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都滅亡了差不多1000年,為何俄羅斯人至今稱中國為“契丹”?

古代,其它國家對於中國的稱呼有很多,

但是,有這麼一個稱呼相當特殊,它被沿用至今,這個稱呼就是“契丹”,至今,俄羅斯、烏克蘭等東斯達夫國家;中亞突厥語系國家;甚至古葡萄牙語、古西班牙語,以及中古英語中,整個中國均被稱為“契丹”。

這個知識可能很多中國人就相當詫異了,“契丹”這個詞在中文是什麼意思大家都知道,“契丹人”後來也確實融入了中華民族當中,但“契丹”絕對不是中國的主體啊,這些國家為什麼要用中國北方一個遊牧部族的名稱來稱呼中國主體呢。

遼朝都滅亡了差不多1000年,為何俄羅斯人至今稱中國為“契丹”?

“契丹人”,中國古代草原民族

其實,這和遼朝當年的強盛關係不是很大,遼朝強盛的時候和斯拉夫人可不怎麼打交道,這個詞的擴張其實和13世紀蒙古西征有關,而蒙古人當時稱中國北方為契丹(遼朝的影響畢竟還在),之後,由於金帳汗國極為強大,其語言習慣對歐洲,尤其是東歐有深刻影響,這個詞通過蒙古人轉手給歐洲人,結果泛指中國。在蒙古人統治下的地區以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有交往的國度,都已習慣用Kitai(契丹)來稱中國。

遼朝都滅亡了差不多1000年,為何俄羅斯人至今稱中國為“契丹”?

馬可波羅就用“契丹”稱呼元朝,後來稱呼傳到歐洲

公元1404年,西班牙公使克拉維約赴撒馬爾罕覲見帖木兒汗在《克拉維約東使記》用契丹來稱呼中國。大部分歐洲人從15世紀開始稱中國為契丹,阿拉伯人則更早,而且有關中國的一切東西,都喜歡用契丹來稱呼,比如,那個時代, 阿拉伯兵書《馬術和軍械》(約在13世紀晚期成書)仍將火藥稱為"契丹花",把管狀火器稱為"契丹火槍""契丹火箭"等。

中國人早期其實注意過這個情況,清代震鈞所著的《天咫偶聞》【卷二•南城】中引述乾隆年間蒙族文人博明的《西斎偶得》就解釋了:“蒙古呼中國為‘契塔特’,西洋呼中國為‘吉代’,皆‘契丹’之轉音也”。

遼朝都滅亡了差不多1000年,為何俄羅斯人至今稱中國為“契丹”?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後來很多地方又把這個詞引進回來了,還成了雅稱,在英語中,由“Khitan”演變而來的“Cathay”也是中國的雅稱,但多用於詩歌中。甚至,連漢語也引進了這個詞,不過漢語地區肯定不可能用“契丹”來稱中國(外國人稱中國為秦,為唐,甚至為支那(日本人用壞之前是雅稱),大家都能接受,但用契丹,大家估計都覺得怪怪的),於是,這個詞在漢語中被譯為“國泰”,如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國泰電影院(Cathay Theatre)等,另外上海的華懋飯店被譯作Cathay Hotel。

遼朝都滅亡了差不多1000年,為何俄羅斯人至今稱中國為“契丹”?

“Cathay”,實際就是契丹

其實,國外對於中國的稱呼,大部分可以分為兩個系列,一是“秦”系中國稱呼,這個最典型的就是China,現在歐洲語言中,中國的稱呼基本上都是China(英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蘭語等),這些詞的語源均與印度梵語的Shina或Cīna相同,也是秦的音變(同上),中國人情感複雜的“支那”也是源於此。第二就是這個“契丹”系中國稱呼,就是本文說的這些,還有少量的怪稱呼,比如“桃花石”(古代中國在中亞另別名,可能出自長期統治中國北部的鮮卑拓拔部的名字)、“賽里斯”(古希臘和古羅馬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對與絲綢相關的國家和民族的稱呼,一般認為指當時中國或中國附近地區,一般被認為是源於中國字“絲”)。

不僅是國外,國內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同樣如此,維吾爾語中,也有把中國的稱呼為 “契丹”的習慣性說法;而蒙古語則特殊,內蒙古對中國的蒙語官方稱號是“中國”、“中華”的音譯;而蒙古國中國的稱呼則是“契丹”的音譯(Хятад Улс(Khyatad uls))。

遼朝都滅亡了差不多1000年,為何俄羅斯人至今稱中國為“契丹”?

總體來說,把中國稱為契丹是長期以來蒙古人、中亞突厥人、東斯拉夫人和中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的錯誤認識,而且多為模糊之詞,稱呼也不統一,第一個稱中國為契丹的是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此書將元朝稱契丹。但真正使歐洲人為中國給定統一專名的是意大利來華的傳教士利瑪竇,他在1605年寄給意大利的信函中斷定中國就是馬可波羅的“契丹”。

不過,就地緣上來看,這個錯誤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唐末以來,中國南方漢族政權與中亞和西亞的直接聯繫被切斷了,西方和中國絕大多數交流都是通過遼朝來完成,對北方其它民族也一樣,蒙古人便是如此,把契丹作為漢地的代稱。

遼朝都滅亡了差不多1000年,為何俄羅斯人至今稱中國為“契丹”?

後來,歐洲人事實上注意到了這個錯誤,很多歐洲傳教士已經發現了“契丹”和“中國”的真實含義以及兩者的區別,所以有些語言又把中國改成了“China”,比如上圖,只有北邊長城外用(Cathaya,契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