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無比沉痛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很多人卻哭著讀完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從這個定義性的說明來看,詩歌最重要的特點便是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所以詩言志,更能傳情。在詩歌裡,有關於愛情的悲喜,“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唐詩中無比沉痛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很多人卻哭著讀完

也有關於親情、友情的感動,“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總之,即便相隔千年,詩歌裡的豐富思想感情也依然會讓人笑、讓人哭,這就是詩歌永恆的魅力。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隴西行》,便是唐詩中很催淚的一首詩。雖然它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細讀後卻能讓人哭著讀完。

唐詩中無比沉痛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很多人卻哭著讀完

《隴西行》是唐代詩人陳陶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隴西行》原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舊題,內容主要寫邊塞戰爭。陳陶這首詩所寫的就是漢代李陵伐匈奴而全軍覆沒的史實,進而反映出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普通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因為陳陶用意工妙,所以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格外沉痛,讀來催人淚下。那麼陳陶究竟是如何表達戰爭所帶來的痛苦和災難的呢?

唐詩中無比沉痛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很多人卻哭著讀完

《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即漢軍誓死橫掃匈奴奮不顧身,結果卻是五千精銳之師戰死在了胡地。據《載酒園詩話又編》記載:“陳陶《隴西行》必為李陵事而作。漢武欲使匈奴兵毋得專向貳師,故令陵旁撓之。一念之動,殺五千人”。也就是發生在天漢二年(前99年)的浚稽山之戰。

唐詩中無比沉痛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很多人卻哭著讀完

所謂浚稽山之戰,指的是李陵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終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的史實。那麼陳陶為什麼要在這首詩中提到浚稽山之戰呢?一方面是為了說明戰爭的殘酷,僅當年漢軍一戰就死了五千精銳,那麼自漢到唐的數百年時間裡,其死亡人數就可想而知了。此舉也對下文的沉痛情緒起到了渲染的作用。

另一方面,“誓掃”、“不顧”,也表現出了漢軍,包括唐軍將士為了保衛國家而忠勇敢戰的氣概和獻身精神。這類內容也多在唐代邊塞詩中出現,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但結合下文來看,陳陶這裡最主要的還是為了表現出戰爭激烈和殘酷的事實。也只有這樣,下文中的“河邊骨”和“春閨夢”才將戰爭所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描繪的淋漓盡致。

唐詩中無比沉痛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很多人卻哭著讀完

然後,我們便來看詩的後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它的意思是說,徵人早已經變成了無定河邊的枯骨,妻子卻還在夢境之中盼望他早日歸來。很顯然,詩人在這裡沒有直接去寫戰爭帶來的痛苦和災難,也沒有直接去寫家中妻子的悲傷情緒,而是用意工妙,把“河邊骨”和“春閨夢”聯繫了起來。即家中妻子不知自己丈夫已經戰死,還在苦苦等待。

唐詩中無比沉痛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很多人卻哭著讀完

這種不知痛苦和災難已經降臨到自己身上,反而還有著美好的期待,無疑是真正的不幸,它具有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正如《雪濤小書》所說:晚唐詩云“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悲慘之甚,令人一字一淚,幾不能讀。“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裡人”兩兩對比,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枯骨,一邊是期待,藝術效果越強烈,沉痛意味就越濃郁。

綜觀陳陶的這首詩,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甚至是古代歷史,長期的邊塞戰爭給普通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也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總的來說,它可謂是唐詩中很催淚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4句,但理解後卻哭著讀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