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一個值得懷念的民族,曾有一百多萬漢人,因契丹免除一死

​說起契丹族,在明朝之後便完全消失不見了,他曾經轟轟烈烈的在中原大地紮根生存過,也曾治理過不小的中原土地。因此,對於東歐及西亞等地的人來說,他們眼中的中國便是歷史記錄中的契丹人。也由此可見,昔日契丹曾風光無限,昔日中國也曾仰賴契丹的拯救而存活了成百上千萬的民眾。

契丹:一個值得懷念的民族,曾有一百多萬漢人,因契丹免除一死

很多人可能會奇怪,契丹按理說應該是與當年的中原格格不入的,人家遊牧,咱們種田,各有各的活法不說,管理與統轄也互不交流。這樣一個曾經到中原內地來搶地、搶資源的民族,對中原百姓有什麼恩德可言呢?好吧,這可能就是我們需要了解歷史的部分,雖然契丹也真的曾經搶佔中原,但他們的行為與其他遊牧族的野蠻相比,那實在是太客氣了。尤其是一個契丹後人的行為,直接讓中原百姓受益匪淺。

契丹:一個值得懷念的民族,曾有一百多萬漢人,因契丹免除一死

事實上,大遼國的前身就是契丹,當時後晉剛剛搶了後唐的江山,而且是在契丹人幫助下完成的。後晉皇帝自然要給人家契丹提點成,於是大手一揮便將燕雲十六州當回扣指給了契丹人。契丹首領耶律德光這才在後來建了國家“大遼”,開始對漢文化進行了解並接受。其實早在這之前契丹便對中原部分土地行使過主權,只不過因為業務不熟練,最終又抽身而退了。

至大宋朝宋真宗上位之後,大遼已經非常強盛,宋朝因沒有能力與大遼對抗,最後達成了“檀淵之盟”,於是遼、宋之間平安無事上百年之久。史料如實記載當時太平的兩國景象: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老百姓連武器都不認識了,這種太平真的是百年無戰事才換來的,這對百姓來說是再好不過的生活,相信此時的中原百姓對大遼絕對沒有仇恨與抵抗。

契丹:一個值得懷念的民族,曾有一百多萬漢人,因契丹免除一死

契丹族對中原的友好起到了榜樣作用,比如動不動就下令屠城的蒙古,也因為契丹族的影響而放緩對中原百姓的屠戮。特別是後來窩闊臺上位,軍中的法規一直保持“凡攻城邑,敵以矢石相加者,即為拒命,既克,必殺之”,也就是說只要你有一點反抗,一進城便殺掉你。

這種法規不得不讓中原百姓見蒙古兵而眼紅。但有了契丹後代耶律楚材加入的蒙古軍隊便不一樣了,可以說耶律楚材一句話便拯救了一百多萬中原百姓。而耶律楚材是誰?正是契丹後代,耶律德光的重重重孫,而契丹族在這個時候幾乎已經消失了。

契丹:一個值得懷念的民族,曾有一百多萬漢人,因契丹免除一死

當時金朝的首都設在開封,自然滿城內外皆為中原百姓。當蒙古鐵蹄踏破開封大門後,他們馬上便要開始屠城對待了。這時正是耶律楚材反對,並建議只對金朝皇家完顏一族進行開責,其他無辜百姓不應累及,否則中原大地將會一片空虛,而蒙古則只能得到一片沒有人煙的土地。窩闊臺聽從了耶律楚材的意見,開封一百四十七萬百姓得以生還。

契丹:一個值得懷念的民族,曾有一百多萬漢人,因契丹免除一死

非但如此,甘肅、隴西一帶的中原百姓也因為耶律楚材而未傷及無辜。耶律楚材深知蒙古軍隊所到之處的殘忍,所以早就在窩闊臺面前開始周旋。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終讓窩闊臺下達了一道命令:許以不殺。如此甘、隴二十多個州的百姓免去了塗炭之苦。至元朝上線,這一法規依然有效,從而使中原百姓不再無故受到殺身之禍。這就是契丹留給中原百姓的友好,就是不應被遺忘的現實。

契丹:一個值得懷念的民族,曾有一百多萬漢人,因契丹免除一死

雖然說國家之間的競爭在所難免,但百姓在任何時候都是無辜的。一場道德且人性的戰役,首先要做的就是保一方百姓之平安。只不過這在古代是非常難做到的事,唯有契丹人用少數民族的頭腦學習了漢文化的精髓,從而成就了自身的仁德。雖然契丹族消失了,可在其力爭下保存下來的中原百姓卻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著。所以,國縱不復,情卻不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