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民好醫生跟診記|吳巍巍

2019人民好醫生跟診記|吳巍巍

2019人民好醫生跟診記|吳巍巍

人民好醫生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臨床醫學博士,導師是著名外科專家趙玉沛院士,畢業後任職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師從我國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劉昌偉教授從事血管外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研究,33歲晉升副主任醫師,成為當時協和最年輕的副高職稱醫生。在這些光環下,吳巍巍足以在北京協和醫院這所綜合實力全國排名第一的醫院裡,一路平坦地成為名院名醫。

但在36歲那年,吳巍巍做出了人生的一大選擇,接受人才引進,成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首位科主任,親手創辦起京北地區最大的血管外科之一。

雖然離開了培養他的熱土,但在新的崗位上,吳巍巍依舊牢記導師趙玉沛院士教誨:關愛,是醫生給病人開出的第一張處方。

血管外科 / 吳巍巍

紮根京北,不斷成長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目前開展了頭頸部血管、胸腹部血管、四肢血管等多部位血管疾病的開放手術和微創介入治療。科室在吳巍巍的帶領下,規模與診療水平不斷增長,為越來越多的患者減輕了病痛。

在記者跟診中,有不少是頸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的患者。頸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分別是腦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發病的高危因素,狹窄嚴重者需行支架術。而他們經吳巍巍行了支架術後恢復良好,今天過來複診。

2019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吴巍巍

“您挺好的吧?”見一位頸動脈狹窄支架術後的患者走進診室,吳巍巍笑眯眯地問道。伴隨著這聲溫暖的問候,患者立馬回答:“謝謝吳主任,我挺好的,我挺好的”。“講講您最近的感受吧,血壓多少?腦子是否清醒?頭疼不疼?”吳巍巍詳細地詢問近況。認真聽完患者的病情講述後,又開始一一解釋:“我看您整體狀態不錯,情緒很好,從檢查報告和我的基本判斷,手術後恢復得不錯,家人照顧得很好……”

記者注意到,吳巍巍總是笑著跟患者打招呼,隨後的交流持續不過十幾秒鐘,但大多數患者緊繃的面孔頓時鬆弛下來,彷彿卸掉了千斤負重。吳巍巍這才看電腦,找出患者的資料,開始問診。

在問診中,吳巍巍對患者的講解不僅詳細,而且生動形象。一位27歲的年輕小夥子,由母親陪同前來複診,此前他由於出現持續頭暈來看過,這次帶來了CT檢查報告。

吳巍巍把CT片子看了又看,先是告訴小夥子,他的雙側頸動脈狹窄、一側椎動脈狹窄,其後指著CT影像說:“你看,健康的血管在這裡顯示是透明的,可你的片子已經看不到透明瞭。”又給他畫圖解釋:“我們人的腦子裡有四根大血管,前面是兩根頸動脈,後面是兩根椎動脈。直白地解釋一下,前面的兩根是負責幹活掙錢的,後面兩根負責維持生命的。現在呢,您的你的四根已經堵住了三根,尤其是前面兩根頸動脈,幾乎全堵住了。後面的一根椎動脈,長的位置還與其他人不一樣,但就是這根與眾不同的椎動脈是好的,你的頭暈與長期腦缺血有關,腦缺血到了一定程度,就出現頭暈了。你的病發現得很及時,我的

建議是及早手術,但這是大手術,你和家裡人要多商量,好好考慮考慮。”

2019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吴巍巍

患者和家屬對病情有了清晰的認知後,吳巍巍又給出手術建議,解釋患者的腦缺血持續了一段時間,大腦已經習慣缺血狀態,第一次手術不要把三根堵塞的動脈全部疏通,這樣大腦承受不住,要一次疏通一根,循序漸進地恢復。在吳巍巍生動詳細的講解下,患者接受了手術方案。

除了忙碌的臨床與科教研工作,吳巍巍還熱心於公益事業。帶領團隊在天通苑及周邊地區進行健康宣教活動,為社區居民宣教血管疾病的認知和防治。

在健康宣教中,吳巍巍特別強調,血管疾病是近二十年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脅,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防勝於治,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如飲食控制、戒菸、適當鍛鍊、舒緩壓力等,可有效預防或減緩血管疾病的發生,一旦出現血管疾病,應及時就醫,規範治療,避免惡化。此外,還會現場演示通過檢查下肢動脈搏動情況來篩查是否存在下肢缺血性病變等科學方法。讓社區居民真正掌握防治知識。

關愛患者,注重交流

吳巍巍是一位親和力很強的醫者,面對患者,他愛說愛笑,注重交流,還為患者多方面考慮。

2019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吴巍巍

一位外地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其母親向吳巍巍諮詢,兒子的醫保不在北京,自費要多少錢。吳巍巍馬上問患者“你的醫保在哪裡”。患者說在承德。吳巍巍告訴他們,現在京津冀區域可以實現醫保實時結算,政策允許可以先在家鄉辦好手續轉診到北京,看病就方便了。

一位63歲的靜脈曲張患者術後一週來複診,吳巍巍親自給她檢查傷口,拆下第一層敷料,給她講解傷口恢復情況,告訴她第二層敷料會自己脫落,不必過多擔心。患者訴說由於術後腿疼就不敢走路,走路也是不疼的腿拖著疼的腿走。吳巍巍告訴她:“再疼也要堅持正常步態走路,不要跛行。現在病治好了,完全可以像健康人一樣走路,要相信自己恢復得很好。”

當患者強烈建議開止痛藥時,吳巍巍給她開了最低劑量的止痛藥,叮囑她不要總吃,實在忍不住了再吃,止痛藥傷胃,要在飯後吃。隨後又說:“您今天還要做個血管超聲檢查,我給您開好單子,不用回一層大廳,在這層就能繳費,出門左轉就是檢查室。”

還有一位患者,血脂指標居高不下,不肯吃他汀類藥物,怕產生依賴性。吳巍巍說:“高血脂症對您的健康危害要大得多,別恐懼他汀,您看我才四十出頭就吃上了,吃上指標就正常了,吃藥不叫依賴。您六十多歲才開始吃,比我幸運多了。”這位患者聽完了,笑笑說:“吳

主任,我聽您的,回家就吃上。”接著又問起身上一些部位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疼痛,是那種像過電一樣的“串著疼”。吳巍巍簡而言之:“從您的檢查報告上看,沒有什麼大問題,那這些疼痛不要太擔心,在您這個年齡段,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會不適的感覺,檢查沒有大毛病,就不要焦慮。”隨後,又叮囑患者定期複診,做檢查。

2019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吴巍巍

記者問吳巍巍,為什麼要花很多精力跟患者講清楚一些事項。畢竟醫院每個醫生在出診時配備了一位助理,門診大廳諮詢臺還有護士,有些問題完全沒必要主動交待。

吳巍巍笑著回答:“醫生和醫生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醫術,而是與患者交流的能力。說話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妙招。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與他人平等交流。從表面上看,患者是求醫,實際上也是給醫生一個增進醫術的機會,從某種程度上講,患者是醫生的老師,醫生要感謝患者。所以,我認為醫生主動溝通,就有助於快速與患者建立信任。有了信任,醫患雙方就站在同一戰壕,一起對付疾病。”

為醫之路,並肩而行

2013年的除夕前夕,一位患者經人介紹來到吳巍巍的門診。經過診斷,吳巍巍不禁心裡一驚,這位患者得的是極其嚴重的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正常腹主動脈直徑1.5~1.8釐米,腹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釐米,或直徑小於5釐米但半年增加5毫米以上,即有較大破裂風險。而眼前這位與他年齡相仿的患者,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最大直徑已達16釐米,瀕臨破裂,且伴有反覆腹痛。

作為主刀醫生,吳巍巍必須實話實說,他立即向患者仔細地解釋了手術的風險極大,希望他與家人認真討論再做決定。患者略顯躊躇,原來,他的家裡只有年邁的母親和還在上學的兒子,如若告訴家人,只會讓他們擔驚受怕。

2019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吴巍巍

當時,吳巍巍因為需要時間周詳地制訂治療計劃,於是先給患者開了檢查,約好下次門診時間。那天晚上下班回家,同樣身為父親的他反覆思考這個病例,反覆琢磨每一種手術方案,看著自己無憂無慮四處奔跑的孩子,想必患者此刻也是五味雜陳。

三天後,患者如約而至,新的檢查結果出來了,與三個月前相比,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還算穩定。此時,吳巍巍已經對手術方案胸有成竹,對他解釋了精心設計的手術方案,以及在手術中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進行急救的預案。但考慮馬上要過年了,還是讓患者先回家過年,注意控制血壓,爭取年後再手術,但如果加重隨時手術。

大年初七的上午門診,這位患者又出現在了診間。他說,“吳大夫,請安排手術吧,我的年過得很好,我賭一把!” 吳巍巍堅定地表示會盡力。儘管早有預估,但這個手術做起來還是非常艱難,手術複雜而漫長,手術時間持續了10個小時,十分成功。

吳巍巍告訴記者:“當我大汗淋漓、如釋重負地走出手術室,不禁感嘆:這不僅僅是一個普通大手術啊!在這場和死神的賭博裡,患者將生命與家庭託付給了我,幸好我們贏了!”

2019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吴巍巍

後來這位患者每年都會來複診和敘舊,吳巍巍和他也成了好朋友,會聊起工作和生活。這位患者把吳巍巍當成生死之交,是因為當年曾拜訪過多家醫院,但都被拒之門外;面對長著一張娃娃臉的醫生,他心裡也沒底,上手術檯前也打算過最壞的結果,期盼有奇蹟發生。跨過生死關頭,他最希望兒子以後也能成為一名醫生,像吳巍巍主任一樣治病救人。

“十多年的從業經歷中,我與死神多次交鋒。我知道,不僅是醫生的努力為患者贏得生的希望,往往是患者的信任給予醫生許多力量與溫暖。為醫之路,辛苦但溫暖;並肩同行,灝灝而不殆。”吳巍巍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

半天的門診,吳巍巍共看診了26個患者,但每個患者都病情複雜,花費很長時間。對他而言,看病不是修機器,醫生需要在短暫的門診時間,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尤其是血管外科的疾病,大多數屬於功能性疾病,醫生竭盡全力,就是為了幫助患者減輕病痛,所以他不僅治生理上的病痛,還幫患者緩解焦慮,治療心理上的病痛,讓他們儘快恢復正常生活。

編審 :羅輝

跟診記者:李海清

攝影記者:李丹

吳巍巍,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院醫品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清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廈門長庚醫院血管外科特聘主任。2003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師從著名外科專家趙玉沛院士,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師從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劉昌偉教授,歷任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2014年調動至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任血管外科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兼任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管外科分會頸動脈學組副組長、靜脈曲張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師協會血管外科青委會主任委員,承擔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基金項目。2016年獲得“首都優秀青年醫生”稱號。

專長:擅長各種疑難血管疾病的手術及維持治療,包括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斑塊、鎖骨下動脈狹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糖尿病足、腎動脈及內臟動脈狹窄、靜脈血栓及肺栓塞、靜脈曲張及血管畸形的手術及微創介入治療,以及擅長腎衰患者透析通路建立及維護。

出診時間:週一上午,週四上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