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巷戰是最難打的戰鬥?

蠍子萊萊愛喝酒


常德保衛戰打到一半的時候,由於第57師死戰不退,日寇傷亡急劇上升,主攻的第116師團長巖永旺有點抗不住了,跟頂頭上司橫山勇商量,能否給餘程萬的部隊留個口子突圍。第11軍司令官忽然想起來讀過中國兵法的“圍城必闕”,亦知巖永旺師團必有難言之隱,居然就同意了,這是侵華日軍攻城作戰中破天荒的記錄。



(喋血孤城劇照)

可惜餘程萬一點都不領情,只是安排幾百名重傷員從日軍故意賣出的破綻南門撤出,第57師將士繼續血拼不止,這下巖永旺無奈了,只能督師猛攻。其實鬼子是很怕打巷戰的,他們的裝備與訓練優勢很難得到發揮,又不能完全依靠火力覆蓋。

在此之前的城市保衛戰中,雖然許多國軍將領高喊巷戰到底,然而一旦城破後便即崩潰逃出,所以每當日軍陷城之日,戰鬥實際已經結束。不過在1943年10月的常德,黃埔一期的餘程萬是來真的了,因為他接到的命令是不許撤退,面對30000多攻城日軍,8000虎賁只能堅守到底。



常德城與後來的衡陽不同,城外沒有多少可供作為防禦支撐點的山地,大部分戰鬥是在城內進行,日軍突破城垣後雙方主要打的就是巷戰。戰前,第57師將所有木製房屋抽去板壁、所有磚牆全部鑿通,條條巷子串通,每個窗口和大小門都壘上沙包。即便是黑瀨平一大佐的133聯隊從北門蜂擁而入時,中國士兵還在朝麻袋裡裝土,加固街頭上的戰鬥工事。

第57師善守,早在1941年上高戰役時就得到印證,也是“虎賁”稱號的得因。面對衝進城的鬼子,他們沒有驚慌失措,反而冷靜的令人不寒而慄。中日兩軍隨即開始對每一個街口和每一棟房屋展開反覆爭奪,由於建築被完全打通沒有防禦死角,日軍只能以逐屋佔領的方式向前推進,傷亡激增。



(巖永旺劇照)

通常情況下,日軍戰場傷亡比例為傷三死一,個別情況下達到傷五死一,而在常德這個比例達到了一比一,足見巷戰之殘酷。日軍每推進幾十米就要倒下一批,根據第11軍老兵森金千秋在《常德:幻的重慶攻略》書中的記述,日軍在巷戰中每前進10米,付出的代價是平均死亡4個、負傷3個,第57師士兵在近戰對射中幾乎人人成為狙擊手,“抗日鐵軍”的訓練水平不是蓋的。

巖永旺見狀,下達了兩個命令,第一是命令炮兵聯隊將大口徑加農炮運進城來,直接轟擊拿不下來的建築;第二是下令火燒常德街市,不給57師官兵留下藏身之所,於是常德全城火光與殺聲四起。由於中方援軍推進遲緩,能夠給餘程萬助戰的只有中美混合航空團的轟炸機,但仗打到後來,雙方部隊已糾纏在一起,炸彈也不能投了。



日軍116師團的前鋒黑瀨聯隊突入城垣是1943年11月28日凌晨,該師團完全佔領常德是12月3日上午,亦即殘酷的巷戰整整打了五天,常德城已徹底是斷壁殘垣。由於制空權易手,佔領常德城的日軍遭到肆無忌憚的轟炸,因此大部隊未及掃蕩便撤了出來,由此300多57師官兵在廢墟中得以存活,成為蔣介石戰後扣押餘程萬的重要原因。

自然,第57師同樣傷亡巨大,餘程萬不得不把所有的運輸兵、擔架兵編入戰鬥部隊,300多名沒有炮彈的炮兵也成為了步兵,師部機關的軍官全部頂到一線,戰至最後,留下來的40多名警察和師部雜役也填了進去。虎賁師軍官傷亡已達到95%,重武器損失90%以上,而當橫山勇無恥地下令使用毒氣彈的時候,第57師的最後時刻來臨了。



1943年11月30日夜,餘程萬給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發去決別電:“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各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74軍萬歲!”

一寸山河一寸血,餘師長的電文壯懷激烈,這是8000虎賁最後的怒吼。



(餘程萬將軍)

為了給第57師留下點種子,在所有剩餘軍官的苦勸下,餘程萬率200多人於12月3日凌晨2時突圍,第169團上校團長柴新意則帶領殘兵繼續抵抗,柴團長在肉搏戰中英勇犧牲。

此戰日軍傷亡逾萬,戰死聯隊長兩名、大隊長四名以及大批戰鬥骨幹,第116師團一度失去戰鬥力,當“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要求已經撤退的第11軍重佔常德的命令下達時,司令官橫山勇居然抗命不遵,充分說明日軍確是傷亡慘重強弩之末。

1943年12月7日,餘程萬率領援軍新編第11師的一個團和幾十名57師部下,光復常德。

(戰後的常德)

喜歡研究抗日戰爭史的答友可以關注我,還有很多軍史文章可供閱讀和探討。


度度狼gg


巷戰,不但難打,還是戰爭中的絞肉機,傷亡率極高。所以,沒有什麼軍隊喜歡打巷戰的。

二戰中最著名的巷戰,就有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等。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德雙方在城市街道里打得天昏地黑。據前線給蘇聯紅軍統帥部的報告稱,在斯大林格勒,蘇軍的一個士兵生存不會超過一天,團長不會超過五天!這場戰役,雙方投入總兵力達350多萬人,總傷亡超過190萬人。也正是這場戰役,讓德國的MP40與蘇聯的波波莎這兩款特別適合街道作戰的衝鋒槍名揚天下。

美軍不喜歡打巷戰,是因為吃過大虧的。1968年北越發動的春節攻勢中,佔領了南方城市順化,6000多名美海軍陸戰隊反包圍這座城市。當時美軍很樂觀,並不認為這是一場激烈的戰鬥,反倒認為是一個殲滅北越軍隊的好時機。

(順化巷戰中驚恐萬狀的美軍傷兵)

在二戰中,美軍因為沒有參加攻打柏林之戰,還不知道巷戰的厲害。所以,一輪炮火之後就開始了進攻,但遭到了北越軍隊的頑強抵抗,雙方激戰了7天7夜。這7天7夜後來被侵越美軍形容為越戰中最為恐怖的7天7夜。據美軍統計,此戰美軍戰死200多人,1000多人受傷;南越陸軍戰死400多人,2000多人受傷;北越方面戰死5000多人。整個城市80%的面積化為廢墟,11萬平民無家可歸。自此,美軍患上的巷戰恐懼症。

(順化戰鬥中,躲在坦克後面避彈的美國士兵)

1993年在非洲索馬里,美軍再一次在巷戰中遭到了慘痛的教訓。1993年10月3日,號稱美軍精銳的“三角洲”特種部隊在一次行動中,竟在索馬里的摩加迪沙複雜的街道里,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結果兩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數輛卡車和“悍馬”車被擊毀。美軍死19人,被俘1人,傷70餘人。事後,美軍遺留下的士兵屍體,還被百般侮辱,大大刺激了美國人的神經。這次行動的失敗,直接導致美軍結束了在索馬里的所有行動。

(被百般侮辱的美軍士兵屍體)

不過,很有諷刺意味的是,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美軍在中東的多次戰爭,竟然大部分是以巷戰的形式出現的。特別是在伊拉克,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小鎮甚至每一個小村莊,都是巷戰的戰場,美軍時常面臨著狙擊手的射擊,或路邊炸彈的襲擊……美軍在伊拉克陣亡的士兵,有一半是在這樣的襲擊下喪生的。不知是不是應了那句俗話:怕什麼就來什麼……


50後男人


沒有親身經歷過巷戰的人很難理解它的難與危險!我在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親歷過不同程度的巷戰,談談現場的感受吧!

1、美國軍隊是當今世界技術最先進,組織與指揮能力最強,作戰經驗最豐富的軍隊,這點應該大家沒有疑議。然而,在阿富汗戰場上,尤其是在村落作戰的時候,美軍面對著只裝備有輕武器的塔利班武裝並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優勢。比如說2010年8月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阿根達布地區的清剿戰中,我嵌入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報道戰事。在其中一個村落作戰時,當地的塔利班大約有10多人,而美軍一個連與其爭奪一座有27幢建築的村落。強大的美軍空中有武裝直升機和偵察直升機隨時增援,本土的B-52戰略轟炸機也可以隨叫隨到,無人機裝備到排級單位。然而,塔利班武裝就靠對當地村莊的熟悉,遍及全村的地道網,葡萄園與石榴園夏季極茂盛的有利地形與美軍展開游擊戰。結果我在那裡的一個月時間裡,雖然雙方每天交戰,但美軍消滅的塔利班人員坦率地說只有個把人!直至坎大哈軍事行動結束,也沒有實現對那個村莊的佔領。

2、在利比亞蘇爾特,也就是卡扎菲老家的最後戰鬥中。眼見著交戰雙方在林立的居民樓群裡作戰,每一條街區,每一幢居民樓,每個房間都可以成為戰場。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我的同事數過傷亡率--平均每分鐘有11人被送到戰地醫院急救,但多數都死亡!在石油城的戰鬥中,雙方還算顧慮石油設施的安全,所以只用輕武器交火,雙方因此數天時間裡在車間,工廠和機器之間一寸一寸地展開爭奪,同樣是造成大量的人員死傷。而一些重武器甚至隱藏在菜市場內,試圖用反坦克武器或者其它手段消滅它們就非常不容易。

3、在敘利亞阿勒頗參加過自由軍與政府軍戰鬥的報道。最大的感受是,一條街的兩頭就是交戰雙方,為這條街雙方的戰鬥持續數年之長,而每幢房頂都成為狙擊陣地。我曾經上到一處房頂的陣地觀察,只見自由軍砸開其中一個頂層住宅,在臨街區的牆上掏一個洞,然後通過這個觀察射擊孔封鎖整個街區。與我同行的一名日本女記者就倒在狙擊手槍下,並且根本不知道是哪方狙擊手的“傑作”。由於城市巷戰之難,所以敘利亞戰爭幾乎是夷平整座城市,將城區打得如同月球表面一般很常見。


邱永崢


這個問題,咱不說歷史就說現實,以現在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為例,看看美軍的巷戰能力如何。

先說結論吧:美軍的巷戰能力連英軍都不如。這不是我打胡亂說,而是美軍自己承認的。不信,大家可以去看一本書——《美軍中的鳳凰:隗靜伊戰隨軍日記》,作者隗靜是前鳳凰衛視記者。她在伊拉克採訪美軍軍官時,對方自己說的。

咱們再來看個典型戰例——2004年的費盧傑之戰。

先得弄明白費盧傑在哪兒——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西約70公里處,是反美武裝的重要據點,被稱為“抵抗之城”。俗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離首都這麼近的地方居然有“反賊窩點”,美軍豈能容忍。於是,“費盧傑之戰”開打了。

費盧傑之戰有兩次,第一次發生在2004年4月,美軍本來進展很順利,最後卻功敗垂成。為啥?當時美軍依靠強大的武力,對費盧傑不加區分(軍民目標)進行報復性轟炸,迅速佔領了費盧傑四分之一的地方,但很快遭到國際輿論嚴厲譴責,不得不退出來。

美軍不甘心,7個月後的2004年11月,又開始了第二次費盧傑之戰,一定要拔除這個“反賊我點“。戰役的過程就不細說了,拎幾個要害點說說:

第一,從數字看戰果。戰前實力,美伊聯軍和對手兵力對比為6:1,六個人打一個,在單兵素質和武器裝備碾壓對手的情況下,美軍兵力還是對方6倍之多!這是典型的“牛刀殺雞“!戰後傷亡比例,美伊聯軍和對方為3:1,也就是說,消滅一個敵人,美伊聯軍要付出3個人傷亡的代價。所以,美軍儘管最後佔領了費盧傑,其實沒什麼牛好吹的。

第二,美軍的傷亡主要出現在什麼地方呢?在進入一棟建築清剿敵人時。此時,由於敵我混雜在一起,空中轟炸優勢不能再用。而且,建築物內視線受阻,美軍的很多高技術武器難以施展,很大程度上只能把自己降低到一支原始部隊的水平,與對方PK。這種打法,讓美軍很不習慣。

第三,美軍部分採取了“軍民混殺模式”,這一點鮮為人知。第二次費盧傑之戰,美軍充分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戰前就呼籲費盧傑的老百姓搬走,否則打起仗來炮彈不長眼,後果自負云云。這一招很奏效,大約7城居民外遷。但請注意,還是有3城的居民留了下來,算下來大概有10萬人。那麼,如果敵人混雜在這10萬人中,美軍怎麼對付呢?來看一組數據:戰前,費盧傑的建築有5萬所,戰後,完全被毀的有7千到1萬所,損壞嚴重的建築大約2.8萬所,而抵抗分子才2000多人。換句話說,就算這2000多人每個人佔領一所建築,最多隻能佔領2000所建築,那被毀壞的3萬多所建築是根本沒有抵抗分子的,美軍為何還要炸燬?這說明,美軍對這些建築是否有抵抗分子沒有經過認真甄別,為了省事和安全乾脆炸了了事。這就意味著,裡面的平民被活埋了。當然了,由於美軍的輿論戰很成功,所以這一點不為公眾所知。

第四,美軍使用了違禁武器。所謂違禁武器,就是聯合國規定禁止使用的武器,包括白磷彈、芥子氣、神經毒氣等。美軍對頭疼的敵人一般會使用這類武器,就像當年對日本扔原子彈一樣。儘管很多人認為那是日本人活該(誰叫你死扛不投降,之前還犯下種種滔天罪行),但也得承認美軍確實勝之不武。我敢說,如果美軍不靠原子彈而是硬攻上日本本島,也會遭遇殘酷的巷戰。

儘管美軍在費盧傑的巷戰中獲勝,但打贏的含金量實在不高,何況美軍在以往的巷戰中表現一向不咋樣(如朝鮮戰爭中的漢城、越南戰爭中的順化、以及1993年索馬里的摩加迪沙)。這其實不是美軍的問題,而是所有軍隊的難題,強大如二戰中的德軍,一樣在巷戰中無可奈何。後來俄軍在格羅茲尼也打得很不順利,創造了巷戰失敗的典型戰例。因此,現在的美軍往往把巷戰作為最後一個選項,逼不得已才會去打巷戰。


腦洞大開的歷史


很簡單,巷戰拼得更多的是軍人的戰鬥意志,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所有的武器優勢、軍隊數量優勢都會全面受到限制,因此顯得十分殘酷。

舉例說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的單兵素質算是比較一流的了,中國國民黨軍的單兵素質差也是出了名的,但是這兩支軍隊在巷戰戰場上遭遇,日軍往往一籌莫展。

1938年3月,臺兒莊之戰開始,日軍第五師團面對的是半年前在華北戰場被他們打得丟盔棄甲、一潰千里的中國軍隊西北軍第2集團軍。而佈防在臺兒莊的僅僅只有該集團軍的1個師——第31師,與日軍相比,兵力數量有1:2的劣勢,武器裝備更是天壤之別。

日軍從3月24日開始,至25日就拿下臺兒莊外圍全部據點,並且突入臺兒莊城內。但是,日軍的噩夢卻從此開始。日軍首先從北門突入,200多名日軍士兵衝入城內,守在這裡的第31師186團奮力反擊,以傷亡400餘人的代價將日軍炸開的缺酒堵住,但還是有一部分日軍突入城內的一座城隍廟。中國軍隊將廟四周的野草點燃,將廟內的日軍全部燒死。

隨後,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以坦克為先導再次發起攻擊。中國軍隊沒有飛機坦克,輕重火炮加起來只有十幾門,完全靠血肉之軀與之殊死搏殺。城牆已經無法固守,31師只好退入莊內。即便如此,莊內也沒有多少可以利用的高大建築物,僅有一些用石塊築成的民居。日軍突入城內後,在逐屋逐街的巷戰中,面對31師的誓死抵抗,很難擴大戰果。在臺兒莊狹小的地域內,雙方都無法投入更大的兵力,短兵相接的作戰方式令日軍的火力優勢難以發揮。而中國軍隊完全憑藉堅強的意志與日軍寸土必爭、殊死搏殺。

至26日傍晚,臺兒莊東面被日軍佔領。

但是31師本著寸土必爭的原則於當晚組織4個營的兵力發起反擊,經過一夜激戰僅僅收復3個民居院落。

27日凌晨,日軍開始攻擊西門,防守在這裡的181團3營傷亡殆盡,剩下的部隊退守街區縱深,節節抗擊。當天下午1時,日軍10餘輛坦克從西門突入,遭到中國軍隊炮兵的射擊,猝不及防的日軍坦克當場被擊毀6輛。看到起火燃燒的日軍坦克,中國軍隊不禁歡呼雀躍,乘勢發起反擊,一舉將日軍趕出了西門。

28日午夜,趁著日軍攻勢暫時停止的間歇,31師再次發起反擊,重點還是日軍佔據的莊內西北角城隍廟和碉樓。日軍佔據制高點,從28日午夜至30日凌晨,31師基本上集中了全師可戰之兵和火力,日軍也集中兵力全力突擊,巷戰達到了空前的白熱化。

29日清晨,31師接到集團軍和戰區總部下達的“不要指望增援,必須堅持下去,後退者格殺勿論”的命令,師長池峰城隨即表態:“臺兒莊是吾人光榮所在,亦為吾人之墳墓”。與此同時,日軍第5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也向所屬部隊下達了“應以主力迅速擊敗臺兒莊之敵”的命令。臺兒莊之戰再次激烈!

雙方廝殺的重點還是在西北角,186團團長王冠五組織了一支由72名手持短槍和大刀的敢死隊偷襲威脅整個西城的日軍制高點——文昌閣。以14人犧牲的代價全殲了文昌閣的日軍,大部分日軍都是被敢死隊的大刀砍死的。

31日清晨,得到增援的日軍再次發起進攻,其猛烈程度前所未有,單是火力準備就超過兩個小時。隨後,大批日軍從四面八方紛湧而入,31師各部仍舊死戰不退。戰至傍晚,整個莊內幾乎每一條街道都在廝殺,日軍使用火焰噴射器挨個掃清中國軍隊設置的障礙物,單是守軍官兵從一處被焚燬的障礙物退到另一處,然後繼續同日軍激戰。至午夜時分,整個臺兒莊都在燃燒,如同一個巨大的火堆。

或許是雙方都已經筋疲力盡,在4月1日這一天,雙方都沒有發動攻勢。4月2日凌晨,第2集團軍總部組織兩個營的兵力從莊外突襲莊內東北角的日軍,日軍被莊外的突襲打了個措手不及,戰至凌晨四時,兩個營的中國軍隊成功殲滅了東北角日軍,繼續向莊內發展。驚慌失措的日軍紛紛躲進民房的碉樓中,中國軍隊則逐屋搜索,一步步將日軍壓縮至城西一角。天亮後,兩個營的中國軍隊與31師取得聯絡。但是此時的第31師也已經傷亡殆盡,短短不到10天的時間,萬餘人的步兵師打得只剩下1300餘人還有戰鬥力,仍然據守著莊內1/3的地方。而第2集團軍所屬各部在臺兒莊外圍與日軍激戰,損失慘重,根本不可能給臺兒莊有任何增援。但是臺兒莊依然需要死守,對此,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於3日進入臺兒莊,親自指揮戰鬥。

而在此時,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嚴令之下,各路中國軍隊迅速向日軍四周聚攏而來。苦戰多日的日軍第5師團終於招架不住,丟棄大部分武器裝備和傷病員,奪路而逃,臺兒莊之戰以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取得輝煌勝利。


大將軍威武K


為何美軍說巷戰最難打?

其實就一個原因,因為美國人覺得生命誠可貴,炮彈隨便廢。

美國是個神奇的國家,他們之所以覺得巷戰很難打,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美軍根本沒有打過像樣的巷戰。

美軍從二戰時的巷戰就沒有像樣的規模,到越南阿富汗時期,就更甭提了。他們沒有接受過斯大林格勒戰役和柏林攻堅戰的洗禮,沒有用生命堆砌出來的寶貴經驗,所以他們的巷戰水平,一直不高。

相對像樣一些的巷戰,也不過是在作為普通城市馬尼拉和順化打的兩次戰役。越南順化戰役中,美軍傷亡不到200人。而斯大林格勒一次雙方死傷將近200萬。

馬尼拉和順化的城防相對於斯大林格勒和柏林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但這兩場戰役確實是美軍最拿得出手的巷戰,不要說在世界戰史,即便在中國也拿不出手。

美軍的軍事實力一直是強悍的,相對來說,士兵對武器的依賴度會更高。這也就是現在為何各個國家都努力鑽研信息作戰的原因,人越來越貴,如果能考少一些人員傷亡就或許勝利,何樂而不為呢?美軍當時就是這個想法。所以美軍在戰爭中,彈藥的消耗是任何國家都不能比的,畢竟人家有錢。

中國的戰爭,是用血肉堆出來的勝利,而美軍的戰爭,是靠錢堆出來的勝利。這個說法雖然不太嚴謹,但是可以從側面瞭解到美軍的價值觀。簡而言之說,美國人在二戰後的戰爭中很少有如中國一樣敢死敢拼的勁頭,當然,這種勁頭指的是肉搏進展。

缺少這種勁頭的原因很多,但絕不是膽小怕死那麼簡單。美國人走資本主義較早,人均文化程度要高一些,在他們眼中,戰爭沒有絕對的正義,受苦受難的總是底層百姓,而他們只是一顆棋子,是作為士兵不得不遵守命令的約束。

所以在很多美國軍人眼中,雖然犧牲很光榮,但這種犧牲跟保家衛國不同,不會體現自身的價值。故而,無論越戰還是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每次都是以火力壓制為主,期望以錢去打贏整場戰爭。

美軍正經規模的巷戰沒打過,但是類似巷戰的戰役也有過實例,比如硫磺島戰役。

硫磺島是島嶼戰役,環境因素的複雜程度與巷戰相當,但是就在這場戰役中,美軍失去了武器優勢,空軍轟炸並沒有起到顯著作用,只能短兵相接打近戰,結果被日軍打的不輕,成了美軍的絞肉機。雖然日本人上網也很高,但就美軍戰鬥歷史來說,算是傷亡率非常高的一場了。

美軍打巷戰的一貫套路就是能繞就繞,繞不開就圍,圍了之後讓空軍轟炸,轟炸完之後再由坦克碾壓,這樣一來要塞守軍多少已經被折磨的夠嗆。。

總結來說一句就是,能用錢解決的事情,絕不送命,所以巷戰也就成了美軍無法言說的痛。


梁宇航


巷戰對於軍人來說簡直就是噩夢一般,因為你無論是強還是弱,無論是打贏還是打輸,雙方的傷亡都會很慘重,輸家打輸,但是贏的一方也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大家在小的時候應該都看過地道戰吧,地道戰中守衛一方隱蔽性好,而且總是神出鬼沒,這種時候就是炮彈都沒用,因為敵我雙方都在裡面,不知道該打哪裡。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都是經典的巷戰,比如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軍和德軍在巷戰裡面犧牲了無數的士兵。那麼為什麼要說巷戰是最難打的戰鬥呢?首先第一點,巷戰的地形是非常複雜的,一般來說進攻的一方不瞭解裡面的地形,貿然的進去肯定會吃大虧,因為你不知道哪個角落裡就會有一把槍指著你。

對於守軍來說,巷戰簡直是太完美了,因為一切東西都是可以利用的,城內的每一個設施都可以利用,這些對於守軍來說都是優勢,指揮官會合理的利用每一個地方,守軍可以打一槍立馬就換地方,進攻的一方他是不敢貿然去追的,因為這一路上會有多少敵人,他可不知道。

有人可能要說了,攻擊的一方可以將坦克等車輛開進城裡,實際上這些坦克裝甲車在有些巷子裡可是沒法使用的,很多重型武器都沒有用。值得一提的是守方還可以用一些地雷等物,埋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地雷對於進攻方來說也是個不小的麻煩。

如果雙方打到白熱化的時候,城市裡面甚至分不清哪些是敵人,哪些是自己人,假如說敵人混在老百姓中,稍微不注意就會被偷襲。巷戰對於士兵的經驗和心理都是非常大的考驗,雖說巷戰對於守軍來說更有優勢,但實際上巷戰打到最後,雙方的傷亡都是很慘重的,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放眼全球,最擅長巷戰的便是美軍。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油畫《佔領國會大廈》,凡是知道“柏林戰役”的人都清楚這次戰役的血腥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會戰”!蘇/德雙方傷亡之慘重,達到了每平方公里幾乎上萬人的傷亡代價,也正是預見了“柏林戰役”的極端殘酷性,“歐洲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才將佔領德國首都的榮耀讓給了蘇軍。

那麼,包括:斯大林格勒、柏林…這樣的城市巷戰為啥艱苦而殘酷?


斯大林格勒的瓦礫堆當中的戰鬥。

城市攻防戰(巷戰)之所以難打的第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城市有大量的建築並且是大街小巷密集!戰爭期間並不是說將建築物摧毀了就能將敵人殲滅,因為樓塌了建築垃圾還在,客觀上這些殘垣斷壁反而成了交戰雙方的隱蔽場所和堅固工事!建築垃圾也是由水泥磚塊構成,一般子彈打在上面也無濟於事!而且雙方的狙擊手隱藏在這裡,說不定從那個方向就打過來一槍,連死都死都不清不楚…所以,只要是敵人的有生力量還在即便是將建築物夷為平地戰鬥扔在繼續。
第二,重火器、重裝備在城市的狹窄街區發揮的作用有限


,在單兵反裝甲武器幾乎是一個班排級小隊就有多具的情況下,坦克這樣的進攻武器被擊毀概率大大的增加,而飛機、武裝直升機在城市上空盤旋視野受限制,對地面情況觀察不清,近距離膠著戰也不敢貿然發起攻擊!所以,城市戰中即便有優勢裝備的一方大部分時間也只能使用步槍、輕機槍、手榴彈一類的武器與敵爭奪,這樣就拉進了雙方武器裝備的差距,要憑藉戰鬥意志去搏殺。車臣戰爭中被反叛武裝擊毀的俄軍坦克。

城市戰當中被圍困的一方只是城市外被包圍,城區內並沒有被包圍,雙方都可以派出小股部隊利用城市地下管網或者綿延小巷滲透到對方的後方發起攻擊,遇到比己方兵力少的對方部隊可以打一個“小小的殲滅仗”…這種零敲碎打的戰術防不勝防,對於這樣的襲擾即便是進行反擊對方也損失不大。


總之,城市戰或者是巷戰難以短時間解決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三個:敵情不明、建築物阻礙、重武器發揮效能有限。

這三個因素任何國家的軍隊都頭大!進攻的一方需要投入對於防守方3~4倍的兵力才能將整座城市完全包圍,不使城內得到支援;逐街、逐樓、逐戶的爭奪只能靠手裡的輕武器去搏殺,別指望坦克或者其它重火力支援!因為它們也可能自身難保…。

所以,城市戰爭奪的困難不是我們在電影裡就能瞭解的。


皇家橡樹1972


你看過地道戰就明白了,隱蔽性非常好,目標神出鬼沒,厚重隱體多,使一些炮弾失去威力,用少量的遊擊分隊,可以使進攻部隊損失慘重。敵暗我明。

以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為例,巷戰中美軍與伊軍游擊隊進行了正面開戰,首先使用了穿甲彈,然而穿甲弾效果並不明顯,只在牆上打了個窟窿,殺傷力己被厚重的牆面抵擋了大部分。



後來使用了一種霰彈,這種霰彈中包袌著1000多顆鎢鋼珠,先把霰彈打進牆體後再引爆,威力相當不錯,炮彈爆炸後這些鋼珠,以每秒1410米速度全面爆發,使隱體內的士兵傷亡慘重,有的打成了馬蜂窩。


這就是美軍打伊拉克費盧傑,在這次巷戰中,美軍武器先進,兵員達到1萬多名,伊軍3000多名。滅伊軍1500名,但美軍也傷亡600多名士兵,所以說不管武器多先進,巷戰不好打。

關注我。 歡迎評論 點贊 後續更多分享!



牛頭馬面兩鬼


圖注:1995年格羅茲尼之戰中的俄軍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巷戰絕對是最難打的戰鬥,這個說法一點也不錯。曾經有人問一個參加過激烈巷戰的老兵,巷戰是什麼樣子的?老兵只回答了四個字:“一片混亂!”


我們來看一下巷戰的環境吧,巷戰顧名思義,就是在城市環境中進行的戰鬥。戰爭中的城市不僅高樓林立,而且遍地廢墟,視野受阻,而且不便於運動,這有利於防守方。防守一方往往能夠利用高低錯落的建築物佈置兵力和火力,在熟悉的街道中安放爆炸物,規劃最佳的反擊和撤退路線。

圖注:巷戰的環境錯綜複雜,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擁有優勢兵力的進攻方來說,城市環境是他們最不願意遇到的,因為在巷戰中幾乎無法發揮重型武器的作用,火炮和飛機很難發揮作用,坦克在狹窄的街道中也容易受到對方反坦克武器的近距離攻擊。在狹小的空間裡優勢兵力無法展開和發揮作用,有的時候甚至成為極佳的目標,遭到伏擊。

圖注:再強大的裝甲部隊也無法在巷戰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在街道上遭遇德軍伏擊的加拿大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防禦方的優勢在巷戰中是相對的,因為巷戰的戰鬥往往在近距離爆發,雙反的戰線犬牙交錯,一座建築物往往會易手多次。巷戰對於士兵經驗和心理都是極大的考驗,畢竟經常與敵人狹路相逢,甚至會爆發血腥的肉搏戰。

圖注:二戰中在城市中防禦的蘇軍士兵,圖片來自網路


正是由於巷戰的特殊性,其非常難打,而且傷亡率非常高,可以說是最血腥的戰鬥。除了雙方軍隊的傷亡,巷戰還會造成城市居民的傷亡,這種傷亡是非常慘重的。

圖注:在柏林巷戰中戰死的德國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在格羅茲尼巷戰中戰死的俄軍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在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慘烈巷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此戰是二戰東線的轉折點。德軍精銳的第六集團軍被拖入了巷戰的泥潭,與蘇軍在城市中反覆爭奪,後來被反擊的蘇軍包圍吃掉;柏林戰役,擁有絕對優勢的蘇軍佔領第三帝國首都之戰,蘇軍損失超過50萬人。在激烈巷戰中殺紅了眼的蘇軍經常是將重型火炮拉上前線直接瞄準射擊,就算是誤傷友軍也不在乎;格羅茲尼之戰,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蘇軍進攻車臣首都格羅茲尼,裝甲部隊突入城市之中,由於沒有步兵掩護,結果一個營在恐怖分子的圍攻下幾乎全軍覆滅。血腥巷戰的例子不勝枚舉,殘酷的戰鬥中誰也佔不到便宜。

圖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進攻的蘇軍,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在街道上前進的德軍,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柏林戰役中,蘇軍的SU-76自行火炮正在向建築物內的德軍射擊,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柏林戰役中蘇軍將炮兵陣地架設在市區內,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格羅茲尼戰役中被擊毀的俄軍坦克和裝甲車,圖片來自網絡


巷戰難打,但是在城市化不斷髮展的背景之下,已經成為最常見的戰鬥模式,所以各國都在探索巷戰戰術。今天最擅長巷戰的還要算是美軍了,伊拉克戰爭中的費盧傑之戰便是代表。在費盧傑之戰中,美軍採用了許多新技術和新戰術,比如使用衛星、無人機、電子技術偵測對方的位置和行蹤,使用制導武器進行定點清除,利用機器人尋找對方的狙擊手,給坦克加裝各種設備和防禦手段提高生存力,步兵與坦克合理搭配進行清除作戰等等。最終美軍以很小的代價佔領了費盧傑,清除了反美武裝,造成的居民傷亡也並不多。

圖注:作戰之前進行周密計劃的美軍,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城市作戰中的美軍狙擊小組,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M1主戰坦克最新型號M1A2SEP就是為巷戰設計的,圖片來自網絡


今天,激烈的巷戰依然在進行著,比如敘利亞戰場,這些戰鬥為各國提供了現實的例子,攻防雙方在戰鬥中使用了戰術和技術為各國的巷戰戰術和研究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圖注:敘利亞巷戰中的T-72坦克,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