利,是因为他的孩子,因为他的孩子虚竹被人偷走了,他要一直坐在少林方丈这个位置上,他才可能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利去寻找自己的孩子!

归根结底就是自私,权利的欲望和对少林千百年的声誉才一直不肯站出来承认自己就是当年的带头大哥……!





查理舒服斯基


《天龙八部》中,凡是当爸爸的,都有故事!

萧峰他爹,一家人莫名其妙的的被围攻,妻死子散;段誉他爹,一生风流,到头来自己也被戴了绿帽子;至于小和尚虚竹他爹,那也是一段悲情往事啊!

人间铁罗汉

虚竹子的生父法号“玄慈”,为少林寺一代高僧。

玄慈的佛学渊博,武功高强、内力雄厚,身怀三种“少林七十二绝技”,实力深不可测,位居少林寺方丈。

因其掌法刚猛如虎,招式凌厉如涛,犹如西方罗汉般威严、庄重,而被江湖称之为“伏虎罗汉”。

纵观全书,有资格代表“少林武学”的战力,只有扫地神僧和玄慈大师。

扫地神僧的武学造诣自然不用多言,少室山一战中,单手接“降龙”,眼神杀“慕容”,直吓得少林寺众僧侣大惊失色,不禁连连惊呼:“我一进门就看到常威在殴打来福!”。

扫地神僧如同一位力大无穷的猛士,将少林武学推向不可逾越的巅峰。

那么玄慈大师的实力究竟如何呢?他何德何能代表少林武学呢? 玄慈大师精通三项少林绝技,分别是:般若掌、袈裟伏魔功、大力金刚掌。

《鹿鼎记》中,达摩院首座澄观大师,曾向韦小宝解释“少林武学”的精妙之处:“本派武功不比其他门派的武功凌厉,初练时的确平庸无奇,但越练越深,威力也越大。” 由此可见,学好少林武功,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 澄观大师又说:“一指禅乃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后晋年间,少林寺法慧大师耗费三十六年,方练就一指禅绝技,而小僧则耗费了四十二年……”

通过澄观大师的话,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信息,既:“练成一门少林绝技,至少需要花费30年光阴”。

而玄慈大师精通三门少林绝技,其中“大力金刚掌”更是数百年无一人能练成,其难度之高,可见一斑。玄慈大师在练成“大力金刚掌”的同时,还身负“袈裟伏魔功”和“般若掌”两项绝技,足见玄慈大师的武学天赋和武功造诣远胜常人。

最能直观体现玄慈大师实力的一幕,便是“雁门关之战”。

数年前,慕容博妖言惑众,鼓动玄慈大师率领武林人士突袭来自辽国的萧远山,意图挑拨宋、辽两国的关系。玄慈大师轻信谗言,出任“带头大哥”,率领数十位武林高手决战雁门关。

试想,若不是玄慈大师具备号令武林的威望,和一等一的身手,怎么值得慕容博去欺骗呢?怎么配的上带头大哥的称号呢?

看似笔墨极少的玄慈大师,何尝不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中之龙呢?

“少林男儿撑天地,袈裟伏魔诉大义,般若声声念我佛,金刚出掌谁争锋?”

“人间铁罗汉”之称,玄慈大师实至名归。

无情不是佛

玄慈大师的一生有三大污点:

①错杀萧氏夫妇—一生之错

②辜负了叶二娘—一生之恨

③未扶养虚竹子—一生之憾

当年雁门关一战,萧远山以一人之力决战中原数十位武林高手不落下风,这一战,直杀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最终萧远山双拳难敌四手,跳崖殉妻。

玄慈大师本以为此是报国之举,却不想错杀义士,铸成大错,意气风发的玄慈大师从此一蹶不振。

根据萧峰和虚竹的年龄差距来判断,玄慈大师和叶二娘之间的感情,应该是在“雁门关之战”后开始的,以下是本人的臆想:

“溪水之西,月牙稍低,岸边垂柳飘摇,小湖乍暖还寒,万家灯火处炊烟袅袅,孤灯绝岸边春雨绵绵。玄慈望着漫天星河,任凭细雨淋湿他的衣衫,仍不言不语,无动于衷。

雁门关之战已过去数年了,玄慈依旧无法放下错杀义士的悔恨。躲在杨柳后的妙龄少女,悄悄的凝视着英俊的罗汉,不禁走上跟前,撑开油纸伞,将罗汉纳入伞中。

罗汉低头道谢,抬眼一瞧,这位笑魇如花的少女原本是故人,于是开口便问:你不在家中照顾父亲,来这里作甚?

少女道:家父重病,幸得罗汉相助,现已痊愈,罗汉大恩,小女无以为报,愿…愿…以身相许。

一个是满怀惆怅,无从诉说的有情罗汉;一个是貌若天仙,万般风情的妙龄少女;谁做过佛?谁又敢说佛本无情?

一夜缠绵,红烛慢慢,天明时分,罗汉匆匆离去,空留少女默默垂泪。是爱,是恨,是一生的遗憾。

若在此夜还了俗,从此不问世事,做一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人间眷侣,岂不是两全其美?

可玄慈偏不,于是,这一别便是二十年。

再见时,物是人非;再见时,相见不能相认;再见时,命已定盘。”玄慈大师明明是个有情的人,却偏偏要做一尊无情的佛,即负了佛祖,又负了美人。 虽然愚蠢,但却情有可原,毕竟玄慈爱着叶二娘,并且爱了一辈子。

注:原著中玄慈治好了叶二娘父亲的恶疾,叶二娘为了报答玄慈,自愿以身相许。

佛非无情人

佛祖不言不语,却默默安排好了一切,该来的,迟早会来。 少室山一战,虚竹子和叶二娘母子相认,道貌岸然的武林人士纷纷侮辱叶二娘是荡妇、虚竹子是孽种。

或许是出于不忍,或许是早已做好了自尽的打算。 玄慈大师当着天下英雄的面,摸着虚竹子的头,充满慈爱的说道:“我竟不知道,你就是我的儿子。” 此时,玄慈不是一个僧人,他只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但我却认为,在此刻,他已然已经成佛了。

只可惜…… 玄慈选择了自尽,不仅害了苦苦等他一辈子的叶二娘,也害了孤苦无依的虚竹子。 如果玄慈真正的放下了,看破了,他不会选择自尽,因为佛门不是“死门”,玄慈始终过不了的,是自己的“心劫”。


白话历史君


这问题信息量有点大,有点乱,咱们先理清一下!

萧峰是契丹人的秘密被揭开,开启了萧峰英雄悲剧的人生之路。当萧峰了解了30年前雁门关一役的经过,知道带头大哥是谁的那些人,如谭公谭婆、赵钱孙、智光和尚等人、还有马大元等人悉数在萧峰找之前或逼问被拒过后被人重手打死,萧峰一直认为是带头大哥杀了这些人,因此苦苦追寻这位带头大哥。而这些人实际上是萧远山杀得,根本不是玄慈所杀。也就是说萧峰苦苦追寻的实际上是萧远山而不是带头大哥,只是萧峰被仇恨蒙蔽了眼睛,没细想其中的不合理之处。比如说“带头大哥”明明武功不比萧峰差,再邀一个帮手干掉萧峰则万事大吉,为什么费心隐瞒?所以题主认为是因为玄慈不肯承认其带头大哥身份而导致这些人被杀是不合理的,因为萧远山杀这些人不会因为玄慈承认是带头大哥而放过他,因此并不是这些人为他枉死。

30年前雁门关一役实际上是个巨大的错误,是慕容博设下的阴谋,之后假死躲过,使玄慈方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暗自自责与悔恨,并竭力弥补当年的错误,教导萧峰成为一代英雄。当年玄慈被推举为带头大哥,一是因为少林的声望,还说明玄慈在处事精明,义薄云天,深得人心,并不是一个心理黑暗之人。


事后听闻慕容博已“死”,玄慈选择了不把是真相公布而自己则暗自承担责任,并努力弥补自己的过错,妥善安排萧峰生活。正常人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可以他责任推给慕容博就是,何必自己承担?实际上事后,玄慈很自责也很悔恨,因为他们杀的一直是劝导大辽不要攻杀大宋之人,自己却带头杀了他的家人,弥补是他内心能得到少许安宁的唯一出路。从这一点来说,玄慈还是一个有品的人。

从与汪剑通所痛的书信来看,玄慈一直在劝导汪剑通不要把帮主之位传给萧峰,事情不暴露谁也不知道,但是萧峰会沾满自己族人的鲜血;暴露了萧峰则里外不是人,因此,玄慈劝导汪剑通不传位给萧峰是对的,可见其处事冷静,见地深远,不是一个鲁莽之人。

因为玄慈名声很大,也有惠于人,故而使得叶二娘不顾一切睡了玄慈,并生下一个儿子,若是个渣男完全可以事了拂衣去,不留下一片云彩。可玄慈选择了负责到底,留下一笔钱足够母子俩生活,不想却被萧远山洞悉,并设计使得叶二娘变成了专抱别人小孩的第二大恶人,玄慈一直不出面制止,是有责任的,但是他有愧于二娘,别人去可以,唯独他去了不管用。虽然被叶二娘睡了,直接走人也无不可,不过仍然留下足够的钱来安排二人生活,虽然不太地道,可也不算是大污点吧。

玄慈身为少林方丈,如果承认了他就是带头大哥,而且杀错了人,因为慕容博已“死”,死无对证,少林清誉会毁于一旦。所以,玄慈为了少林清誉,没有办法,只好隐瞒下来。从这些人宁死不透露谁是带头大哥,从侧面证明玄慈确实受人尊敬,不是小人,不是伪君子。

事情被揭开后,玄慈选择了当众受刑,自己不运功抵抗,其实那时候玄慈已有死志,可以不受屈辱,直接自绝经脉而死,但玄慈坦然受刑,心中反而平安喜乐,确实令人敬佩。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玄慈不是一个品行不端,心理黑暗,追名逐利之人,至于不主动承认其带头大哥身份,不把真相公布于众,与这些人被杀之间看似有关联,实际上关系不大,即使因为玄慈主动承认,萧远山也不会放过这些人,因此,这些人必死,不是玄慈能够救得了的。玄慈选择沉默主要是慕容博死无对证再加上维护少林名誉责任重大,不得已而为之。

以上实乃个人看法,请各位爱好者们批评指正!


火大怎么办


玄慈不出来承认,是因为他还没看透生死,祸到临头怕了。故事的起因是玄慈等人受了慕容博的骗,结果一群人傻呵呵的跑到雁门关外截杀萧远山一家。最后等玄慈明白上当了,已经晚了,当时的萧峰还是个孩子,没有遭到毒手。出于内疚的心里,他们把孩子抱了回来,交给乔三槐夫妇抚养,同时要所有人守口如瓶。

等孩子长大以后,由玄难传授武功,再安排到丐帮发展,甚至最后萧峰当上了丐帮帮主,一切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从这来看,他们确实不是坏人,没有斩草除根。他们没有想到中途出了个马夫人,把真相给公布于江湖,导致所有的一切功亏一篑。

萧峰是典型的血性男儿,怎不不会追查凶手的踪迹,于是萧峰父子,一个在明,一个在暗顺着线追查带头大哥,引起了一系列血案。从被杀的众人来看,确实一个个都是视死如归好汉,讲义气,没有一个出卖玄慈的。

只可惜玄慈这个带头大哥太垃圾了,眼看着一个个当年的兄弟惨死,不敢出来承认。当然有一大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维护少林在武林中的威望等等,实际不过就是死到临头怕了。甚至萧峰来到少林寺,命令所有的和尚把守各处路口,不得放跑萧峰,都打算杀人灭口了。只是他没想到萧远山没死,还把他的底查了个清清楚楚,把他犯了淫戒的事也给抖搂出来了。

可以说如果玄难一开始就站出来承认的话,他的一帮兄弟或许就可以免于一死,也不会连累叶二娘随他殉情,因着他的贪生怕死,多搭上了好几天性命。


音乐v驿站


因为他自私。

一、他明知道雁门关误杀了平民萧远山,出于面子,不但不敢承认,还想尽一切方法手段掩盖。

当然,玄慈为自己辩解是为了大宋,而且为了弥补这个过失,他把萧远山的孩子培养成985高材生,但若是真英雄,敢作敢当,至少引咎辞职啊!他呢?当作没事人一样,在少林寺做着方丈直至被人上门揭穿,令少林寺蒙羞。

二、他身为佛门中人,却抵挡不住诱惑与叶二娘发生关系,还生了孩子。他不愿意舍弃身份地位还俗做一个普通人,所以依旧想尽一切办法隐瞒。

当然,他还是为自己找到了理由,隐瞒是为了保护少林寺百年清誉。

我就奇了怪了,真要维护少林寺百年清誉,先管住自己的下半身,实在管不住,辞职让位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他却抱着侥幸心理一直不肯离开少林寺,可见是放不下已有的声名和地位。

很多人为了帮他掩盖真相送了命,他却能忍着不把真相说出来。

结语:

玄慈是个优秀的人,武功高强、一呼百应、号召力强,而且还能让叶二娘和那么多武林高手宁死也要维护他,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人格魅力的。

但是,他眼睁睁看着叶二娘为他受苦,明知有人为他送命却不肯站出来,这说明他把自己的私欲看得比他人的生命还要重。不要跟我说他是为了少林寺,再怎么为他洗白,也无法掩盖他自私的本质。




一个女人


1.玄慈是少林方丈,为了保护少林寺名声

玄慈是少林方丈,是得道高僧。少林寺千百年来的名声都很好,知名度很高,一直都是慈悲为怀,除强扶弱,代表正义,慈善的存在。如果让天下人知道,他就是当年带头杀害乔帮主父母的人,那么必定被天下人耻笑,让少林寺蒙羞。有损少林寺在武林当中的地位、影响力。

2.玄慈为了保护中原武林的声望

玄慈是中原武林的代表人物之一,影响力很大,位高权重,倘若让外族人知道,中原武林的代表人物就是带头大哥,肯定会被外族人仇视,蔑视,引起外族人的非议。这样也会让整个中原武林蒙羞,降低中原武林的威武名气!让真个中原武林抹黑!

3.玄慈有自己的苦衷

当年玄慈成为带头大哥,也是受害者之一。因为轻信慕容博的假消息,才和大家一起种下恶果。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自私的慕容博才对,玄慈,少林寺,中原武林,乔帮主的父母,还有很多无辜的人都是其中的受害者。所以,玄慈不主动坦明,也是有自己难言的苦衷在里面。

综上所述的几点原因,不难看出《天龙八部》中玄慈不主动坦白自己是带头大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他也是其中一个受害者之一。即使害死在多的人,他也不能轻易坦白自己是带头大哥,因为后果不堪设想。


365电影放映厅


玄慈不是为了自己,他忍辱负重是为了大宋!

公元1004年,大宋和辽国达成澶渊之盟,大宋每年送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百十年内,两国和平相处,但是明显看出大宋在军事上处于劣势,处于辽国的威胁之下。



大宋开国君主赵匡胤黄袍加身,以兵变起家,他总结历史经验,打压武官地位,抬高文官地位。这导致整个宋朝的军事实力十分落后,在与周边政权对抗中,一直处于劣势。

宋朝武林人士一直在帮助大宋,抵御外敌。

丐帮一直暗助大宋抵御外敌,保国护民,然为了不令敌人注目,以致全力来攻打丐帮。—《天龙八部》。

吴长老独守鹰愁峡,力抗西夏一平堂高手。陈长老刺杀契丹国元帅,令契丹人入侵大宋计划胎死腹中。

了解以上历史背景,这就很容易理解雁门关事件。

中原豪杰得知讯息,契丹国大批高手要偷袭少林,抢夺武功图谱。大宋的武林人士自然是不惜性命,赶赴雁门关,阻击敌人。



(智光大师)只不过报国杀敌,不敢人后,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罢了。—《天龙八部》。

丐帮是江湖第一大帮,少林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因此阻击敌人以少林的玄慈为带头大哥,以丐帮的汪剑通为核心,组成包括赵钱孙李,智光大师为团体的队伍。

武林中的核心构架是少林和丐帮的联盟,这从玄慈和汪剑通非同一般的关系也能看出来。

贵帮前任帮主汪剑通帮主,与敝派交情不浅……丐帮和少林有数百年的交情,从没伤了和气。—《天龙八部》。

三十年后,杏子林事件把当年的旧事翻出来,这件事导致最严重的后果是丐帮内乱,实力大大受损。



如果玄慈站出来承认自己是当年的带头大哥,这不仅有损少林的名誉,还会导致乔峰疯狂的报复,不但丐帮,就连少林也会鸡犬不宁,血流成河。

武林中的核心构架丐帮和少林实力大大减弱,这就给了敌国势力可乘之机。征东大将军西夏赫连铁树带领一品堂主动约战丐帮,差点就将丐帮等人一网打尽。

他们知晓本帮是大宋武林中一大支柱,想要一举将本帮摧毁,先树声威,再引兵长驱直进。—《天龙八部》。

玄慈深知这一点,其他人如赵钱孙李,智光大师等人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他们就是舍去性命,也要维护玄慈,这和当初冒着生命危险去雁门关阻击敌人是同一个道理。这是维护大宋的千万百姓啊!



总而言之,大宋孱弱,以丐帮和少林为核心的武林人士力助大宋保家卫国。玄慈大智大勇,忍辱负重维护少林,也就是维护大宋!

《天龙八部》本是武侠小说,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我是一个小书虫


名门正派里面有一种人是好做的,那就是灭绝那种人,她的标准很简单,但凡是明教就是魔教,但凡是明教中人就是妖魔,一路斩杀。她才不管你是不是大义抗元还是老弱病残,只要你入明教,就是灭绝敌人,就该死。灭绝此等蛮横无理,虽然让人厌恶,也确实省了很多事情。

然而名门正派里还有很多人是讲道理的,这就麻烦了许多。讲道理的名门正派如果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那无可厚非,顺风顺水,可是一旦做错了事,那就麻烦了,往往会为了掩盖一个错误而犯下更多的错误。比如天龙里面,中原武林跟契丹人是对立的,可是偏偏又讲道理,针对的往往是残暴的契丹兵将,对他们的老幼妇孺还是手下留情的。比如说当年玄慈听信谗言,带头围剿萧远山一家,杀萧远山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可是杀他柔弱的的老婆孩子,虽说有国家大义当挡箭牌,但他们这些正派人士觉得于心不忍,心里有愧疚。特别是后面他们知道自己杀错人了,萧远山压根没有觊觎什么少林武学,完全是慕容博的阴谋,他们的愧疚之心更厉害了。

于是作为当时最大的两股力量,少林和丐帮,出土愧疚,居然想到了传授萧远山孩子武艺,也就有了后面的乔峰。其实传授武艺这事本来没什么,但是却有一个大隐患,那就是萧远山究竟死了没有,毕竟当日萧远山的表现太过扎眼,武功已经高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这样的人如果没死,麻烦就大了。而另一方面,乔峰无论是武功和人品都日益出色,如果当日萧远山确认死了,那倒好办了,就让乔峰一直做个汉人,当帮主也没事。可是偏偏不确定萧远山究竟死了没有,万一萧远山还活着,联系上乔峰,以后谋求报仇甚至整个中原武林,那又怎么办,于是一封证明乔峰身份的书信留了下来,也就这样,开启了乔峰悲惨的一生,也开启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天龙故事。

当日萧远山神勇无敌,大部分跟着玄慈、汪剑通厮杀的好汉都死掉了,偏偏这些人都是好汉子,都还有正义之心,对当日之事后悔不已。但是后悔归后悔,让他们完全认错那是万万不能。因为他们当日的行为是出于国家大义考虑,他们如果认错,岂不是说明代表中原武林最强势力的少林丐帮都错了?那样万万不可。毕竟在他们心中,纵使对当日死去的妇孺有所愧疚,但是比起少林丐帮,比起中原武林声誉,几个人的死算不了什么。这就是他们的正义之心,其实是有条件有保留的正义。

玄慈少林方丈,武功盖世,在我们读者看来似乎是个伪君子,可是在其他好汉看来,却是武林领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心目中的领袖,甘愿受死。他们的死在他们自己看来,绝不是枉死,他们是为了带头大哥和武林声誉而死的,死得其所。而玄慈自己呢,他怕死吗,这个不会的,大多数江湖好汉,不管是行侠仗义还是作恶多端,一般都不怕死。玄慈不怕死,但是他怕自己声誉受损,更怕连累整个少林寺的声誉,他担不起这个责任。后面乔峰身份公开,相关知情人接二连三死去,他知道这事瞒不住了,可是拖一天是一天吧,他毕竟不是圣人。


从书里看来,乔峰虽然年轻,但是英雄无敌,更具领袖气质,比玄慈还要强。可是这几个人都知道乔峰有个原罪,那就是他的出身,契丹人。这个身份如果一直没有公开,就他们几个人死守这个秘密,那也未尝不可。可是偏偏天下皆知了,于是乔峰再英雄无敌,再义气豪迈都没用了,他就是整个中原武林的敌人。

天龙的悲剧就在于此,每个人都没得选择,每个人又必须做出选择,相信大部分人遇到跟他们一样的情况,表现也不会更好。所以整部书看起来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敬请关注一览众河小,带给您文史方面最现实的解读HOUHOU


一览众河小


玄慈是一个道貌岸然,看重名利的伪君子,论人品,他都比不上花心男段正淳,指望他站出来主动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无异于痴人说梦!

玄慈第一罪——见事不明,偏听偏信,给江湖中的好兄弟和萧峰一家带来极大的伤害

慕容博为了复国梦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他听说了萧远山回家探亲的事之后便动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心思——他要欺骗,撺掇中原武林人士截杀萧远山一家,制造流血冲突,从而挑起宋辽战争,他好趁乱取事。

因为要坐观成败,慕容博就不能亲自出手,不然就占不到便宜了。

所以他去找了玄慈,玄慈当时还不是少林方丈,此人生性好武,爱结交天下豪杰,对佛法不怎么上心,你问我怎么知道的,金庸在书中其中交代了一部分,大家可惜自己去找寻蛛丝马迹。

玄慈已出家和侠义之辈自诩,自然不会滥杀无辜,这很好办,慕容博编造了个谎言,他说萧远山将带领着契丹高手偷袭少林寺,抢夺少林武学典籍。

玄慈一听立刻失了分寸,他立刻召集武林高手着手准备截击萧远山的事情。

宋辽之间虽然已经不兴刀兵多年,但毕竟是敌对之邦,玄慈要对萧远山不利可以理解。

问题在于,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派人去查一查?凭玄慈的人脉和号召力,找几个轻功绝顶且又机警过人的人去打听一下消息,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难事。

然而玄慈偏偏没有那么做,不得不说他太武断,有勇无谋,这才在雁门关外酿成了一桩血案,他不仅害了萧远山一家,还害死了信任自己的兄弟。

虽说玄慈也是被蒙蔽利用了,但一句被蒙蔽就能洗脱所有的罪孽吗?

你觉得自己很冤枉,那人家萧远山一家岂不是更冤?萧峰原谅玄慈那是他大仁大义,换成旁人未必会有那么大度,再说萧峰心胸那么宽广那是小说,放在现实里,我不相信谁能那么轻易宽恕自己的灭门仇人。

玄慈第二罪——出家人犯淫戒,始乱终弃

食色性也,男人有七情六欲很正常。

可玄慈身为出家人,还是少林方丈,即便有这方面的想法也要控制好自己,这样才佩做少林僧人的表率。

他却没有,他和叶二娘好上了。

玄慈明知故犯,他自然知道后果的,可他不想丢掉方丈的头衔,也不想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于是他选择做一个始乱终弃的渣男,他给了叶二娘一比银子,还让叶二娘要守口如瓶,不得透漏半点风声。

他只在乎自己的名声和前程,却全然不顾叶二娘一个未婚先育的弱女子以后怎么生活,怎么面对世人的眼光,玄慈你怕丢人,难道人家叶二娘就不要脸面?

即便这样,叶二娘对玄慈没有半点怨言,她甚至认为玄慈很好,她成了女魔头之后也没将玄慈的事公之于众。

萧远山要揭露玄慈的时候,叶二娘依然极力维护,希望萧远山不要说出来。

玄慈这个渣男,碰到叶二娘这样包容的女人,就偷着乐去吧。

虚竹丢失那么多年,玄慈哪怕出来安慰叶二娘一句,阻止她一下,让她稍微发泄一下怨气,我相信叶二娘也有可能放下心魔,可玄慈没有,他放不下身上的光环,可不能让叶二娘连累了她。

段正淳看起来花心无比,其实他的人品比玄慈要强,他有担当

段正淳有一个老婆,几个情人。

可能段正淳也确实有点渣,刀白凤不允许他娶小,他却管不住自己,处处留情,误了别人半生。

李青萝因爱生恨,性情变得十分暴戾。秦红棉心态也失衡了。

康敏不说也罢,就是没有段正淳她也不是好人,谁不顺她的意,便会被她搞得身败名裂,甚至性命不保。

段正淳虽然不能给这些人名分,但还知道时不时娶看看她们。

如果有必要,段正淳愿意为她们付出,不惜自己的名声。

在少理寺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段正淳竟然怀疑当年是他误了叶二娘,他甚至想当着天下英雄的面承认这事,他觉得一个男人亏了一个女人就该这么补偿。

还好叶二娘和段正淳没关系。

论义气,段正淳强过玄慈,玄慈见兄弟们一个个死去没发过一句话,而段正淳呢,当萧峰要和中原武林人士拼命的时候,他立刻表示要助萧峰一臂之力。

段正淳低声向范骅、华赫艮、巴天石诸人道:“这位萧大侠与我有救命之恩,待会危急之际,咱们冲入人群,助他脱险。”范骅道:“是!”向拔刃相向的数千豪杰瞧了几眼,说道:“对方人多,不知主公有何妙策?”段正淳摇摇头,说道:“大丈夫恩怨分明,尽力而为,以死相报。”——《天龙八部》·第四十一章

换成常人,见到这种场面,避之唯恐不及,段正淳还敢主动相助萧峰,其人品和玄慈高下立判。

玄慈实在枉称高僧,如果不是萧远山出来揭露,搞得他避无可避,我相信他会把这事糊弄过去,他自绝筋脉而死,那是在赎罪,也是没脸了,他不死的话,今后武林中还有谁看得起他?

至于维护少林寺名声,那是金庸给他不出头安的一个冠冕堂皇的遮羞布,你看,不是我玄慈不出来,实在是我身上所系干系重大,我是为了大局啊。

假如他不是少林寺方丈呢?我看他能不能站出来也不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