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託人給崇禎捎了3句話,崇禎只要聽進1句,明朝就不會亡

大明帝國經過二三百年的發展,終於在明朝末年漏洞百出,奸臣當道,東林黨遍佈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大明江山千瘡百孔,於是農民領袖李自成揭竿而起,這是內憂。遼東的女真族在優秀首領努爾哈赤的帶領下迅速壯大,並且公開和大明皇帝叫板,這是外患。

李自成託人給崇禎捎了3句話,崇禎只要聽進1句,明朝就不會亡

而明朝的崇禎皇帝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國內無將可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苦苦支撐著大明江山。熟不熟悉,這場景像不像歷史上的三國時期?三國演義最後的贏家正是利用了聯合一方制衡另一家的借刀殺人的手段,結束了中國多年諸侯割據的時代。但是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沒有這個眼光和想打,而是一門心思打了這個打那個。

李自成託人給崇禎捎了3句話,崇禎只要聽進1句,明朝就不會亡

按說飽讀詩書的崇禎皇帝,完全可以效仿三國時期的曹操,搞個聯合,比如拉攏李自成,許以國土賜予金銀,搞個統一戰線,一直對外,先解決了女真族努爾哈赤再說。可惜不止崇禎不懂這個道理,其他兩方也不懂,於是闖王李自成、努爾哈赤和大明崇禎三股最強的勢力都在彼此消耗,苦苦角逐,爭取最後的勝利。

李自成託人給崇禎捎了3句話,崇禎只要聽進1句,明朝就不會亡

歷史證明,首先敗下陣來的是大明王朝,崇禎皇帝在闖王李自成和皇太極努爾哈赤的東西夾擊之下,疲於應付,最終被李自成先行圍困在京城裡邊,萬念俱灰的崇禎皇帝沒有等來李自成強攻京城大門,卻收到了李自成託已經投降的太監給他捎來的三句話:

  1. 封我為王,我不給朝廷納貢,我的王國我做主。
  2. 給我100萬兩白銀作為軍費。
  3. 滿足上述兩條,我立馬撤軍,並且北上幫助皇帝滅掉皇太極努爾哈赤。


李自成託人給崇禎捎了3句話,崇禎只要聽進1句,明朝就不會亡

聽到李自成提的這些條件,崇禎皇帝大喜過望,燃眉之急只需100萬兩白銀就可以搞定,還有附加值聯手攻打皇太極,真是天大的好事。但是冷靜後的崇禎皇帝又展現出了自己最大的弱點——猶豫。他想不通闖王眼看就能入主皇宮卻甘心和自己聯手的真實意圖,所以他揣測這是李自成的陰謀。

李自成託人給崇禎捎了3句話,崇禎只要聽進1句,明朝就不會亡

正在他左思右想,權衡利弊的時候,李自成等的不耐煩了,第二天他就下了攻城令,不堪一擊的大明守軍很快就被擊退,崇禎皇帝絕望之際在梅山自縊而亡,大明朝正式滅亡。試想,本來已經山窮水盡沒有一絲談判資本的崇禎皇帝真的答應了闖王李自成的請求,會不會增加一絲轉機?大明王朝的歷史會不會就此重寫?

李自成託人給崇禎捎了3句話,崇禎只要聽進1句,明朝就不會亡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不能假設,唯有多讀書、讀好書、讀史書,才能借鑑歷史,學習歷史,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