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三家分晉是一件持續漫長的事件,並不是一件突然發生的政治事件,它從韓趙魏三家大夫消滅智伯瑤開始,前後歷史五十餘年的時間,韓趙魏以蠶食的方式一點一點把晉國瓜分。

在此之前,實際上智伯瑤是最有實力取代晉國公室的大夫,如果不是智伯瑤自己的問題,那麼後來就不會發生三家分晉的事情。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起初原本有六家公卿大夫,分別是:韓、趙、魏、智、範、中行。

這六家公卿大夫都擁有自己的武裝和領土,彼此之間經常發生流血事件。

後來範和中行氏兩家在爭鬥中沒落,而智氏一族一家獨大,成為晉國的實際掌權者。儘管如此,智伯瑤並不放心另外三家公卿大夫,因此想方設法要削弱他們的勢力,實際上智伯瑤這樣的做法並沒有錯。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但是智伯瑤的人品出現了問題,這是他失敗的一個原因;

他和另外三家公卿大夫聚會,智伯瑤竟然當眾侮辱戲耍韓康子,這為後來韓康子反叛智伯瑤提供了口實。不僅如此,隨著權力膨脹的還有他的傲慢,他自認為獨攬晉國大權,沒有誰可以反對他,反抗他。

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智國聞之,諫曰:“主不備,難必至矣!”智伯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資治通鑑》

傲慢和狂妄令智伯瑤失去了理智和正確的判斷力。

他的謀臣告誡他說:“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弗備,曰不敢興難,無乃不可乎!蜹、蟻、蜂、蠆,皆能害人,況君相乎”。但是智伯瑤並沒有聽從,權力已經矇蔽了他的雙眼。

智伯瑤為了削弱三家公卿大夫的實力,於是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跟他們索要土地。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晉國現在變得弱小了作為藉口,希望三家公卿大夫捐地以強國。但實際上三家都知道這不過是變相削藩而已。

智伯請地於韓康子……康子曰:“善。”使使者致萬家之邑於智伯,智伯悅。又求地於魏桓子……桓子曰:“善。”復與之萬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於趙襄子,襄子弗與——《資治通鑑》

其實最開始韓康子和魏桓子都不願意把土地讓出來,但是在謀臣的建議下,他們認為現在的智伯瑤“智伯好利而愎,不與,將伐我”,因此“吾與之地,智伯必驕。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

這就是所謂的“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簡單來說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韓康子和魏桓子都抓住由於智伯瑤的狂妄無理已經激起眾怒的弱點,暫且同意了智伯瑤的要求,然後靜待局勢的變化。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果不其然當智伯瑤向趙襄子索要土地的時候,被趙襄子一口回絕了。智伯瑤很生氣,立刻發兵攻打趙襄子,還要求韓康子和魏桓子一起出兵。實際上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局勢依然還是被智伯瑤掌控。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而趙襄子也逃到晉陽城裡躲了起來,智伯瑤一時半會兒攻打不下,就放水把晉陽給淹了,幷包圍起來。但問題就出現在了圍城期間,那就是韓、魏反水,為什麼這兩家會突然背叛呢?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那就是智伯瑤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他說: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

結果一語驚醒夢中人,韓康子和魏桓子都大吃一驚,因為“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也”,也就是說這兩個地方都是韓康子和魏桓子的封地。到時候智伯瑤消滅了趙襄子,那麼難道會放過他們兩家嗎?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如果到時候智伯瑤用消滅趙襄子的方式來消滅他們,那麼他們的下場不就像現在被大水圍困起來的趙襄子一樣嗎?

正是因為智伯瑤這句話點醒了兩家公卿大夫,於是決定先發制人,聯合趙襄子一起消滅智伯瑤。

而這時候的智伯瑤又犯了第二個錯誤,那就是狂妄自大,剛愎自用,不聽勸阻。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他的謀臣從韓康子和魏桓子的表現中察覺出不對勁,於是告訴智伯瑤這兩家公卿大夫要造反。但是智伯瑤不僅不相信,反而相當愚蠢的把這個謀臣的建議告訴給韓康子和魏桓子聽。足見這時候的智伯瑤已經狂妄到何種地步,認為這兩個人絕對不敢背叛自己。

這種盲目的自負最終卻害了他。

絺疵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資治通鑑》

倘若說智伯瑤只是因為謀臣的一家之言而選擇不相信,那麼他自身可以通過觀察去驗證這一點。但是智伯瑤非但沒有這麼做,反而不以為然,竟然還把謀臣的忠告洩露給敵人聽,這無疑讓韓康子和魏桓子更加堅定了造反的決心。

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智伯瑤是在試探自己,還是真的發現了什麼。

在這種猜測和不安之下,韓康子和魏桓子不僅不會有所收斂,反而會加快行動。實際上智伯瑤等於把這兩人已經推到了不得不反的尷尬處境,而且韓康子和魏桓子很清楚的知道,等智伯瑤消滅趙襄子以後,下一個就會輪到他們。

所以不管智伯瑤是真知道還是假知道,他們兩人都必須反,只有這樣才能換來一線生機。而智伯瑤此刻則正陷入極度自負和膨脹的狀態,認為韓康子和魏桓子斷然不敢反叛自己,因此也對兩人並不設防和有所戒心。

他的謀臣覺察到不對,預感到大禍臨頭,於是請求出使齊國避難去了。果然,韓康子和魏桓子開始私下和趙襄子密謀推翻智伯瑤。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先是趙襄子掘開了堤壩,以水淹智伯瑤,當智伯瑤的軍隊都忙於救水時,韓康子和魏桓子的軍隊突然發難,襲擊了智伯瑤的軍隊,並擊殺了智伯瑤。

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資治通鑑》

於是,一個晉國最強大的公卿世家,且最有可能取代晉國公室的大家族就這麼消逝了。

隨之崛起的則是韓趙魏三家公卿大夫,智氏的土地也被瓜分了,另外智伯瑤的頭骨還被懷恨在心的趙襄子製作成為了喝酒的飲器。隨著這三家大夫的崛起,晉國公室也逐漸被瓜分殆盡。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把韓虔﹑趙籍﹑魏斯封為了諸侯,這也是戰國時代來臨的標誌,而公元前376年,三家大夫把晉國徹底瓜分,曾經的春秋霸主晉國就此滅亡。

縱觀智伯瑤的失敗,主要就是因為他的狂妄自負、剛愎自用,倘若他能客觀評判謀臣的建議,並冷靜觀察,分析自己面臨的形勢,保持頭腦的清醒,那麼憑藉他的強大力量,又怎麼會出現這種失敗呢?

總結下來就是:做人一定要懂得接受建議,保持冷靜和理智,不然即便強如項羽,也最終只會落得個“豎子不足與謀”的評價。

在《資治通鑑》裡還有很多值得借鑑的歷史故事。它不僅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是理清歷史脈絡最權威、最方便的書。更是一部專門寫給後人獲借鑑的史書。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資治通鑑》是寫給皇帝看的教材,那麼年輕人有沒有必要讀《資治通鑑》呢?答案是,有必要。不論是從國家治理的宏觀角度還是從個人生存的微觀角度,我們遇到的問題和歷史上並無太大差別。

與《史記》不同,《資治通鑑》是史學家司馬光,專門寫給後人借鑑和應用的史書。

它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1300多年的國家民生興衰歷史,同時又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總結經驗。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所以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都出自於它。

《資治通鑑》如果理解透徹了,比不看史的人,就相當於多出來1300多年的生活經驗,如果生活工作中,因為利益關係,需要和這些庸人爭鋒相對,必然會有極大的優勢。

就算你看完什麼也沒學到,光是那種日月輪轉、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對提升氣質和大局觀也是大有裨益的。認真看完之後,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的基本氣質還是有的。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普通人看個一兩遍,在職場、商場、官場、情場等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場景,都更不容易走彎路,更容易取得更大成功。

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玩的套路,都能在資治通鑑裡,找得到對應案例。這些東西都是咱們老祖宗玩剩下的。

但不懂古文連故事情節都看不通暢,更別提理解人物意圖,領悟通鑑智慧了,鑑於這種情況,我推薦大家讀讀《資治通鑑白話版》,這本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書的內容也比較完整,而且都附有譯文,所以不必再因古文功底薄弱而煩惱了,讀起來也更加輕鬆易懂!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取其精華,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精裝禮盒版,鎏金封面,內容完整!一套分為10本,原價598,現在參團只要208,每本也就20塊,可以說很超值了。


“三家分晉”前最有實力的智家,為何被弱小的韓趙魏三家給滅了?

愛好歷史,家裡一定要備這樣一套書,沒事的事情翻一翻,就會發現看問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

大家可以點擊下方橫條即可參團,已經賣了1.2萬套了,庫存現在只有一千套,賣完就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