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里的大理国后来是怎样灭亡的呢?

cll28121254


大理国段氏家族先世是西洱河畔的“白蛮”土著大姓。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统一了蒙巂、越析、浪穹、邆赕、施浪等西洱河地区诸部,建立南诏国。段氏家族在这一时期成为南诏王的臣属。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段氏家族的段敛魏领兵大破唐军于西洱河红山坡,因此被推崇为南诏开国元勋。段敛魏的六世孙段思平因武艺超群、才干出众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

天复二年(902年)南诏国的汉人权臣郑买嗣推翻南诏政权,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928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和赵善政杀死大长和国国君郑隆亶,赵善政自立为大天兴国皇帝。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立大义宁国。据说杨干贞之弟杨诏不知从那儿打听到段思平有帝王之相,本就对手握重权的段思平心存疑惧的杨干贞下令追杀段思平。段思平则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灭大义宁国,于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大理疆域全盛时期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囊括了今天的云南全境和四川西南部以及越南、老挝、缅甸北部一部分,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

大理自建国伊始就始终存在着权臣干政、王权式微的问题:由于段思平立国主要是借助高、董两家的力量,因此大理建国后高氏和董氏两大家族的权势得以迅速膨胀。1063年大理国内发生叛乱,身为一国之君的段思廉竟要请高氏的高智升出面平叛。叛乱平定后高智升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段思廉只好晋封高智升为鄯阐侯,赐给王室直辖领地白崖、茹甸两地。至此高氏的权势进一步膨胀,而王室的实力则更加削弱。1080年大理再度爆发杨义贞发动的政变,在这次政变中国君段廉义被杀,杨义贞自立为“广安皇帝”。高智升派儿子高升泰带兵讨逆并成功诛杀了杨义贞,拥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登基,而军政大权一概由高氏家族实际掌握。1081年高智升与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接着便拥立段正明继位。十三年后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王,改大理国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病逝后高氏家族鉴于云南诸部对自己专权的反对浪潮而还政于段氏: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被拥立为大理皇帝,但此后高氏仍执掌大理国柄,世称高国主。

1244年正在攻打南宋四川地区的蒙古大军因久攻不下而南下进攻大理,大理国君段祥兴派大将高禾出战,结果战死九河。不久之后蒙古窝阔台大汗辞世,蒙古大军退走。1253年9月蒙古蒙哥大汗为执行他南北两路夹击南宋的战略而命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再度领兵南征大理。这次蒙古军团兵分东、西、中三路: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当年10月渡过大渡河,抵达金沙江,随即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肛门,利用皮筏成功渡江到达丽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元跨革囊”的典故出处。到达丽江的蒙古大军迅速击败了当地守军并趁势向大理城遣使劝降,大理相国高泰祥主张坚决抵抗并杀了使者,这样一来大理和蒙古之间的战争就已无法避免了:12月忽必烈大军一路直下,长驱直入,进军龙首关,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地直逼大理城。随后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古西路军也渡江到丽江县塔城、巨甸、石鼓。东路军过金沙江到达楚雄、姚安。这样三路蒙古大军对大理城形成包围之势。在蒙古大军的重兵重围之下大理内部各部贵族之间的矛盾也暴露了出来:不满高氏专权的各部酋长纷纷出城投降。而高氏此时最担心的是段氏王族会趁乱收回国政。最终大理城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被蒙古军队攻陷。

大理国灭亡后身为国君的段兴智被蒙古人生擒活捉,蒙古人为怀柔当地部族仍让他返回故地世袭土官。整个蒙元一代段氏世袭云南地方土官职位,直到1381年七月征南将军傅友德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同副将蓝玉、沐英一同远征云南。至于高氏子孙有的被封为姚安、鹤庆等地方的土司,世代承袭30多代,直至改土归流。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大理国是白族人在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7年建立的政权,它的前身是唐代中期的南诏国,统制的范围包括云南全境和四川西南部,还有越南,老挝,缅甸北部一部分。


段氏在大理国统制了三百多年,传了22代王,到了13世纪中叶,终于迎来了灭亡其国的蒙古大军。

1253年9月,蒙哥大汗为执行他南北两路夹击南宋的战略,命忽必烈率军10万远征大理,分东中西三路大军挥师向南。从寒风黄沙的北国到气候湿热的彩云之南,遥遥征途,当时四川大部分还在南宋掌握中,大军绕道川西藏东,过草原,渡黄河,马踏六盘山,过大渡河,越金沙江,兵锋直指大理边境。

段氏在大理以佛儒治国,和周边国家交好,长年没有打仗,国家军队战斗力孬弱。大理国王段兴智派权臣高祥领兵抗敌,最后退守龙首关,蒙古三路大军会师龙首,集中兵力攻克龙首关,全歼大理国主力,包围大理国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

大理国上下都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如狼似虎的蒙古骑兵,蒙古兵进入大理打仗势若破竹,没有遭到像样的抵抗,忽必烈立于点苍山上指挥攻城,城破,蒙军蜂拥而入,段兴智,高祥潜逃,享国三百年的大理国亡国。


灭大理是忽必烈第一次率军远征,对于他来说此次讨伐大理是否成功,关系到忽必烈在蒙古政坛上的前途命运,能在贵族中树立威望,所以他势在必得。

这次战前就打算在大理施行怀柔政策,战后蒙军没有像以往那样遭到抵抗就屠城,忽必烈入城后安抚百姓,禁止滥杀。1254年,忽必烈命刘时中为行政官治理大理,留守兀良合,自己领部分人马班师回朝。

这年末,兀良合攻取昆明,大理全境归人蒙元版图,招降了大理末代国王段兴智,当时的蒙哥大汗受于其继续管理大理,并保留王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